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电解池传质强化汞电还原回收研究
1
作者 陈昊 鲍鼎 +6 位作者 沈宗喜 石礼 陆占清 邬俊 沈锋华 向开松 刘恢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湿法电化学回收技术是实现汞资源利用的绿色路径,但其应用面临传质受限导致还原回收产率低等问题。基于流动电解强化传质的策略,开发了流动电解还原汞装置,汞回收率达到87.26%,相较H型电解池提升50.16%,反应动力学常数是静止模式的4.6... 湿法电化学回收技术是实现汞资源利用的绿色路径,但其应用面临传质受限导致还原回收产率低等问题。基于流动电解强化传质的策略,开发了流动电解还原汞装置,汞回收率达到87.26%,相较H型电解池提升50.16%,反应动力学常数是静止模式的4.6倍。在5 mL/min电解液流速、30℃与-1.5 V还原电位的最佳条件下,最大法拉第效率达78.29%,汞还原产率为9.91 mg/(h·cm^(2)),汞产品纯度超97%。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流动电解能够减小界面扩散层厚度、缩短Hg^(2+)迁移距离,进而加快Hg^(2+)的表面更新,强化汞电还原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还原 流动电解池 湿法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薄层流动电解池的在线Cd^(2+)和Pb^(2+)电化学检测
2
作者 黄亚宁 张晨 陈曦 《分析测试学报》 2025年第4期720-725,共6页
研制了一种薄层电化学检测流动系统,以适用于船载与浮标应用的摇摆环境。利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水体中Cd^(2+)和Pb^(2+)的分析检测。考察了仪器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等性能指标,通过对薄层流动电解池的设计以及利用多壁... 研制了一种薄层电化学检测流动系统,以适用于船载与浮标应用的摇摆环境。利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水体中Cd^(2+)和Pb^(2+)的分析检测。考察了仪器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等性能指标,通过对薄层流动电解池的设计以及利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工作电极,进行水体中Cd^(2+)和Pb^(2+)的检测。Cd^(2+)的检出限为0.02μg/L,Pb^(2+)的检出限为0.17μg/L,线性范围为0.2~100μg/L,可初步应用于水体中Cd^(2+)和Pb^(2+)的在线检测。结合硫脲参与聚合以引入硫基团,增强对Pb^(2+)的吸附能力,利用制备的聚吡咯硫脲修饰电极进一步提高对Pb^(2+)的检测灵敏度,方法检出限为0.03μg/L,线性范围为0.1~100μg/L,加标回收率为93.3%~110%。方法显示了较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通过对检测仪器的优化,可实现水体中Pb^(2+)的在线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修饰电极 流动电解池 Cd^(2+) Pb^(2+)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池的电化学现场ESR理论
3
作者 汪正浩 吴义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用隐式差分法解了EC_1和EC_2反应在流动池的电化学现场ESR测量中的稳态对流扩散方程.由计算结果提出了一个测量随后化学反应速度常数的简单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的测量限度及流动池参数对测量的影响.
关键词 电化学 现场ESR 流动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HF纳米棒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栋 钟达忠 +2 位作者 郝根彦 李晋平 赵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9-1388,共10页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够将CO_(2)转化为CO的高活性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大规模应用,地球储量丰富的Zn基催化剂是具有潜力的替代者。然而,Zn基催化剂还原活性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种类不够丰富。作者将ZnOHF材料引入到电催化CO_(2)还原中,通过简单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HF纳米棒并利用流动型电解池测试其性能。纳米棒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材料表面F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流动型电解池的使用加速了反应传质过程,在−1.28 V(vs.RHE)电势下,R2-ZnOHF纳米棒的CO法拉第效率最高为76.4%,CO分电流密度为57.53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HF 二氧化碳还原 一氧化碳 电催化 流动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电极表面有机小分子毒化中间体CO覆盖度的有效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连小兵 陈怡婷 +5 位作者 许妙琼 孙雪娇 肖春妹 陈文杰 黄妙龄 吴启辉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4,共8页
燃料电池因高能量利用率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能量利用方式,但有机小分子中间产物(CO)导致催化剂中毒一直是困扰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可控电位高效更换溶液的电解池研究了不同电位下甲醛(HCHO)在Pt... 燃料电池因高能量利用率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能量利用方式,但有机小分子中间产物(CO)导致催化剂中毒一直是困扰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可控电位高效更换溶液的电解池研究了不同电位下甲醛(HCHO)在Pt电极上解离CO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位正移,HCHO在Pt上产生的CO覆盖度由.0.2 V的71%逐渐下降到0.25 V的60%.0.3 V起覆盖度急剧下降,在0.35 V时控电位的覆盖度仅有8%,远小于开路电位(ocp)下的64%.这预示着可以利用CO覆盖度的区别,提出一种新的电极操作方法以降低CO对电极的毒化.HCHO验证实验表明,控电位0.35 V时加入甲醛稳定300 s后,起始氧化电流为3×10^(-4 )A,接近峰值电流4×10^(-4) A,远大于ocp实验的3×10^(-5) A.控制工作电极电位0.35 V时加入甲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高效流动电解池 一氧化碳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三明治”型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庆利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37,共4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PTEF)为基底,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并探究其在流动电解池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Cu/碳纸气体扩散电极,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在相同电压下具有更大... 采用聚四氟乙烯(PTEF)为基底,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并探究其在流动电解池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Cu/碳纸气体扩散电极,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在相同电压下具有更大的二氧化碳还原电流密度和电化学活性面积,更小的电化学阻抗。在100~500 mA/cm^(2)下,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生成多碳产物(乙醇、乙烯、乙酸和正丙醇)的法拉第效率,均明显高于Cu/碳纸气体扩散电极。在300 mA/cm^(2)下,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最大法拉第效率可达74.4%。在3 mol/LKOH中,PTFE/Cu/炭黑/石墨气体扩散电极可保持70%以上的法拉第效率,并稳定运行50 h,远高于Cu/气体扩散碳纸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型 气体扩散电极 流动电解池 二氧化碳还原 多碳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