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药类法象”探讨妇科疾病诊治思路
1
作者 郑玮琳 刘浩 曹立幸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768-773,共6页
“药类法象”为中药传统理论之一。“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元代的张元素将药物的四气五味与运气相结合,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李东垣发展了“... “药类法象”为中药传统理论之一。“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元代的张元素将药物的四气五味与运气相结合,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李东垣发展了“药类法象”观,临证时顺应四时与机体的气机之升降浮沉而用药。该文通过分析张元素与李东垣有关“药类法象”的观点,探讨了“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等“药类法象”理论在妇科疾病辨识与治疗中的应用。“药类法象”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药物进行分类,体现天人相合观;基于“药类法象”用药是传统中医思维的表现,顺应“四时升降”,体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从气机升降失常认识妇科疾病,运用“药类法象”指导中医妇科疾病用药,可为中医妇科异病同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类法象 四气五味 四时 气机 升降浮沉 中医妇科疾病 诊治思路
原文传递
明目药“法象”新解
2
作者 郝永龙 陈美荣 王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法象思维用药是中药法象药理学研究的基础,对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应用法象思维取明目中药形态之象、天时之象、升降之象、色泽之象、经脉之象和习性之象,进而“取象比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29味明目... 法象思维用药是中药法象药理学研究的基础,对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应用法象思维取明目中药形态之象、天时之象、升降之象、色泽之象、经脉之象和习性之象,进而“取象比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29味明目中药的法象机制,如青箱子,其形类眼球,乌黑发亮;珍珠,其色泽宝光闪烁,与目之光泽相类;菊花,得秋金之气,金克木而明目等,以期进一步丰富眼科用药理论,启发中医眼科临床用药思路,回归中医药原创思维,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目药 法象思维 法象药理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的法象药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欣 黄海量 秦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1,81,共7页
“药象”是中药在自然生长和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固有性质,也是形成药性药效的基础。辛夷独特的药象特征一直是古人细致观察与重点关注的内容。辛夷“必至四序并经,乃刳苞以出”的物候之象,可谓花木之独一份,也奠定了其独特的药性特点;辛... “药象”是中药在自然生长和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固有性质,也是形成药性药效的基础。辛夷独特的药象特征一直是古人细致观察与重点关注的内容。辛夷“必至四序并经,乃刳苞以出”的物候之象,可谓花木之独一份,也奠定了其独特的药性特点;辛夷形若毛桃,苞片坚韧而密被绒毛的药材之象,也是探讨其“以形治形”论治痼积癌肿的法象特征。经典本草古籍中辛夷广泛用于治疗风邪郁滞、经脉不通等诸多病证的作用机制皆与其药象特点密切相关。虽然后世受“舍鼻塞、鼻渊之症,无他用”之论所囿,但从其“法象药理”而言,辛夷不仅可轻宣升散,又善于内入脏腑以宣达阴伏之邪,深入巢窟以驱逐结聚之滞,可广泛应用于气血郁滞、沉寒痼冷、瘀毒结聚等病证。而这些功效主治的拓展,正是辛夷“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药象 象思维 象性合参 法象药理 以形治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的法象药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欣 秦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以象释药”是中医象思维在中药学研究与应用中的极好体现。白术为“后天培土圣药”,但在《神农本草经》等本草经典中,古人常以之治疗痃癖、结肿、山岚瘴气等诸多疑难怪证。对此,按药性常论往往难以理解。但若以“法象药理”“象性合... “以象释药”是中医象思维在中药学研究与应用中的极好体现。白术为“后天培土圣药”,但在《神农本草经》等本草经典中,古人常以之治疗痃癖、结肿、山岚瘴气等诸多疑难怪证。对此,按药性常论往往难以理解。但若以“法象药理”“象性合参”的角度,这些功效应用可以从白术独特的“药象”中找到答案。古代本草著作对于白术特殊药象多有详尽阐释,称之为“盘结丑怪,有兽之形”,以及“桴蓟”“多刺有风象”等。笔者结合传统本草和现代药学研究,将白术的药象特点概括为:叶裂羽刺,团根瘤皱,肉白辛香。而这些药象均与其“逐风水结肿”“痃癖气块”“主大风在身面”等特殊药效密切相关。正如徐灵胎所言:“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由此认识白术的“象-效”相关性,可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药学智慧,弘扬传统本草理论的现代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药象 法象药理 象性合参 以象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药类法象”角度解读气机的升降浮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洁茹 张效科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及药性升降应遵循自然规律,即顺应“神机气立”而得以正常运行。因此“药类法象”是药性升降浮沉的理论基础,可应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促进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认识,引出对临证用药的启发,为理解气机升降理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类法象 升降浮沉 脏腑气机 气味厚薄阴阳 神机气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象思维”探颐药对“款冬花-百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柴超 李町 +7 位作者 齐中华 张波雲 杨靖宁 谢佳艺 姚虹羽 胡耀木 颜娟 梁永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6期41-44,共4页
法象思维是古人通过效法取象的方式将物象维度上升至意象维度,探讨分析药物功效的思维模式。中医药学在法象思维的指导下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法象思维在历代医家最初识药、辨药,以及临床诊察疾病、遣方用药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 法象思维是古人通过效法取象的方式将物象维度上升至意象维度,探讨分析药物功效的思维模式。中医药学在法象思维的指导下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法象思维在历代医家最初识药、辨药,以及临床诊察疾病、遣方用药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体系不断丰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仍面临严峻形势,该病常迁延日久,致使气道郁滞,痰瘀内生,肺损及肾,迁延不愈,耗伤正气,最终导致本虚标实,肺肾亏虚。药对“款冬花-百合”取自《济生方》百花丸一方,两者作为临床经典药对常相须为用。本研究基于法象思维的指导,从药物名称、取材、阴阳卦象的角度对款冬花、百合药对的药“象”加以剖析,探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法“象”用药的作用途径,认为百合与款冬花相合,款冬花温而不燥,卦象呈“坎中含阳”肾之水象,温散之力主化痰之功,升发之力使肺中痰瘀散化,上焦宣通则浊阴自下;百合甘寒凉润,卦象显“离中含阴”心之火象,下通之力可助脏腑痰瘀得泄,凉润之性使热阻得清、肺燥得润,合于百脉之性,通于心肺,润肺宁心,二药一清一润,款冬花携肾象坎中之阳气上达于肺,百合随心象离中之阴血下达于肾,阴血下则肾阴得复,肾气升则肺气得降,共奏理嗽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思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款冬花 百合 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法象及其现代理论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欣 秦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92-397,404,共7页
总结并分析传统中药法象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为现代中药法象新理论提供支持;并以象思维及哲学方法为指导,进行新理论构建实践。第一,继金元时期《药类法象》等专著问世以来,临床应用研究尤其是现代药学药象研究不断深入,而法象释药尚待完... 总结并分析传统中药法象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为现代中药法象新理论提供支持;并以象思维及哲学方法为指导,进行新理论构建实践。第一,继金元时期《药类法象》等专著问世以来,临床应用研究尤其是现代药学药象研究不断深入,而法象释药尚待完善与创新,中药法象理论亟待科学发展。第二,拟定了现代中药法象的三个基本理论内容;拟定了以新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以临床应用与实践为中心的单味中药的“法象释药”研究体例原则。今后将通过深入探讨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传统“中药法象”理论,构建临床中药学的新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法象 传统与现代 理论构建 象思维 药用法象 《药类法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8
作者 纪征凯 李莹波 李亚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34-838,共5页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荽 法象药理 本草考证 药象 象思维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象思维”探颐药对“紫菀-款冬”治疗肺胀
9
作者 柴超 梁永林 +4 位作者 李町 姚虹羽 包璇 杨靖宁 颜娟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
法象思维是古人以效法取象的方式将物象维度上升至意象维度,来探讨分析药物功效的思维模式。中医药学的发展在“法象思维”的指导下应用广泛,源远流长,在临床遣方用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紫菀、款冬作为临床常用经典药对且二者常相... 法象思维是古人以效法取象的方式将物象维度上升至意象维度,来探讨分析药物功效的思维模式。中医药学的发展在“法象思维”的指导下应用广泛,源远流长,在临床遣方用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紫菀、款冬作为临床常用经典药对且二者常相须为用,属于以“降”气为主的宣肺平喘的配伍。本文从“法象思维”的角度,对紫菀、款冬药对的药“象”作以分析,探寻在治疗肺胀病“象”用药的作用途径,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用药处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思维 紫菀 款冬 药对 肺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法象药理考辨
10
作者 张燕妮 高益锐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147-150,共4页
半夏是临床上一味常用中药。从法象药理角度出发,结合半夏的形、色、气、味、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特性,分析半夏的功效,为加深人们对半夏的理解,丰富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半夏 《神农本草经》 法象药理 取象比类 中药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象结合翻转课堂的《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谌海军 陈婷 周群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9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法象结合翻转课堂改革《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共15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级7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2级83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法象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比评价... 目的:探讨法象结合翻转课堂改革《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共15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级7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2级83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法象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比评价两组学生的成绩和满意度。结果:2022级学生的总成绩、平时成绩和学生满意度均高于2021级(P<0.05)。结论:法象结合翻转课堂融入临床中药学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满意度,提高综合成绩,尤其是平时成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中药学》 法象 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药的法象药理 被引量:40
12
作者 于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8-649,共2页
法象药理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称为法象用药。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 法象药理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称为法象用药。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亦广为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使临床由经验用药向理论用药迈进了一步。在中药药性理论中,升降浮沉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是与药类法象思想的确立互为需要而又相互促进发展的。根据法象理论临证用药,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前人归纳的用药方法和规律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因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度束缚了对药物作用实质的探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中,应当利用法象药理的积极作用,对其消极的影响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药理 中药理论 药类法象 取类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好古与药类法象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文彪 张亚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5-747,共3页
药类法象是中医探索药物作用和疗效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其特点是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来分析药物的性能及疗效,该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经易水学派的吸收整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学理论。本文系统分析王好古对药类法象理论的贡献,以及此理... 药类法象是中医探索药物作用和疗效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其特点是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来分析药物的性能及疗效,该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经易水学派的吸收整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学理论。本文系统分析王好古对药类法象理论的贡献,以及此理论的优劣之处,为中药学研究提供一种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类法象 法象用药 汤液本草 王好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法象药理学说浅述 被引量:20
14
作者 史成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80-681,701,共3页
用唯象理论阐述中医思维方式之一"取象比类"。提出中医取象比类法在中药理论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药性概念即为法象药理;在天人整体观理论指导下,利用法象药理学说并加以深入研究,能更多揭示中医尚未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唯象中医 取象比类 法象药理 法象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法象药理”学说阐释中药功效的利弊 被引量:12
15
作者 常惟智 李久全 +4 位作者 张淼 杨云松 隋方宇 孙敏 曲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0-502,共3页
"法象药理"学说是指在传统的中药性能理论中,用以探究药物功用和奏效原理的一种思维推理模式和方法。主要内容是认为药物的功用与其形、色、气味、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密切相关。该学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药药性理... "法象药理"学说是指在传统的中药性能理论中,用以探究药物功用和奏效原理的一种思维推理模式和方法。主要内容是认为药物的功用与其形、色、气味、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密切相关。该学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药药性理论内容,使临证用药由单纯凭借经验向有理论指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根据法象理论,采用取类比象思维方式进行逻辑分析,有助于宏观认识中药功效并阐释奏效原理,从而对用药规律和方法原则予以归纳总结。但这种推理方式简单、机械,主观随意性强,故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使得对药物作用实质的探求起到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对此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药理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 取类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象药理认识的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兆娟 翟华强 +2 位作者 李睿 袁一平 田伟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研究法象药理与温热类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分析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药性相关性。结果... 目的研究法象药理与温热类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分析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药性相关性。结果温热药口尝味与五味的匹配度较高。有毒、大毒、小毒药外观多以红色,绿色为主,颜色较鲜艳。结论法象药理理论与中药的自然属性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研究中药形态学特征与法象药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药理 温热药药性 形态学特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张元素运用天人相应理论用药法象 被引量:27
17
作者 高雅 安宏 +1 位作者 孙晨耀 王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为"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的滥觞。张元素发扬此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取象比类的推理方式,将药物理论与运气相结合,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为"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的滥觞。张元素发扬此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取象比类的推理方式,将药物理论与运气相结合,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将药物按照气味之厚薄分为"风生升""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本文简单介绍这一理论,并用辩证的态度加以评注。药类法象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将药物进行架构,体现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辩证地了解其对药物性味的归纳,取其精华,以资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 气味厚薄阴阳升降 药类法象 张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元素“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与“药类法象”理论探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金萍 王振国 陈花英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39,共2页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灵活运用,则是张元素"法象"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厚薄阴阳升降 药类法象 张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象药理的中医皮肤科教学中外用药物“类比选药”的传授经验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景娜 邓丙戌 +1 位作者 徐旭英 孙丽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1期107-110,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学组在中医皮肤病学的教学中,抓住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以"法象药理"为理论基础,并以"类比选药"中医外治法为创新性教学方法,同时应用富于趣味、立体形象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学组在中医皮肤病学的教学中,抓住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以"法象药理"为理论基础,并以"类比选药"中医外治法为创新性教学方法,同时应用富于趣味、立体形象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应用于病种治疗的相应外科外治疗法的各种特点的了解、具体疗法应用步骤、特征的熟悉以及相应适应证、禁忌证的整理,最终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并纳入至课堂及实践带教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病学 类比选药 外治教学 法象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象”思维在野外采药教学之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秋瑜 谢梦琳 +1 位作者 韦乃球 郭宏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39-2540,共2页
通过笔者5年来带教学生野外采药教学实践课的思考和总结,对"法象"思维在野外采药实践课运用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学习中药实践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中药学 野外采药 法象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