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水乳化液破乳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贤明 潘诗浪 +1 位作者 陈彬 吴峰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40,共8页
综述了油水乳化液的破乳机理和受力分析现状,由于所采用破乳方法的不同,建立了油水乳化液在旋流场和振动场中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破乳过程中分散相液滴的变形、破裂的临界条件,认为旋流场中分散相液滴所受到的切应力是导致液滴变形... 综述了油水乳化液的破乳机理和受力分析现状,由于所采用破乳方法的不同,建立了油水乳化液在旋流场和振动场中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破乳过程中分散相液滴的变形、破裂的临界条件,认为旋流场中分散相液滴所受到的切应力是导致液滴变形并造成分散相液滴破碎与乳化的重要原因,振动场中分散相的聚集是基于位移效应向波腹和波节运动,结合微粒临界破裂条件,可知振动破乳时存在一个最佳振动强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破乳机理 分散相液滴 变形和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动态膜在油水乳化液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婷婷 潘艳秋 王同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多孔管式炭膜为载体制备二氧化钛动态膜并开展动态膜分离油水乳化液的研究,考察了载体孔径对动态膜的截留率和稳定渗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膜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截留率在98%以上,渗透液浓度低于8.3mg·L-1,达到国家环保... 以多孔管式炭膜为载体制备二氧化钛动态膜并开展动态膜分离油水乳化液的研究,考察了载体孔径对动态膜的截留率和稳定渗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膜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截留率在98%以上,渗透液浓度低于8.3mg·L-1,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稳定渗透通量随载体孔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膜稳定渗透通量衰减率(FDR)的概念,并将FDR的变化趋势与动态膜类型进行关联研究。分析发现,FDR随载体孔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动态膜由完全堵塞过滤型过渡为中间堵塞过滤型;用中间堵塞过滤型动态膜过滤油水乳化液时,随着载体孔径的增大,渗透通量衰减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油水乳化液 通量衰减率 炭膜载体 中间堵塞过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泵送油水乳化液时的摩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 闻建龙 +1 位作者 王军锋 罗惕乾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共4页
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泵送油水乳化液时的摩阻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测量摩擦压降研究了油包水与水包油乳化液之间的相转变现象,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抽油杆转速对油包水乳化液及水包油乳化液流动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和分析表明,当含水... 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泵送油水乳化液时的摩阻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测量摩擦压降研究了油包水与水包油乳化液之间的相转变现象,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抽油杆转速对油包水乳化液及水包油乳化液流动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和分析表明,当含水率为0.41~0.43时,水包油乳化液将向油包水乳化液转换;抽油杆的旋转效应在水包油乳化液时对摩擦压降的影响要大于油包水乳化液。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流型下抽油杆旋转时环型管道内幂律型油水乳化液流动摩擦阻力的实验关系式。这些研究结果对地面驱动螺杆泵的设计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驱动螺杆泵 油水乳化液 摩擦阻力 摩擦压降 相转变 抽油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膜分离油水乳化液操作条件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娟 赵昊瀚 潘艳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5-1052,共8页
用陶瓷膜基二氧化锆动态膜分离水包油型乳化液,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分离操作条件,并考察压力、乳化液温度、乳化液p H值和溶液中盐离子种类四大因素分别对过程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最优条件为:乳化液浓度0.5 g·L-1... 用陶瓷膜基二氧化锆动态膜分离水包油型乳化液,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分离操作条件,并考察压力、乳化液温度、乳化液p H值和溶液中盐离子种类四大因素分别对过程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最优条件为:乳化液浓度0.5 g·L-1、乳化液p H值为5、温度50℃、流量100 L·h-1、压力0.14 MPa。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油水分离稳定渗透通量增大,但是当压力大于0.14 MPa后,通量几乎无变化;随油水乳化液温度和p H值的升高,稳定渗透通量先增大后减小;考察乳化液中加入盐离子的结果发现,阳离子盐的渗透通量大于阴离子盐的通量,并且阳离子电荷越多或阴离子电荷越少,通量越大。运用浓差极化、双电层和乳化液破乳等理论可以对以上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微滤 油水乳化液 正交实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技术表征油水乳化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玲 陈家庆 +1 位作者 常俊英 潘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自由水和界面水冷凝时结晶的温度和热焓值不同,采用DSC技术分析表征了油水乳化液中不同状态的水,还比较了油水乳化液的相对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含水的质量分数超过15%时,样品不仅在-40℃出现了对应于界面水冷凝的放热峰,而且在-18... 根据自由水和界面水冷凝时结晶的温度和热焓值不同,采用DSC技术分析表征了油水乳化液中不同状态的水,还比较了油水乳化液的相对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含水的质量分数超过15%时,样品不仅在-40℃出现了对应于界面水冷凝的放热峰,而且在-18℃新出现自由水冷凝的放热峰,并随水配比增加,出峰温度略有上升。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30%W/O油水乳化液样品稳定性下降,界面水相对含量减少,当放置时间超过8 d后,在样品DSC谱图上不再出现界面水冷凝放热峰,自由水冷凝对应的放热峰面积明显增大,说明油水乳化液的稳定性被完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自由水 界面水 DSC技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乳化液中长气泡漂移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跃社 刘磊 周芳德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4-608,共5页
建立圆管内滞止液体中长气泡漂移速度动量分析模型。用高速动态分析仪测量不同含水率 β下 ,滞止油水乳化液中弹状流流型时Taylor气泡的漂移速度。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 ,依据Wallis的流动分类准则 ,给出了油水乳化液中长气泡漂移速度的... 建立圆管内滞止液体中长气泡漂移速度动量分析模型。用高速动态分析仪测量不同含水率 β下 ,滞止油水乳化液中弹状流流型时Taylor气泡的漂移速度。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 ,依据Wallis的流动分类准则 ,给出了油水乳化液中长气泡漂移速度的半经验性公式 ;揭示了流动特性不同的液体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Taylor气泡 漂移速度 流动特性 大气泡 动量分析 弹状流 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油水乳化液传输频率特性影响分析
7
作者 陈彬 刘阁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5-871,共7页
为了掌握油水乳化液中含水率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含水率与乳化液传输的频率特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首先,推导了油水乳化液在管体中压力波传播速度公式,分析了含水率对乳化液传输速度的影响规律;然后,利用分布参数理论以及传递矩阵... 为了掌握油水乳化液中含水率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含水率与乳化液传输的频率特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首先,推导了油水乳化液在管体中压力波传播速度公式,分析了含水率对乳化液传输速度的影响规律;然后,利用分布参数理论以及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油水乳化液的传输频率模型,表明在PVC透明钢丝软管中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含水率增加,其传播速度呈降低趋势;反之,钢管内乳化液的传输速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含水率对系统的谐振频率影响也较为明显,乳化液中含水率越大,系统的同阶谐振频率越低,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谐振频率的阶次越大,同阶次的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值也相应变大。实验验证所建模型是有效的,为有效检测油中含水率以及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油水乳化液 传播速度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器处理油水乳化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帅帅 关顺 +6 位作者 陈家庆 司政 胡建龙 安申法 王秀军 谷雨 杨寒月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陶瓷膜分离因其分离效率高、物料无相变等优势,在油水分离领域长期备受关注,但常规陶瓷膜组件存在膜通量随过滤工作时间延长而下降等不足,影响了其工程应用.内部带有弧形辐射式流道的轴盘旋转陶瓷膜组件近几年开始引起关注,但国内外迄... 陶瓷膜分离因其分离效率高、物料无相变等优势,在油水分离领域长期备受关注,但常规陶瓷膜组件存在膜通量随过滤工作时间延长而下降等不足,影响了其工程应用.内部带有弧形辐射式流道的轴盘旋转陶瓷膜组件近几年开始引起关注,但国内外迄今尚未将其应用于分离高浓度油水乳化液.基于设计定制的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实验装置,系统开展了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在不同跨膜压力和电机转速等工况条件下,比较了处理不同含油量油水乳化液的除油效率以及膜通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器的除油效率能稳定保持在99.5%以上;综合除油效率和膜通量来看,跨膜压力0.1 MPa、电机转速1400 r/min为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最佳过滤操作条件,分离含油量10%(体积分数)油水乳化液时的除油率为99.88%;采用压缩空气反冲洗的方式,可以使降低的膜通量快速恢复,实现陶瓷膜长时间稳定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分离 错流过滤 轴盘旋转结构 油水乳化液 除油率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乳化液微波辐射破乳与水浴加热破乳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36期7-7,13,共2页
高含水石油油水乳化液分离的关键是破乳,本文将微波辐射破乳和传统的水浴加热破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破乳的破乳率高、时间短,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微波分离 微波辐射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乳化液在复合疏水网膜上破乳与分离实验研究
10
作者 韩静 《化工管理》 2015年第34期205-205,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了一个层次。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上,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然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随着石油的日渐开采,油田的储油量必将随之下降。尤其是对于...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了一个层次。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上,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大。然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随着石油的日渐开采,油田的储油量必将随之下降。尤其是对于我国中西部的油田来说,其含油量更是有限。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我国的油田工作人员大多使用向油田中注水的方法,使我国开采出的石油中含水量逐年升高。这种开采模式不利于石油的提炼,而且还会加重开采的经济负担。本文将立足于当前我国石油开采的现状,对于油水分离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验的角度探索破乳分离的机理,供广大同僚参考交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复合疏水网膜 破乳与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变磁场对油水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亚华 《中外科技情报》 2004年第29期462-463,共2页
最近,用物理方法处理多相体系(非均匀体系)引起了俄罗斯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磁场作用于非均质体系。在磁化处理条件下采用了各种在磁场中获得(流动)液体的方法。通过改变磁场参数(强度和强度梯度、磁场频率、螺线管长度... 最近,用物理方法处理多相体系(非均匀体系)引起了俄罗斯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磁场作用于非均质体系。在磁化处理条件下采用了各种在磁场中获得(流动)液体的方法。通过改变磁场参数(强度和强度梯度、磁场频率、螺线管长度)和磁场中的液流速度,可以获得具体应用领域中保证最大效益的参数之间的最佳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交变磁场 油水乳化液 稳定性 多相体系 物理处理方法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乳化液在船舶上的应用
12
作者 Ю.戈列希钦 杨再娥 《机电设备》 1994年第3期43-44,共2页
从70年代开始,西西伯利亚轮船公司和水运科学研究所就合作研究油水乳化液的应用问题。1977年至1982年,西西伯利亚轮船公司装备了18艘设计型号为428.2的船舶,船舶的柴油主机(F70—5型)设有适合使用发动机油的装置。使用时,发现其燃油预... 从70年代开始,西西伯利亚轮船公司和水运科学研究所就合作研究油水乳化液的应用问题。1977年至1982年,西西伯利亚轮船公司装备了18艘设计型号为428.2的船舶,船舶的柴油主机(F70—5型)设有适合使用发动机油的装置。使用时,发现其燃油预热系统有很大缺陷,因此提出了研制一种工作可靠、维护简便、能制出稳定乳化液,并能自动投配水和燃油剂量的装置的课题。 1985年,根据水运科学研究所和西西伯利亚轮船公司研制小组设计的图纸,在新西伯利亚船队维修基地制造出了这种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船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乳化液管内输送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跃社 李卫东 +1 位作者 鹿院卫 周芳德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6-59,共4页
通过对垂直上升弹状流中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掺入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建立了管内流动油水乳化液粘度模型,基于此模型,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掺入下的流动特性可表现为气体扰动变稠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气体扰动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和与气体无关... 通过对垂直上升弹状流中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掺入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建立了管内流动油水乳化液粘度模型,基于此模型,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掺入下的流动特性可表现为气体扰动变稠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气体扰动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和与气体无关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流变学特性 管道运输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管内气体扰动油水两相乳化液流动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跃社 鹿院卫 周芳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6-681,共6页
气体 -油水乳化液的管内流动是原油开采、油气输运以及许多化工领域中经常遇到的工程现象 ,正确认识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扰动下的动力特性对圆管内油、气、水多相流的理论建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和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垂直上升管内油气水三... 气体 -油水乳化液的管内流动是原油开采、油气输运以及许多化工领域中经常遇到的工程现象 ,正确认识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扰动下的动力特性对圆管内油、气、水多相流的理论建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和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垂直上升管内油气水三相弹状流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垂直上升弹状流中油水乳化液黏度计算模型 .基于此模型 ,油水乳化液在气体掺入下的流动特性可表现为气体扰动变稠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和气体扰动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特性 弹状流 气体-油水乳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乳化液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胡志华 刘磊 +1 位作者 周芳德 杨燕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4-316,共3页
对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油包水流型向水包油流型发生转变的界限点在含水率w=0.3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压力降来计算油水两相乳化液粘度的新模型.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油水乳化液粘... 对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油包水流型向水包油流型发生转变的界限点在含水率w=0.3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压力降来计算油水两相乳化液粘度的新模型.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油水乳化液粘度的方法较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乳化液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变磁场对油水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М.Д.Валеевидр 李丽 《国外油田工程》 2002年第10期62-62,共1页
介绍了用俄罗斯生产的 ДауфаксДВ0 2型破乳剂与磁化作用相结合的方法破乳的实验结果。描述了两种实验方案和工艺过程 ,并给出了在破乳剂和磁场综合作用下脱水后乳化液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 ,磁化作用可以改变油水乳化液的粘... 介绍了用俄罗斯生产的 ДауфаксДВ0 2型破乳剂与磁化作用相结合的方法破乳的实验结果。描述了两种实验方案和工艺过程 ,并给出了在破乳剂和磁场综合作用下脱水后乳化液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 ,磁化作用可以改变油水乳化液的粘度和分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交变磁场 油水乳化液 稳定性 影响 破乳剂 降低 单位耗量
原文传递
用“Полисил-ДФ”类堵水材料构成的反向油水乳化液进行选择性堵水
17
作者 Л.Т.Захаренко 张树民 田英姿 《国外油田工程》 2004年第4期10-11,27,共3页
介绍了俄罗斯ЗАО公司最近研制的新型堵水材料“Полисил ДФ” ,即反向油水乳化液和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选择性堵水工艺。与水混合时 ,乳化液的黏度增加 ,降低了水相渗透率 ;与石油接触时 ,乳化液被稀释 ,新的油层被打开 ,增加... 介绍了俄罗斯ЗАО公司最近研制的新型堵水材料“Полисил ДФ” ,即反向油水乳化液和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选择性堵水工艺。与水混合时 ,乳化液的黏度增加 ,降低了水相渗透率 ;与石油接触时 ,乳化液被稀释 ,新的油层被打开 ,增加了采油量。实验表明 ,新型堵水工艺降低产液量至 ,增加采油量 5 0 % ~ 85 % ,降低含水率 12 % ,每 1kg堵水材料可增油 10t ,一次处理的经济效益达6 0万卢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材料 堵水技术 反向油水乳化液 采油量 黏度 水相渗透率 含水率
原文传递
油水乳化液在柴油机工作改进中的作用
18
作者 В.А.Рыжов 王月(译) 肖杰(校) 《国外内燃机车》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油水乳化液不仅能降低柴油机燃烧室零件的热应力,而且还能改善其工作过程的生态指标和经济性。文内介绍了油水乳化液生产和供应系统在科洛姆纳机车厂制造的2ТЭ25К型远景内燃机车21-26ДГ型柴油机上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试验结果 柴油机 工作性能
原文传递
油水乳化作用对潜油电泵黏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定 李成见 薛敦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利用7种不同含水比率的油水乳化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型号的潜油电泵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原油的黏度和温度对潜油电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每种泵型对应一个极限工作黏度,油水乳化液作为一种流动介质对电泵特性的影响通过乳... 利用7种不同含水比率的油水乳化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型号的潜油电泵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原油的黏度和温度对潜油电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每种泵型对应一个极限工作黏度,油水乳化液作为一种流动介质对电泵特性的影响通过乳化作用使原油黏度急剧变化表现出来,温度通过原油黏度对电泵特性参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 黏-温特性 油水乳化液 含水率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油乳化液的相转换特性
20
作者 张军 张园春 陈怀民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食品工程中油水分离及污油处理,对玉米油水乳化液相转换时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含水率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大,黏度先升高然后下降,黏度的最大值大约出现在含水率为40%~50%的范围内;当含水率小于40... 针对食品工程中油水分离及污油处理,对玉米油水乳化液相转换时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含水率对乳化液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大,黏度先升高然后下降,黏度的最大值大约出现在含水率为40%~50%的范围内;当含水率小于40%时,乳化液的电导率几乎为0,此时为油包水(W/O)乳化液,随后电导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黏度与电导率的变化规律表明玉米油乳化液发生相转换的区域在含水率为40%~45%的范围。W/O乳化液平均粒径也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还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对不同含水率乳化液的形态进行了模拟,揭示了乳化液形态的演变及相转换时的介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化液 相转换 耗散粒子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