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吸附剂浓度效应与Langmuir方程的适用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芳 吴晓芙 +1 位作者 张艳丽 黄中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以蛭石吸附Zn2+和Cd2+为例,探讨Langmuir方程在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吸附量qe不仅仅由液相平衡浓度Ce所决定,而是Ce和W0两个变量的函数;以Langmuir方程的线性形式对实验数据... 以蛭石吸附Zn2+和Cd2+为例,探讨Langmuir方程在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吸附量qe不仅仅由液相平衡浓度Ce所决定,而是Ce和W0两个变量的函数;以Langmuir方程的线性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在给定吸附剂浓度水平下的实验数据与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性很好,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而且差异显著,表明Lang-muir方程仅适用于给定吸附剂浓度的体系,采用单一参数的Langmuir方程难以准确描述试验检测范围内Zn2+和Cd2+的吸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浓度效应 LANGMUIR方程 蛭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涂施茉莉酸对玉米幼苗防御反应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远娇 王建武 骆世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2-823,共12页
茉莉酸是环境胁迫下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重要信号物质,但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叶片和根系中差异性并不清楚。该文以‘高油115’玉米(Zeamays)为材料,采用4种浓度(1、2.5、5和10mmol·L–1)的外源茉莉酸溶液涂... 茉莉酸是环境胁迫下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重要信号物质,但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叶片和根系中差异性并不清楚。该文以‘高油115’玉米(Zeamays)为材料,采用4种浓度(1、2.5、5和10mmol·L–1)的外源茉莉酸溶液涂施玉米幼苗叶片,在3~48h的不同时间内跟踪测定叶片和根系中的直接防御物质(丁布(DIMBOA)和总酚)含量及其合成调控基因(Bx1、Bx9和PAL)、直接防御蛋白调控基因(PR-1、PR-2a和MPI)和间接防御物质挥发物调控基因(FPS和TPS)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对玉米叶和根系的化学防御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浓度效应。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后3~6h就能诱导叶片中Bx9和PAL基因的表达,使得丁布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且与处理浓度有呈正比的趋势,随后诱导作用逐渐减弱;茉莉酸处理还能明显诱导叶片中PR-2a和MPI基因的表达,诱导作用分别持续到24和48h;在处理后3~6h内,高浓度茉莉酸处理对挥发物调控基因FPS表达起诱导作用,而低浓度茉莉酸则对TPS基因的表达起诱导作用。此外,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还能间接影响到根系的防御反应,但大部分检测指标表明间接诱导作用主要出现在处理后期(24~48h)。例如,在处理后48h,茉莉酸能系统增加根系中直接防御物质丁布和总酚的含量,增强根系中防御相关基因PR-2a、MPI、FPS和TPS的表达,并有随茉莉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可见,外源茉莉酸叶片涂施玉米幼苗对根系的间接诱导作用不如对叶片的直接诱导作用强;叶片启动防御反应的时间较根系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茉莉酸对叶片和根系中防御反应的诱导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茉莉酸 诱导防御 时间和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的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涤洁 陈杖榴 冯淇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 :2、4MIC的恩诺沙星对金葡菌的 PAE为 1.0 3、1.5 0 h,1/2、1、2、4MIC的环丙沙星的 PAE为 0 .5 1、0 .88、1.47、1.92 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对经 4MIC药物诱导 1h的金葡菌可产生0 .38、1.15、>12 .31h的 PASME,1/8、1/4、1/2 MIC的环丙沙星的 PASME为 2 .6 9、>10 .17、>13.17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产生的 SME分别为 0 .40、0 .91、>9.44 h和 0 .42、1.14、>9.0 2 h。上述结果说明 ,PAE、PASME和 SME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抗菌效应 亚抑菌浓度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紫外光谱浓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松兰 杨学谨 +3 位作者 于梅 梁树森 宋礼成 胡青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09-1612,共4页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现除π-π跃迁λ_(max)随溶液浓度增加红移外,π-π~*跃迁λ_(max)还随溶液浓度增加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 紫外光谱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α-FeOOH吸附体系的固体浓度效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丛 李薇 潘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宏观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Zn(II)在针铁矿(α-FeOOH)表面吸附的固体浓度(Cp)效应,并考察了温度对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固体浓度效应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n(II)/α-FeOOH的吸附等温线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下移,表现... 采用宏观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Zn(II)在针铁矿(α-FeOOH)表面吸附的固体浓度(Cp)效应,并考察了温度对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固体浓度效应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n(II)/α-FeOOH的吸附等温线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下移,表现出显著的固体浓度效应;随着固体浓度的升高,平衡浓度相近的实验点的解吸滞后角(θ)和热力学不可逆系数(TII)均明显升高,说明体系的可逆性随固体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这一结果符合亚稳平衡吸附(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产生机制的预测.本研究还发现Zn(II)/α-FeOOH体系在低温下的固体浓度效应比在高温下更为显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该体系的吸附可逆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θ和TII明显降低),这再次证明了吸附可逆性对Cp效应的控制作用,并从另一角度证实了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机制的解释.实验测得Zn(II)/α-FeOOH体系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ΔS分别为34.07kJ·mol-1和195.71J·mol-·1K-1,表明Zn(II)可在针铁矿表面发生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固体浓度效应 吸附可逆性 吸附-解吸 ZN(II) 针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固体圆二色光谱测试方法的再认识--兼谈“浓度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慧 颜建新 +4 位作者 吴舒婷 李丹 万仕刚 丁雷 林丽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81-2497,共17页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手性光谱 圆二色 测试方法 浓度效应 阻转异构 镜面对称性破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调控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的浓度效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邵瑞鑫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2-309,共8页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100~2000μmol·L^-1 5个浓度梯度的SNP(外源NO供体)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水分生理和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探讨外源NO优化调控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SNP浓度对小麦幼苗地上...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100~2000μmol·L^-1 5个浓度梯度的SNP(外源NO供体)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水分生理和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探讨外源NO优化调控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SNP浓度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100~200μmol·L^-1)SNP明显增加了根系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但对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浓度超过200μmol·L^-1的SNP处理后,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降于对照以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开始降低。低浓度SNP处理(100μmol·L^-1)明显改善了小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加了叶片的水势和渗透势。另外,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叶绿素荧光参数(qP、NPQ)对SNP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因此,外源NO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100μmol·L^-1 SNP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浓度效应 渗透调节物质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小麦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在δ-MnO_2和γ-MnOOH两种矿物上吸附的初始溶质浓度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晋 陈灏 +1 位作者 潘纲 高美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06-1610,共5页
研究了在Zn(Ⅱ)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初始溶质浓度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对吸附等温线及吸附不可逆性的影响.将总量一定的吸附质Zn(Ⅱ),分批次(1次,3次,15次)加入到2种不同的吸附剂体系(δ-MnO2和γ-MnOOH)中,得到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在Zn(Ⅱ)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初始溶质浓度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对吸附等温线及吸附不可逆性的影响.将总量一定的吸附质Zn(Ⅱ),分批次(1次,3次,15次)加入到2种不同的吸附剂体系(δ-MnO2和γ-MnOOH)中,得到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Zn(Ⅱ)-δ-MnO2吸附可逆体系,吸附-解吸等温线及可逆性随着Zn(Ⅱ)加入批次的增加未见明显变化;而对于Zn(Ⅱ)-γ-MnOOH吸附不可逆体系,吸附等温线随着Zn(Ⅱ)加入批次的增加显著升高,吸附量变大,吸附不可逆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两种矿物上的微观吸附状态不同所导致的,而这种差异是受吸附动力学过程影响的,这是传统吸附热力学所不能解释的,但是符合亚稳平衡态吸附(MEA)理论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Ⅱ) Δ-MNO2 Γ-MNOOH 吸附不可逆性 初始溶质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沉积物对磷酸盐吸附的固体浓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晓丽 郭博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研究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用修改的Langmuir吸附模型将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数据进行有效拟合,通过吸附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描述黄河天然沉积物对P吸附特性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倾向;沉积物对磷的吸... 研究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用修改的Langmuir吸附模型将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数据进行有效拟合,通过吸附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描述黄河天然沉积物对P吸附特性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倾向;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Cs)效应,吸附滞后角随着Cs的增加而增大,在解吸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吸附 固体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苄西林的体外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2 位作者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80,共6页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1.87±1.70和2.45±1.3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值分别为1.05±1.84,1.38±1.25,1.56±1.35和2.29±2.04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在1/8,1/4,1/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及临床分离株的PASME值分别为3.61±1.38,4.75±2.18,6.8±1.51h和3.01±2.5,4.2±1.21,5.9±1.23h;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0.5~4×MIC)及PASME(1/8~1/2MIC)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并且在亚抑菌浓度下也具有PAE,当药物浓度达4×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且所测得的PASME较PAE长。所有结果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和PASM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而对PAE无意义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引起的临床感染,宜持续给药或缩短给药间隔,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落计数法 抗菌后效应 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氨苄西林 给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效应对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建 张凰 +2 位作者 王朋 文方园 张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生物炭 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孔隙填充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浓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民权 马立新 樊先平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共4页
磷酸盐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浓度效应研究王民权,马立新,樊先平(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1002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StudyonConcentrationEffectsofRareEarthIonsinPhos... 磷酸盐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浓度效应研究王民权,马立新,樊先平(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1002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StudyonConcentrationEffectsofRareEarthIonsinPhosphateGlasses¥W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玻璃 稀土离子 浓度效应 发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PbWO_4晶体的光谱特征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彦林 赵连泽 谢建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6,共6页
钨酸铅晶体(PbWO4)是新型的闪烁晶体,针对其广阔的光电子应用,实验测试了Nd3+掺杂PbWO4晶体的吸收光谱,讨论了不同的Nd3+掺杂浓度对于吸收系数和PbWO4光学吸收边的影响。依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吸收截面积、强度参数、量子荧光效率、... 钨酸铅晶体(PbWO4)是新型的闪烁晶体,针对其广阔的光电子应用,实验测试了Nd3+掺杂PbWO4晶体的吸收光谱,讨论了不同的Nd3+掺杂浓度对于吸收系数和PbWO4光学吸收边的影响。依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吸收截面积、强度参数、量子荧光效率、荧光分支比等。讨论了不同浓度Nd3+掺杂的PbWO4晶体的光致发光光谱;室温LD808nm泵浦下,1.06μm荧光发射的荧光强度、荧光寿命和发射截面积,论述了这些性能随Nd3+掺杂浓度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铅单晶 Nd^3+掺杂 发光光谱 浓度效应 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荷移带的浓度效应测定[5,10,15,20]-四取代基卟啉氯化铁络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松兰 廖代正 +2 位作者 姚坚毅 朱申杰 王士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024-1027,共4页
研究了8个新合成的四取代苯基卟啉氯化铁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对在三氯甲烷溶剂中荷移带约240nm处λmax随测试溶液浓度增加而红移的规律进行了计算机拟合,拟合修正公式为,相关系数达0.998,本文用拟合公式对络合物含量进行测定... 研究了8个新合成的四取代苯基卟啉氯化铁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对在三氯甲烷溶剂中荷移带约240nm处λmax随测试溶液浓度增加而红移的规律进行了计算机拟合,拟合修正公式为,相关系数达0.998,本文用拟合公式对络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相对误差为0.05~4.9%。本文还对该系列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主要吸收峰作了归属,也研究了取代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浓度效应 取代苯基 卟啉 氯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在PEG-400交联改性电泳毛细管柱中的缓冲溶液浓度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国梁 胡六江 +1 位作者 褚新华 林炳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524-1528,共5页
在PEG-400交联柱上,用多肽样品研究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缓冲溶液浓度对迁移时间、柱效、选择性、分离度及进样量等的影响.发现试样的峰高与缓冲液浓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电动进样模式,应注意毛细管内和进样... 在PEG-400交联柱上,用多肽样品研究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缓冲溶液浓度对迁移时间、柱效、选择性、分离度及进样量等的影响.发现试样的峰高与缓冲液浓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电动进样模式,应注意毛细管内和进样槽里试样浓度的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E 多肽 分离 缓冲液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丝纳米防皱整理中温度与浓度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晓秋 高冬梅 +1 位作者 赵伟 李宏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以纳米氧化硅作马来酸酐防皱整理的催化剂,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真丝织物的防皱整理效果,优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酐浓度2g/(50mL),烘焙温度为150℃。
关键词 防皱整理 纳米氧化硅 真丝织物 马来酸酐 断裂强度 折皱回复角 温度效应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麻醉药浓度效应物理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寒冰 邵东华 +1 位作者 杭黎华 戴体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新的物理模型下探讨浓度效应的规律。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新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浓度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随着麻醉药吸入浓度的增加:①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大于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时,... 目的新的物理模型下探讨浓度效应的规律。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新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浓度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随着麻醉药吸入浓度的增加:①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大于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时,浓度效应越来越明显;②前者小于后者时,浓度效应越来越不明显;③两者相等时,浓度效应趋于稳定。结论浓度效应能用新的物理模型予以解读;浓度效应是否趋于明显,其关键因素在于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与血液对其它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浓度效应 物理模型 摄取率 热力学理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氟喹诺酮类的抗菌后效应、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亚抑制浓度效应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志强 陈杖榴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5期13-17,共5页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PAE,最长者可达 3.2 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 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 PAE。各抗菌药对 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 PAE更长的抗菌...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PAE,最长者可达 3.2 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 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 PAE。各抗菌药对 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 PAE更长的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 ( PA- SME) ,并受诱导 PAE的药物浓度、亚抑菌药物浓度 ( Sub- MIC)及细菌种类的影响。一定接种量细菌暴露于各 Sub- MIC的药物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亚抑制浓度效应 ( SME) ,且随 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氟喹诺酮 抗菌效应 抗菌后亚抑制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X加压液相空气氧化的浓度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刚 王丽军 李希 《聚酯工业》 CAS 2002年第6期11-14,共4页
PX氧化有着独特的浓度效应 ,即反应时间随总反应物浓度的减少同步减少 ,而绝对反应速率变化不大。这种效应决定了工业反应器的高收率和高转化率。
关键词 PX 加压液相空气氧化 浓度效应 对二甲苯 氧化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长波辐射计算中的温度订正和CO_2浓度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永甫 毛慧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1-399,共9页
本文对长波辐射平均面透射率的计算方法和温度效应作了一系列试验。试验表明,在计算中可以采用制表和插值节省计算时间,并保证计算精度。温度效应较明显,在计算大气长波辐射变温率时,应予以考虑。最后还对CO_2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变温效应... 本文对长波辐射平均面透射率的计算方法和温度效应作了一系列试验。试验表明,在计算中可以采用制表和插值节省计算时间,并保证计算精度。温度效应较明显,在计算大气长波辐射变温率时,应予以考虑。最后还对CO_2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变温效应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长波 辐射 浓度效应 温度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