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晶 吴泽君 +2 位作者 金路 罗雪梅 朱怀军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8,共6页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具有个体化用药指导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总结对比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发新的游离替考拉宁浓度检测方法及基于游离浓度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血药浓度监测 游离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浓度或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
2
作者 张慧芳 范亚新 +5 位作者 周芳庆 崔泽林 朱冠华 陈梦婷 张菁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目的 比较谷浓度和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24h)/MIC)引导下万古霉素在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肥胖患者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4年上海市2所三甲医院因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成年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方法分为谷浓度和AUC_(24h)/MIC监测组,比较万古霉素两种TDM监测靶标下肥胖患者的肾毒性及疗效。结果 共纳入22例肥胖患者,其中谷浓度监测组12例,AUC_(24h)/MIC监测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用药前肌酐清除率、基础疾病、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合并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_(24h)/MIC监测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更高,但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万古霉素疗程、细菌清除率和综合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组的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UC_(24h)/MIC监测组[(1.63±0.59) g对(2.29±0.72) g,P=0.026],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3±10.28) d对(14.90±6.92) d,P=0.911]。与谷浓度监测组相比,AUC_(24h)/MIC监测组万古霉素初始峰浓度[(30.99±16.22)mg/L对(19.41±5.42)mg/L,P=0.025]和总体峰浓度[(33.67±16.53)mg/L对(22.08±3.96)mg/L,P=0.045]都更低,但两组患者初始谷浓度[(11.03±8.66)mg/L对(6.33±4.45)mg/L,P=0.139]、总体谷浓度[(13.75±9.74)mg/L对(9.74±4.24)mg/L,P=0.218]接近。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伤,但谷浓度监测组有41.7%的患者达到了谷浓度≥15 mg/L的肾毒性阈值。结论 在当前万古霉素常规治疗剂量下,肥胖感染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AUC_(24h)/MIC引导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可在较低浓度或暴露量下实现目标参考值,在降低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浓度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核电厂流出物排放的浓度控制管理要求
3
作者 黄彦君 上官志洪 +1 位作者 赵锋 张晓峰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浓度控制是核电厂流出物排放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浓度控制的内容及要求,研究对比了国内外核电厂流出物浓度控制的法规要求及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浓度控制管理手段的建议。
关键词 核电厂 流出物 浓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优化钾钠离子浓度组合拮抗低温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4
作者 杜瑞卿 吕璐 +1 位作者 胡芳 刘莹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分析K+和Na+不同浓度及正交组合对低温处理的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科学筛选出主要因素及最优方案。首先对神经干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其次选择进行5℃处理,设置不同浓度的钾离子任氏液和钠离子任氏液进行浸泡处理,再采用二次回归正... 为了分析K+和Na+不同浓度及正交组合对低温处理的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科学筛选出主要因素及最优方案。首先对神经干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其次选择进行5℃处理,设置不同浓度的钾离子任氏液和钠离子任氏液进行浸泡处理,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实验(响应面法)及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神经干的电生理活动能力。随着Na+浓度的升高,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K+浓度的降低,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正交组合设计实验表明K+浓度、Na+浓度影响显著(P<0.05)且Na+影响作用大于K+。动作电位幅度Y 1与K+浓度(X 1)、Na+浓度(X 2)存在显著的二次回归模型(P<0.05);动作电位传导速度Y 2与K+浓度(X 1)、Na+浓度(X 2)存在显著的二次回归模型(P<0.05)。由此获得基本结论:最佳实验条件为:K+浓度(X 1)2.60 mmol·L-1,Na+浓度(X 2)222.4 mmol·L-1时,神经干动作电位预测值Y_(1)是14.40 mV,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预测值Y_(2)是37.51 m·s-1。K+浓度和Na+浓度正交组合优化,可以拮抗或恢复低温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K+和Na+浓度 神经干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SVM模型的季节性PM_(2.5)浓度预测
5
作者 宋英华 徐亚安 张远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而PM_(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PM_(2.5)浓度预测缺少季节性因素分析,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支持向量机(SARI... 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而PM_(2.5)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PM_(2.5)浓度预测缺少季节性因素分析,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支持向量机(SARIMA-SVM)融合模型。该融合模型为串联型融合模型,将数据拆分为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SARIMA模型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季节性因素提取参数,能有效分析PM_(2.5)浓度数据的季节性规律变化趋势,较好地预测数据未来的线性变化趋势。结合SVM模型对预测数据的残差序列进行优化,利用滑动步长预测法确定残差序列的最优预测步长,通过网格搜索确定最优模型参数,实现对PM_(2.5)浓度数据的长期预测,同时提高整体预测精度。通过对武汉市近5年的PM_(2.5)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相较于单一模型有很大提升,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比单一的ARIMA、Auto ARIMA、SARIMA模型分别提升了99%、99%、98%,稳定性也更好,为PM_(2.5)浓度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 支持向量机 融合模型 PM_(2.5)浓度 季节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新新 张艳敏 +3 位作者 董宁霞 吕文文 宋征 郑波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他克莫司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治疗窗窄,个体之间高度差异,其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型、依从性等。文章对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 他克莫司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治疗窗窄,个体之间高度差异,其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型、依从性等。文章对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免疫抑制剂 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O-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
7
作者 郑晓亮 程王峰 +2 位作者 薛生 岳爽 廖冉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瓦斯是一种在工业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矿井、煤层气井等环境中。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因其清洁、高效的能源特性,在燃料和化工原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瓦斯的高易燃性和爆炸性也给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瓦斯是一种在工业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矿井、煤层气井等环境中。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因其清洁、高效的能源特性,在燃料和化工原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瓦斯的高易燃性和爆炸性也给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低浓度瓦斯直接燃烧系统中,确保瓦斯浓度在进入燃烧室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燃烧效率至关重要。瓦斯浓度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燃烧效率低下、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提出一种准确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成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 浓度瓦斯 化工原料 系统安全 易燃性 燃烧效率 爆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浓度变化对折流式人工湿地装置各区段菌群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林锦美 郭立 +3 位作者 黄云凤 段金明 刘启明 巫晶晶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探究进水浓度对折流式人工湿地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3种低浓度污水的模拟进水实验,每日监测水质参数,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折流式人工湿地不同区域微生物菌群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1)该装置处理进水浓度较高的污水时效率较高... 为探究进水浓度对折流式人工湿地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3种低浓度污水的模拟进水实验,每日监测水质参数,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折流式人工湿地不同区域微生物菌群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1)该装置处理进水浓度较高的污水时效率较高,COD、TN、TP、NH^(+)_(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9.9%、71.7%、63.5%、96.3%。2)折流式人工湿地的下行池和表层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较高;上行池的下层受进水浓度影响较大,细菌丰度较低且菌群结构与其他采样点存在显著差异。细菌丰度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样性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测序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进水条件和区域环境下,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达60%~80%,为绝对优势细菌;其他优势菌门,包括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在1%~10%之间不等;优势菌纲主要以α-变形菌、β-变形菌和放线菌为主;在中低浓度下主要菌属为Sphingomonas,而在高浓度下则主要是Vogesella和Arthrobacter。根据各区域的菌群组成状况,推测湿地各区域的菌群差异主要与该区域的营养环境和进水条件有关。4)区域性差异分析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折流式人工湿地各区域的菌群组成趋于相似。5)FAPROTAX分析表明,折流式人工湿地最丰富的功能基因为化能自养类、硝化反硝化类、寄生菌型,且主要基因在下行池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式人工湿地 微生物 多样性 进水浓度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二次分解的深度学习模型在PM_(2.5)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江雨燕 黄体臣 +1 位作者 甘如美江 王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9,共14页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 针对PM_(2.5)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呈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PM_(2.5)质量浓度预测精确度,研究通过“分而治之”先分解再预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融合二次分解的PM_(2.5)质量浓度混合预测模型(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EEMDAN-VMD-TCN-BiLSTM)。该模型先由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随后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2013—2016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序列分解为一系列高低频模态分量并计算各分量样本熵,将样本熵由K-means聚类整合为新的分量,再由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方法进行二次分解。最后,将所有分量先经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预测,叠加各分量预测值即为最终预测结果。消融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相比于单次CEEMDAN分解模型均方根误差E_(MAPE)降低19.312%,绝对误差E_(MAE)降低34.423%,百分比误差E_(MAPE)与希尔不等系数E_(TIC)分别减少40.465百分点和59.794%。由此可见,研究在引入VMD构成二次分解模型相比于单次分解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可为决策者在PM_(2.5)质量浓度预测与治理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PM_(2.5)质量浓度预测 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总蛋白浓度与尿蛋白类型关系的探讨
10
作者 车冬丽 祁祺 +4 位作者 田野 刘晴 王志阳 张磊 谭延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总蛋白浓度(g/L)与尿液蛋白类型(肾小球、肾小管、混合性等)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092例患者使用同一份样本检测尿液总蛋白浓度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的结果,并分析SDS-AGE可用于鉴别尿蛋白类型的尿液总... 目的探讨尿液总蛋白浓度(g/L)与尿液蛋白类型(肾小球、肾小管、混合性等)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092例患者使用同一份样本检测尿液总蛋白浓度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的结果,并分析SDS-AGE可用于鉴别尿蛋白类型的尿液总蛋白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以及尿液总蛋白浓度与各种尿蛋白类型样本的构成比、肾小球(或肾小管)蛋白质比例(占总蛋白)间的关系。结果(1)SDS-AGE用于尿液蛋白质分型的最佳临界值为尿液总蛋白浓度0.095g/L;(2)不同尿液总蛋白浓度组(轻度或痕量:0~1g/L;中度:1~4g/L;重度:≥4g/L)各种尿蛋白类型样本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或痕量组相比中等和重度组,检出单纯性肾小管蛋白尿样本的比例最高(18.82%vs 12.5%、7.41%),混合性蛋白尿的比例最低(44.27%vs 71.32%、70.37%);(3)混合性蛋白尿样本中,肾小管、肾小球蛋白质所占总蛋白的比例,在3个蛋白尿浓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即尿液总蛋白浓度越高,肾小球性蛋白质占总蛋白的比例越高,肾小管性的则越低。结论尿液总蛋白浓度虽与蛋白质类型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尿蛋白的组织类型。使用SDS-AGE鉴定尿蛋白类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SDS-琼脂糖凝胶电泳 尿液总蛋白浓度 尿蛋白类型 肾小球性蛋白 肾小管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80C51单片机在农业温室气体浓度及光照强度智能监控中的应用设计
11
作者 亢娟娜 《中国农机装备》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温室环境的精准调控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温室气体浓度和光照强度是两个核心的环境参数。AT 80 C 51单片机通过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与光照强度传感器,对采集到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光照强度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分析,并... 温室环境的精准调控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温室气体浓度和光照强度是两个核心的环境参数。AT 80 C 51单片机通过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与光照强度传感器,对采集到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光照强度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分析,并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对温室气体浓度及光照强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保证温室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80C51单片机 农业温室 气体浓度 光照强度 智能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素空间分异的玉米冠层氮浓度估算
12
作者 郝琪 陈天陆 +4 位作者 王富贵 王振 白岚方 王永强 王志刚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冠层氮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确定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进一步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光谱植被指数构建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模型,最终将有效叶层氮浓度转换到冠层尺度实现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结果表明:(1)九叶展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冠层氮浓度表现为上层叶片>中层叶片>下层叶片,吐丝期和乳熟期表现为中层叶片>上层叶片>下层叶片。(2)各时期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分别为下层、中层、中层和中层。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相比,随机森林回归估算冠层氮浓度的精度较高。(3)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基于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0%、4.41%和0.07%,而直接基于植被指数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9%、9.00%和0.15%。综上,玉米冠层氮浓度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估算冠层氮浓度时考虑基于随机森林和植被指数估算的有效叶层氮浓度能明显提高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精度。本研究确定的考虑空间分异的冠层氮浓度估算框架可为玉米氮素营养实时诊断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氮浓度 氮素空间分异 多光谱数据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大气外强迫因子
13
作者 张脉惠 荀尚培 +5 位作者 霍彦峰 戴晓慧 何彬方 吴文玉 陈心桐 张宏群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利用观测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2013~2020年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异常和大气外强迫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全区一致型特征,且以我国中东部地区变化为主。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增加相... 利用观测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2013~2020年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异常和大气外强迫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全区一致型特征,且以我国中东部地区变化为主。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增加相关的环流异常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层气旋性环流和低压异常,该环流能减弱气候态水汽输送,减少大气水汽比湿,并通过增强太阳辐射和抑制湿清除作用从而增加近地表臭氧浓度。通过分析大气外强迫因子我们发现,显著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及相应大气环流异常的强迫因子主要是夏季海洋性大陆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分布,其冷暖状态能通过调节越赤道Hadley环流异常从而改变局地环流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海洋性大陆海温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且能提前2个月与随后我国夏季臭氧浓度产生显著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该海温因子来对我国夏季臭氧浓度变化进行一定的可预测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大气环流 外强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偏振拉曼光谱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场浓度和温度
14
作者 于长友 程鹏 +6 位作者 李杰 宋文艳 王朝宗 齐新华 车庆丰 陈爽 许振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8-884,共7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体相位全息(VPH)透射光栅的双偏振自发拉曼光谱测量系统,实现在燃烧场中单脉冲激光下同步定量测量主要气态物种组分(二氧化碳CO_(2)、氧O_(2)、氮N_(2)、水H_(2)O、燃料及中间体C_(x)H_(y))浓度和温度,同步测量的温度可... 开发了一种基于体相位全息(VPH)透射光栅的双偏振自发拉曼光谱测量系统,实现在燃烧场中单脉冲激光下同步定量测量主要气态物种组分(二氧化碳CO_(2)、氧O_(2)、氮N_(2)、水H_(2)O、燃料及中间体C_(x)H_(y))浓度和温度,同步测量的温度可修正其对物种拉曼散射截面的影响。系统中的两套光栅和ICCD相机可同步采集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拉曼散射偏振信号,有效剔除荧光干扰。在可控压力及温度的气样池和McKenna标准火焰燃烧器进行了浓度和温度的标定,温度测量精度小于1.06%,组分浓度测量精度小于1.10%。在某航空发动机模型燃烧室燃烧场中,完成了单工况三维多测点组分浓度和温度的同步单脉冲(20 ns)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场 双偏振拉曼光谱 浓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Meta分析
15
作者 李雅暄 李兴德 +3 位作者 王国徽 毛盼盼 马雪娇 宋沧桑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in)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使用R 4.3.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共计2 4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 IM型、PM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高于EM型,而IM型显著低于PM型(P<0.01);CYP2C9 rs1057910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C/CC型,CYP3A5 rs776746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1);POR rs10954732 GG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GA型和AA型,POR rs1057868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低于TT型(P<0.01);ABCB1 rs1045642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5);NR1I2 rs2472677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NR1I2 rs7643645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G型(P<0.05);ABCC2 rs717620 CC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低于CT型和TT型,且CT型显著低于TT型(P<0.01)。结论 CYP2C19、CYP2C9rs1057910、CYP3A5rs776746、PORrs10954732、ABCB1rs1045642、NR1I2 rs7643645突变等位基因均可导致VRZ血药浓度降低,ABCC2 rs717620突变等位基因则可导致VRZ血药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和排放因子
16
作者 覃旭菁 孔少飞 +3 位作者 吴剑 郑淑睿 严沁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基于实验室模拟燃烧以及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采集分析了不同地区7种蜂窝煤和11种块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分粒径段数浓度排放因子和呼吸道沉积通量.结果表明,蜂窝煤和块煤燃烧... 基于实验室模拟燃烧以及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采集分析了不同地区7种蜂窝煤和11种块煤燃烧排放亚微米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分粒径段数浓度排放因子和呼吸道沉积通量.结果表明,蜂窝煤和块煤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亚微米颗粒物.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在核模态以及爱根核模态内下降趋势明显,在积聚模态低粒径段(100nm≤Dp≤200nm)下降趋势减弱,在积聚模态高粒径段(200nm≤Dp)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长逐渐上升.蜂窝煤和块煤燃烧排放颗粒物总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为(9.9×10^(14)±5.3×10^(14))个/kg和(1.4×10^(15)±7.9×10^(14))个/kg.块煤燃烧排放的三模态平均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为(1.0×10^(15)±5.9×10^(14))、(2.8×10^(14)±2.5×10^(14))和(6.4×10^(13)±3.5×10^(13))个/kg,块煤在3个模态当中的数浓度排放因子分别是蜂窝煤1.3倍、1.9倍以及1.5倍.采用ICRP计算模型得出,蜂窝煤和块煤的总沉积通量(RDF)分别为7.6×10^(12)~4.7×10^(13)个/min和5.7×10^(12)~3.3×10^(13)个/min.燃烧排放的亚微米颗粒物中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颗粒在呼吸道的沉积量占比超过90%.在呼吸系统的3个区域中,颗粒RDF尺寸分布均呈递减分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民用煤燃烧排放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排放因子和吸入暴露,可为数浓度清单构建、效应模拟改进和健康风险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煤燃烧 颗粒物数浓度 粒径分布 排放因子 吸入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行业废水中高浓度氟离子核晶造粒回收效能与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亚东 付梽浩 +4 位作者 周丹姮 王晓昌 金鹏康 金鑫 李志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3-809,共7页
针对光伏废水中高浓度氟离子与硫酸根共存的特征,基于核晶造粒技术原理,深入解析了该技术对于上述离子共存体系中氟离子的回收效能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诱晶剂投加量为4.46gMgCl_(2)/gF,进水流量为67.8×10^(-4)m^(3)/h,静态床高... 针对光伏废水中高浓度氟离子与硫酸根共存的特征,基于核晶造粒技术原理,深入解析了该技术对于上述离子共存体系中氟离子的回收效能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诱晶剂投加量为4.46gMgCl_(2)/gF,进水流量为67.8×10^(-4)m^(3)/h,静态床高为30%,且晶种粒径为80~100目时,氟离子去除率高达90%.为进一步验证工艺系统稳定性,开展了为期120h的连续流除氟实验,第一阶段(0~40h)系统出水除氟效能可稳定在89%左右,第二阶段(40~120h)增加至92%左右,最终形成的造粒体纯度可达90%以上.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等表征结果发现氟离子主要以氟化镁及氟镁酸钠的形式附着于晶种表面,且由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及扫描电镜-能谱(SEM-EDS)表征结果发现造粒体表面相较于原晶种更为疏水,且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致使其比表面积更大,强化了造粒体对于氟离子的富集去除.经晶种表面电势电位(ZP)的测定发现,在pH值为6~8内,晶种表面荷正点,且氟离子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富集于晶种表面,并在诱晶剂的驱动下,在晶种表面成核并生长成致密的造粒体,从水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行业 浓度含氟废水 核晶造粒 氟离子 硫酸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王亚彬 胡飞 +3 位作者 周岩 陈宇 李京 刘震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4,共5页
为解决过程工业领域管道内高浓度气溶胶无法连续检测的问题,在实验室建立了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装置,研究射线辐射强度、气体流速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测量浓度下限为250 mg/m^(3),在保持合适的... 为解决过程工业领域管道内高浓度气溶胶无法连续检测的问题,在实验室建立了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装置,研究射线辐射强度、气体流速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测量浓度下限为250 mg/m^(3),在保持合适的射线辐射强度的情况下,气溶胶粒子在测量区域停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建立了射线强度与气溶胶浓度的关联计算模型,发现在气溶胶浓度处于400~2000 mg/m^(3)时,该检测方法与质量法的误差低于9%,误差主要原因在于高浓度颗粒群对β射线的散射作用增强。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气溶胶实时测量与高效分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浓度 Β射线法 连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增加草地生态系统植物氮磷浓度和回收效率
19
作者 俞彤 唐洪旺 +2 位作者 王常慧 董宽虎 苏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574,共9页
为探究放牧对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养分浓度和重吸收效率的影响,该文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了放牧强度对植物氮(N),磷(P)浓度及养分回收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和试验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增加了陆地生态系... 为探究放牧对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养分浓度和重吸收效率的影响,该文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了放牧强度对植物氮(N),磷(P)浓度及养分回收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子和试验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成熟器官N,P浓度和衰老器官N浓度,但对衰老器官P浓度无显著影响;(2)放牧增加植物N重吸收效率和P重吸收效率;(3)放牧对植物组织N、P和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与放牧强度、生态系统类型、植物功能群和植物器官等因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植物氮磷养分浓度,增加植物氮磷的内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氮磷浓度 氮磷回收效率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2年中国东北对流层大气甲烷浓度时空分布与地质排放影响研究
20
作者 徐智超 陈匀杉 +3 位作者 单炜 邓超 刘湛军 计静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3,共17页
中国东北存在中国最大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多年冻土内储存的碳将逐渐解冻并以甲烷气体的形式释放,进而提高近地面对流层甲烷浓度,然而目前针对此区域近地面对流层甲烷浓度变化规律及排放源研究尚不清晰。本... 中国东北存在中国最大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多年冻土内储存的碳将逐渐解冻并以甲烷气体的形式释放,进而提高近地面对流层甲烷浓度,然而目前针对此区域近地面对流层甲烷浓度变化规律及排放源研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Aqua卫星搭载的AIRS(Atmospheric InfraredSounder)遥感资料对中国东北及全国区域2003~2022年对流层整体甲烷浓度时空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气象及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表甲烷排放源及排放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带在四季中均具有较高的甲烷排放能力,甲烷浓度呈显著的双峰季节变化特征,第一个峰值出现在夏季(6~8月),最大值出现在8月,第二个峰值出现在冬季(12~2月),最大值出现在12月;中国东北地区对流层甲烷浓度平均增长率最大值出现在春季(平均值为6.05 ppb/a,1 ppb=10-9),这是因为多年冻土退化后冻结层下封存的古老碳逐渐暴露并以甲烷的形式释放;除产甲烷菌作用,储存在多年冻土冻结层的地质甲烷(亚稳态甲烷水合物,稳态甲烷水合物及地下深处或煤层产生的产热甲烷)也逐渐被释放。最后,结合现场监测结果给出了多年冻土区地质甲烷热—气—固耦合作用模型,为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及全国区域 多年冻土 甲烷浓度 时空分布 地质释放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