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井精细解释在含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延丽 苟迎春 张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70-875,共6页
储层预测不仅要了解砂体在横向上的展布规律,而且还要正确认识有效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实现此目的,而利用测井精细解释中识别气层的方法,重构含气储层的特征曲线约束下的有效储层的地震反演技术,则可以取得... 储层预测不仅要了解砂体在横向上的展布规律,而且还要正确认识有效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实现此目的,而利用测井精细解释中识别气层的方法,重构含气储层的特征曲线约束下的有效储层的地震反演技术,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精细解释 特征曲线重构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含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精细解释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司马立强 夏宏泉 +1 位作者 范翔宇 刘之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8-10,共3页
随着成象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新一代测井技术的飞速发展 ,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四川地区的探井测井解释的情况 ,探讨了测井精细解释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根据探井精细解释确定储量参数、RF... 随着成象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新一代测井技术的飞速发展 ,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四川地区的探井测井解释的情况 ,探讨了测井精细解释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根据探井精细解释确定储量参数、RFT地层测试技术确定气水界面和测井地震有机结合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方法原理 ,最后以坡 1井、雷 14井、大天 5井和罗家寨构造为例 ,介绍了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的良好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量计算 测井精细解释 地层测试 横向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老油田储量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卞炜 卢显荣 +1 位作者 张云峰 胡晓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综合利用岩心、试油、生产、测井等资料,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入手,研究油田区块油、水、干层的电性、物性特征,采用测井精细解释技术研究油、水、干层的识别标准,形成对研究区的油、水、干层的重新认识,进而达到老油田储量挖潜的目的。
关键词 测井精细解释技术 储量挖潜 物性 电性 识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智 杨少春 +1 位作者 贾爱林 孙盈盈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为典型的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垂向上含油层系多、目的层段长、单砂体薄,平面上砂体规模小、相带窄、相变快,不同层系、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特征差别很大。以跃进二号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为典型的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垂向上含油层系多、目的层段长、单砂体薄,平面上砂体规模小、相带窄、相变快,不同层系、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特征差别很大。以跃进二号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建立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了测井精细解释,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在测井精细解释的综合化、定量化和自动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测井计算泥质含量实现自动分层;测井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与划分;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测井精细解释。研究表明,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进行测井解释是准确计算该类油田储层参数的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砂层 多含油层系 测井精细解释 分层系 沉积微相带 跃进二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剖面测井精细解释
5
作者 李敬功 李正魁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9-522,共4页
注水剖面测井由于受到示踪剂微球颗粒直径大小、同位素粘污以及储层长期注水造成的内部孔隙喉道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常规测井解释遇到非吸水层位的同位素污染、主力吸水层同位素异常幅度太低、射孔井段的腐蚀穿孔或窜槽吸水... 注水剖面测井由于受到示踪剂微球颗粒直径大小、同位素粘污以及储层长期注水造成的内部孔隙喉道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常规测井解释遇到非吸水层位的同位素污染、主力吸水层同位素异常幅度太低、射孔井段的腐蚀穿孔或窜槽吸水等问题的困扰 ,致使测井解释精度大大降低。提高测井解释精度应注重同位素污染校正中水流方向确定和污染系数的校正 ;正确划分吸水层 ;对于非均质较为严重的储层必须开展厚层细分 ;对测井系列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剖面 测井精细解释 三次采油 储层 吸水层 分层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精细解释在含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延丽 张虎权 张静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储层预测不仅要解决砂层在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有时还需落实含油气的有效储层在空间的展布情况。通常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实现此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测井精细解释中测井曲线识别油气层的技术重构了含气储层的特征曲... 储层预测不仅要解决砂层在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有时还需落实含油气的有效储层在空间的展布情况。通常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实现此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测井精细解释中测井曲线识别油气层的技术重构了含气储层的特征曲线用于合气储层的地震反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精细解释 含气储层预测 含气特征曲线 曲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某区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芳 刘旭武 +2 位作者 石丹红 潘为之 孙德胜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针对吉林油田×区油水分布复杂、油水识别难度大、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特点开展了测井精细解释研究。建立了分层位的孔隙度、渗透率高精度解释模型 ,其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 ,相对误差较小 ;建立了分层位的深侧向与声波时差以及与密... 针对吉林油田×区油水分布复杂、油水识别难度大、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特点开展了测井精细解释研究。建立了分层位的孔隙度、渗透率高精度解释模型 ,其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 ,相对误差较小 ;建立了分层位的深侧向与声波时差以及与密度、深感应与声波时差以及与密度的交会识别图版 ,给出判别油水层的电性标准 ,4种饱和度模型结合使用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油水层。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到CLASS处理程序中。实际应用对一些老探井进行重新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测井精细解释模型 应用 建模 油水分布 测井解释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精细解释在FMN油田储量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小林 刘志霞 邓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3,558,共6页
苏北盆地FMN油田断块多而小、含油井段长、含油带窄、含油层系多,在古近系三垛组垛一段(E2s1)、戴南组戴二段(E2d2)、戴一段(E2d1)均发现油层,物性由E2s1、E2d2、E2d1依次变差,纵向变化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每个含油层系的储层电性存在较... 苏北盆地FMN油田断块多而小、含油井段长、含油带窄、含油层系多,在古近系三垛组垛一段(E2s1)、戴南组戴二段(E2d2)、戴一段(E2d1)均发现油层,物性由E2s1、E2d2、E2d1依次变差,纵向变化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每个含油层系的储层电性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目前FMN油田油、水和干层识别的难题,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生产等资料,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入手,结合该油田的储层物性、电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各层段较精确的油、水、干层的物性、电性识别标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储量挖潜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精细解释 下限标准 储量挖潜 古近系 FMN油田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亚 杨少春 +2 位作者 路研 鲁鹏善 欧阳黎明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3期34-39,44,共7页
针对吐哈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而现有测井解释模型建立方法忽略了储层特性上的差异性,使得测井解释模型与油田实际的地质情况相差较远的问题,以吐哈油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在岩性、物性上的变化,依... 针对吐哈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而现有测井解释模型建立方法忽略了储层特性上的差异性,使得测井解释模型与油田实际的地质情况相差较远的问题,以吐哈油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在岩性、物性上的变化,依据测井相模型,在进行关键井检验的基础上,分层系和沉积微相分别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利用测井资料以及测井计算的储层参数,应用贝叶斯多总体判别分析的方法,分层系建立油、水、干层识别的解释模型,进行测井解释工作,得到的测井解释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吻合度高,为测井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沉积微相 测井精细解释 储层参数模型 油、水、干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测井精细解释创新高
10
作者 孟立 《国外测井技术》 2008年第5期73-73,共1页
中原油田测井公司上半年累计识别出中原油田新油气层72层,解释符合率达93.33%,比年度目标提高了近9%。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测井精细解释 创新 解释符合率 测井公司 油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技术在板桥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文军 吴淑琴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对老油田增储上产有重要意义。对电阻率曲线作数学变换后,进行反演处理,并作必要的井眼和侵入校正,改善了纵向分辨率,提高了测井曲线对薄层的识别能力。运用此方法,对老井的测井资料重新进行精细解释,结合油田区...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对老油田增储上产有重要意义。对电阻率曲线作数学变换后,进行反演处理,并作必要的井眼和侵入校正,改善了纵向分辨率,提高了测井曲线对薄层的识别能力。运用此方法,对老井的测井资料重新进行精细解释,结合油田区块或层系的地质特征、含油气规律及生产动态情况,在板桥油田的油层挖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测井精细解释 板桥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精细解释在油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留方 高中民 《测井技术信息》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油藏综合评价 测井精细解释 应用
原文传递
薄砂体油层常规测井精细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同飞 蒋阿明 +2 位作者 张菲 李秋政 邓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17-121,8,共5页
由于常规小数控声波-感应测井系列纵向分辨率低,对薄砂体的油层识别存在误判和漏判。应用3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综合识别薄砂体油层:首先,从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入手,分析在不同沉积微相下储层物性与电性响应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沉积微相... 由于常规小数控声波-感应测井系列纵向分辨率低,对薄砂体的油层识别存在误判和漏判。应用3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综合识别薄砂体油层:首先,从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入手,分析在不同沉积微相下储层物性与电性响应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基础上的图形交会识别;其次,在油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非统一油水界面层状构造油藏界面之上只有渗透层(油层)和非渗透层(干层)的区别,建立微电极幅度差薄层识别;最后,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技术,提取8种反映油层特征的测井曲线及计算参数,通过学习分析,输出结果与测井精细解释相互验证。该技术在高集油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薄砂体油层的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砂体油层 测井精细解释 沉积微相 微电极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矿物模型分析的最优化测井解释在X油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燕继成 文政 夏宏泉 《国外测井技术》 2008年第6期18-20,共3页
迄今为止,传统的POR、SAND和CRA等测井分析方法与程序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解释模型,采用有限的几种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储层参数来进行地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实质上,它们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解释过程。虽然这些测井分析方法与程... 迄今为止,传统的POR、SAND和CRA等测井分析方法与程序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解释模型,采用有限的几种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储层参数来进行地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实质上,它们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解释过程。虽然这些测井分析方法与程序在过去和现在均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都存在某些重要的缺陷。例如,在计算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所有测井资料;不能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方法;难以有效地评价含两种以上矿物的复杂岩性地层;对计算结果又缺乏自我质量检验手段等等。基于多矿物模型分析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技术采用新的理论模型,先进的数学计算方法和灵活的程序设计,建立测井曲线L、地层矿物含量V、测井矿物响应参数P和测井相F之间的关系,可高质量快速处理测井资料,得到连续的地层矿物含量剖面、岩性剖面和各种储层特性参数。利用多矿物模型分析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处理X油田的数十口并资料,效果良好,与录井资料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矿物模型 最优化 测井精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欢庆 胡海燕 +1 位作者 李文青 邓晓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19,共21页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性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 岩性识别 精细测井解释 地质建模 裂缝表征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欢庆 唐海洋 +2 位作者 吴桐 刘天宇 杜宜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的特点。除了这2类数据表资源,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还包括测井解释图版、地震解释数据体、地质模型等各类数据体以及各种成果图件。结合科研实践,从地层自动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或储层构型)自动批量判别分类、测井精细批量二次解释、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等5方面介绍大数据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大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多种类型数据之间的融合、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应用领域拓展等;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方法优化、大数据质量控制、大数据中的可视化技术创新、海量油田开发大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大数据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测井精细二次解释 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研究 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测井曲线对中部气田古生界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建文 唐文江 +1 位作者 马德路 王秀明 《国外测井技术》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文依据多年的测井资料,总结中部气田的地质响应特征,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本区地层进行对比,总结出本区古生界地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反映特征,为测井精细解释和区域地层对比积累资料和经验。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标志层 地层对比 中部气田 古生界 划分与对比 测井精细解释 响应特征 测井资料 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LEAD2.0正式发布
18
作者 赵晓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测井资料 应用平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WINDOWS操作系统 中国石油集团 自主知识产权 石油集团公司 测井精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地区矿层特性及测井模型的建立研究
19
作者 卓玉龙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8期266-268,共3页
扶余油田开发年度跨度大,测井系列多,含水率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本文先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选取标准层,结合取心井岩心岩电实验分析数据,建立适用于本区块的测井解释模型,对储层内隔夹层进行精细识别及储层测井精细解释,为该区块剩... 扶余油田开发年度跨度大,测井系列多,含水率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本文先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选取标准层,结合取心井岩心岩电实验分析数据,建立适用于本区块的测井解释模型,对储层内隔夹层进行精细识别及储层测井精细解释,为该区块剩余油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精细解释 隔夹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良好 多功能集成 可视化程度高:中国石油集团推出新版测井综合应用软件
20
作者 梁刚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06年第4期50-50,共1页
中国石油集团重点科研开发项目测井综合应用平台——LEAD2.0于8月4日发布。 LEAD2.0是在“十五”期间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LEAD1.0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具广泛适应性和良好开放性的系统底层平台,集成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生产测... 中国石油集团重点科研开发项目测井综合应用平台——LEAD2.0于8月4日发布。 LEAD2.0是在“十五”期间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LEAD1.0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具广泛适应性和良好开放性的系统底层平台,集成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生产测井等处理解释以及解决特定地质问题的配套应用模块,提供可视化程度较高的处理解释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多种辅助工具库,以满足现场快速直观解释、测井精细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的需要,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和复杂油气藏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集团 多功能集成 常规测井 可视化 应用软件 “十五”期间 测井精细解释 应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