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液微生物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衍辉 陈娅 +4 位作者 李楠 张越 孟克青 张武林 陈志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白内障(HMC)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泪液微生物组构成的差异,为白内障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分别从15例HMC患者和15例ARC患者中收集泪液样本。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白内障(HMC)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泪液微生物组构成的差异,为白内障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分别从15例HMC患者和15例ARC患者中收集泪液样本。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DNA,并结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评估。使用PERMANOVA对两种类型白内障患者的泪液微生物组成进行比较。结果HMC组和ARC组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33.29±6.96)%,(21.20±6.22)%,(9.83±6.88)%。具体到属水平,HMC组的棒状菌属、链球菌属和沙雷氏菌属丰度最高,而ARC组则为沙雷氏菌属、棒状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在HMC组中,棒状杆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RC组中葡萄球菌属的丰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泪液微生物群落种类丰富,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eta多样性分析和置换多变量方差分析(PERMANOVA)进一步证实了HMC组和ARC组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组成差异(P<0.05)。微生物组代谢功能预测显示两组患者泪液中微生物组主要关联于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B族维生素等代谢功能。结论HMC和ARC患者的泪液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两种白内障不同的病理过程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其在白内障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泪液微生物组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