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癸基泛醌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王妍 赵波 +4 位作者 童嘉玲 马宇昕 王欣 亓翠玲 唐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2-2318,共7页
目的:探讨癸基泛醌(DUb)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永生化表皮角质细胞(HaCaT)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UVB辐射HaCaT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设置对照组、UVB模型组(30 mJ/cm^(2)UVB)、UVB+低、中、高剂量(2.5、5和10μmol/L)DUb干预... 目的:探讨癸基泛醌(DUb)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永生化表皮角质细胞(HaCaT)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UVB辐射HaCaT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设置对照组、UVB模型组(30 mJ/cm^(2)UVB)、UVB+低、中、高剂量(2.5、5和10μmol/L)DUb干预组及DUb(10μmol/L)组,共计6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aCaT细胞形态学改变;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caspase-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形态改变明显,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DUb干预后显著提高了经UVB诱导的HaCaT细胞活力(P<0.05或P<0.01),减少细胞内ROS和MDA的生成(P<0.05,P<0.01),增加GSH含量和SOD活性(P<0.05或P<0.01),减少了细胞凋亡(P<0.01)。同时中、高剂量DUb干预组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p53的水平显著低于UVB组(P<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水平显著高于UVB组(P<0.01)。结论:DUb可以减轻UVB对HaCaT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的凋亡和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基泛醌 中波紫外线 HACAT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鱼心中电子载体泛醌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芹英 丁丛梅 +1 位作者 古练权 王贵阳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心脏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得到二种泛醌化合物,用NMR、IR、MS、UV、HPLC、TLC等现代测试技术测定其化学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6...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心脏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薄层色谱纯化,得到二种泛醌化合物,用NMR、IR、MS、UV、HPLC、TLC等现代测试技术测定其化学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6-10聚异戊二烯基-1,4-苯醌(Ⅰ)和一种未见报道的新泛醌酯——2,3-二甲氧基-5-甲基-6-甲酯基-八聚异戊二烯基-1,4-苯醌(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 泛醌 鳙鱼 心脏提取物 电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内泛醌的种类及合成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旭芬 曾云中 吴雪昌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4-328,共5页
通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粟酒裂殖酵母和烟草等四种不同生物所含的泛醌 (即辅酶 Q)进行了定性分析 ,确定了各种生物所含的泛醌种类 .并利用表达泛醌合成基因的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泛醌含量的变化以及添... 通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粟酒裂殖酵母和烟草等四种不同生物所含的泛醌 (即辅酶 Q)进行了定性分析 ,确定了各种生物所含的泛醌种类 .并利用表达泛醌合成基因的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泛醌含量的变化以及添加前体物质对提高大肠杆菌泛醌合成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确定了稳定生长前中期是生物体中泛醌含量最高时期 ,引进泛醌合成的外源基因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 0 .1m M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体 种类 合成条件 辅酶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3基因的克隆及低温适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利群 常玉梅 +1 位作者 邹庆薇 雷清泉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77-81,共5页
根据鲤低温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2轮菌落PCR方法对鲤脑全长cDNA文库中的克隆进行筛选,确定了基因序列152在文库中的位置,经生物信息学比对分析确定其为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3基因.这一基因在低温下的特异表达,对... 根据鲤低温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2轮菌落PCR方法对鲤脑全长cDNA文库中的克隆进行筛选,确定了基因序列152在文库中的位置,经生物信息学比对分析确定其为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3基因.这一基因在低温下的特异表达,对于低温下鱼类机体的供能,起着重要作用.结果还表明,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3基因在鲤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中与低温适应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3基因 克隆 低温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基因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 赵晴 +3 位作者 徐亚南 孔祥怡 丛乐乐 李松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686-468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 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AD患者(AD组) 50例,非AD患者(对照组) 55例,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两组外周血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 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AD患者(AD组) 50例,非AD患者(对照组) 55例,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两组外周血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UQCRC1基因在AD组和对照组发生甲基化率分别为64. 00%(32/50)和25. 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AD组中,按性别和年龄分层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UQCR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AD发病风险相关,通过检测外周血UQCRC1基因甲基化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1基因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世东 张燕 蔡兆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IO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血浆脑钠肽水平、心室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和心肌酶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无效、有效、显效例数分别为8、24、25例,对照组为12、26、19例,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6rain步行试验增加明显,且联合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可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减轻心脏工作负荷,明显改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泛醌 酒精性心肌病 心室功能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之帆 陈俊 +1 位作者 蒋思婧 陈永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26-330,共5页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NQO)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长度为1 930 bp,所编码的蛋白与家牛、小家鼠、食蟹猴、...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NQO)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长度为1 930 bp,所编码的蛋白与家牛、小家鼠、食蟹猴、人和蟾蜍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77%、76%、76%、75%和75%。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NQO基因在褐飞虱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快速扩增CDNA末端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基因 Southern杂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cDNA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之帆 何光存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11-613,617,共4页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 kDa亚基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取食抗性水稻品种B5后,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 kDa亚基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RT—PCR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 kDa亚基基因 Northern杂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醌(辅酶Q10)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潘仙华 毛海舫 吴晓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化学合成泛醌(辅酶Q10)的简捷方法,以茄呢醇为原料,经溴化、缩合、水解和加成反应得到合成泛醌(辅酶Q10)的关键中间体——4-十异戊烯基-3-羟基-3-甲基-1-丁烯。该化合物再和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偶联后得到泛醌(... 本文报道了一种化学合成泛醌(辅酶Q10)的简捷方法,以茄呢醇为原料,经溴化、缩合、水解和加成反应得到合成泛醌(辅酶Q10)的关键中间体——4-十异戊烯基-3-羟基-3-甲基-1-丁烯。该化合物再和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偶联后得到泛醌(辅酶Q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辅酶Q10) 茄呢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阳明经穴调控FALS患者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玲 黄银兰 +3 位作者 马腾 万明雨 曹丽翠 姚辉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7-100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后,FALS患者骨间肌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差异表达,揭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同一个家系患病组(n=4)与正常组(n=5),针刺穴位:双侧(肩髃、曲池、合谷、伏兔、足三里...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后,FALS患者骨间肌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差异表达,揭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同一个家系患病组(n=4)与正常组(n=5),针刺穴位:双侧(肩髃、曲池、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期间共行针2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提取两组(9人)的骨间肌组织,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运用Gene Ontology(GO)分析细胞成分,生物过程功能注释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分析。利用Western-blot进行验证。结果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呈上调。在正常组治疗前后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后表达无差异(P>0.05)。Western-blot验证结果显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对比呈上调与iTRAQ结果相符。结论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患者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调控促使线粒体功能修复以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 治痿独取阳明 经穴效应 FALS iTRAQ技术
原文传递
酵母单一亚单位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定点突变对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
11
作者 杨宇 石丽娟 张璠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6期301-303,共3页
目的采用定点突变方法探讨突变体对酵母Ndi1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方法将Ndi1的His残基(His193、His252、His301)突变为丙氨酸,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达蛋白,测定光谱特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和... 目的采用定点突变方法探讨突变体对酵母Ndi1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方法将Ndi1的His残基(His193、His252、His301)突变为丙氨酸,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达蛋白,测定光谱特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结果各突变体蛋白H193A、H252A、H301A吸收光谱显示均在383nm和448nm处出现两个FAD峰与野生型一致;各突变体酶活性显示,突变体对UQ1的Vmax均明显减小,但仅H301A对UQ1的Km增加约3倍,对UQ亲和力明显减小。各突变体蛋白对NADH的Km未见明显增大,但Vmax均出现明显减小。结论酵母Ndi1中H301点突变可能是参与形成UQ结合位点所需的氨基酸残基之一,该位点突变影响了UQ与酶的结合及电子向UQ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Ndi1 泛醌结合部位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性必需羧基的定量研究
12
作者 徐建兴 尚贺勇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用C14(DCCD)参入法确定了在泛醌结合蛋白QPs中有四个对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它们全部定位在24000亚基上。
关键词 泛醌结合蛋白 重组活性 化学修饰 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醌结合蛋白(QPs)羧基的化学修饰与重组活性
13
作者 徐建兴 尚贺勇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研究了羧基修饰剂DCCD对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力的影响;用0.1%TritonX-100增溶QPs后,用250mol/molQPs的DCCD于室温处理5min,处理后的QPs丧失约50%与琥珀酸脱氢酶的重组活力。... 研究了羧基修饰剂DCCD对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力的影响;用0.1%TritonX-100增溶QPs后,用250mol/molQPs的DCCD于室温处理5min,处理后的QPs丧失约50%与琥珀酸脱氢酶的重组活力。先将QPs与琥珀酸脱氢酶重组再用DCCD处理没有发现重组的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活性的降低。此结果说明QPs中存在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结合蛋白 化学修饰 羧基 重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及泛醌_(10)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杨晨 谷绪英 王艳菊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5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儿科学 1 6-二磷酸果糖 泛醌10 病毒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玲燕 王玉俭 +4 位作者 温玉玲 严若峰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30,共9页
选取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NDUDC)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NDUDC基因进行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蛋白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抗原特性;采血分离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选取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NDUDC)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NDUDC基因进行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蛋白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抗原特性;采血分离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重组蛋白质共培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验重组蛋白质与细胞的结合情况;以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μg·mL-1)重组蛋白质刺激细胞,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NO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能够有效刺激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细胞迁移能力以及增加NO的分泌。可见NDUDC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可刺激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山羊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典型泛醌结构成分微生物参比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姣姣 翟磊 +2 位作者 张露 姚粟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泛醌(Ubiquinone,UQ)是一种类异戊二烯醌,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化学分析指标之一。采用薄层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典型泛醌组分的微生物菌株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比较菌株的生长性能以及泛醌类型与含量,最终得到培养条... 泛醌(Ubiquinone,UQ)是一种类异戊二烯醌,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化学分析指标之一。采用薄层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典型泛醌组分的微生物菌株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比较菌株的生长性能以及泛醌类型与含量,最终得到培养条件简单、培养时间短且泛醌成分单一、含量高的一套参比菌株。该套菌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CICC 31691,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CICC 1817,眼马赛菌(Massilia oculi)CICC 23887,日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ponica)CICC 23895,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CICC 10287分别为Q-6、Q-7、Q-8、Q-9和Q-10醌组分的参比菌株,可应用于细菌和酵母的常规鉴定及新种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 菌株筛选 参比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艳 方新宇 +6 位作者 汪也微 余玲芳 王丹丹 张毅 蔡军 宋立升 张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NDUFS1)基因多态性与长期服用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收集388例长期服用氯氮平>2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分为MS组(159例)和非MS组(299... 目的:探索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NDUFS1)基因多态性与长期服用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收集388例长期服用氯氮平>2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分为MS组(159例)和非MS组(299例);对NDUFS1基因rs13024804、rs1044120、rs6435330、rs4147713这4个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组间及性别间分析。结果:NDUFS1基因4个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发现,两组女性患者中携带rs1044120 T等位基因(GT+TT vs GG,P=0.002,OR=0.25,95%CI:0.10~0.61)、rs6435330 T等位基因(GT+TT vs GG,P<0.001,OR=0.21,95%CI:0.09~0.50)及rs4147713 G等位基因(TG+GG vs TT P=0.002,OR=0.26,95%CI:0.11~0.61)者患MS的危险性下降。男性患者中rs1044120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携带者[(1.33±1.26)mmol/L vs(1.09±0.48)mmol/L,P=0.034];女性患者中rs6435330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舒张压显著低于非携带者[(71.43±7.134)mmHg vs(74.47±6.419)mmHg,P=0.032]。结论:在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中,NDUFS1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相关的MS无关联,女性患者中NDUFS1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相关的MS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基因 氯氮平 单核苷酸多态性 代谢综合征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分类中泛醌类型的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登全 江东福 +1 位作者 马萍 陈少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6-27,共2页
泛醌类化合物(简称UQ)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非极性化合物,在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普遍将它作为酵母化学分类的一种指标。泛醌作为分类指征的基础在于其异戊烯基侧链单元的长度。存在于酵母细胞中的泛醌类型通常为UQ_... 泛醌类化合物(简称UQ)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非极性化合物,在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普遍将它作为酵母化学分类的一种指标。泛醌作为分类指征的基础在于其异戊烯基侧链单元的长度。存在于酵母细胞中的泛醌类型通常为UQ_6、UQ_7、UQ_8、UQ_9、UQ_(10)。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分类 泛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泛醌修饰的碳糊电极作葡萄糖传感器(摘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亚光 漆德瑶 应太林 《化学传感器》 CAS 1995年第1期74-74,78,共2页
自1969年Updike和Hick首先制成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以来,人们对其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在电流型传感器中,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反应的电子传递方式受制于扩散和动力学速度。小电子载体可以加速在酶和电极表面之间的电子传递,如二茂铁和... 自1969年Updike和Hick首先制成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以来,人们对其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在电流型传感器中,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反应的电子传递方式受制于扩散和动力学速度。小电子载体可以加速在酶和电极表面之间的电子传递,如二茂铁和其他一些物质等。本文选用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物质—泛醌作电子传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碳糊电极 电极 葡萄糖 酶电极 泛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水杨酰胺抑制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作用对氢醌的敏感性
20
作者 吕斌 徐建兴 陈世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7-339,共3页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蛋白QPc.研究表明,泛醌-细胞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水杨酰胺 泛醌 细胞色素C 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