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抗多菌灵菌株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江苏的分布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以楼 吴汉章 +2 位作者 杨敬辉 汪智渊 杨红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研究了多菌灵(carbendazim,MBC)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抗MBC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应。提出可用含MBC5μg/ml的PSA平皿检测S.sclerot... 研究了多菌灵(carbendazim,MBC)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抗MBC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应。提出可用含MBC5μg/ml的PSA平皿检测S.sclerotiorum对MBC的抗药性菌株。菌丝检测法和菌核检测法的比较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检测S.sclerotiorum抗药性菌株比例上无显著差异。据1996~1997年在江苏省35个县(市)100多个地点采样检测结果,江苏油菜主产区60%以上的县(市)发现抗MBC的S.sclerotiorum菌株,其数量占所检测菌株的8.7%(1996)和9.7%(1997),不同地点、不同县(市)间抗性菌株比例不同。文章初步分析了MBC的应用与S.sclerotiorum抗性菌株产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抗药性 检测方法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潘以楼 汪智渊 吴汉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从江苏省句容市丘陵山区未施用过多菌灵(MBC)的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株上,采集了49个Sclerotiniascle-rotiorum野生菌株。经测定,MBC抑制这些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为0.2198±0.10... 从江苏省句容市丘陵山区未施用过多菌灵(MBC)的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株上,采集了49个Sclerotiniascle-rotiorum野生菌株。经测定,MBC抑制这些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为0.2198±0.1083μg/ml,MIC值为5.0μg/ml。从镇江农科所油菜育种组试验田中采集的S.sclerotiorum菌核标样中,发现6个抗MBC的抗性菌株,这6个菌株的EC50值均大于2000μg/ml。研究表明:这6个抗性菌株经无性世代、有性世代,或在低温(4℃)中贮存10个月后,其抗药性都没有丧失或降低;抗性菌株对离体油菜叶片的致病力与野生的敏感菌株没有差异;油菜叶片经1000μg/mlMBC溶液浸渍处理后,敏感菌株对其都不能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多菌灵和乙霉威敏感性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敬辉 潘以楼 +2 位作者 朱桂梅 文平兰 宋立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 (MBC)敏感性表型呈多样性 ,在所检测的菌株中有MBCS,MBCLR ,MBCHR 和MBCVHR 表型 ,而对乙霉威 (NPC)则只检测到NPCS 和NPCHR 表型。MBCS,MBCLR 和MBCHR 菌株中除JD2 3菌株为NPCS 外 ,其余菌... 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 (MBC)敏感性表型呈多样性 ,在所检测的菌株中有MBCS,MBCLR ,MBCHR 和MBCVHR 表型 ,而对乙霉威 (NPC)则只检测到NPCS 和NPCHR 表型。MBCS,MBCLR 和MBCHR 菌株中除JD2 3菌株为NPCS 外 ,其余菌株均为NPCHR ;MBCVHR 菌株对NPC表型则均为NPCS。MBC和NPC之间存在典型的负交互抗性。本研究检测到首例对MBC和NPC呈双敏表型的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JD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多菌灵 乙霉威 敏感性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交叉侵染、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吕蕊花 金筱耘 +6 位作者 赵爱春 吉洁 刘长英 李军 蒲龙 鲁成 余茂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8,共7页
分别以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交叉接种油菜和果桑。结果表明,杯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油菜,同样,核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果桑;在受侵染的桑椹上2种病菌均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而在油菜上不产生。显微镜观察,... 分别以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交叉接种油菜和果桑。结果表明,杯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油菜,同样,核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果桑;在受侵染的桑椹上2种病菌均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而在油菜上不产生。显微镜观察,杯盘菌的子囊盘外囊被切面为圆胞组织结构,核盘菌为角胞组织结构。SRAP分子标记和聚类结果表明,采自西南地区果桑上的杯盘菌和油菜上核盘菌基本各自聚在一类,其中一个杯盘菌分离物和一个核盘菌分离物聚在一类,表现特别。2种寄主上的病菌子囊孢子能相互侵染,因而果桑和油菜不能间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油菜 菌核病菌 交叉侵染 SRAP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不同药剂田间防效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虎强 陈芳颖 +6 位作者 付鼎程 高小宁 黄丽丽 韩青梅 康振生 熊鑫 张凤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122,共6页
【目的】比较陕西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ium)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杀菌剂田间防效,为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在室内测定油菜菌核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根据室... 【目的】比较陕西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ium)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杀菌剂田间防效,为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在室内测定油菜菌核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根据室内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对油菜菌核病菌敏感性强的7种药剂的商品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陕西汉中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对咪酰胺、腐霉利、异菌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及菌核净的敏感性较强,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73 3~0.409 0μg/mL,其次为乙霉威与丙环唑,其EC50分别为0.679 1和2.236 7μg/mL,对上述9种药剂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对百菌清中度敏感,其EC50为12.915 1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均有显著防效,其中以50%速克灵WP 750 g/hm2的防效最高,达到85.9%;其次为80%甲基托布津WP 1 125 g/hm2、50%多菌灵WP 2 250 g/hm2及43%戊唑醇SC 375 g/hm2,其防效分别达到77.3%,75.2%和68.6%;25%咪酰胺EC 562.5 g/hm2与50%异菌脲WP 750 g/hm2防效相当,分别为60.3%和56.2%;而以40%菌核净WP 1 875 g/hm2的防效最低(45.7%)。田间产量调查结果显示,50%速克灵(腐霉利)WP的保产率与效益均最高,分别达到19.5%和1 850.8元/hm2;其次为80%甲基托布津WP(17.6%)、50%多菌灵WP(17.1%)和43%戊唑醇SC(15.8%),保产效益达到1 479.2~1 719.4元/hm2;40%菌核净WP的保产率(10.3%)和保产效益(913.9元/hm2)最低。【结论】综合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田间药效和保产效益结果认为,腐霉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咪酰胺、异菌脲和菌核净均可作为陕西目前及今后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防治药剂,且以前4种杀菌剂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45
6
作者 石志琦 周明国 +3 位作者 叶钟音 史建荣 陈怀谷 王裕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6-229,共4页
1996~ 1998年测定江苏、湖北、浙江、安徽、陕西、黑龙江部分地区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在被测的 1890份样本中已有 746株产生抗药性 ,抗药性菌株检出率达 39.5 % ,表明油菜菌核病菌已在江苏、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内对多菌... 1996~ 1998年测定江苏、湖北、浙江、安徽、陕西、黑龙江部分地区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在被测的 1890份样本中已有 746株产生抗药性 ,抗药性菌株检出率达 39.5 % ,表明油菜菌核病菌已在江苏、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内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 ,其中 1997年江苏通州某些田块的抗性比例达 10 0 %。离体和活体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性菌株均为高抗菌株 ,其 EC5 0 >10 0μg/ml、MIC>10 0 0μg/m l。 3年监测结果显示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范围已逐年扩大 ,抗性比例升高。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表现为正交互抗性 ,对乙霉威 (MDPC)表现为负交互抗性 ;三唑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多菌灵的抗性和敏感菌株均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及其生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章健 承河元 +2 位作者 高倩 张自立 刘庆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研究了氧化镧 (La2 O3 )对油菜菌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Ss)生长及其生化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2 O3 浓度在 3 0~ 45 0mg·L-1时 ,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中对Ss生长均呈明显抑制作用 ,且生长抑制率 (Y)随La2 O3 浓度增... 研究了氧化镧 (La2 O3 )对油菜菌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Ss)生长及其生化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2 O3 浓度在 3 0~ 45 0mg·L-1时 ,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中对Ss生长均呈明显抑制作用 ,且生长抑制率 (Y)随La2 O3 浓度增加而相应增加 .液体培养中油菜菌核病菌产生的果胶酶活性随溶液中La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 油菜菌核病菌 生长 果胶酶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W10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病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启利 陈夕军 +3 位作者 童蕴慧 纪兆林 李海东 徐敬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6,共5页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10培养菌液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颉顽能力。经硫酸铵沉淀和透析而提取的W10抗菌蛋白显著抑制病菌生长,当蛋白浓度为100μg·mL^-1时,对菌丝生长...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10培养菌液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颉顽能力。经硫酸铵沉淀和透析而提取的W10抗菌蛋白显著抑制病菌生长,当蛋白浓度为100μg·mL^-1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90%以上,菌核不能产生,处理菌核后菌核萌发推迟,明显抑制子囊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当蛋白浓度为200μg·mL^-1时,对子囊的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达46.0%和65.6%。经抗菌蛋白处理后,病菌菌丝出现形态异常甚至断裂;细胞膜透性改变,电解质渗漏而电导率增加。盆栽试验表明,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蛋白浓度为3000μg·mL^-1时,防治效果达71.8%,与1000μg·mL^-1的多菌灵或腐霉利相当;抗菌蛋白与多菌灵或腐霉利3:1复配剂,当其浓度为1000μg·mL^-1时,防病效果为67.9%~70.1%。因此,地衣芽孢杆菌W10抗菌蛋白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单用或与多菌灵和腐霉利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抗菌蛋白 油菜菌核病菌 抑制作用 防病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雪亮 刘子荣 +5 位作者 黄衍章 刘小娟 陈庆隆 熊焕华 姚英娟 王奋山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62-64,69,共4页
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 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酰菌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均表现出高度敏感,EC50在0.005~0.174μg/mL,对代森锰锌不敏感。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6.44%、82.48%、81.35%和7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化学杀菌剂 毒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菌核净抗药性菌株性质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石志琦 周明国 叶钟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7,61,共5页
通过紫外诱导在 PDA平板上获得抗多菌灵或菌核净的油菜菌核病菌抗药性突变体 ,突变频率 2 .4× 1 0 - 4~ 2 .4× 1 0 - 5。突变体与敏感亲本菌株相比菌丝生长存在个体差异 ,仅 85.7%的抗菌核净突变体表现致病 ,而所有敏感菌株... 通过紫外诱导在 PDA平板上获得抗多菌灵或菌核净的油菜菌核病菌抗药性突变体 ,突变频率 2 .4× 1 0 - 4~ 2 .4× 1 0 - 5。突变体与敏感亲本菌株相比菌丝生长存在个体差异 ,仅 85.7%的抗菌核净突变体表现致病 ,而所有敏感菌株及抗多菌灵突变体均能致病。抗菌核净突变体比敏感亲本菌株产菌核能力弱 ,并对渗透压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多菌灵 菌核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多菌灵抗药性相关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1 位作者 周明国 王晓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0,共5页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通过与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克隆S.sclerotiorum6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获得大小为874个碱基、编码273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与典型模式菌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crassa)进行序列比较发现具高度同源性。研究证明S.sclerotiorum的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是导致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与乙霉威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 菌核病菌 Β-微管蛋白 多菌灵 抗药性 基因突变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测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齐永霞 陈方新 +3 位作者 丁克坚 吴红星 牛琼 张小飞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7-568,570,共3页
对分离自安徽省合肥、太湖、灵璧、肥西等10个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菌核净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菌核净对安徽省各供试菌株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布范围为0.1957 ̄2.7665mg/L,平均值为0.9835mg/L,均小于5... 对分离自安徽省合肥、太湖、灵璧、肥西等10个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菌核净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菌核净对安徽省各供试菌株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布范围为0.1957 ̄2.7665mg/L,平均值为0.9835mg/L,均小于5mg/L,表明各供试菌株均对菌核净敏感,但各供试菌株对菌核净的敏感程度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目前尚未对菌核净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菌核 敏感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24
13
作者 齐永霞 陈方新 +3 位作者 苏贤岩 丁克坚 于杰 江茂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371-373,共3页
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 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所占的比例不一,以蒙城系列(MCS)监测到的抗药性个体比例所占比例最大(66.7%),太湖(THS)最小(9.1%),但监测到THS-1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高达743.8347mg/L。结果提示安徽省各地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且个别菌株已达到极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希杰 马慧霞 +1 位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 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 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 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 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 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 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潘以楼 朱桂梅 +2 位作者 郭建 肖婷 顾炳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7-512,共6页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啶酰菌胺 敏感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伟(1) 李伟(2) +1 位作者 周益军 陈怀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监测目前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现状,对从江苏省各地采集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菌株以及海安、苏州和高淳三地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田间群体菌株进行了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已经产生,不同... 为监测目前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现状,对从江苏省各地采集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菌株以及海安、苏州和高淳三地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田间群体菌株进行了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已经产生,不同地区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比率不同。在苏州的田间菌株群体中抗性菌株的比率达到28.12%,而在高淳等地的菌株中没有检测到抗性菌株的存在。抗性菌株都表现为高抗,其EC50>100μg/mL。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和酶切的结果表明,所有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198位都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产生。从江苏省范围来看,继续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可能会导致油菜菌核病菌抗性频率上升、抗性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文君 徐曙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μg/mL,并且与常规杀菌...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μg/mL,并且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无交互抗性关系。离体叶片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随其处理剂量增加而提高,用有效成分200μg/mL药液处理时,抑制离体叶片发病的效果可达到67.08%,田间防效可达83.29%,优于对照药剂异菌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嗪霉素 油菜菌核病菌 油菜菌核 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壳霉在油菜菌核病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师俊玲 堵国成 陈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油菜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病原菌 ,其分布广、危害大、难根治。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是该病原菌的破坏性寄生真菌 ,可以有效、专一地降低病原菌菌核的形成与萌发 ,在该病原菌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 油菜核病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病原菌 ,其分布广、危害大、难根治。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是该病原菌的破坏性寄生真菌 ,可以有效、专一地降低病原菌菌核的形成与萌发 ,在该病原菌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从油菜核盘菌的致病过程与特点、盾壳霉的生长特性、盾壳霉和油菜核盘菌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盾壳霉对油菜核盘菌的生防特性 ,讨论了盾壳霉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生物防治 应用 盾壳霉 寄生真菌 致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2 位作者 沈素文 陈怀谷 蒋爱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49,共3页
在不同pH值的PDA平板上培养油菜菌核病菌核和菌丝块,观察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的最适pH值为4.7~8.5,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7~8.5,菌核形成比较多的pH值为4.7~10.5。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菌核 菌丝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克隆及菌核病菌诱导表达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鸯鸯 李云 +4 位作者 丁勇 徐春雷 张成桂 刘英 甘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8,共8页
依据拟南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同源序列法和RT-RACE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经序列分析和基因片段拼接,得到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756 bp(GenBank登录号AY970... 依据拟南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同源序列法和RT-RACE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经序列分析和基因片段拼接,得到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756 bp(GenBank登录号AY970822)和1 037 bp(GenBank登录号EF634058)。以c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1 322 bp的Cu/ZnSOD基因组DNA(GenBank登录号DQ431853)和1 659 bp的FeSOD基因组DNA(GenBank登录号EF63405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u/ZnSOD基因ORF框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基因组序列结构上具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而FeSOD基因ORF框长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基因组序列结构上具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二者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接处完全符合GT/AG规则。利用获得的Cu/ZnSOD的cDNA片段作探针,对菌核病菌诱导甘蓝型油菜叶片的mRNA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品种(系)中菌核病菌诱导后Cu/ZnSOD mRNA表达量比诱导前升高,抗(耐)型油菜Cu/ZnSOD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型。油菜叶片SOD酶活性分析结果也获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SOD基因与菌核病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 Fe-超氧化物歧化酶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菌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