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在2种常用输液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及浓度,将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和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 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变化...目的考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在2种常用输液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及浓度,将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和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 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溶剂混合配制12 h内,外观和pH均无明显变化,≥10μm不溶性微粒数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的限度,且12 h内乌司他丁的含量基本无改变。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输液溶剂配伍后,室温条件下12 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临床可采用输液泵持续给药的方法使用。展开更多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2015年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q8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5...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2015年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q8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5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bi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3%、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肺部啰音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CRP、PCT、TNF-α显著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认为,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500 m L生理盐...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500 m L生理盐水,1×105 U/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溶于250 m L 5%葡萄糖,100 m 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0.0%,治疗组死亡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均显著降低,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屯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0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屯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CT)、内皮素-1(ET-1)及NO水平都显著降低,IL-10则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和CD^(4+)水平及CD^(4+)/CD^(8+)都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目的研究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静滴时间2 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胰胆炎合剂,1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淀粉酶(AMY)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CRP、WBC、AMY和LDH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比阿培南,0.3 g加...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比阿培南,0.3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1次/8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乌司他丁,2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考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在2种常用输液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及浓度,将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和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 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溶剂混合配制12 h内,外观和pH均无明显变化,≥10μm不溶性微粒数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的限度,且12 h内乌司他丁的含量基本无改变。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输液溶剂配伍后,室温条件下12 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临床可采用输液泵持续给药的方法使用。
文摘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2015年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q8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5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bi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3%、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肺部啰音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CRP、PCT、TNF-α显著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认为,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文摘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500 m L生理盐水,1×105 U/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溶于250 m L 5%葡萄糖,100 m 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0.0%,治疗组死亡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均显著降低,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屯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CT)、内皮素-1(ET-1)及NO水平都显著降低,IL-10则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和CD^(4+)水平及CD^(4+)/CD^(8+)都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研究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静滴时间2 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胰胆炎合剂,1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淀粉酶(AMY)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CRP、WBC、AMY和LDH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比阿培南,0.3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1次/8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乌司他丁,2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