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栖扰动对城市河流沉积物CO_(2)和CH_(4)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思捷 黎鸿莉 +6 位作者 姚婧梅 韩乐 谭秋君 刘亚丽 韦冰 于雪松 王程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5-1893,共9页
以具有不同扰动功能的黄色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flaviplumus)、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为对象,通过微宇宙实验探究不同底栖动物扰动效应下的沉积物界面理化因子演变特性以及对温室气体CO_(2)和CH... 以具有不同扰动功能的黄色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flaviplumus)、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为对象,通过微宇宙实验探究不同底栖动物扰动效应下的沉积物界面理化因子演变特性以及对温室气体CO_(2)和CH_(4)释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扰动类型的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的溶氧(DO)特征带来差异化改变,并影响了有机质的好氧/厌氧分解和碳素转化,进而改变了CO_(2)和CH_(4)的产生及释放量:1)3种底栖动物对CO_(2)和CH_(4)释放的影响存在差异:苏氏尾鳃蚓对两种温室气体的释放呈现最强的促进作用(为对照组的1.59和1.64倍),椭圆萝卜螺对两种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不显著,而摇蚊幼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H_(4)释放.2)尾鳃蚓扰动下更多的碳素被消耗(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的TC含量减少)并生成CO_(2)和CH_(4)从系统逸出,其最低的DO渗透深度也为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CH_(4)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萝卜螺仅在沉积物表面活动,对DO渗透深度以及系统TC和TOC改变较小,进而对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也最弱;摇蚊幼虫对CH_(4)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扰动增大了DO渗透深度,抑制了有机物厌氧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扰动功能群 河流沉积 温室气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柯河青海段枯水期与丰水期河流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李一心 丁嘉苇 +5 位作者 颜鲁杨 尹卫 高子韩 宋倩 王乐 梁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4,共13页
【目的】研究玛柯河河流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了解玛柯河水体环境变化演替的趋势,为保护和治理玛柯河水体环境、保护珍稀鱼类物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在玛柯河青... 【目的】研究玛柯河河流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了解玛柯河水体环境变化演替的趋势,为保护和治理玛柯河水体环境、保护珍稀鱼类物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在玛柯河青海段设置8个采样点,采集河床底部向下1~2 cm处的沉积物,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8个典型区域的河流沉积物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包括宏基因组测序及18S rDNA扩增子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在丰水期,玛柯河青海段河流沉积物中细菌物种数目低于枯水期,但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枯水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主要优势门;δ-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是丰水期和枯水期主要优势纲。8个采样点间细菌群落组成差异大于组内差异,且不同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枯水期和丰水期的8个采样点中分别有83个类群和73个类群表现出显著差异,组间差异贡献较大的均是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沉积物Ni含量、水体NH+4是影响丰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Cu、TN、TP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枯水期与丰水期各采样点基于门水平的第一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丰水期细菌物种数目低于枯水期,但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枯水期,TN和TP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柯河 河流沉积 细菌多样性 宏基因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志勇 石雨昕 +2 位作者 毛治国 冯佳睿 崔京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7-1109,共13页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发展方向。重要进展有:1)河流动力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将今论古法论现代河流沉积过程与古老地层对比,河道—洪泛平原体系的越岸复合沉积动力学,河流动力学与变化过程研究展望,恢复河道迁移过程:新一代平面图演化模式的讨论,冲积河流和基岩河流的湍流、颗粒间作用和沉积作用;2)陆缘河流。包括河流入海处的地貌动力学与沉积学,河流补给边缘的沉积物搬运、地貌和地层特征,干旱地区河流、冲积扇体系与风的相互作用,植被生长前、无植物生长、或是植被发育区河流的沉积过程研究;3)河流沉积地层及其地下资源。包括源—汇系统,"河流相模式"是否有用的讨论,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概念的厘定等;4)河流地貌变化。包括气候改变、泥泞植被洪泛平原等对河流沉积物通量、河流模式等产生影响,河道中冲积岛屿的演化和稳定河流的蛇曲化,河流环境中沉积物生物作用等。基于上述资料分析,认为河流演化过程从定性向定量化研究,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是河流沉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应用定量建模、数学计算等方法进行精准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是新一代从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工具等诸多方面,是我国学者应该重视并开展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昌民 朱锐 +4 位作者 赵康 胡威 尹艳树 李少华 尹太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河流沉积 河道 建筑结构要素 相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中部南堡35-2地区新第三系河流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玉卿 田洪 +3 位作者 孟杰 乔悦东 高东升 王景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7-84,共8页
渤海湾中部南堡 35 - 2地区新三系河流沉积十分发育 ,可分为曲流河沉积和辫状河沉积两种类型。曲流河沉积以发育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微相单元为特征。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微相 ,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本文重... 渤海湾中部南堡 35 - 2地区新三系河流沉积十分发育 ,可分为曲流河沉积和辫状河沉积两种类型。曲流河沉积以发育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微相单元为特征。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微相 ,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本文重点研究了河流沉积各类微相的沉积特点 ,并将河流沉积的垂向层序归纳为 6种类型。本文还探讨了各类砂体的储集物性特征 ,认为点砂坝和心滩砂体是形成大油气田的优质储层 ,而油气藏的形成除与砂体的储集物性有关外 ,主要与区域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新第三系 河流沉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建民 李阳 +2 位作者 关振良 乔明全 姚光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32,44,共3页
在对孤岛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垂向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型。认为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层序总体上是一个完整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 ... 在对孤岛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垂向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型。认为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层序总体上是一个完整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 ,且其演化是脉冲式的 ,其中馆 33、馆 35、馆 42 、馆 44 、馆 53、馆 63砂体厚度大 ,分布面积广 ,是本区最好的一类油层 ;基底沉降速率与沉积物沉积速率或供给速率的平衡关系是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的根本原因 ;馆陶组地层对应 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三级 ) ,即馆上段和馆下段 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四级 ) ,即下部 (馆 7、馆 8)、中下部 (馆5、馆 6)、中上部 (馆 3、馆 4)和上部 (馆 1+2 ) ;短期旋回基本上与油砂体规模的地层单元相当 ,可用于解释油砂体的叠加和迁移。图 3参 2 (刘建民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孤岛地区 馆陶组 河流沉积地层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洪泛沉积物与正常河流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玉芬 李长安 +1 位作者 阎桂林 董雪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9-645,共7页
在地层剖面中 ,洪泛沉积物与正常的河道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非常相似 ,仅靠沉积学特征很难将两者区分 .为了识别古洪灾事件 ,因而从环境磁学角度建立两种沉积物的识别标志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1998年长江洲湾溃口扇及其附... 在地层剖面中 ,洪泛沉积物与正常的河道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非常相似 ,仅靠沉积学特征很难将两者区分 .为了识别古洪灾事件 ,因而从环境磁学角度建立两种沉积物的识别标志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1998年长江洲湾溃口扇及其附近的长江现代河漫滩沉积物进行磁组构参数测量和对比分析 ,并结合长江下游河漫滩沉积物的磁组构参数特征 ,揭示出长江中游正常河流沉积物与河流溃口沉积物的磁组构参数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 ,并且它们与沉积时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对长江中游地区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测试及磁化率各向异性量值椭球体形态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簰洲湾 溃口沉积 正常河流沉积 磁组构参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西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星 陆友明 +1 位作者 程守田 胡光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5,111,共6页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 ,难于用传统的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来进行层序划分与解释 ,Cross分析基准面与成因地层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是利用高分辨率地层方法来研究河流地层的理论基础。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关键是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 ,难于用传统的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来进行层序划分与解释 ,Cross分析基准面与成因地层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是利用高分辨率地层方法来研究河流地层的理论基础。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关键是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利用岩芯资料及其沉积标志 ,分析沉积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 ,可识别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建立测井曲线响应模板的基础上 ,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 ,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把基准面旋回转换点作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 ,进行连井剖面地层对比 ,建立河流地层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河流相地层发育的过程演化规律及其沉积相横向迁移、纵向组合叠加关系与基准面旋回变化之间的藕合。通过深入研究 ,认为馆陶组地层形成的环境区别于传统的模式所指的环境 ,在分析了古典模式的基础上 ,指出了本区河流地层模型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变化 沉积模式 垦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毒性及源解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学强 袁旭音 +2 位作者 李天元 王兵 陈红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对环太湖41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毒性和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382.5~2 268.7 ng·g-1,平均值为1 056.6 ng·g-1,其中TEQBa P的浓度为36.3~224.0... 对环太湖41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毒性和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382.5~2 268.7 ng·g-1,平均值为1 056.6 ng·g-1,其中TEQBa P的浓度为36.3~224.0 ng·g-1,平均值为98.8 ng·g-1;PAHs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太湖西北部河流,其中龙游河(TR8)最高,漕桥河(TR10)次之。利用分子比值法和正定矩阵模型(PMF)对PAHs的来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知,汽油、柴油燃烧对环太湖河道表层沉积物中PAHs贡献最大(44.6%),其次为煤炭燃烧(39.1%)和生物质燃烧(16.3%);使用PMF-TEQ(正定矩阵模型和毒性当量)定量计算3种源对PAHs毒性(TEQBa P)的贡献,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河流沉积 源解析 毒性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济源谭庄组河流沉积中的Stipsellus遗迹组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斌 张国成 +2 位作者 郭卫星 齐永安 张利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豫西济源盆地上三叠统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划分了 4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 ,识别出Stipsellus遗迹组构 ,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 ,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 ... 豫西济源盆地上三叠统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划分了 4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 ,识别出Stipsellus遗迹组构 ,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 ,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 ,Stipsellussp .A代表发育在河漫滩较浅水体下或潮湿的软底细粒沉积物中的一种遗迹组构类型 ;Stipsellus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庄组 河流沉积环境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抗生素在河流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颖 王祺 +2 位作者 苏墨 张婷 薛国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8-283,共6页
地表水环境是抗生素污染物的重要汇。磺胺类抗生素是地表水环境中重要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磺胺类抗生素在水-土界面的迁移、扩散研究对维护水环境及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采用OECD Guideline批量平衡法... 地表水环境是抗生素污染物的重要汇。磺胺类抗生素是地表水环境中重要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磺胺类抗生素在水-土界面的迁移、扩散研究对维护水环境及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采用OECD Guideline批量平衡法,通过对磺胺嘧啶(SD)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过程、吸附机理及不同阳离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SD在水-土界面的环境行为。结果表明,SD在各断面沉积物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最适于用Elovich方程描述。SD在各断面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最适宜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SD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有机质质量比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p>0.05)。不同价态阳离子的竞争吸附能力为价态越高,竞争能力越强,从小到大为M+(Na+、K+)、M^(2+)(Ca^(2+)、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磺胺嘧啶 河流沉积 吸附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沉积相鉴别标志及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婧 洛跃雄 黎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79,199,共4页
以某盆地T湖地区为例,对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相进行分析比较,以录井、测井及钻井资料为基础,论述了研究区沉积背景、岩石类型、沉积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砂体展布,识别出曲流河道、辨状河道、曲流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 以某盆地T湖地区为例,对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相进行分析比较,以录井、测井及钻井资料为基础,论述了研究区沉积背景、岩石类型、沉积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砂体展布,识别出曲流河道、辨状河道、曲流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等几种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并分析每种微相的沉积特征,比较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以及网状河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不同之处,以此来对河流沉积相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辫状河 曲流河 网状河 河流沉积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滕彦国 倪师军 +2 位作者 庹先国 张成江 徐争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攀枝花市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游区第一城,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 攀枝花市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游区第一城,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Ti、Cu、V、Pb、Zn、Cr、As;总体上看,各元素在攀钢采矿场、选矿厂、冶炼厂及尾矿坝等地的污染程度较高,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水质的污染主要与该区钒钛磁铁矿的采、选、冶等矿业活动有关。该区应采取如下措施减轻环境影响:(1)加强矿区环境恢复和环境管理,确保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特别是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污染的监测,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安全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地区 河流沉积 重金属污染 水系沉积 地质积累指数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矿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吴攀 刘丛强 +1 位作者 张国平 杨元根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1,36,共5页
黔西北土法炼锌及铅锌选矿厂对河流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表明,同一采样点中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同一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中的形态分布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沉积物组分的不同亲和力,不同河段沉积... 黔西北土法炼锌及铅锌选矿厂对河流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表明,同一采样点中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同一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中的形态分布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沉积物组分的不同亲和力,不同河段沉积物中粘土矿物、有机质、Fe Mn氧化物含量的不同以及人为活动(生活污水、选矿剂、矿渣等)的加入等有关,而碳酸盐岩地质背景的河床本身可能也有较大影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表现出强生态风险性,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Pb,其后依次是Cd、Cu和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河流沉积 碳酸盐岩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来自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兆 陈岳龙 +2 位作者 刘长征 古远 李大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83,共17页
通过对发源于北祁连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确定河流沙、泥沙质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基本一致。一般沙质成分由于石英的稀释作用使其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 通过对发源于北祁连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确定河流沙、泥沙质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基本一致。一般沙质成分由于石英的稀释作用使其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泥沙质成分的微量元素含量一般稍高于大陆上地壳均值。北祁连造山带河流碎屑沉积物As、Sb、Cu、Zn等元素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含量,可能指示北祁连硫化物矿床成矿具有良好的前景。河流碎屑沉积物Sm-Nd同位素组成得到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89~1.12Ga,平均为1.68Ga;北段、中段河流沙质部分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比相对较细的泥沙质部分的老,说明河流近源古老地壳基底组分更多;而南段的部分河流则相反,说明近源有更多的新生地壳组分。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北祁连造山带最强的岩浆作用发生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早期(650~400Ma),此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1%,它们主要记录了北祁连洋壳的俯冲消减、陆-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壳内岩浆作用过程。太古宙古老基底组分在北祁连造山带存在,但所占比例极低,它们可能以碎屑组分存在于古元古代的北大河岩群等变质基底中。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2700~170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4%,此期间是北祁连基底的主要形成阶段。古元古代末到新元古代(1700~65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17%,它们可能代表着古祁连洋盆的主要形成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确定的北祁连由亏损地幔增生物质到地壳主要发生于3.2~2.0Ga、2.0~1.0Ga这两个时间段,650Ma以后基本没有增生地壳组分的加入。不同地段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有些差别,北段的北大河中最老基底组分所占比例最高,而南段河流中的古老基底组分比例相对较低,印证了古祁连洋是从东南向西北拉开的过程,西北段在俯冲消减及碰撞过程中有较多古老地壳基底组分的参与。晚古生代晚期—三叠纪期间北祁连仍存在较弱的岩浆作用。由Nd同位素比值与Nd含量、Na_2O/K_2O比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北祁连河流沉积物是最古老的基底长英质组分、较老的基底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古祁连洋壳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三者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河流沉积 地球化学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地壳形成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1
16
作者 黄奕龙 王仰麟 岳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1-715,共5页
分析了深圳市的深圳河、布吉河、龙岗河和茅洲河等4条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富集状况,并对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996—2003年,深圳河、布吉河、龙岗河和茅洲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布... 分析了深圳市的深圳河、布吉河、龙岗河和茅洲河等4条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富集状况,并对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996—2003年,深圳河、布吉河、龙岗河和茅洲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布吉河和龙岗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特别是Cu、Zn和Cr的含量比其他两条河流高出较多,深圳河居中,茅洲河较小;这4条河流都以Cd、Cu、Cr和Zn的富集为主。(2)在研究时段内,这4条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都有上升的趋势;其中深圳河、布吉河和龙岗河的RI在多数年份都达到强或很强的程度,Cd、Hg、Cu为主要贡献元素;4条河流中,茅洲河受重金属污染最小,其RI为轻微或中等,只有Cd和Hg的生态危害系数为中等或强。针对深圳市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机理,建议通过改善区域水文条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河流沉积 重金属污染 生态危害 区域水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上游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永峰 曹政 +1 位作者 刘方婧 程国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调查了三峡上游长江干流、长江一级支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二级支流渠江和涪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及其不同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与三峡上游区域土壤背... 调查了三峡上游长江干流、长江一级支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二级支流渠江和涪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质量比及其不同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与三峡上游区域土壤背景值相近,污染程度较轻,其中Cd、Cu和Hg有一定程度污染.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形态分布迥异,Cd的生物可利用态质量比最高,其次为Zn、Ni和Cr.三峡上游区域内重金属污染为强度、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水平的区域分别占5%、37%和58%,表明内河流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高,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重金属 形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沟矿区山西组潮控三角洲—河流沉积及聚煤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贾进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提出山西组形成于河流—潮控三角洲环境。河流沉积包括辫状曲流河和高弯度曲流河。潮控三角洲以潮汐沉积发育为标志,潮汐沙坝、潮河道构成其沉积骨架,揭示了沉积期仍受海水内泛影响。煤聚积发生在河道岸后边缘沼... 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提出山西组形成于河流—潮控三角洲环境。河流沉积包括辫状曲流河和高弯度曲流河。潮控三角洲以潮汐沉积发育为标志,潮汐沙坝、潮河道构成其沉积骨架,揭示了沉积期仍受海水内泛影响。煤聚积发生在河道岸后边缘沼泽环境、废弃潮汐沙坝上发育起来的潮坪环境及分流间湾充填变浅形成的泥炭沼泽环境。总结了不同沉积环境的聚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相 聚煤作用 山西组 聚煤特点 河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清水溪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太蓉 刘存东 庄红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9-1332,共4页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r、Cu、Pb和Zn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污染非常严重,上...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r、Cu、Pb和Zn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污染非常严重,上中游河段受到重金属的高强度污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Zn,污染因子的高低顺序为:Zn>Cu>Cr>Cd>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255.58,清水溪处于高值潜在生态风险,且上中游河段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很高,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Cu>Cr>Z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清水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典型地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廖启林 任静华 +5 位作者 姜丽 张珣 范健 朱伯万 李文博 汪子意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4期651-661,共11页
通过对河流沉积物等地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江苏典型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江苏局部地区河流沉积物中,Cd、Pb、Zn、Cr、Cu、Ni、Hg等相对富集趋势明显,Cd最大富集倍... 通过对河流沉积物等地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江苏典型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江苏局部地区河流沉积物中,Cd、Pb、Zn、Cr、Cu、Ni、Hg等相对富集趋势明显,Cd最大富集倍数> 100;不同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存在差异,与其污染来源密切相关;工业排放是导致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使用含Cd的颜料作为调色剂导致部分河流出现严重Cd污染;与土壤等其他地表沉积物相比,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更不均衡。查明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可为相关农产品安全性预测、确定重金属污染来源、追踪涉重产业的发展历程、防治局部耕地重金属污染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分布 河流沉积 污染来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