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威特的“流亡经济”
1
作者 宋胜刚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0期19-19,共1页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一些流亡海外的科威特人正以伦敦为中心,迅速地建立以海外公司为骨干的“流亡经济”。科威特投资事务所是“流亡经济”的主要力量。它管理着300亿美元的王室财产,尽管它已被禁止出售或用于贸易活动.但来自英格...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一些流亡海外的科威特人正以伦敦为中心,迅速地建立以海外公司为骨干的“流亡经济”。科威特投资事务所是“流亡经济”的主要力量。它管理着300亿美元的王室财产,尽管它已被禁止出售或用于贸易活动.但来自英格兰银行的债券利息基本上可以应付流亡政府的开支。科威特石油公司已经暂时终止石油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威特人 科威特石油公司 石油开采 海外公司 债券利息 英格兰银行 流亡海外 石油产品 海外企业 南卡罗来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名将叶挺
2
《红岩春秋》 2024年第10期18-19,共2页
叶挺,广东惠阳人,生于18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叶挺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 叶挺,广东惠阳人,生于18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叶挺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第11军第24师师长等职。因屡建战功,他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继而又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因流亡海外而脱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元帅府 流亡海外 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创建人 宪兵司令部 叶挺 一代名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社会党的理论发展与执政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禹宪 《当代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60,共5页
葡萄牙社会党(以下简称社会党)创建于1875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1926年葡萄牙法西斯独裁政权上台后,该党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并暴力镇压,大批社会党人流亡海外坚持斗争,直至苏亚雷斯1973年重建社会党。1974年葡萄牙“四·... 葡萄牙社会党(以下简称社会党)创建于1875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1926年葡萄牙法西斯独裁政权上台后,该党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并暴力镇压,大批社会党人流亡海外坚持斗争,直至苏亚雷斯1973年重建社会党。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民主革命后,社会党恢复合法地位,并成为政坛举足轻重的政党,曾多次单独或联合执政。该党奉行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宣称是“代表不同阶级、群众性、民主的政党”,主张探索适合葡萄牙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主张建立公有制、私有制和合作制等经济形式共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对外则主张建立以和平、安全、民主和尊重人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自重建以来,社会党近50年的历史大致可根据其执政周期和代表人物划分为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苏亚雷斯时期(1973—1985年)、古特雷斯时期(1992—2001年)、索克拉特斯时期(2004—2011年)和科斯塔时期(2014年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社会党 联合执政 社会主义价值观 流亡海外 苏亚雷斯 合作制 特雷斯 科斯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年前后改良派与革命派分合剖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申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73-77,共5页
1898年秋,维新变法被顽固派扼杀了,康、梁仓皇逃亡日本。此前革命派领袖孙中山、陈少白等因武装起义失败,也流亡日本。两派势力在日本一度出现合作共图大事的趋势,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一在19世纪末的中国,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在爱国... 1898年秋,维新变法被顽固派扼杀了,康、梁仓皇逃亡日本。此前革命派领袖孙中山、陈少白等因武装起义失败,也流亡日本。两派势力在日本一度出现合作共图大事的趋势,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一在19世纪末的中国,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在爱国、救亡、图存这一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甲午战后,特别是戊戌维新后,清王朝愈加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则日益加紧酝酿瓜分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前途岌岌可危。救亡图存,压倒了其他一切,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严峻、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派 武装起义 维新变法 等因 救中国 宫崎寅藏 反清革命 流亡海外 排满 革命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皇派与维新派政纲比较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辉湘 《湖湘论坛》 1992年第4期77-80,共4页
戊戌政变后,康、梁亡命海外,组织保皇会。由维新派变为保皇派不只是名称的变换,其思想理论、斗争目标、活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保皇派既坚持变法政纲而又有所前进。
关键词 维新派 皇会 维新运动 上清帝第五书 康梁 维新变法 流亡海外 《马关条约》 戊戌奏稿 公车上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支华文报业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文英 方积根 《印度支那》 1986年第4期44-48,59,共6页
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与中国关系密切,旅居印支的华侨亦有其悠久的历史。印支华文报业1918年创刊迄今也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印支政局的变幻,华文报业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自1975年... 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与中国关系密切,旅居印支的华侨亦有其悠久的历史。印支华文报业1918年创刊迄今也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印支政局的变幻,华文报业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自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由于越南当局在苏联的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大批迫害和驱赶华侨华人,印支地区的华文报刊,除存新创之《西贡解放报》中文版外,被强令全部停刊。华文报人也不得不流亡海外,有的还到了台湾,继续从事报业活动。本文仅就印支华文报业的历史与现状作概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海外 西贡解放报 三日刊 《世界日报》 侨报 小型报 抗战到底 朝报 五十年代 侨声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华侨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波涛 《八桂侨史》 1992年第4期44-45,共2页
华侨,是中华民族移居海外的一部分。他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有些因反抗封建王朝,失败后流亡海外;有些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移居异国;有些被西方殖民者欺骗掳掠,威逼利诱,而留在海外。他们大多是中华民族... 华侨,是中华民族移居海外的一部分。他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有些因反抗封建王朝,失败后流亡海外;有些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移居异国;有些被西方殖民者欺骗掳掠,威逼利诱,而留在海外。他们大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具有刻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在旧社会,由于我们祖国受尽帝国主义的欺侮和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贫困落后,“弱国无外交”,因此,华侨在海外,也备受殖民主义者和反动统治者的欺凌和歧视,而养成了热爱祖国、热切希望祖国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国 西方殖民者 抗日斗争 流亡海外 威逼利诱 抗日战争时期 韦一青 志愿队 日本侵略者 徐学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地危机与美国的意图
8
作者 宗河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1期11-13,共3页
位于加勒比海域的海地,是一个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00多万的岛国。海地也是拉美最贫困的国度,长期来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仍。最近,随警流亡海外的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定于10月30日返国复职日子的到来,海地军方领导人和右翼势力... 位于加勒比海域的海地,是一个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00多万的岛国。海地也是拉美最贫困的国度,长期来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仍。最近,随警流亡海外的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定于10月30日返国复职日子的到来,海地军方领导人和右翼势力则一再制造藉口和事端,以图阻挠阿里斯蒂德回国执政。海地局势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政权更迭背景在1990年12月16日举行的海地大选中,阿里斯蒂德以绝对多数票当选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斯蒂德 政权更迭 克林顿政府 流亡海外 右翼势力 绝对多数 布什政府 国际社会 宣誓就职 杜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北京寓所考
9
作者 李扬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3,共3页
梁启超(1873—1929)是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一生著作等身。他致力于将中华的传统文明改造为近代文明,对后世影响巨大。他一生足迹遍及全球,但他的政治生涯无疑发端于北京。从其个人经历来看,除几次参加会试之外,个人首次... 梁启超(1873—1929)是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一生著作等身。他致力于将中华的传统文明改造为近代文明,对后世影响巨大。他一生足迹遍及全球,但他的政治生涯无疑发端于北京。从其个人经历来看,除几次参加会试之外,个人首次婚姻完成于北京,且最终安葬于北京。戊戌变法流亡海外归来后,北京更成为其主要的政治与学术舞台。因此,梁启超与北京的渊源深厚。本文大致梳理了梁启超在北京的几处主要寓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海外 政治生涯 戊戌变法 近代文明 梁启超 遍及全球 社会活动家 个人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近况
10
作者 张光士 利国 《印支研究》 1983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作者张光士是流亡海外的越南人组织“自由越南青年”的主席。这篇文章是他于1982年12月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青年反共会议上的发言;该文刊登在《海外越南》第138期。作者站在反共的立场上抨击了当前的越南执政者。文中有关越南... 本文作者张光士是流亡海外的越南人组织“自由越南青年”的主席。这篇文章是他于1982年12月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青年反共会议上的发言;该文刊登在《海外越南》第138期。作者站在反共的立场上抨击了当前的越南执政者。文中有关越南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状况知苏越关系的内容,可供我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越关系 流亡海外 越南人 新经济区 文中 战争政策 攻击型潜艇 下层人民 国家干部 国民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是江阳一男子——记“戊戌六君子”之刘光第
11
作者 郭可夫 《巴蜀史志》 2021年第3期68-73,共6页
刘光第,四川富顺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时清室衰微,华夏处于瓜剖豆分之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改良知识分子,说服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办学校、开报馆、倡民权、开化风气,维新变法以图富国强兵,挽危澜于即倒。然而慈禧垂帘,旧... 刘光第,四川富顺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时清室衰微,华夏处于瓜剖豆分之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改良知识分子,说服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办学校、开报馆、倡民权、开化风气,维新变法以图富国强兵,挽危澜于即倒。然而慈禧垂帘,旧党复辟,光绪囚于瀛台,康梁流亡海外,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百日维新悲壮结束。刘光第临刑叹息曰:“吾属死,正气尽。”从此,紫禁城笼罩在血色的残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皇帝 流亡海外 百日维新 刘光第 康梁 维新变法 六君子 菜市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格巴日记》与“西藏幸福事业会”的分裂活动(下)——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彬
12
作者 本刊记者 《统一论坛》 2014年第6期72-78,共7页
记者:美国在1950至1951年为什么对西藏发生兴趣?王小彬:蒋介石在祖国大陆的彻底失败与新中国的建立,总体上产生了美国新的对华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竭力遏制和削弱共产主义中国。期间,美国主要是设法劝说和引诱逃至亚东的达赖... 记者:美国在1950至1951年为什么对西藏发生兴趣?王小彬:蒋介石在祖国大陆的彻底失败与新中国的建立,总体上产生了美国新的对华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竭力遏制和削弱共产主义中国。期间,美国主要是设法劝说和引诱逃至亚东的达赖流亡海外。甚至在达赖已经接受“十七条协议”返回拉萨后,美国还继续劝说达赖逃离拉萨,这种企图也没有成功。当时夏格巴是主要负责与美国联系的主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格巴 福利会 对华政策 流亡海外 分裂活动 藏人 索康 主要人物 大吉岭 七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意高远 评传佳作——读王敏著《陈范评传》
13
作者 李亚雄 《江苏地方志》 2022年第5期88-90,共3页
在清末民初重要的历史关头,常州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并在辛亥革命和创建民国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包括“民国诸葛”赵凤昌、民国江苏都督庄蕴宽、湖北新军创办者吴殿英、民国功臣屠寄、著名史学家孟森等,他们被称为“常州辛亥英杰”。... 在清末民初重要的历史关头,常州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并在辛亥革命和创建民国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包括“民国诸葛”赵凤昌、民国江苏都督庄蕴宽、湖北新军创办者吴殿英、民国功臣屠寄、著名史学家孟森等,他们被称为“常州辛亥英杰”。在这些“常州英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独具影响的人物,就是当年一桩震动中外、牵动朝野的政治案件“苏报案”的参与者、《苏报》馆主陈范。陈范(1860—1913),祖籍湖南衡山,为官宦世家。因父亲联姻常州赵氏世族而全家迁居常州,并从常州走上科举仕途,进而在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成为关键人物。202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王敏的新作《陈范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评传》主体分八章,从陈范的少年写到暮年,从官宦生涯写到“苏报案”,从流亡海外写到流寓湖南、回沪离世。因为陈范是常州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陈范评传》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常州名人谱系的一个空白,也为“儒风蔚然、名士辈出”的常州增添了一份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名人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流亡海外 历史关头 社科院研究员 湖北新军 赵凤昌 湖南衡山 著名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的革命论与“佛学王学铸镕为一”
14
作者 吴雁南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10,共5页
以国学大师著称的章太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风云剧变的时代,对佛学、王学的态度几经变化,究其原因,都与其政治态度的变化有关。 章太炎(1860——1936),名炳麟,字枚叔,以太炎为号,浙江余杭人。少从古文经学家俞樾学经史。后因参... 以国学大师著称的章太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风云剧变的时代,对佛学、王学的态度几经变化,究其原因,都与其政治态度的变化有关。 章太炎(1860——1936),名炳麟,字枚叔,以太炎为号,浙江余杭人。少从古文经学家俞樾学经史。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而流亡海外。1900年鉴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到日本,主编《民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民报》 维新运动 流亡海外 古文经学 资产阶级革命派 戊戌变法时期 革命党人 十九世纪 戊戌维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和他的三个绰号
15
作者 杨育峰 《中国绿色画报》 2004年第10期49-51,共3页
圣康西樵山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银塘。据说晋代葛洪仙翁到这里用高炉炼丹时,丹水流进了附近的小河里,染得河水银白银白,所以叫做银河。在这条河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生活着苏、徐、陈、潘、康五大姓人家,在这五姓中,
关键词 西樵山 银塘 仙翁 丹水 《大同书》 公车上书 张鼎 政治人物 维新变法 流亡海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见过光绪帝吗
16
作者 周英杰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3期124-124,126,共2页
所谓的"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一事,根本只是"大臣建议召见"或者"皇帝拟召见"而已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事件,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内地学界一向是以康梁师徒的是非为是非的。正因为康... 所谓的"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一事,根本只是"大臣建议召见"或者"皇帝拟召见"而已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事件,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内地学界一向是以康梁师徒的是非为是非的。正因为康梁师徒被树立为这场政治运动中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标杆性正面人物,所以他们留下来的文字材料,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信史",被不加辨识地广泛采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皇帝 标杆性 康梁 应者云集 中国近代史 这一天 夏曾佑 译书 政治运动 流亡海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在上海的风云岁月
17
作者 王琪森 《档案春秋》 2016年第10期10-15,共6页
如果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作阶段性的划分,那么,从他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起,然后经伦敦蒙难,转往日本策划革命,建立同盟会,及至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被迫流亡海外为前革命时期。那么孙中山结束海外流亡,于1911年12月... 如果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作阶段性的划分,那么,从他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起,然后经伦敦蒙难,转往日本策划革命,建立同盟会,及至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被迫流亡海外为前革命时期。那么孙中山结束海外流亡,于1911年12月回国来到上海,是为后革命时期。前革命时期以流亡海外为主,而后革命时期则以定居上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海外 宋耀如 革命生涯 中华民国成立 陈其美 武装起义 陆皓东 黄兴 宋蔼龄 胡汉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著名爱国人士
18
《江淮文史》 1994年第5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吉鸿昌 抗日同盟军 安庆马炮营起义 独裁统治 振武 流亡海外 晋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就任总统国库只有十枚银元
19
《农家之友》 2016年第1期34-34,共1页
孙中山的命运于1911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流亡海外16年的革命者,一举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但这背后有着许多尴尬和辛酸。外交努力全部落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全面爆发。10月12日,身在美国的孙中山从... 孙中山的命运于1911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流亡海外16年的革命者,一举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但这背后有着许多尴尬和辛酸。外交努力全部落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全面爆发。10月12日,身在美国的孙中山从当地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短暂的狂喜后致电黄兴,告知打算暂不回国,“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回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大总统 外交努力 流亡海外 革命党 黄兴 当地报纸 省都督 宫崎寅藏 东方汇理银行 临时参议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由叶挺流亡期间给周恩来的一封信说起
20
作者 叶茂庭 《百年潮》 2024年第6期78-88,共11页
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藏有一封1928年底叶挺写给周恩来的信。这一尘封近百年的不足300字的短信,揭开了20世纪20年代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海外的叶挺一段令人扼腕的经历。全信如下:恩来同志!黄平同志到德始悉尔已平安抵俄,我... 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藏有一封1928年底叶挺写给周恩来的信。这一尘封近百年的不足300字的短信,揭开了20世纪20年代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海外的叶挺一段令人扼腕的经历。全信如下:恩来同志!黄平同志到德始悉尔已平安抵俄,我于六月初已到柏林。我在莫一切情形想尔已知大概,我素富感情冲动的人,抵莫时来曼等竞以叛党通敌向国际控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海外 广州起义 周恩来 叶挺 一封信 通敌 俄罗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