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渝东地区典型构造流体封存箱划分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国盛 曹竣锋 +3 位作者 朱建敏 袁海锋 刘树根 王国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1-630,共10页
鄂西渝东地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储层沥青(天然气)与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了丁山构造震旦系储层沥青和建南构造韩家店组、黄龙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烃源岩;然后利用EasyRo模型... 鄂西渝东地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储层沥青(天然气)与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了丁山构造震旦系储层沥青和建南构造韩家店组、黄龙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烃源岩;然后利用EasyRo模型恢复了丁山1井下寒武统和建38井下志留统、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再以泥质岩类及膏盐层为流体封存箱的顶底板,划分了两典型构造(古)油气藏所处的流体封存箱系统;最后结合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两构造流体封存箱及其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建南构造震旦系-志留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今后重点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封存箱 油气藏形成与演化 丁山构造 建南构造 鄂西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文彩霞 李艳 +2 位作者 张辉 赵小会 贾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14-19,共6页
引入流体封存箱理论,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流体封存箱形成的关系,并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型。通过气源岩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次生孔隙发育史、成岩圈闭孕育史及天然气运聚史等五史分析研究,并结合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自生伊利石K—Ar同位... 引入流体封存箱理论,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流体封存箱形成的关系,并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型。通过气源岩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次生孔隙发育史、成岩圈闭孕育史及天然气运聚史等五史分析研究,并结合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山1气藏的形成时间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演化模式。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圈、运、保等天然气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富集规律:生烃强度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程度;优势运移通道是天然气运聚的基本途径;储层物性优劣是影响天然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异常压力 流体封存箱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渝东区志留系流体封存箱的演化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晓凤 丁青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3期38-44,共7页
因鄂西渝东区志留系勘探程度甚低,长期以来志留系一直被视为烃源层或盖层。随着建深1井在志留系钻获高压工业气流,曾经的"思维定式"发生了改变。通过对志留系油气成藏条件及碳、氧、锶稳定同位素追踪流体行为轨迹的分析认为,... 因鄂西渝东区志留系勘探程度甚低,长期以来志留系一直被视为烃源层或盖层。随着建深1井在志留系钻获高压工业气流,曾经的"思维定式"发生了改变。通过对志留系油气成藏条件及碳、氧、锶稳定同位素追踪流体行为轨迹的分析认为,该区志留系具有自源供烃的特点以及流体相对封闭的独特性,这是形成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小河坝组以及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自生自储自盖式高压流体封存箱的主要因素。而志留系封存箱在早燕山期以前的构筑、早燕山中—晚期的改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的定型与发展,控制了志留系天然气的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地区 志留系 流体封存箱 同位素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南构造志留系流体封存箱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朝晖 李昌鸿 胡晓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164-165,共5页
建南构造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小河坝组,中志留统韩家店组具有层层含气的特点,且出现明显的压力分带特征,其中韩家店组压力系数达1.63,为典型的高压流体封存箱。根据流体封存箱的"构筑-改造-定型"动态的研究思路对其进行解剖,... 建南构造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小河坝组,中志留统韩家店组具有层层含气的特点,且出现明显的压力分带特征,其中韩家店组压力系数达1.63,为典型的高压流体封存箱。根据流体封存箱的"构筑-改造-定型"动态的研究思路对其进行解剖,认为建南构造志留系气藏具有多套盖层叠置,其中流体虽然经历了滞留和幕式排放过程,但无异源流体充注,油气保存良好,其幕式闭合/开启旋回式的封闭机理诠译了志留系气藏层层含气的特点,有助于志留系这一新产层的扩大勘探,从而开拓鄂西渝东区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南构造 志留系 流体封存箱 流体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啸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8-21,共4页
川西坳陷经历了晚三叠世以来前陆盆地的复杂构造演化,是整体超压的陆相碎屑岩含气领域。运用流体封存箱理论,对川西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进行了分析。川西流体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可划分成印支晚期—燕山期须家河组封存箱的形成和喜... 川西坳陷经历了晚三叠世以来前陆盆地的复杂构造演化,是整体超压的陆相碎屑岩含气领域。运用流体封存箱理论,对川西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进行了分析。川西流体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可划分成印支晚期—燕山期须家河组封存箱的形成和喜山期须家河组封存箱的改造2个阶段。川西致密碎屑岩生烃增压和成岩致密化是T3超压封存箱形成的主要原因,后期的构造运动对须家河组封存箱的改造,使天然气向箱外“混相涌流”,在浅中深层形成了规模的次生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碎屑岩 流体封存箱 天然气成藏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封存箱研究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玉凌 郝石生 +1 位作者 柳广弟 黄志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0-92,共3页
流体封存箱理论来源于勘探实践并服务于勘探实践,将油气的生、运、聚纳入统一的时空体系进行研究,是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之一。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流体封存箱存在于具有异常压力的盆地中,它是否存在与盆地类型及沉积速度无关;... 流体封存箱理论来源于勘探实践并服务于勘探实践,将油气的生、运、聚纳入统一的时空体系进行研究,是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之一。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流体封存箱存在于具有异常压力的盆地中,它是否存在与盆地类型及沉积速度无关;流体封存箱顶板一般位于3km深度,是盆地沉积物压实—水力压裂—胶结的结果;断层通过热液胶结作用或差异压实胶结作用,起到封存箱边板的作用;流体封存箱理论并没有违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封存箱内压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决定了压力随时间调整的方式。图4参13(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流体封存箱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断陷油气封存机理与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逄海明 万丛礼 李九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查明梨树断陷油气充注与成藏机理,基于钻井地层压力数据,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油气封存条件及类型、油气组合等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发育2套含油气组合,且早期发育高压—超高压流体封存箱;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封存箱内... 为查明梨树断陷油气充注与成藏机理,基于钻井地层压力数据,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油气封存条件及类型、油气组合等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发育2套含油气组合,且早期发育高压—超高压流体封存箱;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封存箱内流体发生调整与交换,并在构造稳定区形成原生油气藏,而构造改造区形成次生油气藏。根据构造样式、主充注期与构造活动的匹配关系等,将研究区流体封存箱分为3类6种,流体封存箱控制了油气组合样式及油气富集。油气封存机理研究对准确把握勘探主要目的层,推进高效勘探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组合 流体封存箱 异常压力 封存机理 梨树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含油气盆地流体系统
8
作者 符勇 姜振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5,共5页
我国含油气盆地地下水系统可分为油田水系统和溶滤水系统,二者之间按电性、富水性和矿化度大致以上、下第三系为界。含油气系统按成藏过程及其地质特征分为生成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地下水系统是流体系统的主体部分,它包含了含油... 我国含油气盆地地下水系统可分为油田水系统和溶滤水系统,二者之间按电性、富水性和矿化度大致以上、下第三系为界。含油气系统按成藏过程及其地质特征分为生成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地下水系统是流体系统的主体部分,它包含了含油气系统。油田水系统与含油气系统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都是在油田水参与下进行的。溶滤水系统影响并改造着含油气系统,油气藏会在溶滤水作用下遭到破坏。异常高压由排水固结的不均衡所形成,它的存在阻止了油田水向上运移。含油气盆地流体系统研究是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油气成藏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地下水系统 含油气系统 流体压力封存 异常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异常压力系统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被引量:58
9
作者 向才富 冯志强 +2 位作者 吴河勇 庞雄奇 李军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52-1759,共8页
松辽盆地泥岩声波时差反映盆地纵向上存在四套欠压实泥岩,即嫩江组一、二段泥岩,青山口组一段泥岩,泉头组一、二段泥岩和登楼库组一、二段泥岩.泥岩欠压实顶界面位于1000m左右,向盆地东部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局部地区位于800m附近.钻杆测... 松辽盆地泥岩声波时差反映盆地纵向上存在四套欠压实泥岩,即嫩江组一、二段泥岩,青山口组一段泥岩,泉头组一、二段泥岩和登楼库组一、二段泥岩.泥岩欠压实顶界面位于1000m左右,向盆地东部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局部地区位于800m附近.钻杆测试数据(DST)、重复地层测试数据(RFT)反映盆地储层压力系统以龙虎泡阶地和大庆长垣为界,分为西部斜坡带常压-低压系统(压力系数<1.06)、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06)和三肇凹陷及其以东的低压-异常低压系统(压力系数<0.96).分析这种特殊压力结构的原因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认为晚期构造活动是形成松辽盆地特殊流体动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的触发器,嫩江组沉积末期以来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斜坡带的抬升剥蚀作用与水热效应结合是形成松辽盆地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而泥岩生烃作用是形成齐家古龙凹陷异常高压系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封存箱 异常压力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被引量:19
10
作者 蒋有录 张一伟 +1 位作者 冉隆辉 路中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0,共6页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 ,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 ,形成大型古油气藏 ,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 ,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 ,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 ,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机理 异常压力 含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红南—红西地区油气负压系统成因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2 位作者 黄健全 杨远聪 蔡正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南—红西地区负压系统流体封存箱形成的综合研究表明:在不具备增压作用的地质条件下,没有大幅度剥蚀的地区负压系统的成因主要与烃类扩散作用有关;而超压实作用与小幅度构造抬升加剧了负压系统的形成。此外...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南—红西地区负压系统流体封存箱形成的综合研究表明:在不具备增压作用的地质条件下,没有大幅度剥蚀的地区负压系统的成因主要与烃类扩散作用有关;而超压实作用与小幅度构造抬升加剧了负压系统的形成。此外,油气的运聚和成藏与负压系统的成因及封存箱的形成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负压系统 流体封存箱 成因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东部成藏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兴熙 贾进华 +1 位作者 周东延 张立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依拉克气田由下白垩统舒善河组下部的3个凝析气藏组成,具有超高压、常温、孔隙型碎屑岩储集、超深层、层状边水、富—特富凝析油含量特征,是乌什凹陷发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气田。依拉克气田的成藏模式为烃灶远端侧向供...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依拉克气田由下白垩统舒善河组下部的3个凝析气藏组成,具有超高压、常温、孔隙型碎屑岩储集、超深层、层状边水、富—特富凝析油含量特征,是乌什凹陷发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气田。依拉克气田的成藏模式为烃灶远端侧向供气,通过断裂和裂隙与不整合面及输导层形成的网络充注,封存箱内渗流成藏。乌什凹陷东部烃源条件良好,盖层发育,中、新生界具有3层压力结构,深部存在区域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是富集形成规模大的油气藏的有利区域。远离烃灶成藏的特征证实该区属于库车超强充注油气系统的一部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有望发现更多的特富、富凝析气藏和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乌什凹陷 成藏作用 超压流体封存箱 超强充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性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小莉 查明 +1 位作者 赫拴柱 王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0,195,共5页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纵向上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通过对廊固凹陷固安-旧州、柳泉-曹家务和河西务构造带上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纵向特征及其与流体封存箱、油气分布关系探讨认为,地层水化学动力带主要划分...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纵向上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通过对廊固凹陷固安-旧州、柳泉-曹家务和河西务构造带上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纵向特征及其与流体封存箱、油气分布关系探讨认为,地层水化学动力带主要划分为地层水交替流畅带、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地层水交替迟缓带及3者频繁交替带。地层水交替阻滞带与流体封存箱相吻合,该带也是油气纵向上开始富集的层段;地层水交替迟缓带一般位于流体封存箱之下,是油气富集的区域;水化学动力带频繁交替部位,是地层水矿化度低值背景上的相对高值区域,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动力带 矿化度 流体封存箱 油气富集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成藏机制再认识 被引量:26
14
作者 周兴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4-361,共8页
克拉2气田是一个大型、特高丰度、高产、超高压优质气田。该气田出现在南天山山前逆冲带,成藏机制十分特殊。运用近代石油地质学理论,特别是油气系统和流体封存箱的概念、方法对克拉2气田的成藏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位于库车富气油气系... 克拉2气田是一个大型、特高丰度、高产、超高压优质气田。该气田出现在南天山山前逆冲带,成藏机制十分特殊。运用近代石油地质学理论,特别是油气系统和流体封存箱的概念、方法对克拉2气田的成藏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位于库车富气油气系统中心地带和活跃的气源补给、卓越的封盖层、良好的储层、比较完整的背斜圈闭、畅顺的油气充注通道(主要是断裂)等成藏要素的有序耦合以及晚近期至今源岩处于生气高峰阶段("活气源")和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内载气水循环对流作用是该气田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2气田 成藏机制 流体封存箱 油气系统 天然气聚集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成藏作用与系统论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兴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共6页
油气成藏作用是在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系统及其子系统(生烃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中发生的,在烃类从烃灶排出直至充注到圈闭中富集成油气藏的全过程中,不仅有空间位置的运动,烃体系还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系统论是成藏作用... 油气成藏作用是在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系统及其子系统(生烃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中发生的,在烃类从烃灶排出直至充注到圈闭中富集成油气藏的全过程中,不仅有空间位置的运动,烃体系还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系统论是成藏作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成藏机制是成藏作用研究的中心课题,研究内容包括:说明导致烃流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起因、驱动力和规律的“动力学”研究;分析烃类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及成藏过程中输导网络体系(实质上是阻滞体系)的规模和样式、运移和聚集的条件、成藏期次等的“运动学”研究;判断油气聚集和保存问题,即在外界作用下保持烃流体相对稳定(平衡)状态条件的“静力学”研究。封存箱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非常重要而普遍的流体运聚结构。以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流体孔隙压力纵向结构及平面分布、变化,探讨了南、北两个地带的成藏作用,组构了3种成藏模式:①正常压力封存箱内早期聚集、晚期再充注的渗流成藏机制的牙哈模式;②异常高压封存箱内晚期对流成藏机制的克拉苏模式;③封存箱外涌流成藏机制的大宛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系统论 油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兴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82,共8页
库车油气系统在新生代古近纪末已经形成。中新世早期以前构造变形缓和 ,油气运聚单元———封存箱规模很大 ,几乎涵盖了整个油气系统 ,烃类在常压体系内运移距离较长 ,可以在烃灶远端聚集成藏 ,本区南缘隆起带的牙哈、英买 7、羊塔克、... 库车油气系统在新生代古近纪末已经形成。中新世早期以前构造变形缓和 ,油气运聚单元———封存箱规模很大 ,几乎涵盖了整个油气系统 ,烃类在常压体系内运移距离较长 ,可以在烃灶远端聚集成藏 ,本区南缘隆起带的牙哈、英买 7、羊塔克、红旗、提尔根、轮台等油气藏就是在此期开始形成。在中新世末至第四纪晚期 ,库车地区发生强烈沉降 ,高速率填充 ,剧烈的构造变形 ,使油气系统分割为若干个封存箱 ,各个封存箱内形成烃流体性质各异的油气藏。早期在南缘生成的油气藏发生再充注 ;晚期在北部生成以近源垂直运聚为主的油气藏 ,主要是气藏、凝析气藏和伴生的小油藏 ,如克拉 2、大北、依南 2、吐孜、迪那等气藏和大宛齐、依奇克里克油藏。这些油气藏可以用三种模式概括 :早期聚集晚期再充注封存箱内成藏机制的牙哈模式 ;晚期封存箱内对流成藏机制的克拉苏模式 ;封存箱外涌流成藏机制的大宛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油气系统 新生代 构造 成藏作用 流体封存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西洼陷北带湖底扇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振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剖面结构和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的影响,扇体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均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车西洼陷 湖底扇 陡坡带 成因机制 流体封存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式成藏理论的提出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靖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5-320,326,共7页
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渐进式成藏一样,幕式成藏也是含油气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成藏方式,特别是对于多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的盆地以及异常压力... 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渐进式成藏一样,幕式成藏也是含油气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成藏方式,特别是对于多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的盆地以及异常压力比较发育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等),幕式成藏往往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构造运动相对较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一般以渐进式成藏为主。与渐进式成藏不同,幕式成藏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受生烃窗控制,而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和异常压力的演化,因此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断裂活动史和异常压力发育史往往决定了幕式成藏史。幕式成藏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油气成藏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成藏理论 幕式成藏证据 流体封存箱 成藏规律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习森 王伟峰 +2 位作者 闫志军 马喜斌 程凤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文72块沙三中油藏是一个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高地温梯度、封闭性断层、盐刺穿及侧向挤压和充足油气源等方面的因素是形成高压异常的原因;咸水湖泊的沉积环境是地层水及原油高含盐的原因。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式,并提... 文72块沙三中油藏是一个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高地温梯度、封闭性断层、盐刺穿及侧向挤压和充足油气源等方面的因素是形成高压异常的原因;咸水湖泊的沉积环境是地层水及原油高含盐的原因。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式,并提出了钻井和开采中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异常 沉积环境 流体封存箱 咸水湖泊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中地层水的运移及分布规律对测井解释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建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共3页
陆相断陷盆地中,地层水中离子的运移、聚集过程比较复杂。在同一沉积体系的地质剖面上,地层水的化学特征既受控于沉积环境又受控于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构造运动,还与盆地中油气的生、聚、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油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征... 陆相断陷盆地中,地层水中离子的运移、聚集过程比较复杂。在同一沉积体系的地质剖面上,地层水的化学特征既受控于沉积环境又受控于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构造运动,还与盆地中油气的生、聚、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油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可能等同于邻近水层的化学特征,也可能与之完全不同。这取决于成藏动力的构成情况及地层水与其宿主岩的形成时间。因此,在陆相油藏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工作时,对于地层水电阻率的选取不能仅参照邻近水层的资料,应考虑源于烃源岩的油、气、水的运移情况,并且不同的成藏模式有不同的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地层水 流体压力封存 油气运移 含油饱和度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