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晚清的法治思潮与法政教育的兴起
1
作者
刘白杨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艰苦探索。经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留学生的引进、维新派思想家的宣扬、清政府官员的主张,法治思想得到广泛响应,汇成晚清的法治思潮。这股法治思潮为法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在获得对法...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艰苦探索。经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留学生的引进、维新派思想家的宣扬、清政府官员的主张,法治思想得到广泛响应,汇成晚清的法治思潮。这股法治思潮为法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在获得对法治思想的高度认知之后,维新派思想家、清政府和社会舆论从培养法政人才——建立法治国家——救亡图存这一逻辑出发,推动了法政教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法治思潮
法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治共识形成的难题——对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观察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金钊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72,共16页
从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不同走向看,有两对思维的矛盾非常明显:一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思维倾向的矛盾。一部分人过多关注形式法治,从逻辑推论的角度论述法治可能的积极意义,因没有看清法律推理背后的社会因素、利益诉求以及...
从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不同走向看,有两对思维的矛盾非常明显:一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思维倾向的矛盾。一部分人过多关注形式法治,从逻辑推论的角度论述法治可能的积极意义,因没有看清法律推理背后的社会因素、利益诉求以及对权力结构可能产生的冲击,而被指责为脱离社会的理想主义;而另一部分人则拿出社会因素来抗辩法律的一般性,认为法律只有适应现实国情才能有实效。这种要求虽然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正当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法治的理想。二是法治作为工具究竟为谁服务的矛盾。部分执政者把法治当成强化管理的手段,以法治的名义把权力绝对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部分公民把法治当成捍卫权利的工具,以法治的名义追求绝对化的权利。这两种思维倾向如果不是偏执一端,对法治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官民之间没有形成基本的法治共识,结果成为妨碍法治发展的思想因素。当代的中国法治思潮需要超越特殊国情论、形式法治论以及和平演变论的观点,找到共同的利益,以重塑法治与社会的关系、构造适合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法治理念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潮
法治
中国
法治
思维
法治
方式
法治
共识
原文传递
美国调解人的类型、义务与责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光华
王猛
陈洪娇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一、调解人的类型在美国,调解作为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仅是正式司法审判机器的补充。但由于调解具有依靠根植于民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作用,避免用法律准则解决纠纷,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特点,又加之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拒绝法治思潮对私...
一、调解人的类型在美国,调解作为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仅是正式司法审判机器的补充。但由于调解具有依靠根植于民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作用,避免用法律准则解决纠纷,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特点,又加之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拒绝法治思潮对私人间协议的影响和左右,所以,调解在美国社会的广泛应用就有了适宜的环境,调解人在他们所监督的缔约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更加积极更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会
调解
纠纷解决方式
相互作用
司法审判
社会文化
社会关系
解决纠纷
法治思潮
缔约过程
当事人
准则
协议
特点
民间
监督
机器
环境
和解
非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晚清的法治思潮与法政教育的兴起
1
作者
刘白杨
机构
江西警察学院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文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艰苦探索。经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留学生的引进、维新派思想家的宣扬、清政府官员的主张,法治思想得到广泛响应,汇成晚清的法治思潮。这股法治思潮为法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在获得对法治思想的高度认知之后,维新派思想家、清政府和社会舆论从培养法政人才——建立法治国家——救亡图存这一逻辑出发,推动了法政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
晚清
法治思潮
法政教育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治共识形成的难题——对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观察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金钊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出处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72,共16页
基金
"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法律方法理论研究>(10JJD820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不同走向看,有两对思维的矛盾非常明显:一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思维倾向的矛盾。一部分人过多关注形式法治,从逻辑推论的角度论述法治可能的积极意义,因没有看清法律推理背后的社会因素、利益诉求以及对权力结构可能产生的冲击,而被指责为脱离社会的理想主义;而另一部分人则拿出社会因素来抗辩法律的一般性,认为法律只有适应现实国情才能有实效。这种要求虽然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正当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法治的理想。二是法治作为工具究竟为谁服务的矛盾。部分执政者把法治当成强化管理的手段,以法治的名义把权力绝对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部分公民把法治当成捍卫权利的工具,以法治的名义追求绝对化的权利。这两种思维倾向如果不是偏执一端,对法治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官民之间没有形成基本的法治共识,结果成为妨碍法治发展的思想因素。当代的中国法治思潮需要超越特殊国情论、形式法治论以及和平演变论的观点,找到共同的利益,以重塑法治与社会的关系、构造适合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法治理念和路径。
关键词
法治思潮
法治
中国
法治
思维
法治
方式
法治
共识
Keywords
trend of thought on rule -of-law
rule of law in China
thinking guided by law
action guided by law
common viewon rule - of - law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调解人的类型、义务与责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光华
王猛
陈洪娇
机构
兰州大学
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文摘
一、调解人的类型在美国,调解作为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仅是正式司法审判机器的补充。但由于调解具有依靠根植于民间的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作用,避免用法律准则解决纠纷,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特点,又加之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拒绝法治思潮对私人间协议的影响和左右,所以,调解在美国社会的广泛应用就有了适宜的环境,调解人在他们所监督的缔约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更加积极更有力。
关键词
美国社会
调解
纠纷解决方式
相互作用
司法审判
社会文化
社会关系
解决纠纷
法治思潮
缔约过程
当事人
准则
协议
特点
民间
监督
机器
环境
和解
非正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晚清的法治思潮与法政教育的兴起
刘白杨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法治共识形成的难题——对当代中国“法治思潮”的观察
陈金钊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2
原文传递
3
美国调解人的类型、义务与责任
刘光华
王猛
陈洪娇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