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台沟实验流域降水氧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相超 宋献方 +3 位作者 夏军 于静洁 杨聪 李发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运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水循环中水分子组成发生的微观变化,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研究宏观、微观水文过程机理的新技术。研究流域降水同位素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降水要素的相关关系,对于研究流域水资源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运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水循环中水分子组成发生的微观变化,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研究宏观、微观水文过程机理的新技术。研究流域降水同位素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降水要素的相关关系,对于研究流域水资源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流域2003年7月至10月降水氧同位素含量及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了降水δ18O与降水量、高程及空气湿度的关系,评估了雨量、高程及空气湿度等因子对降水过程的影响及作用,阐明了其间实验流域降水δ18O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得出实验流域在实验期间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水汽来源 氧同位素 Δ^18O 降水过程 高程 水文过程 东台 空间变化规律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泾河流域降水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强 曾维华 +1 位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5期47-51,共5页
地统计学方法对具有结构和随机双重性质的变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具有极强的科学性 ,它所提供的克立格法是一种最优的无偏内插估计方法。本文以泾河流域年降水量为研究对象 ,利用普通克立格法对 90年代 5个典型年份的年降水量的空间变... 地统计学方法对具有结构和随机双重性质的变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具有极强的科学性 ,它所提供的克立格法是一种最优的无偏内插估计方法。本文以泾河流域年降水量为研究对象 ,利用普通克立格法对 90年代 5个典型年份的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几种模型估值误差指标的比较 ,认为用球状模型来拟合降水量的半变异函数的精确度最高 ;利用球状模型对典型年份的降水量的半变异函数进行拟合 ,对比分析各年份的主要参数 ,结果表明 1 996年降水量在空间变异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均较大 ,而 1 995年的变异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则较小 ;应用克立格插值生成各年份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可直观分析降水量空间变异性 :总体趋势是流域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 ,呈平缓的梯状分布。而 1 995年较为特别 ,流域东南部降水量很小 ,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方法 空间变异性 降水 年份 利用 流域降水 克立格插值 半变异函数 泾河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想 李维京 赵振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3-599,共7页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30年周期为主,辽河流域降水周期比松花江流域略长,大概为35~38年左右.根据降水自身演变规律及自回归方法预测的结果,估计未来5~10年,松花江流域仍将处于少雨期,辽河流域少雨期维持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年代际变化 小波分析 均值突变 松花江流域 长期变化规律 流域降水 辽河流域 未来趋势 功率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性河流流域降水、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闫敏华 邓伟 陈泮勤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67-272,共6页
以三江平原的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 ,选用研究区内 7个雨量站、3个水文站和 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 ,2个水文站的水位和径流量资料 ,应用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 Kendall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 ,诊断分析了研究区 2 0世纪下半叶降雨... 以三江平原的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 ,选用研究区内 7个雨量站、3个水文站和 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 ,2个水文站的水位和径流量资料 ,应用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 Kendall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 ,诊断分析了研究区 2 0世纪下半叶降雨、径流的变化事实、趋势和可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从 2 0世纪 5 0年代至今 ,研究区沼泽性河流的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都有减少的总趋势 ;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分别在 5 0年代和 6 0年代发生一次突变减少现象 ;近 5 0年来 ,随着宝清水文站和菜嘴子水文站之间的沼泽湿地不断减少 ,沼泽性河流流域的滞洪调节作用也发生明显变化 ,5 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末 ,研究区出现年最大出流量小于入流量年份的频次是 5 0 % ,而 80年代至 90年代 ,其频次只有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径流变化 水文站 降水 雨量站 频次 降水量资料 河流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9年来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慧 王谦谦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本文在对淮河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侧重研究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周期性特征、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 ,以及淮河流域多、少雨年的流场特征。研究发现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 70年代中期以前偏多 ,70年代中期以后偏少 ;在周期... 本文在对淮河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侧重研究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周期性特征、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 ,以及淮河流域多、少雨年的流场特征。研究发现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 70年代中期以前偏多 ,70年代中期以后偏少 ;在周期性特征上有 2 .3年左右的主周期和 8年左右的次周期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印度西南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降水异常 小波变换 流场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各流域降水量的GIS模块插值估计与改进 被引量:10
6
作者 甄计国 陈全功 韩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74,共8页
考虑了我国西部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应用GIS插值模块及其改进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不同流域单元区年平均降水量进行插值估计,并进行了分析对比。改进方法是:根据气象台站海拔高度面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之间的海... 考虑了我国西部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应用GIS插值模块及其改进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不同流域单元区年平均降水量进行插值估计,并进行了分析对比。改进方法是:根据气象台站海拔高度面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并以流域地形坡面、不同流域单元降水的垂直变化率为参数,引入ArcGis的Spline、IDW、Kriging 3个模块进行插值。结果表明:与气象站降水量统计值相比,这不仅更有效地表达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异程度,而且通过调整参数和反复验证可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以弥补西部流域气象台站稀少所造成的数据空白,避免某些方法或模型(如PRISM)对上述流域降水模拟估计值偏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海拔高度差 GIS插值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区域极涡异常对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红军 马玉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采用1961-2015年夏季大西洋-欧洲极涡面积指数和塔里木河流域43个站降水资料,研究该区域极涡面积异常对该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年际变化呈显著的反位相关系;在极涡面积异常偏小(大)年,西风急流在西亚和中亚减弱(增强),在东亚... 采用1961-2015年夏季大西洋-欧洲极涡面积指数和塔里木河流域43个站降水资料,研究该区域极涡面积异常对该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年际变化呈显著的反位相关系;在极涡面积异常偏小(大)年,西风急流在西亚和中亚减弱(增强),在东亚则相反;500 hPa欧洲中部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高压脊偏强(偏弱),东亚低压槽偏弱(偏强),中亚经向环流增强(减弱);700 hPa塔里木河流域天气扰动活跃(不活跃),东风和西南风(西北风)的水汽输送增强,西部和北部等主要降水区水汽辐合(辐散),该流域降水偏多(偏少)。在极涡面积异常偏小年的夏季,塔里木河流域水平风场和垂直运动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经向变化分布与大西洋-欧洲区相似,大西洋-欧洲极涡区与塔里木河流域之间存在西北-东南的环流异常分布,大西洋-欧洲极涡面积异常可能通过该环流异常分布影响塔里木河流域及周边风场、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进而影响到该流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欧洲极涡 塔里木河流域降水 大气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型、中部型ENSO影响长江流域降水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淼 曹润东 +2 位作者 姚瑶 周心易 高参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4期65-67,共3页
本文通过调查1951-2007年发生的多次ENSO事件的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析这四种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夏季环流形势和850h Pa风场,从而讨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夏季风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情况的影响,结... 本文通过调查1951-2007年发生的多次ENSO事件的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析这四种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夏季环流形势和850h Pa风场,从而讨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夏季风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El Ni?o和La Ni?a事件与夏季副高强度、西伸脊点以及脊线位置关系密切,且影响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部型El Ni?o主要是副高的变化影响降水,而中部型事件则是通过风场响应来影响降水的变化,且两类事件中雨带都有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中下游偏南地区的移动过程;东部型La Ni?a时期副高显著减弱东退,使长江流域降水量减少,中部型La Ni?a在发展年因为副高脊线北抬,长江以北出现雨带,在消退年因为副高有北抬且长江中下游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带,东南地区偏南风加强,有两个雨带分别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型 中部型ENSO事件 副高 夏季风 长江流域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
9
作者 胡顺起 韩永清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976-10980,11047,共6页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夏初 异常 江淮流域降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水河上游流域降水与城区河内洪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立炎 邬清元 +3 位作者 邓学友 徐朝霞 李菲 黄惠东 《江西气象科技》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根据3a来的观测实验和部分地形资料,确定了雨量点,并在对观测点上游各时段降水量与城区河内涨水的关系、各点最大降雨量与城区河内洪峰到达时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萍水河上游流域降水与城区河内洪峰关系的方程,从而为萍乡市的防洪... 根据3a来的观测实验和部分地形资料,确定了雨量点,并在对观测点上游各时段降水量与城区河内涨水的关系、各点最大降雨量与城区河内洪峰到达时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萍水河上游流域降水与城区河内洪峰关系的方程,从而为萍乡市的防洪抢险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洪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正耀 《地下水》 2012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用黑河流域降水量实测资料,具体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黑河流域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连续最小四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左右,其余各月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但各区域受所处地理... 用黑河流域降水量实测资料,具体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黑河流域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连续最小四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左右,其余各月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但各区域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季节性气候特点的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年内变幅由东南向西北、从高海拔区向低海拔区递减,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深山区最大,绿洲灌溉区又大于北部荒漠区,浅山区最小;流域内降水量集中期出现在7月17日前后,各分区仅相差1天,深山区最早,浅山区最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降水 年内分配 不均匀性 集中度 集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那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12
作者 谢葆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12期72-74,125,共4页
河流年内径流量的分布状况,对本地区的防洪抗旱,发电量,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内各行各业的用水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受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导致河流年径流变化随时间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河流年内径流量的分布状况,对本地区的防洪抗旱,发电量,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内各行各业的用水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受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导致河流年径流变化随时间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和不均匀性。文章选用发源于天山南坡的迪那河降水和径流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迪那河流域降水和径流多年平均逐月分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年内径流分配不均系数Cu、年内径流分配完全调节系数Cr、年内径流分配集中程度Cn,采用的年内径流分配三种不同系数指标对降水和径流年内对比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了解迪那河流域37a的降水和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径流 年内分配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定量估测九曲溪流域降水
13
作者 陈秋萍 余建华 +3 位作者 杨林增 赖荣钦 周方君 吴华琴 《福建气象》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1引言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因具有时空连续性的优点,其优势是显见的,它对暴雨预报、区域产流量计算洪水预报等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CINRAD雷达目前估测降水统一使用Z=300I^1.4,所有降水估算产品也是基于该Z-I关系得到的... 1引言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因具有时空连续性的优点,其优势是显见的,它对暴雨预报、区域产流量计算洪水预报等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CINRAD雷达目前估测降水统一使用Z=300I^1.4,所有降水估算产品也是基于该Z-I关系得到的,由于降水的季节、地域、降水性质等因素变化,造成估测结果与实际雨量有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降水 定量估测 雷达 九曲溪 CINRAD 估测降水 Z-I关系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黄河流域降水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邢峰 韩荣青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5-1305,共11页
本文基于1958—2015年夏季黄河流域55个观测站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1高度场等资料,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合成分析和Monte Carlo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58年夏季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变化的大气环流成因... 本文基于1958—2015年夏季黄河流域55个观测站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1高度场等资料,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合成分析和Monte Carlo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58年夏季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变化的大气环流成因。58年期间,黄河流域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在河套北部有显著性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欧亚中高纬度等压面升高、西风带减弱所致;1975年和1996年是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两个明显年代际气候变化转折点,在1958—1975年期间,黄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异常偏多和偏少年出现频次较高,期间欧亚中高纬度及其以南包括黄河流域地区高度场偏低,主要受高空低压系统和较强冷空气影响;在1976—1995年期间,黄河流域大部降水偏多,其主要环流成因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发展、贝加尔湖到东北亚一带受负高度距平控制高空槽加深,同时,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输送增强;到1996—2015年最近20年间,乌拉尔山北部环流高度场偏低、里海至贝加尔湖再到东北亚一带高度场一致偏高,黄河流域一带西风带强度和冷空气势力均较弱,流域受高压影响导致大部区域降水偏少。不同时期黄河各流域段降水量与中高纬度阻塞高压以及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关关系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夏季降水 年际变化 阻塞高压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小流域降水径流集存利用研究初报
15
作者 聂瑞林 任丰谷 +1 位作者 韩宗泱 高淑英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流域降水 径流 集存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纳西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原因浅析
16
作者 卢林强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4年第10期39-42,共4页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Ⅲ》(以下简称《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墨硝哥湾和加勒比海...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Ⅲ》(以下简称《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墨硝哥湾和加勒比海,海洋给当地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河流域 流域降水 冬春季节 原因 流域综合治理 年平均降水 高中地理 实验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M的长江流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典型环流的客观分型
17
作者 杨雅涵 翟盘茂 周佰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2-644,共13页
利用1961—2021年逐日降水格点化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方法,将与中国长江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客观划分成4种典型环流型(P1—P4)。各环流型呈现出的关键环流... 利用1961—2021年逐日降水格点化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方法,将与中国长江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客观划分成4种典型环流型(P1—P4)。各环流型呈现出的关键环流系统配置影响异常雨带的形成及落区。P1和P3中、高纬度分别为典型的单阻型和双阻型环流形势,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显著偏强并向西延伸。P2和P4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低压异常,P2中的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以西为宽广低槽,贝加尔湖以东为脊区,形成入梅期间的稳定环流形势,长江流域受到低值系统的控制,副高位置靠南。P4在巴尔喀什湖以西和以东分别表现出位势高度异常偏低和偏高,长江流域表现为气旋性环流异常,同时副高位置偏北。P1、P2有来自高纬度冷空气的影响,P3和P4的冷空气较弱。以副高北跳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与4种环流型的出现以及相应的雨带位置有紧密联系,P1、P2主要对应6月至7月上旬持续性强降水,P3、P4则主要对应7月上旬至8月持续性强降水,导致P1和P2降水异常中心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P3和P4的降水异常中心分别位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北地区。P1、P3的水汽输送相比另外两类明显偏强,造成的降水强度也更强。此外,对典型环流型的稳定性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上述4种典型环流型的稳定维持密不可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93.2%的环流表现出持续性的特征,P1和P2、P3和P4持续天数分别主要集中在5和3 d。从长期趋势来看,P1和P3环流型出现频次增多,P2和P4趋于减少。这意味着从有利环流的角度来说,持续性强降水倾向于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持续性强降水 逐日环流型 异常环流的稳定性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北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及其与Nio 3区SST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占明 陈子燊 +1 位作者 路剑飞 黄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6-798,共13页
论文选取广东省北江流域18站1965—2007年月降水数据,应用REOF方法将月降水量场划分为4个子区域,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并采用滑动t检验方法进行变点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西北部呈增加趋势,年降水... 论文选取广东省北江流域18站1965—2007年月降水数据,应用REOF方法将月降水量场划分为4个子区域,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并采用滑动t检验方法进行变点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西北部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变点出现在1992、1993年。选取REOF各分区最大特征向量载荷的站作为基准站,采用Morlet小波、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其周期特征及其与Nio 3区SST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站月降水量周期变化均与Nio 3区SST相关显著;时滞相关分析表明,南雄、佛冈、连南三站月降水量变化与Nio 3区SST相关性在滞后3、4个月时最强,而三水站在同期相关性最强,这种差别可能与三水附近地区近几十年来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降水 Nino 3区SST REOF Mann-Kendall方法 滑动t检验 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Ⅱ印度洋和南海海温的“海洋桥”作用 被引量:44
19
作者 南素兰 李建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7-856,共10页
用回归、合成、相关、ESVD等方法分析了春夏季印度洋、南海海温异常在春季南半球环状模(SAM)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指数(SAMI)正(负)异常时,同期南印度洋中高纬、北印度洋海域海温出现了明显正(负... 用回归、合成、相关、ESVD等方法分析了春夏季印度洋、南海海温异常在春季南半球环状模(SAM)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指数(SAMI)正(负)异常时,同期南印度洋中高纬、北印度洋海域海温出现了明显正(负)异常,这种海温的正(负)异常在夏季依然存在,并且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得到加强。对印度洋和南海海域详细划分区域后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春季南半球热带外大气环流(SAM)异常可以强迫南印度洋中高纬海域海温发生明显异常。这种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而且表现出传播特性,即:南印度洋中高纬海温异常可以传播到北印度洋(包括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和南海海域,加强这些海域的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与夏季海温关系的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异常对应的夏季北印度洋、南海海温异常与春季SAM异常对应的夏季北印度洋、南海海温异常的形势相似,符号相反。说明印度洋、南海海温是春季SAM影响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的一个“桥梁”。基本思路为:强(弱)春季SAM可以引起南印度洋中高纬海域海温的偏高(偏低);南印度洋中高纬海域偏高(偏低)的海温从春季持续到夏季并且传播到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海域;这些海区偏高(偏低)的海温可以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加强),而东亚夏季风减弱(加强)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偏少)的一种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半球环状模 长江流域降水 印度洋 南海海温 海洋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Ⅰ基本事实 被引量:41
20
作者 南素兰 李建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7-846,共10页
利用统计方法对春季(4~5月)南半球环状模(SAM)与夏季(6~8月)中国降水的关系作了分析,发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指数(SAMI)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季SAM偏强的同期对流层下层在欧亚大陆存在-以蒙古高原和天山山... 利用统计方法对春季(4~5月)南半球环状模(SAM)与夏季(6~8月)中国降水的关系作了分析,发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指数(SAMI)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季SAM偏强的同期对流层下层在欧亚大陆存在-以蒙古高原和天山山脉为中心的异常反气旋对,从中国东北到华南中纬度地区均为异常的偏北气流控制.这种环流异常形式可以持续到夏季并加强,致使东亚夏季风减弱;春季SAM偏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脊强度加强,位置偏西,这些异常环流都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另外,春季SAM偏强,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含量增大,向上的垂直运动得到加强,为该地区降水偏多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条件.春季SAM偏弱时,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相反.因此,春季SAM为夏季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提供了一有用的前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半球环状模 长江流域降水 正相关 东亚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