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寄主选择及个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继红 罗晨 +2 位作者 刘同先 张帆 李元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探讨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我们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7±1℃,光周期16L:8D,相对湿度RH70%~80%)下,观察了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行为,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 为探讨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我们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7±1℃,光周期16L:8D,相对湿度RH70%~80%)下,观察了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行为,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选择性、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取食数量及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浅黄恩蚜小蜂体外检测时间在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间差异不显著,而寄生Q型烟粉虱若虫时的体内检测和产卵时间(190.2±14.6s)显著高于寄生B型时所用时间(140.0±7.5s)。在非选择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的数量(8.1±0.5头)及总产卵量(9.3±0.6粒)显著高于仅提供Q型烟粉虱的寄生数量(6.3±0.5头)及总产卵量(7.0±0.6粒);而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选择性条件下,该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量(3.1±0.4头)、总产卵量(3.8±0.5粒)及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1.2±0.1粒)都显著高于寄生Q型烟粉虱时的情况(1.8±0.3头、1.8±0.4粒、0.7±0.1粒)。被寄生蜂取食的B型与Q型烟粉虱数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对于同一生物型而言,交配过的雌蜂能够取食更多的烟粉虱若虫。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卵-黑蛹(7.2±0.1d)、黑蛹-羽化(5.2±0.1d)的发育时间与以Q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的相应发育时间(7.3±0.1d,5.6±0.1d)间无显著性差异。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寄生蜂的羽化率(73.55%±1.42%)与以Q型烟粉虱为寄主时的羽化率(68.42%±13.01%)间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虽然浅黄恩蚜小蜂发育时间、羽化率在烟粉虱2种生物型间无显著差异,但该小蜂倾向于B型烟粉虱若虫作为寄主,而且,以B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若虫数量均增加。但田间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是否有助于Q型烟粉虱成为B型和Q型混合种群的优势种群,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生物型 寄生行为 寄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8
2
作者 冀禄禄 杨念婉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照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07,共5页
首次对烟粉虱的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小蜂的卵巢均由6条卵巢管构成,雌蜂羽化后卵巢内有部分成熟卵,而羽... 首次对烟粉虱的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小蜂的卵巢均由6条卵巢管构成,雌蜂羽化后卵巢内有部分成熟卵,而羽化后24 h的成熟卵量较羽化后6 h有所增加,两种寄生蜂均是同步卵(synovigenic)类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羽化6 h和24 h后体内成熟卵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这与海氏桨角蚜小蜂24 h雌蜂的寄生量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而寄主取食量却低于浅黄恩蚜小蜂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桨角小蜂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卵巢结构 同步卵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其寿命和产卵量的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长青 李元喜 +2 位作者 刘同先 张帆 罗晨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 在实验室25±1℃、RH70%~75%、光照L∶D=14h∶10h、光照强度3500lx条件下,观察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羽化雌蜂的产卵量和寿命,并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根据蜕皮现象及形态特征,雌蜂羽化前的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预蛹期和蛹期。一龄和二龄的发育历期均为1d左右,卵和三龄的发育历期约需2d,预蛹期0.8d,蛹期5d。在每天更换寄主的情况下,雌蜂平均寿命21.9d,最长29d,最短8d;产卵量为79.1粒,最多124粒,最少51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雌蜂 烟粉虱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继红 陈庭慧 +2 位作者 张帆 刘同先 李元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室内观察并比较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根据观察结果,将两种生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体外用触角检测寄主,(2)产卵器检测寄主体内环境,(3)排卵及(4)拔出产卵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在寄主体内检测时的身体摆动、产卵时... 室内观察并比较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根据观察结果,将两种生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体外用触角检测寄主,(2)产卵器检测寄主体内环境,(3)排卵及(4)拔出产卵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在寄主体内检测时的身体摆动、产卵时蜂相对静止程度、产卵器拔出动作和在寄主表面穿刺次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中,蜂对寄主的检测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4.84 s、15.50 s),而寄主的体内检测时间(分别为190.23 s、482.55 s),在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雌寄生时,雌蜂是否出现"静止"及产卵器是否抽动拔出可以作为产卵的判断标准,但对产雄寄生,则无法通过行为动作来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产雌生殖 产雄生殖 寄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植物和植物诱导抗性挥发物质对东亚小花蝽和浅黄恩蚜小蜂的嗅觉行为影响及田间诱集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帆 王甦 +3 位作者 张君明 张帆 谭晓玲 易图永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0-1257,共8页
利用增殖植物与植物诱导抗性物质诱集天敌昆虫,实现对天敌昆虫种群的主动调控,已经成为现代保护型生物防治的热点。本研究针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和寄生性天敌浅黄恩蚜小蜂,选择7种植物源诱集物质:玉米花粉、油菜花粉、琉璃苣花、金... 利用增殖植物与植物诱导抗性物质诱集天敌昆虫,实现对天敌昆虫种群的主动调控,已经成为现代保护型生物防治的热点。本研究针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和寄生性天敌浅黄恩蚜小蜂,选择7种植物源诱集物质:玉米花粉、油菜花粉、琉璃苣花、金盏菊花、无味母菊花、苜蓿花、猫薄荷叶片,两种人工合成植物诱导抗性物质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作为气味源,分别在室内使用嗅觉仪检测以及在有机果园实际生产中使用天敌诱集装置,分析比较各自对东亚小花蝽和浅黄恩蚜小蜂的诱集作用。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与玉米花粉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吸引力最高,其次为茉莉酸甲酯。开花植物中,金盏菊花的诱集作用最佳。浅黄恩蚜小蜂趋向于选择两种人工合成挥发物,且对玉米花粉的选择高于其它植物源。有机苹果园内,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对东亚小花蝽的诱集作用十分显著。玉米花粉和金盏菊对东亚小花蝽诱集作用高于其它植物材料。浅黄恩蚜小蜂倾向选择水杨酸甲酯与茉莉酸甲酯,而植物源材料间的吸引力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诱导抗性物质与增殖植物物质均可以有效诱集东亚小花蝽和浅黄恩蚜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型生物防治技术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浅黄恩蚜小蜂 植物诱导抗性挥发物 增殖植物 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对烟粉虱海藻糖含量、酶活和热激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颖颖 王甦 +1 位作者 张帆 李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4,共8页
本文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及其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若虫后6、12、24、48和72 h,寄主体内海藻糖含量、海藻糖酶活性变化以及3种热激蛋白基因... 本文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及其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若虫后6、12、24、48和72 h,寄主体内海藻糖含量、海藻糖酶活性变化以及3种热激蛋白基因的即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自寄生蜂寄生后烟粉虱体内海藻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海藻糖酶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二者的变化拐点均表现在寄生后24 h。此外,寄生能够诱导烟粉虱hsp90过量表达,但同时抑制hsp70的表达。热激蛋白hsp20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且3种基因均在寄生后12 h开始出现表达差异。本研究证明海藻糖和热激蛋白参与了寄生蜂与寄主互作体系,同时探讨了二者在寄生蜂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揭示寄生蜂-寄主互作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热激蛋白 海藻糖 海藻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生殖方式和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穆常青 周长青 +1 位作者 张晓曼 罗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观察了该寄生蜂的羽化节律、羽化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等。结果表明,雌雄蜂正常交配后在烟粉虱若虫体内产下受精卵,初寄生卵发育为雌蜂;而未经交配的雌蜂将未受精卵产于被寄生的烟粉...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观察了该寄生蜂的羽化节律、羽化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等。结果表明,雌雄蜂正常交配后在烟粉虱若虫体内产下受精卵,初寄生卵发育为雌蜂;而未经交配的雌蜂将未受精卵产于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体内,重寄生卵发育为雄蜂。浅黄恩蚜小蜂在08:00—12:00时间段羽化数最多,占全天羽化数的58.1%;其次是12:00—16:00时间段,占全天羽化数的21.5%。黑蛹羽化前有一个明显的"蛹动"过程,羽化后的雌蜂均可立即进行交配。在试验期内,1头雄蜂可以与3头以上雌蜂交配,而雌蜂只交配1次。文中还详细描述了浅黄恩蚜小蜂产卵前后寄主定位、寄主检查和清扫梳理等行为。本试验结果将为浅黄恩蚜小蜂的大量繁殖和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烟粉虱 生殖方式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胚胎及个体发育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曼 杨丽文 +1 位作者 王甦 张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单寄生蜂,雌蜂的寄生方式属于独性内寄生,雄蜂的寄生方式属于外寄生中的自复寄生(autoparasitiod),也称重寄生(hyperparasitoid),雌雄蜂寄主、寄生方式及发育环境不同.首次对浅黄恩...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单寄生蜂,雌蜂的寄生方式属于独性内寄生,雄蜂的寄生方式属于外寄生中的自复寄生(autoparasitiod),也称重寄生(hyperparasitoid),雌雄蜂寄主、寄生方式及发育环境不同.首次对浅黄恩雅小蜂雌雄蜂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测量了雌雄蜂胚胎体长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3层膜,外部2层为胚膜(浆膜)、胚外膜(滋养膜).其中胚外膜在胚胎发育到8 h左右在显微镜下可见,雌卵孵化后消失;而雄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2层膜,没有发现胚外膜,但在雄蜂胚胎前末端能够观察到一个柄(pedicel),一直保留到雄蜂胚胎孵化后消失,而雌蜂胚胎前末端的柄发育到2 h左右出现,24 h左右消失.雌蜂胚胎体长从0 h发育到36 h增长较快(0.198~0.280 mm),而雄蜂胚胎体长在此发育阶段变化较小(0.163~0.187 mm);从36 h到48 h雌雄蜂胚胎孵化,体长均有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浅黄恩蚜小蜂 胚胎 发育 胚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育寄主植物对浅黄恩蚜小蜂生防潜能的影响
9
作者 赵悦 钱胤凯 +3 位作者 章思腾 张凯 张俊杰 王晶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为明确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的生防潜能,测定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大小以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致死能力,并解... 为明确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的生防潜能,测定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大小以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致死能力,并解析其寄生2种粉虱若虫后的子代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体长、头宽及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平均致死数量分别为24.7头和25.0头,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21.4头和21.0头。相对于番茄,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后其子代发育时间更短,平均分别为13.2 d和12.5 d;而且子代羽化率也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子代羽化率,分别为84.1%和86.9%。表明与番茄相比,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具有更强的生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雪莲果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大量繁育 生防潜能
原文传递
适度饥饿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寄生和取食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卓 刘林州 +3 位作者 臧连生 戴鹏 刘显娇 阮长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5-750,共6页
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 为评价释放前经历饥饿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寄生取食粉虱能力的影响,以3龄Q隐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若虫为寄主,在2种粉虱单独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比较释放前经适度饥饿、初羽化未饥饿和初羽化喂饲蜂蜜水3种处理的浅黄恩蚜小蜂对2种粉虱寄主的寄生和取食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粉虱单独存在时,经适度饥饿6 h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显著多于其它处理,而且能取食更多的温室白粉虱,经适度饥饿的寄生蜂在24 h内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总量分别为12.5头和12.9头。在2种粉虱同时存在时,适度饥饿寄生蜂取食2种粉虱的总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度饥饿寄生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2种粉虱的数量最多为11.5头,显著高于未饥饿处理的6.5头。表明释放前经历适度饥饿可以明显提高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和取食粉虱若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饥饿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寄主选择
原文传递
两种蚜小蜂对烟粉虱MED隐种的田间笼罩控效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晓明 徐海云 +1 位作者 杨念婉 万方浩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1-1288,共8页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优势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与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对其控制效果的影响,在棉田尼龙纱网笼罩中释放烟粉虱之后,再分别单独释放海氏...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优势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与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对其控制效果的影响,在棉田尼龙纱网笼罩中释放烟粉虱之后,再分别单独释放海氏桨角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组合(1∶1、1∶3、3∶1)释放,定期调查统计2种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量和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放蜂对照,自首次放蜂后40 d开始,所有放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烟粉虱若虫种群密度,每100 cm^2叶片上均少于1.00头,但各处理间的烟粉虱种群密度无显著差异;海氏桨角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以3∶1比例组合释放的处理中对烟粉虱的寄生量最高,每100 cm^2棉花叶片上能达到4.25头。表明在棉田中对烟粉虱进行生物防治时,以初级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与复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为3∶1的比例释放,可以到达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海氏桨角小蜂 浅黄恩蚜小蜂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两种烟粉虱寄生蜂感觉器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美娟 黄建 +1 位作者 王竹红 潘东明 《武夷科学》 2012年第1期73-79,共7页
扫描电镜观察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雌成虫的感觉系统,结果如下:2种蚜小蜂的触角上具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坛形感器、Bhm氏鬃毛;复眼上具锥形感器;口器上颚每侧具3根毛状感... 扫描电镜观察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雌成虫的感觉系统,结果如下:2种蚜小蜂的触角上具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坛形感器、Bhm氏鬃毛;复眼上具锥形感器;口器上颚每侧具3根毛状感器,下颚须与下唇须顶端各着生1根刺形感器;足具毛形感器与刺形感器,这些感觉器遍布足的各个亚节,前足具触角清洁器,后足具翅膀清洁器;产卵器上具毛形感器,感觉孔,以及倒钩状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角小蜂 浅黄恩蚜小蜂 感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高温对烟粉虱寄生蜂雌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敏 杨念婉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有效天敌。为了更好地将2种寄生蜂用于温室大棚等高温设施农业中控制烟粉虱的种群数量,...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有效天敌。为了更好地将2种寄生蜂用于温室大棚等高温设施农业中控制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本文通过镜下解剖,探究了不同发育温度(26、30、34、38℃)对2种寄生蜂初羽化雌蜂个体大小和抱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育温度的升高,2种寄生蜂初羽化雌成蜂的个体大小呈现变小的趋势,2种寄生蜂在38℃温度下发育获得的初羽化雌蜂个体大小显著小于26、30℃下发育获得的雌蜂;海氏桨角蚜小蜂在30℃下发育获得雌蜂的抱卵量显著高于26、34、38℃下雌蜂的抱卵量;浅黄恩蚜小蜂在26、30、34℃发育获得雌蜂的抱卵量无显著差异,但38℃条件下,雌蜂体内没有成熟的卵。本研究结果对2种寄生蜂的室内大规模饲养以及高温条件下烟粉虱的生防实践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桨角小蜂 浅黄恩蚜小蜂 温度 个体大小 抱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28卷总目次
1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9-604,共6页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浅黄恩蚜小蜂 苏云金芽胞杆菌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烟粉虱寄生蜂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卵巢发育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海云 杨念婉 万方浩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83,共5页
通过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两种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卵巢发育特点的研究,明确了影响两种寄生蜂不同寄主处... 通过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两种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卵巢发育特点的研究,明确了影响两种寄生蜂不同寄主处理行为的生理机制。两种寄生蜂雌性生殖系统各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产卵管和产卵鞘。浅黄恩蚜小蜂的产卵器细长笔直较锋利,海氏桨角蚜小蜂产卵器扁平且尖端向上弯曲,这与两种寄生蜂不同的产卵机制相吻合。浅黄恩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雌蜂初羽化时体内成熟卵子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营养的补充,两种寄生蜂卵巢内成熟卵子的数量都会显著增加。两种寄生蜂均为卵育型寄生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海氏桨角小蜂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发育 烟粉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