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包水微乳液介质中脂肪酶催化α-单硬脂酸甘油酯水解反应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丹 宋少芳 +4 位作者 刘爱荣 于专妮 黄锡荣 李越中 曲音波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31,共5页
以α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底物研究油包水 (W /O)微乳液介质中脂肪酶的水解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由AOT/水 /正庚烷构成的ω/O微乳液体系的w0 值、pH值、缓冲液离子浓度、AOT浓度等参数对脂肪酶催化活性有影响 ,最佳酶活力对应的微乳液组成... 以α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底物研究油包水 (W /O)微乳液介质中脂肪酶的水解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由AOT/水 /正庚烷构成的ω/O微乳液体系的w0 值、pH值、缓冲液离子浓度、AOT浓度等参数对脂肪酶催化活性有影响 ,最佳酶活力对应的微乳液组成为 :w0 =8;pH =7.17( 67mmol/L的KH2 PO4 -Na2 HPO4 缓冲液 ) ;[AOT]=0 .10mol/L .研究还表明 ,微乳液介质中 ,脂肪酶催化α -单硬脂酸甘油酯水解反应动力学与水介质中相类似 ;当酶浓度恒定时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Michaelis -Menten方程 ,最大反应速率υmax(用脂肪酶活力表示 )约为 15 6u ,米氏常数Km 约为5 .6mmol/L ;当底物浓度恒定时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脂肪酶 催化活性 水解反应 α-单硬脂酸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邹华生 陈江凡 陈文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稳定性 拟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油包水微乳液中水分子结构和AOT分子构象的FT-IR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国伟 李干佐 +3 位作者 郑立强 徐健 隋华 鲍猛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3,共7页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 /水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 -H伸缩振动吸收峰和AOT分子中的羰基、磺酸根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分子的O -H伸缩振动在 30 50~ 3750cm- 1范围内由 4个子峰拟合而成 ,分别位于...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 /水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 -H伸缩振动吸收峰和AOT分子中的羰基、磺酸根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分子的O -H伸缩振动在 30 50~ 3750cm- 1范围内由 4个子峰拟合而成 ,分别位于 ( 361 0± 1 0 )cm- 1,( 3540± 2 0 )cm- 1,( 34 4 0± 2 0 )cm- 1和 ( 32 2 5± 1 0 )cm- 1,被指认为处于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间的捕获水、与磺酸根相互作用的结合水、在水核中与纯水相似的自由水和与Na+ 相互作用的结合水 .AOT分子中酯键上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光谱呈现非对称吸收峰 ,分别位于( 1 739± 1 )cm- 1和 ( 1 72 5± 2 )cm- 1,这两个峰与微乳液中AOT分子的偏转(Gauche)构象和反式 (Trans)构象中羰基的不同指向相对应 ,两峰面积的比表明两种不同构象含量的变化 .磺酸根在 ( 1 2 1 0± 3)cm- 1和 ( 1 2 4 7± 3)cm- 1处 ,峰的分裂表明磺酸根和Na+ 与水分子有不同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FT-IR 曲线拟合 分子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和微乳液凝胶中脂肪酶催化的酯合成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国伟 李干佐 +3 位作者 李越中 徐健 王仁会 李传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在AOT/异辛烷/水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Candida lipolytical(CL)脂肪酶催化庚酸和庚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乒乓(Ping-Pong)Bi Bi机制,两底物酸和醇均有抑制效应,并测定了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常数.将CL脂肪酶固定... 在AOT/异辛烷/水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Candida lipolytical(CL)脂肪酶催化庚酸和庚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乒乓(Ping-Pong)Bi Bi机制,两底物酸和醇均有抑制效应,并测定了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常数.将CL脂肪酶固定于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MBGs)中,可制得固定化脂肪酶,含酶的MBGs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可作为一种新的固相催化剂.并研究了MBGs在异辛烷中催化合成酯反应的性能,所制得的MBGs重复利用性和贮存稳定性都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酶催化 固定化本科 凝胶 脂肪酶 庚酸 庚醇 酯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在微乳液和微乳液凝胶中催化辛酸辛醇的酯化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国伟 黄锡荣 +2 位作者 李越中 李干佐 胡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4-227,共4页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of octanoic acid with 1\|octanol catalyzed by Candida lypolytical (CL) lipase was studied in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s formed by water/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sodium(AOT)/is...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of octanoic acid with 1\|octanol catalyzed by Candida lypolytical (CL) lipase was studied in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s formed by water/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sodium(AOT)/isooctane.The results of kinetic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follows a Ping\|Pong Bi\|Bi mechanism.The values of apparent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Lipase has also been immobilized in gelatin\|containing AOT microemulsion\|based organogels (MBGs) for retention of catalytic activity.These lipase\|containing MBGs proved to be a solid\|phase catalysts for use in apolar organic solvents,retaining its higher activity after many runs of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酶催化 固定化酶 凝胶 动力学 辛酸醇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中脂肪酶和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中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国伟 李干佐 +3 位作者 黄锡荣 徐健 何宏娟 李传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26-1529,共4页
在双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 AOT)油包水微乳液中 Calytical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戊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反应符合乒乓 ( Bi Bi)机制 .表观速率常数 km酸 =0 .1 35 1 8mol/ L,km醇 =0 .2 2 4 2 3mol/ L,最大反应速度 vmax=1... 在双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 AOT)油包水微乳液中 Calytical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戊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反应符合乒乓 ( Bi Bi)机制 .表观速率常数 km酸 =0 .1 35 1 8mol/ L,km醇 =0 .2 2 4 2 3mol/ L,最大反应速度 vmax=1 .3873× 1 0 - 5mol/ ( L· min· mg) .将该脂肪酶固定于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 ( MBGs)中 ,制得固定化脂肪酶 ,含酶 MBGs在非极性溶剂中可作为固相催化剂 ,并研究了其在辛烷中催化酯化的性能 .所制得的含酶 MBGs物理稳定性好 ,重复利用 1 0次以上 ,其转化率仍达初始转化率的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酶催化 固定化酶 凝胶 动力学 催化 酯化 脂肪酶 月桂酸 戊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聚葡糖苷微乳液中脂肪酶催化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
7
作者 柴金岭 高延红 +3 位作者 王金山 李干佐 张高勇 徐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 1894-1900,共7页
在烷基聚葡糖苷C10G1.54/正丁醇/环己烷/磷酸盐缓冲液体系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在较高底物浓度下,脂肪酶催化正己酸和正丁醇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正己酸的初始浓度C0HA较小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己酸浓度增... 在烷基聚葡糖苷C10G1.54/正丁醇/环己烷/磷酸盐缓冲液体系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在较高底物浓度下,脂肪酶催化正己酸和正丁醇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正己酸的初始浓度C0HA较小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减小;在C0HA较大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减小.在正己酸和正丁醇摩尔浓度之比为3.0左右反应速率最大.这些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米氏反应不符,为此,从界面膜的构成,尤其是两种底物在界面膜上的分布情况入手进行了探讨.考察了C10G1.54浓度、正丁醇浓度和两者总浓度等对反应初速率V0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聚葡糖苷 油包水微乳液 脂肪酶 催化反应 反应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 反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中四氯化硅水解制备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华 陈强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配制微乳体系,并利用工业生产单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制备粒径分别为45 nm和60~120 nm的二氧化硅微球。探讨了加水量、氨水浓度、四... 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配制微乳体系,并利用工业生产单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制备粒径分别为45 nm和60~120 nm的二氧化硅微球。探讨了加水量、氨水浓度、四氯化硅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对微球粒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CTAB乳液体系中,微球粒径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通入四氯化硅气体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得到硅球;在Triton X-100乳液体系中,微球粒径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四氯化硅液体加入量的影响较小,碱性越高颗粒成球度越好、分散性能越好。微乳液反应过程不宜搅拌,且反应温度不易高于四氯化硅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硅 油包水微乳液 单分散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中豆荚过氧化物酶催化制备(S)-奥美拉唑
9
作者 王志勇 李德鹏 +1 位作者 李惠玲 王繁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2,共6页
为解决(S)-奥美拉唑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的问题,采用微乳液体系,利用豆荚过氧化物酶(soybean pod peroxidase,SPP)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氯仿/正丁醇/水油包水微乳液中催化奥美... 为解决(S)-奥美拉唑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低的问题,采用微乳液体系,利用豆荚过氧化物酶(soybean pod peroxidase,SPP)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氯仿/正丁醇/水油包水微乳液中催化奥美拉唑硫醚制备(S)-奥美拉唑.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响应面模型,获得最优反应条件,使得(S)-奥美拉唑的转化率、收率和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nantiomeric excess,e.e.)分别达到93.75%、91.56%、96.08%.实验同时证明SPP成本低、对映体选择性好、热稳定性好,可替代成本较高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用于生物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奥美拉唑 豆荚过氧化物酶 响应面法 手性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凝胶中小分子传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爱荣 黄锡荣 +1 位作者 王丹 曲音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微乳凝胶中小分子传质研究对于拓宽胶束酶学研究内涵、加速酶在生物合成与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制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以微乳液中二价金属离子与紫脲酸胺之间的配位反应为指示反应 ,采用分光光度技术 ,... 微乳凝胶中小分子传质研究对于拓宽胶束酶学研究内涵、加速酶在生物合成与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制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以微乳液中二价金属离子与紫脲酸胺之间的配位反应为指示反应 ,采用分光光度技术 ,研究了金属离子在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构建的微乳凝胶中的传质问题 .结果表明 ,在由含紫脲酸胺微乳液及含金属离子微乳凝胶构成的体系中 ,金属离子在微乳凝胶中的传质是金属离子与紫脲酸胺配位反应的限速步骤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还对影响金属离子在微乳凝胶中传质的各种因素 (如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值、分散相中甘油与水的配比等 )进行了研究 ,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小分子传质 金属离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紫脲酸胺 配位反应 油包水微乳液 胶束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型紫甘薯色素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雪松 吕晓玲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了油包水型紫甘薯色素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相质量为指标,通过绘制三元相图确定微乳体系中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最佳比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色素含量、水相p H对最大增溶水相质量的... 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了油包水型紫甘薯色素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相质量为指标,通过绘制三元相图确定微乳体系中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最佳比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色素含量、水相p H对最大增溶水相质量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鉴别微乳液的类型。结果表明,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更有利于形成微乳液的形成。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它的浓度都能影响最大增溶水相质量。制备的油包水型微乳液在贮藏期间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色素 油包水微乳液 三元相图 贮藏稳定性
原文传递
新型有机荧光染料嵌合的核壳荧光纳米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7 位作者 谭蔚泓 何晓晓 何春梅 刘斌 李杜 黄杉生 羊小海 莫远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5-259,共5页
采用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方法 ,首次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 Ig G)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为核材料 ,成功地制备了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克服了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核壳荧光纳米颗粒中存在的荧光染料泄露的问题 .制备的这种核壳荧... 采用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方法 ,首次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 Ig G)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为核材料 ,成功地制备了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克服了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核壳荧光纳米颗粒中存在的荧光染料泄露的问题 .制备的这种核壳荧光纳米颗粒比细胞小很多 ,且具有生物亲和性 ,可为纳米生物传感器件提供新型材料 .基于该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标记方法也为生物医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荧光纳米材料 油包水微乳液 异硫氰酸荧光素 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核壳结构 纳米生物传感器 标记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异硫氰酸罗丹明B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原茵 何晓晓 +4 位作者 王柯敏 谭蔚弘 彭娇凤 黄杉生 林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48,共3页
In this article, the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fluorescent dye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 by using novel method is reported, which involves synchronous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TEOS) in... In this article, the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fluorescent dye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 by using novel method is reported, which involves synchronous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TEOS) in water in oil microemuls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β-amimoethyl)-γ-amino propyltriethoxy-silane(AEAPS) and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TRITC). This method conquer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 about organic dye 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such as the leakage of fluorescent dyes and the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fluorescent dyes. The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 prepared by using the novel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fluorescence and good fluorescent stability, which are hopeful to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lab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罗丹明B(TRITC) 油包水微乳液 同步水解 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晓晓 陈基耘 +2 位作者 王柯敏 谭蔚泓 秦迪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35-1839,共5页
以蛋白质或多肽修饰的吲哚类菁染料Cy3为内核,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方法成核,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网状二氧化硅包壳的方法制备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考察了以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和多肽修饰的Cy3为... 以蛋白质或多肽修饰的吲哚类菁染料Cy3为内核,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方法成核,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网状二氧化硅包壳的方法制备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考察了以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和多肽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对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人免疫球蛋白(IgG)或多聚赖氨酸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都能制备荧光强度高、荧光稳定性强和染料泄漏极少的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进一步对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并将基于这一新型的荧光纳米颗粒建立起来的生物标记方法初步应用于流感病毒DNA的检测,其检测线性范围为3.18×10-10~1.27×10-9mol/L,检测下限为3.51×10-10mol/L,相关系数r为0.9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类菁染料Cy3 油包水微乳液 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D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被引量:9
15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6 位作者 何晓晓 谭蔚泓 刘斌 何春梅 莫远尧 黄杉生 李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5,共6页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 .这种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 p H敏感 ,在 p H值 5 .5~ 7之间呈线性响应 ,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 ,借此用于单细胞中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PH传感器 小鼠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应用于pH传感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春娟 尹东光 +3 位作者 李剑 张礼 刘斌虎 吴明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反应制得前驱体FITC-APTMS,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利用APTMS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共水解与聚合作用,制备了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核壳型荧光纳米粒子。经TEM与荧光光谱表征及光稳定性...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反应制得前驱体FITC-APTMS,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利用APTMS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共水解与聚合作用,制备了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核壳型荧光纳米粒子。经TEM与荧光光谱表征及光稳定性实验与染料泄露实验等,表明所制得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50±15)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与光稳定性,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这种纳米颗粒对pH值敏感,在pH3.6~9.7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酸度有良好的响应,其中在pH6.0~9.0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纳米颗粒能被单个小鼠神经干细胞吞噬,可应用于细胞的pH值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油包水微乳液 pH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和微乳液结构参数的求算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国伟 李干佐 +2 位作者 陈文君 鲍猛 Lou An-Jing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对AOT/异辛烷/水形成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峰进行曲线分峰拟合, 确定了W/O微乳液中的水存在4种不同的状态, 即:处于微乳液滴水池内的磺酸基结合水(bound water)、钠离子结合水(bound... 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对AOT/异辛烷/水形成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峰进行曲线分峰拟合, 确定了W/O微乳液中的水存在4种不同的状态, 即:处于微乳液滴水池内的磺酸基结合水(bound water)、钠离子结合水(bound water)、自由水(free water)和处于微乳液栅栏层──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间的少量捕获水(trapped water); 同时求算了AOT/异辛烷/水W/O微乳液在不同含水量时的聚集数(n)、水池半径(rw)、磺酸基的结合水层厚度(d1)、钠离子的结合水层厚度(d2)、结合水层厚度(d)和AOT分子的有效极性头面积(AA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结构参数 水分子 捕获水 磺酸基结合水 钠离子结合水 自由水
原文传递
AOT W/O型微乳液中AOT分子的构象和极性头有效面积的FT-IR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国伟 李干佐 +2 位作者 陈文君 LouAn-Jing 鲍猛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8-512,共5页
运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水油包水型(W/O)微乳液中AOT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最小二乘法曲线分峰拟合.结果表明AOT分子中酯键上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光谱呈现非对称吸收峰,分别位于(1739±1)和(1725... 运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水油包水型(W/O)微乳液中AOT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最小二乘法曲线分峰拟合.结果表明AOT分子中酯键上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光谱呈现非对称吸收峰,分别位于(1739±1)和(1725±2)cm-1,不同含水量时,这2个峰与微乳液中AOT分子的trans构象和gauche构象中羰基的不同指向相对应,2个峰面积的比表明两种不同构象含量的变化.AOT分子的极性头有效面积(AAOT)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其两种构象所占的摩尔分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FT-IR 最小二乘法 分子构象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极性头 AOT 有效面积 含水量
原文传递
有机荧光染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包埋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5 位作者 谭蔚泓 何晓晓 黄杉生 李杜 羊小海 胡永强 《化学传感器》 CAS 2002年第3期14-20,共7页
该文报道了用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以三种水溶性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葡聚糖(分子量为282000)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与连有免疫球蛋白IgG(分子量为 156000)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IgG)为核材料,二氧化硅为外... 该文报道了用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以三种水溶性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葡聚糖(分子量为282000)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与连有免疫球蛋白IgG(分子量为 156000)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IgG)为核材料,二氧化硅为外壳形成了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通过考察三种染料在壳层中的泄漏情况,发现FITC-IgG只有50%的泄露,而FITC-dextran与FITC几乎全部泄露,同时二氧化硅壳层的越厚,染料越不易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异硫氰酸荧光素 免疫球蛋白IGG 临床分析 荧光检测 有机荧光染料 纳米颗粒 制备 包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和盐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正戊醇-环己烷-水拟三元体系相图影响
20
作者 朱艳 原光 +5 位作者 原帅 陈少杰 姚卫琴 田龙昭 秦帆 刘林梅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3-838,共6页
拟三元相图的研究可为获得制备纳米材料的微乳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绘制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法进行了验证,说明电导的测定结果与相图吻合的很好。其次,绘制了45℃... 拟三元相图的研究可为获得制备纳米材料的微乳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绘制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法进行了验证,说明电导的测定结果与相图吻合的很好。其次,绘制了45℃及65℃下,SDS/正戊醇-环己烷-水、SDS/正戊醇-环己烷-硝酸锌水溶液和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对6个相图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碱(NaOH)和盐(Zn(NO_3)_2)对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拟三元体系相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锌及碱的加入使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拟三元相图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区域明显的缩小。45℃时,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中的O/W区域甚至消失;65℃时,O/W和W/O区域均存在,且3个相图的W/O和O/W区域有重叠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备纳米Zn O的微乳液的条件,即SDS/正戊醇-环己烷-硝酸锌水溶液和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中W/O区域的重叠区(各相图中的Ⅱ区)。制备的纳米氧化锌为多晶结构,平均粒径为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三元相图 纳米粒子 油包水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