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肩关节注射点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1
作者 任长波 罗苓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84-38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肩关节注射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予毫针针刺肩关节后方穿刺点和外侧穿刺点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肩... 目的:观察针刺肩关节注射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予毫针针刺肩关节后方穿刺点和外侧穿刺点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变化程度(NR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作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注射点针刺治疗肩周炎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肩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刺 肩关节注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注射点间距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陈灵芝 肖天华 孟金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点的最佳间距。方法将258例需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患者的注射部位呈网络式分别划分为1.50cm×1.50cm、2.00cm×2.00cm、2.50cm×2.50cm的小区作为一个注射点...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点的最佳间距。方法将258例需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患者的注射部位呈网络式分别划分为1.50cm×1.50cm、2.00cm×2.00cm、2.50cm×2.50cm的小区作为一个注射点。结果258例均无肌肉萎缩发生。注射时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其注射部位应轮换,每个注射点所占的面积越大,注射疼痛强度越弱,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而网络式划分法的2.00cm×2.00cm注射区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因此为最佳注射点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注射部位 网络式划分 注射点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牛肉肌内脂肪的注射点对人造肥牛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丹萍 马俪珍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11期73-74,共2页
本试验通过注射的方法,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模拟脂肪(主要是植物性脂肪),注入大理石花纹不丰富的牛肉中,从而形成营养价值较高,大理石花纹丰富的牛肉,并且口感和风味类似牛肉。模拟脂肪的注射量多少不但会直接影响人造肥牛的脂肪含... 本试验通过注射的方法,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模拟脂肪(主要是植物性脂肪),注入大理石花纹不丰富的牛肉中,从而形成营养价值较高,大理石花纹丰富的牛肉,并且口感和风味类似牛肉。模拟脂肪的注射量多少不但会直接影响人造肥牛的脂肪含量,而且单位面积内的注射点还会影响注入脂肪的分布,对人造肥牛能够形成适宜的大理石花纹起决定性作用。本实验主要考查单位面积的模拟脂肪注射点对人造肥牛肌内脂肪分布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合适的脂肪注射点来实现应用W/O型牛肉肌内脂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肌内脂肪 感官品质 注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点显像联合计数方法在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其波 焦永法 +1 位作者 刘京伟 滕海斌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1期1237-1238,共2页
肾动态显像是临床常用的评价肾脏功能的技术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图像和数字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注射点显像并计数则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应用的一种方法。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显像结束后注射点显像并计... 肾动态显像是临床常用的评价肾脏功能的技术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图像和数字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注射点显像并计数则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应用的一种方法。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显像结束后注射点显像并计数无明显放射性浓聚灶,计数值在相对稳定的一个区间内,少数患者则注射点出现放射性浓聚灶,计数值多数高于该区间。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以发现和论证注射点显像并计数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 计数方法 注射点 应用 临床实践 肾脏功能 数字信息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MECT治疗过程中丙泊酚注射点疼痛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亚珍 宋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23期3023-3023,3028,共2页
目的:探讨MECT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点推注丙泊酚疼痛程度的差别。方法:选择80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①取首次治疗时,静脉注射点为手背、手腕、前臂和肘窝四个不同部位各20例对比观察;②第2、3次治疗时,前臂和肘窝同一静脉... 目的:探讨MECT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点推注丙泊酚疼痛程度的差别。方法:选择80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①取首次治疗时,静脉注射点为手背、手腕、前臂和肘窝四个不同部位各20例对比观察;②第2、3次治疗时,前臂和肘窝同一静脉穿刺点与不同静脉穿刺点各20例对比观察。结果:①同等推注速度(20 mg/10 s)下,丙泊酚注射点以手背及手腕疼痛程度较大,前臂及肘窝疼痛程度较轻;②多次MECT治疗时同一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升级,更换不同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较轻。结论:在MECT治疗时,护士应尽量选择前臂或肘窝部位的大静脉进行穿刺,多次治疗时注意更换不同的静脉穿刺点,以减轻丙泊酚注射点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T治疗 丙泊酚 注射点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注罂粟碱注射点大量出血1例
6
作者 王淑华 李霞 余丽芝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1998年第3期46-46,共1页
患者,男,76岁,病案号35310。诊断冠心病、心功不全Ⅲ级、呼吸衰竭、尿毒症。因心肌缺血、心电图呈ST下移03~04mV,T倒置改变,肌注罂粟碱30mg,1/8h,用药第7天,再次注射时,按常规肌肉注射方法操作... 患者,男,76岁,病案号35310。诊断冠心病、心功不全Ⅲ级、呼吸衰竭、尿毒症。因心肌缺血、心电图呈ST下移03~04mV,T倒置改变,肌注罂粟碱30mg,1/8h,用药第7天,再次注射时,按常规肌肉注射方法操作,选左臂部外上1/2处,进针后抽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注射点 大量出血 潘生丁 心肌缺血 老年危重病人 呼吸衰竭 周围血管 静脉穿刺 肌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射点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傅志海 徐文娟 +2 位作者 王小虎 陈再治 熊贤俊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注射点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解剖手法定位组(A组)取锁骨中点上1cm左右为穿刺点,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单... 目的评价不同注射点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解剖手法定位组(A组)取锁骨中点上1cm左右为穿刺点,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单点注射组(S组)超声引导下在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骨三者相接的位置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两点注射组(D组)超声引导下先在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骨三者相接的位置注射10mL局部麻醉药,然后在臂丛神经的上方再注射10 mL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为0.75%罗哌卡因10mL和2%利多卡因10mL的混合液。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程度及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S组和D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更高,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尺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完全率升高(P<0.05)。与D组相比,S组尺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延长(P<0.05)。3组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完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刺破血管3例,局部麻醉药中毒1例,眼睑下垂6例;S组和D组无刺破血管和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发生眼睑下垂分别为8、5例。结论与解剖手法定位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和两点注射法的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时间较长,相关并发症较少,两点注射法对尺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氯化琥珀胆碱致大鼠脏器病理组织学损伤及注射点皮肤药物含量的测定
8
作者 王香溢 盛洁 +10 位作者 陈林 解启文 方俊杰 万阳 秦明 李婧 肖圣兵 张兴银 陈志武 汪生 郭岩 《海峡药学》 2020年第4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氯化琥珀胆碱(Suc)致大鼠相关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注射点皮肤中Suc的含量。方法大鼠皮下注射Suc,光镜下观察肌肉、心、肾、肺及气管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仪(UHPLC-HRMS)法测定...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氯化琥珀胆碱(Suc)致大鼠相关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注射点皮肤中Suc的含量。方法大鼠皮下注射Suc,光镜下观察肌肉、心、肾、肺及气管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仪(UHPLC-HRMS)法测定大鼠注射点处皮肤Suc含量,色谱采用Luna NH2色谱柱(2mm×100mm,3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等度洗脱,流速是0.2mL·min^-1,进样体积是5μL,柱温37℃,进样时间为5min。质谱测定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可加热的电喷雾离子源(HESI)及正离子扫描模式。结果 Suc 1.5、3.0和6.0mg·kg^-1可致大鼠肌肉、心、肾及肺等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学组织学损伤;紫外全波长扫描在Suc标准品溶液、加Suc大鼠血清及皮下注射Suc大鼠血清中均未观察到特定的吸收峰;通过UHPLC-HRMS法,在大鼠注射点处皮肤中检测到了Suc,其含量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结论 Suc皮下注射可致大鼠心、肾、肺及肌肉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损伤,UHPLC-HRMS法可测定其注射点处皮肤中的S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 氯化琥珀胆碱 大鼠 注射点皮肤 病理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静推注射点疼痛的研究
9
作者 王青 牛艳 阚瑞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9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过程中依托咪酯脂肪乳静脉麻醉时注射部位疼痛的程度,找出最佳穿刺点。方法:抽取100例进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依托咪酯0.3 mg/kg剂量在60 s内推注完毕,在第1~4次治疗时分别依次选择手背贵要静脉、...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过程中依托咪酯脂肪乳静脉麻醉时注射部位疼痛的程度,找出最佳穿刺点。方法:抽取100例进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依托咪酯0.3 mg/kg剂量在60 s内推注完毕,在第1~4次治疗时分别依次选择手背贵要静脉、手腕头静脉、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各100次对比观察;在5~8次治疗时选择疼痛较轻的肘窝、前臂两部位不同静脉穿刺点和同一静脉穿刺点各100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背贵要静脉、手腕头静脉、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3%、25%、23%、15%;肘窝肘正中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的不同静脉穿刺点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23%,较同一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低(P<0.05)。结论:在同等时间内注射同等剂量依托咪酯脂肪乳,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注射部位疼痛较轻,以后者最轻。然而选择肘窝肘正中静脉和前臂贵要静脉的同一穿刺点推注时疼痛明显升级,更换不同穿刺点时疼痛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依托咪酯静推 注射点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麻醉中减少麻药用量及注射点的探讨
10
作者 张新华 吕秀军 《广东牙病防治》 1996年第S1期46-46,共1页
拔牙是牙槽外科常见的手术。一般采用传导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作者根据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对拔牙麻醉进行减少注射点,减少麻药用量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药用量 注射点 阻滞麻醉 完全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牙槽外科 传导麻醉 柴里煤矿 口腔颌面部 丁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第三个注射点的创立与应用
11
作者 夏战胜 蒋富民 +1 位作者 周小雅 张权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6,共2页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第三个注射点标志清楚、恒定,不因患者胖瘦、磨牙缺失而标志不清,易于掌握,特别受到初学者及年轻医生的好评。麻醉效果可靠,麻醉成功率几乎100%,受到患者的好评,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 第三个麻醉注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研究
12
作者 马幸福 朱俊琛 +8 位作者 贺业霖 聂勇 李迎春 苏毅 熊应宗 郑智文 李富有 王超 王怀泽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粘连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常规注射联合... 目的:观察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粘连期肩周炎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松解治疗、常规注射联合针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在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在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肩关节内旋活动度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注射联合紧张位针刀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在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注射 紧张位针刀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注射点附近骨骼异常摄取99Tcm-MDP二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建红 欧晓红 +3 位作者 李里 于艳霞 杨天霞 李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病例1 患者男,71岁,左肺上叶低分化腺癌.为明确有无骨转移,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Precedence SPECT/CT仪(双探头,矩阵512&#215;1 024,配低能准直器,扫描速度15 cm/min)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于患者左腕部体表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 病例1 患者男,71岁,左肺上叶低分化腺癌.为明确有无骨转移,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Precedence SPECT/CT仪(双探头,矩阵512&#215;1 024,配低能准直器,扫描速度15 cm/min)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于患者左腕部体表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3h后采集图像.前后位采集图像均显示左前臂注射点附近、近心端桡骨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图1A).患者未诉该部位不适,且既往无该部位外伤及感染史.为明确病变性质,进一步行同机CT显像及融合显像,结果显示,左前臂桡骨区异常放射性摄取,同机CT亦显示骨质结构及密度异常(图1B).4d后再行99Tcm-MDP骨显像,未见该区域异常显像(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MDP 注射点 摄取 骨骼异常 Philips公司 全身骨显像 药物 低分化腺癌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效果分析
14
作者 张傲秋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指标、电生理活动改善情况,神经结构、感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BDNF、NGF、NT-3、SCV、MCV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均有下降,但试验组的神经直径、神经横截面积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4周后、8周后、12周后,试验组的BMRC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能有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血清指标,对促进患者神经电生理活动、神经结构及神经感觉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引导靶注射 甲钴胺 神经电生理活动 神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15
作者 俞志坚 罗文志 王保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椎间盘突出症 CT介导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点注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建华 吴锦丹 +7 位作者 徐小华 付丽媛 李惠琴 孙睿 沈赟 任轶飞 毛晓明 齐绍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157例,MDI组15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血糖达标时间、...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157例,MDI组15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血糖达标时间、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73±2.73)d,MDI组为(7.51±2.38)d(P<0.05);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的比例CSII组比MDI高(P<0.05);且达标时胰岛素用量CSII组偏低(P<0.05);两组前5天的治疗比较,CSII组总体血糖水平低(P<0.05),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较少(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T2DM患者中用CSII治疗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较低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CSII是糖尿病合并感染急性期的一种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莉莉 徐剑刚 +1 位作者 李敬会 李德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髋关节OA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72髋)和对照组38例(57髋)。观察组患者进行髋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5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髋关节OA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72髋)和对照组38例(57髋)。观察组患者进行髋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5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d,连续口服4周。随访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8、12周后,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髋关节O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两注射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经穴位及非穴位点注射给药调节心脏功能的药效比较(英文) 被引量:12
18
作者 倪峰 林静瑜 +2 位作者 周春权 姚欣 胡翔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8期2518-251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心包经上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产生的药效是否相同,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采用家兔肌肉注射乌头碱造成心律失常模型,分别在心包经上的两个穴位(曲泽、天泉)及经脉线上的两个非穴位点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其对抗心律... 目的通过观察心包经上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产生的药效是否相同,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采用家兔肌肉注射乌头碱造成心律失常模型,分别在心包经上的两个穴位(曲泽、天泉)及经脉线上的两个非穴位点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其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与肌肉注射组比较。结果心包经脉线上的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均能增强利多卡因纠正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以穴位的效果更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组比较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指数与恢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t=3.49~3.65,P<0.01;u=2.52,P<0.05).天泉与曲泽两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对心律失常的纠正作用大于肌肉注射组,尤其是在65min以后,其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心包经具有整体效应性,是作为一条经脉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穴位注射给药 非穴位注射给药 心脏功能 药效 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睿林 蒋宗滨 +3 位作者 唐小松 周增华 马相飞 冼海燕 《微创医学》 200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先行髓核内注射60μg/mL的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约10~30mL,再退针至突出物内行靶点注射臭氧10~20mL,行CT扫描...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先行髓核内注射60μg/mL的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约10~30mL,再退针至突出物内行靶点注射臭氧10~20mL,行CT扫描见髓核及突出物内臭氧呈内积状、裂隙状、弥散状和大部分溢出状分布,继续退针至椎间孔外口或侧隐窝,证实未在蛛网膜下腔情况下,分次缓慢注入浓度为25~40μg/mL的O3~O2混合气体10~15mL。部分神经根炎症较重的下肢痛患者,注射臭氧5~10min后于侧隐窝或者椎间孔外口注入含曲安奈德20~40mg和甲钴胺0.1mg的消炎镇痛液5~10mL。结果56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优18例占32%,良31例占55%,可5例占8.9%,差2例占3.5%,优良率87%,有效率95.9%。接受二次臭氧治疗者2例,四次臭氧注射者1例。56例患者67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穿刺,穿刺成功率100%,臭氧注射后全部患者均于10~20min后原腰、腿痛的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但须注意选取恰当的适应证,术中细心操作,强调靶点注射,并加强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有限元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中单侧入路退针法与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隆全利 宓士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69-3072,共4页
背景:要使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获得双侧入路的力学分布效果,需要改进单侧入路的穿刺路径及注射方法。在前期临床实践中作者设计了三维穿刺导向器,在其导引下穿刺到位理想,采用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使得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更加合理,临床... 背景:要使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获得双侧入路的力学分布效果,需要改进单侧入路的穿刺路径及注射方法。在前期临床实践中作者设计了三维穿刺导向器,在其导引下穿刺到位理想,采用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使得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更加合理,临床效果得到了提高,但是否在力学分布上与双侧相同?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椎体成形过程中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变化,并与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方法对比。方法:采用的原始影像来自一位男性患者,76岁,L1椎体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伤椎采用单侧入路退针法注射实施椎体成形术,进针点选择左侧椎弓根近中心部位,内倾角度为24.5°,先将针穿刺到达椎体的前中1/3部位,注射骨水泥3mL,然后缓慢向后退针至椎体的1/2部位,并停留3min,注射2mL,再退针到椎体的中后1/3部位注射1mL。模拟双侧入路,每侧注入3mL骨水泥,获取椎体L1~2节段断层图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椎体上表面分别依次施加载500,1000,1500,2000,2500N的轴向压缩负载,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施加负载的增加,应变和应力也逐渐增加,椎体呈现弹性性质,出现了近似线性的小变形情况。双侧固定点和退针注射法注射骨水泥在轴向压缩不同负载下应力和应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体成形过程中单侧入路退针注射法和双侧固定点注射骨水泥的生物力学分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退针注射 穿刺 固定注射 双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