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佛教文化旅游景观表达探究
1
作者 陈祺 陈佳 《南方农业》 2016年第7期19-26,共8页
佛教文化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亲身体验佛教对人调心、佛教净化人内心的功能,通过禅修来培育心灵。佛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开发、利用到发展主题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意义。以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为例,在挖... 佛教文化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亲身体验佛教对人调心、佛教净化人内心的功能,通过禅修来培育心灵。佛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开发、利用到发展主题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意义。以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为例,在挖掘扶风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东方佛都的区位优势,紧扣"佛教文化"特性脉络,从"环境感知、文化梳理、功能表达和文化表达"四方面统筹构筑佛教文化旅游景观体系,以充分认识佛教文化景观表达对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法门寺文化景区 佛教文化 文化旅游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法门寺植物造景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永贵 孙广宇 +1 位作者 罗佳晨 孙景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58,共4页
以法门寺为研究对象,概述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手法与配置特色,具体分析了法门寺中大雄宝殿、珍宝阁、藏经楼和禅堂周边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选择和搭配,营造佛教场所安宁静谧的氛围,将抽象化的禅意具象化于植物,以期对... 以法门寺为研究对象,概述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手法与配置特色,具体分析了法门寺中大雄宝殿、珍宝阁、藏经楼和禅堂周边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选择和搭配,营造佛教场所安宁静谧的氛围,将抽象化的禅意具象化于植物,以期对我国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及现代同林禅意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植物造景 禅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舍利崇拜在中国的兴起与风行——兼论法门寺佛指舍利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慧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舍利崇拜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三国时期传入中国。舍利崇拜受到皇家推崇应始于梁武帝时期,亦是受到法显《佛国记》描述之印度习俗的深刻影响。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崇奉是中国舍利崇拜的巅峰,帝王舍利迎奉中伴随有信徒自残、焚... 舍利崇拜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三国时期传入中国。舍利崇拜受到皇家推崇应始于梁武帝时期,亦是受到法显《佛国记》描述之印度习俗的深刻影响。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崇奉是中国舍利崇拜的巅峰,帝王舍利迎奉中伴随有信徒自残、焚身等狂热行为。五代宋初,法门寺地宫之外仍供奉有佛舍利,但帝王的崇拜狂热已渐消退,民间崇奉仍有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崇拜 法门寺 普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茶器具考释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新来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5,共9页
近年来法门寺茶器具研究广泛,影响甚大,但在茶器具的断定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趋向,违背了文物本身的用途与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地宫出土的《物帐碑》和新的材料,还原文物的本来面目,求证法门寺地宫文物中哪些才是唐僖宗供奉的真正... 近年来法门寺茶器具研究广泛,影响甚大,但在茶器具的断定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趋向,违背了文物本身的用途与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地宫出土的《物帐碑》和新的材料,还原文物的本来面目,求证法门寺地宫文物中哪些才是唐僖宗供奉的真正的茶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茶器具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绸的揭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天才 宋俊荣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6,共4页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供奉.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古代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初步取样分析有7个系列48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地宫 丝绸 揭取方法 出土文物 准备工作 化学药品 玻璃器皿 仪表 揭取工具 纸张 木板 木盒 剥离剂 实验室环境条件 回潮 现场起取 插取法 宝函系带 解取方法 丝绸服饰 揭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伊斯兰琉璃器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新来 《文博》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通过对法门寺玻璃器的研究,结合国外伊斯兰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器物特特征,探讨法门寺玻璃器的制造时间、生产地点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 法门寺 伊斯兰玻璃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风炉”质疑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23,153,共4页
关键词 法门寺 茶具 出土 地宫 工艺价值 《茶经》 茶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法门寺历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景富 《人文杂志》 1988年第5期87-93,共7页
陕西省扶风县境内的法门寺,历史上曾叫做阿育王寺、无忧王寺、法云寺、重真寺、崇真寺等等。它是长安佛教的一所古老寺院,因寺内真身宝塔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指骨一节而称名于世;在唐代,法门寺与山西的五台山、江苏的泗州普光王寺和陕西... 陕西省扶风县境内的法门寺,历史上曾叫做阿育王寺、无忧王寺、法云寺、重真寺、崇真寺等等。它是长安佛教的一所古老寺院,因寺内真身宝塔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指骨一节而称名于世;在唐代,法门寺与山西的五台山、江苏的泗州普光王寺和陕西京兆终南山南五台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灵境”。由于唐代数帝大张旗鼓地迎奉佛舍利入宫供养,从而使它更加声名显赫。随着地宫中大量唐代珍贵文物及四枚舍利的发现,法门再寺次成为人们谈谈的热点。这里就法门寺历史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中国佛教 舍利 释迦牟尼 阿育王 珍贵文物 五台山 山西 长安 终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道宣律师有关法门寺著述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玲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6,58,共4页
一、道宣律师生平 释道宣(596-677)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为我国佛教律宗的创立人.据<宋高僧传>,道宣俗姓钱,其父曾任陈朝吏部尚书,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幼承家学,"九岁能赋",隋唐一统,佛教大兴,道宣15岁就离家从长安日严... 一、道宣律师生平 释道宣(596-677)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为我国佛教律宗的创立人.据<宋高僧传>,道宣俗姓钱,其父曾任陈朝吏部尚书,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幼承家学,"九岁能赋",隋唐一统,佛教大兴,道宣15岁就离家从长安日严寺慧頵受业,16岁出家,20岁在长安大禅定寺智首大师座下受具足戒,从智道研读戒律学,奠定了毕生弘扬律学,创立南山律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宣律师 生平 唐代 佛教 律宗 法门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八重舍利宝函上的毗卢遮那佛的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文 《文物世界》 2010年第1期22-31,共10页
法门寺地宫身处后室的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中均出现头戴宝冠、持智权印为特征的毗卢遮那佛,说明毗卢遮那佛在八重宝函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图一)。以下就以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的毗卢遮那佛为例,就唐代佛教... 法门寺地宫身处后室的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中均出现头戴宝冠、持智权印为特征的毗卢遮那佛,说明毗卢遮那佛在八重宝函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图一)。以下就以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的毗卢遮那佛为例,就唐代佛教图像系统的问题谈一下初步的想法。试图厘清一直以来比较模糊的问题:毗卢遮那佛是华严系统还是密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卢遮那佛 图像系统 法门寺 地宫 舍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银棱盝顶檀香木函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2016年第2期42-48,共7页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银棱叠顶檀香木函,是安置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的最外一层,但由于发现之时已经朽成碎块,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法门寺珍宝》图录中将其残片首次全面公布。笔者在认真观察和比对之后,对残片上的纹饰题材进...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银棱叠顶檀香木函,是安置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的最外一层,但由于发现之时已经朽成碎块,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法门寺珍宝》图录中将其残片首次全面公布。笔者在认真观察和比对之后,对残片上的纹饰题材进行了综合考证,认为其题材包括梵王及帝释礼佛、药师佛、释迦牟尼说法以及西方净土世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塔基地宫 银棱盝顶檀香木函 纹饰 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出土唐代秘色瓷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禚振西 韩伟 韩金科 《文博》 1995年第6期27-32,35,共7页
1987年,因修建陕西扶风法门寺明代砖塔,在塔基下发现了唐代的真身宝塔地宫,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的珍贵文物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器。它的发现,不仅向世人展现出晚唐时代我国制造青... 1987年,因修建陕西扶风法门寺明代砖塔,在塔基下发现了唐代的真身宝塔地宫,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的珍贵文物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器。它的发现,不仅向世人展现出晚唐时代我国制造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还补充了以往文献记载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法门寺 越窑青瓷 装饰手法 烧痕 “瓷秘色” 晚唐时期 青瓷窑 工艺特征 长颈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园林绿化规划
13
作者 陈晓娟 屈永健 权东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8,共4页
根据法门寺历史及现状调查,运用园林艺术理论对寺院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绿化以求突出中国佛教寺观园林的特点,表现盛唐皇家寺院的风彩,创造出融园林。
关键词 法门寺 园林绿化 设计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秘瓷的意义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金科 卢建国 《文博》 1995年第6期14-17,共4页
1987年扶风法门寺塔基经过考古发掘,科学地揭示了塔基地宫建筑遗迹神秘的“庐山”真面目,发现了佛指舍利、金银珠宝、丝绸、陶瓷、琉璃、铜、玉、石器等历史瑰宝,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考古重大新发现。
关键词 法门寺 上林湖 装烧工艺 秘色瓷 越窑瓷器 塔基 越窑体系 工艺技术 火焰气氛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 唐代茶具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新来 《包装世界》 2007年第3期92-96,共5页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用的茶叶、所种的茶种以及品饮方法、茶事礼仪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史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秦汉以前,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利用仅停留在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用的茶叶、所种的茶种以及品饮方法、茶事礼仪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史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秦汉以前,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利用仅停留在药用时期。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就说明了古人发现茶叶最初的药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具 法门寺 《神农本草经》 唐代 药用功能 神农氏 茶叶 发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门寺出土文物看茶文化与佛教
16
作者 韩金科 梁子 《农业考古》 1993年第4期27-34,37,共9页
问题的提出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唐代地宫的考古发掘使我们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又一地下宝库,获得了几千件唐皇室珍贵文物。这批文物是成通末年迎送佛骨时由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和京都诸寺领袖赐送给法门寺用以... 问题的提出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唐代地宫的考古发掘使我们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又一地下宝库,获得了几千件唐皇室珍贵文物。这批文物是成通末年迎送佛骨时由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和京都诸寺领袖赐送给法门寺用以供养佛骨的珍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法门寺 唐代佛教 出土文物 中华文明 茶具 佛教文化 供养 佛骨 唐代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的最佳强度测定
17
作者 吴天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4,共1页
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纺织品,由于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产生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从而使丝绸物品腐朽十分严重,粘接在一起,外形看很象牛肉干一般。又由于是整箱贡奉,不但粘连很结实,而且已是半灰化状态,纤维素已损坏了80%。分离展开... 法门寺出土的丝绸纺织品,由于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产生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从而使丝绸物品腐朽十分严重,粘接在一起,外形看很象牛肉干一般。又由于是整箱贡奉,不但粘连很结实,而且已是半灰化状态,纤维素已损坏了80%。分离展开必须先对丝绸进行加固。任何纤维物质都有其最佳强度,以下试验旨在通过逐渐增加含水量的方法测试其最佳强度。为下一步丝绸的展开准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强度 出土 丝织品 测定 纤维素 丝绸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茶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第四届宝鸡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安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8,18+17,共6页
“今朝好风月,园苑足芳菲”。被誉为“文章老更成”的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写下的诗句,描绘了金风送爽、丰收在即的初秋美景。正是在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时节,2012年8月17日至19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的“第四届宝鸡法门寺茶文... “今朝好风月,园苑足芳菲”。被誉为“文章老更成”的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写下的诗句,描绘了金风送爽、丰收在即的初秋美景。正是在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时节,2012年8月17日至19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的“第四届宝鸡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又一次迎来了学术成果的丰硕与豪情满怀的喜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茶文化 法门寺 宝鸡 综述 唐代 学术成果 文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金银器的科学保护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忙忙 任彩元 +2 位作者 任新来 韩生 罗宏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金器银器是继西安何家村后我省乃至全国窖藏金银器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其出土器物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等级之高当属考古之罕见。因此保护好这批文物不仅可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业贸易等提供有力的实物佐...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金器银器是继西安何家村后我省乃至全国窖藏金银器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其出土器物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等级之高当属考古之罕见。因此保护好这批文物不仅可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业贸易等提供有力的实物佐证,而且为振兴陕西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保护 金银器 法门寺 考古发现 出土器物 经济文化 商业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20
作者 杜展军 薛铂(图) 《新西部》 2009年第5期52-53,共2页
2009年5月9日,己丑年四月十五,一个吉祥而又神圣的日子,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合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隆重举行。蒙蒙细雨之中,合十舍利塔灯光璀璨,塔下的万人广场人头攒动,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信众及各界嘉宾约3万余人齐聚一堂,共... 2009年5月9日,己丑年四月十五,一个吉祥而又神圣的日子,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合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隆重举行。蒙蒙细雨之中,合十舍利塔灯光璀璨,塔下的万人广场人头攒动,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信众及各界嘉宾约3万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举世瞩目的佛门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指舍利 法门寺 佛教圣地 舍利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