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凡提与西域流放者生命意识差异研究
1
作者 杨亦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3-59,共7页
西域流放是封建统治者迫使“带罪”的个体生命,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死亡迁徙”,这构成了“流放一西域一死亡”的生命悲剧“话语链”;而同处一方且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则以浓郁的本土气息构成了另样的“生命话语”之链:“... 西域流放是封建统治者迫使“带罪”的个体生命,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死亡迁徙”,这构成了“流放一西域一死亡”的生命悲剧“话语链”;而同处一方且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则以浓郁的本土气息构成了另样的“生命话语”之链:“阿凡提一西域一幽默和笑话”,它表现了对生命的乐观、豁达、淡然。但作为中心的“西域”,却以其空间的特殊性,把这些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在矛盾对立中构成了一个整体,使现实中不同样态的“生命话语”被抽象为一种时空“此在”,这不仅增添了它的恩辨性,而且使之更趋丰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提 西域流放 “生命话语” “此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先世流放焉耆碎叶
2
作者 张书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于李白先世流放西域一事,学者们根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作出了各种截然不同,甚至大相经庭的猜测和推断: 首先,流放西域的具体时间:有事在“隋末(618年)”;唐初开国三年间(619—620年);玄武门... 关于李白先世流放西域一事,学者们根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作出了各种截然不同,甚至大相经庭的猜测和推断: 首先,流放西域的具体时间:有事在“隋末(618年)”;唐初开国三年间(619—620年);玄武门之变中(626年);和天翦除李唐宗宝之年(685年—704年)诸说。 其次,流放西域的具体地区,以条支言,汉唐条支同名而异地,一为汉条支国;一为唐条支都督府。此外,还有条支部,条支海等。再说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碎叶 中亚碎叶 流放西域 李白 隋炀帝 吐谷浑 《通鉴》 都督府 李贤 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不是李唐宗室子孙——与台湾学者罗香林、褚问鹃、钟吉雄诸先生商榷
3
作者 张书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91-95,共5页
代引言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身世这个千古之谜,有了新的考证。兰州大学的张书城认为,李白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张书城的考证认为,由于李广的嫡孙、汉骑都尉李陵于公元前九... 代引言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身世这个千古之谜,有了新的考证。兰州大学的张书城认为,李白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张书城的考证认为,由于李广的嫡孙、汉骑都尉李陵于公元前九十八年败降了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李氏家族引以为耻辱。李陵的母、妻、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罗香林 玄武门之变 台湾学者 李唐 流放西域 唐太宗 李世民 宗室 李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放的诗人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4-115,144,共13页
中国诗史第一人屈原,就是流放诗人。西域流放诗是研究清诗和中国诗史的前沿位置。穷乡儒士王大枢(1732—1818),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到嘉庆五年(1800)流放新疆伊犁,著有《西征录》。本文力图就王大枢和《西征录》辨析文人从能诗而成... 中国诗史第一人屈原,就是流放诗人。西域流放诗是研究清诗和中国诗史的前沿位置。穷乡儒士王大枢(1732—1818),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到嘉庆五年(1800)流放新疆伊犁,著有《西征录》。本文力图就王大枢和《西征录》辨析文人从能诗而成为诗人这一心历路程;讨论处境恶化、行动与思维受到禁锢,对诗人意味着什么,政治高压陡增会产生怎样的反弹;而在困境与危难中,诗人可以在多大范围内再造精神空间。并通过诗史无名但同为流放诗人的“皇孙”祈阿哥,邻国安南公爵黄益晓,《再生缘》作者陈端生夫妇等与王大枢的交往,首次对神秘、陌生的伊犁诗坛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放西域 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