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ABP治疗在AMI合并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2 位作者 左明鲜 戴海龙 杨芳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3期847-848,共2页
目的:总结在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时早期应用IABP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患者早期进行IABP治疗的时机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恢复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 目的:总结在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时早期应用IABP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患者早期进行IABP治疗的时机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恢复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潜在及进展性泵功能不全时应尽快进行IABP治疗,在泵功能达到PCI指征后进行PCI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急性心肌梗死(AMI) 泵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的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吉君 《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的处理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五科(100700)崔吉君崔吉君,女,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1948年毕业华西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曾担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 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的处理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五科(100700)崔吉君崔吉君,女,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1948年毕业华西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曾担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泵功能不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梗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程序康复7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戴若竹 《中国民康医学》 1997年第6期331-332,共2页
报道合并有Ⅱ°泵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塞(AMI)7例患者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序,随访3~27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锻炼或轻工作,全部患者均可自理生活。有轻度泵功能不全者慎重... 报道合并有Ⅱ°泵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塞(AMI)7例患者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序,随访3~27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锻炼或轻工作,全部患者均可自理生活。有轻度泵功能不全者慎重采用两周方案仍是可行的,但务须严格掌握禁忌症并坚持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泵功能不全 早期程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纳普利对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和心钠素影响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董吁钢 徐钟源 +2 位作者 马虹 曾熙兰 张育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1995年第2期77-79,共3页
本文用随机方法观察了恩纳普利(enalapril)对68例心肌梗塞患者泵功能和心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时血浆心钠素浓度明显升高,其动态变化可预示泵功能不全的病情演变;早期开始服用恩纳普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 本文用随机方法观察了恩纳普利(enalapril)对68例心肌梗塞患者泵功能和心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时血浆心钠素浓度明显升高,其动态变化可预示泵功能不全的病情演变;早期开始服用恩纳普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及降低血浆心钠素浓度,长期服用可使部分患者的室壁瘤缩小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泵功能不全 依那普利 心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测定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健武 老成暖 +1 位作者 汤爱玲 周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乳酸(LA)水平测定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泵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45例患者根据入院第1天测定的LA值分为LA增高组(≥2mmol/L)27例和LA正常组(<2mmol/L)18例,与动脉氧分压(PaO2)及肌钙蛋白T(TnT)峰... 目的探讨乳酸(LA)水平测定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泵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45例患者根据入院第1天测定的LA值分为LA增高组(≥2mmol/L)27例和LA正常组(<2mmol/L)18例,与动脉氧分压(PaO2)及肌钙蛋白T(TnT)峰值同步比较,观察AMI并发泵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的情况。结果 LA增高组TnT峰值高于L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A增高组治愈患者的LA值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增高组并发泵功能不全的程度较LA正常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增高组病死率为27.8%高于LA正常组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老年AMI患者的LA水平及其治疗后的变化,对预测泵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测定 老年 心肌梗死 急性 泵功能不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急性期疗效及近期预后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楚林 徐名伟 +3 位作者 吴强 徐衡 张华弟 刘琳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4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急性期疗效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急性期疗效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使用硝普钠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泵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以及治疗后3个月6 min步行试验,治疗3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泵功能级别、NT-proBNP指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月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个月内再次住院1例(2.86%),对照组3个月内再次住院2例(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期泵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近期预后,值得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小剂量多巴胺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缘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32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心肌标志物[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6.061,P=0.014);治疗14 d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均<0.01);2组LVEDV、LVESV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缩小/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SCr、BUN、CK-M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y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Cr、BUN、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My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和心肌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泵功能不全 小剂量多巴胺 重组人脑利钠肽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瑞娟 秦延平 王素芳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不全(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不全(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多巴胺联合rhBPN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泵功能(Killip分级)、临床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泵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illip分级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R、MAP、LVEF、NT-proBN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NT-proBNP更低,而MAP、LVEF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3/25)低于对照组(36.0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脏泵功能,提升运动耐力,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不全 小剂量多巴胺 重组人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志雄 雷云生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10期788-7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泵功能不全 小剂量美托洛尔 治疗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中的“心肌缺血阈”
10
作者 杨晓村 周高峰 郑大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10期77-78,共2页
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实用和相对安全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已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对预后的评价。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或上抬(不包括AVR和有病理性Q波的导... 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实用和相对安全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已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对预后的评价。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或上抬(不包括AVR和有病理性Q波的导联)≥1mm至少持续至J点后60~80mm。另还有诸如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血压下降,心脏泵功能不全等。本文作者将动态心电图中的心肌缺血阈概念引入平板运动试验中,其结果显示对冠心病病人内科用药,外科手术,冠脉介入等治疗方法的疗效是较好的评价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阈 病理性Q波 泵功能不全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病人 相对安 可重复性 诊断标准 血压下降 内科用药 外科手术 评价标准 治疗方法 冠脉介入 无创性 AVR ST段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李娟 吕桂芬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 (IP)对心肌梗死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对 15 4例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78例心肌梗死前有心肌缺血预处理 (A组 )与 76例无心肌缺血预处理 (B组 )。观察梗死前心肌...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 (IP)对心肌梗死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对 15 4例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78例心肌梗死前有心肌缺血预处理 (A组 )与 76例无心肌缺血预处理 (B组 )。观察梗死前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后泵功能、复杂室性期前收缩及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A组泵功能障碍、复杂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肌酸磷酸激酶 (CPK)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MB(CK- MB)峰值显著低于 B组 (P <0 .0 5~ 0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减轻泵功能不全及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处理 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泵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理学角度看心脏猝死 被引量:1
12
作者 河合祥雄 于佩瑶 《日本医学介绍》 2006年第7期291-294,共4页
人们一般认为猝死原因是通过病理解剖或者法医解剖才能得以明确。但是,这只限于有与死因相关的病理表现(例如:新的心肌梗塞、活动性心肌炎、右室壁被纤维脂肪置换等)才被检出。在临床信息几乎缺失时,死因的判定是困难的。猝死无论... 人们一般认为猝死原因是通过病理解剖或者法医解剖才能得以明确。但是,这只限于有与死因相关的病理表现(例如:新的心肌梗塞、活动性心肌炎、右室壁被纤维脂肪置换等)才被检出。在临床信息几乎缺失时,死因的判定是困难的。猝死无论对于临床医生、病理医生还是法医来说都是属于不太明确的疾病。不能确保在院外发生的猝死与医院医生诊断的猝死是相同的。具体来说,心肌梗塞中特异的凝固性坏死只见于存活4±2小时的病例。缺血性心脏病的超急性期死因(缺血性急死)是由于广泛心室肌缺血导致的泵功能不全或是快速心律不齐或是狭义的心脏停跳,故缺乏临床信息就难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猝死 病理学 缺血性心脏病 法医解剖 心肌梗塞 临床信息 临床医生 凝固性坏死 泵功能不全 病理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