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OM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生产应用——以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为例
1
作者 王亚 刘宗宾 +2 位作者 路研 王永平 刘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在储层构型级次划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各级渗流屏障与构型界面的关系,并采用监督模式下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开展流动单元定量评价,明确了构型模式控制下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研究结... 在储层构型级次划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各级渗流屏障与构型界面的关系,并采用监督模式下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开展流动单元定量评价,明确了构型模式控制下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F油田沙三中亚段储层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等4类流动单元。(2)基于SSOM算法的流动单元识别结果表现出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256组训练样本的整体回判准确率为82.81%,110组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为80.91%,能够满足地质油藏研究的需求。(3)垂向上,不同类型的单一水道内部发育的流动单元类型不同,造成流动单元垂向分布的差异性。Ⅰ类、Ⅱ类优质流动单元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演化的中期,主要分布在二类单一水道;Ⅲ类、Ⅳ类流动单元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演化的早期和晚期,其中,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广泛,在一类、二类、三类单一水道均有分布,Ⅳ类流动单元发育在一类、三类单一水道。侧向上,受水道体系不同沉积演化阶段的影响,流动单元的侧向分割方式不同。流动单元与非渗透层接触样式发育在浊积水道体系早期沉积旋回中,接触界面明显,属于一类水道沉积砂体;流动单元间的相互接触样式则发育在水道体系中晚期沉积旋回中,属于二类、三类水道沉积砂体。(4)平面上,受单一水道侧向迁移和垂向加积作用的影响,复合水道内部流动单元平面展布差异性明显。Ⅲ类流动单元在单砂体内部广泛发育,井间连续性好,在浊积主水道、浊积水道及水道漫溢沉积砂体处均有发育;渗流能力较好的Ⅰ类、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局限、连续性差,仅在浊积水道主流线方向及主水道砂体处有分布,呈不连续的点状或带状分布;Ⅳ类流动单元呈环带状分布在Ⅲ类流动单元的外缘,在浊积水道漫溢沉积砂体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OM算法 浊积水道 储层构型 流动单元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监督模式 沙三中亚段 古近系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沙三中挖潜难度分析及提高采收率的对策
2
作者 李淑征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57-158,170,共3页
梁家楼油田沙三中作为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的主力开发油藏,得到了高速高效开发。在经历了长达60年的开发和挖潜后,表现为产量下降,开发效益不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难度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油井老化、地质结构复杂、非主力层开发难度大等... 梁家楼油田沙三中作为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的主力开发油藏,得到了高速高效开发。在经历了长达60年的开发和挖潜后,表现为产量下降,开发效益不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难度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油井老化、地质结构复杂、非主力层开发难度大等因素,导致了采收率逐渐降低,剩余油的开发挖潜手段受到很大的局限。开发技术人员认真分析了梁家楼油田沙三中挖潜的难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挖潜对策,对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楼油田 沙三中 挖潜 难度分析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漆滨汶 林春明 +4 位作者 邱桂强 李艳丽 刘惠民 高永进 茅永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压实作用主要有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岩石碎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变形颗粒中、粘土质碎屑被挤压变形发生假杂基化等五种表现形式。胶结物主要有泥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自生粘土矿物和自生石英、长石。交代作用主要有石英交代长石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发生溶解作用的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颗粒,胶结物中主要是碳酸盐矿物。目前研究区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岩石成分、沉积环境、孔隙流体性质等。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使得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改善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储集物性 沙三中亚段 古近系 牛庄洼陷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风暴沉积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宁 姜在兴 +3 位作者 李廷栋 耿树方 游国庆 何幼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1198,共8页
首次提出在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发育风暴岩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及分析,发现两处风暴岩沉积分别发育于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本区风暴岩沉积中发育以下相互伴生而具有指相作用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包括:渠模、截切、风暴形... 首次提出在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发育风暴岩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及分析,发现两处风暴岩沉积分别发育于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本区风暴岩沉积中发育以下相互伴生而具有指相作用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包括:渠模、截切、风暴形成的冲刷面;层理构造包括:块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浪成砂纹交错层理5种层理构造;以及生物逃逸迹及同生变形构造。本区风暴岩理想的垂向沉积序列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自下而上为:SA,递变层理段;SB,平行层理段;SC,风暴浪振荡作用段;SD,波状层理段;SE,泥岩段。本次风暴沉积的发现,将有助于对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地层沉积时期滨浅湖范围的界定,增加了新的沉积相类型,为岩石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依据;此外,也为寻找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南洼陷 沙三中亚段 风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储层物性参数预测中的应用——以梁家楼油田沙三中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述旺 窦齐丰 +2 位作者 彭仕宓 王韶华 刘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在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 BP神经网络方法 ,对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的物性参数 (孔隙度、渗透率 )进行了预测 ,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将神经网络解释结果与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精度对比可见 ,神经网络法的参数... 在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 BP神经网络方法 ,对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的物性参数 (孔隙度、渗透率 )进行了预测 ,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将神经网络解释结果与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精度对比可见 ,神经网络法的参数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显示出 BP神经网络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优势与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参数 梁家楼油田 BP神经网络 孔隙度 渗透率 精度检验 沙三中储层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侯明才 田景春 +4 位作者 陈洪德 陈学华 肖焕钦 邱桂强 贾光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5,共3页
根据岩心观察以及对测井资料、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存在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砂体。讨论浊积砂体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各微相砂体的孔渗特征 ,认为主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孔隙、... 根据岩心观察以及对测井资料、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存在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砂体。讨论浊积砂体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各微相砂体的孔渗特征 ,认为主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原生微孔隙、微裂缝 4种类型储集空间 ;内扇主水道和中扇辫状水道砂体的储集性能较好 ,而中扇辫状水道前缘砂体和外扇内的砂体粒度较细 ,杂基含量较高 ,原生孔隙小而少 ,因而其储集性能相对较差 ;成岩作用对浊积砂体物性的改造明显 ,压实、胶结及黏土填隙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差 ,而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则有利于孔渗性的改善。评价认为 ,沙三中亚段储集层为中低孔低渗型的中等储集层 ,这是沉积 成岩演化中埋藏深、形成时代早、成岩作用较强等因素造成的。照片 9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沙三中亚段 浊积砂体 储集特征 研究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藏期砂岩孔隙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岩性油藏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明洁 刘震 +4 位作者 王标 张旺 姚星 王新征 赵海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在具有相同储集砂体和相似断层输导情况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体油藏长期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现象:1)现今砂岩孔隙度分布与油气分布不一致,高孔隙砂岩不含油而低孔隙砂岩含油;2)相同物性砂岩有的含油而有的不含油;含油砂体现今物性接... 在具有相同储集砂体和相似断层输导情况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体油藏长期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现象:1)现今砂岩孔隙度分布与油气分布不一致,高孔隙砂岩不含油而低孔隙砂岩含油;2)相同物性砂岩有的含油而有的不含油;含油砂体现今物性接近,但含油级别却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古孔隙度恢复方面分析了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砂岩储层在成藏期的储集条件,并探讨了成藏期储层临界孔隙度。研究发现:1)虽然现今储层物性下限很低,部分砂岩已经致密化,但成藏期的古孔隙度分布在18%~25%范围内,远大于成藏期临界孔隙度13.9%。但由于埋藏过程的差异导致砂岩储层后期减孔幅度不同,因而现今储层物性不能反映成藏期储层物性,成藏期孔隙度高并不能代表现今孔隙度高;2)成藏期高孔隙度带与现今油气分布范围高度一致,表明在相似断层输导条件下,由于储层物性级差优势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导致高孔隙度带砂体含油;因此,沙三中亚段岩性油藏富集在成藏期高孔隙带中,成藏期砂岩古孔隙度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而现今砂岩储层高孔隙带在成藏期并不一定高。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亚段储层中具有高古孔隙度的砂岩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孔隙度 临界物性 优势运移通道 沙三中亚段 牛庄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触发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剑萍 黄雅睿 +7 位作者 卢惠东 李宇志 欧浩文 张文博 黄志佳 党鹏生 高丽萍 鲁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以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地化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种沉积类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2种地震岩序列,阐明震级与软沉积... 以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地化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种沉积类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2种地震岩序列,阐明震级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及垂向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构造运动为研究区重力流砂体主要的触发机制,沙三中亚段3砂组沉积时期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沙三中亚段的6砂组至4砂组沉积时期,水体较深,湖平面缓慢下降,研究区整体上发育较深水的重力流沉积;3砂组沉积时期,构造抬升,湖平面下降剧烈;3砂组至1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东部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砂体,中部和西部发育重力流沉积;3砂组沉积时期为湖平面下降最剧烈的时期,这一结论与研究不同构造强度下地震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所得出的结论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触发机制 地震岩 沉积演化 沙三中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指示反演在灰质发育区薄互层浊积岩预测中的应用——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省吾 张云银 +4 位作者 沈正春 张建芝 魏红梅 宋艳阁 王甜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5-671,共7页
在高勘探程度阶段,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油藏主要勘探对象是“个体小、薄互层、橫变快、含灰质”的复杂隐蔽储层。针对薄互层砂体地震难分辨、灰质泥岩背景下砂岩难识别两大难题,开展了岩性敏感曲线重构和波形指示反演相结合的砂体... 在高勘探程度阶段,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油藏主要勘探对象是“个体小、薄互层、橫变快、含灰质”的复杂隐蔽储层。针对薄互层砂体地震难分辨、灰质泥岩背景下砂岩难识别两大难题,开展了岩性敏感曲线重构和波形指示反演相结合的砂体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明显压制了灰质泥岩对砂体预测的干扰,利用波形横向变化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模拟,提高了反演精度,5 m以上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2~5 m储层预测吻合度达到80.5%。反演砂体分布符合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及油藏流体分布认识。利用反演结果指导牛庄洼陷滚动探井和开发井部署,在5个开发区共部署滚动探井和开发井20口,其中8口井完钻投产后获得工业油流,预计新建产能4×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曲线重构 波形指示反演 薄互层浊积岩 储层预测 沙三中亚段 牛庄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家洼陷沙三中亚段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彦民 孙兆宽 +2 位作者 张瑞斌 柳占武 陈怀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20,共8页
针对陈家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的分布及其在成藏上与构造的配置关系 ,以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多元储层参数反演技术为主要手段 ,开展了全三维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及描述等系列研究。通过研究 ,重点明确了该区沙三中浊积岩储层空间上的分... 针对陈家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的分布及其在成藏上与构造的配置关系 ,以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多元储层参数反演技术为主要手段 ,开展了全三维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及描述等系列研究。通过研究 ,重点明确了该区沙三中浊积岩储层空间上的分布和沉积特征 ,认为在具备良好构造条件的前提下 ,该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储层发育状况的控制。通过本次工作得出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多元储层参数反演技术是目前较突出的两项地震技术 ,其在实际应用中能更加突出地质效果 ,因此在今后勘探综合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多元储层参数反演 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 储层预测 油层描述 陈家洼陷 沙三中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邱隆伟 王义 +3 位作者 代莉 宋璠 张在鹏 杨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102,6-7,共14页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东北部也有较弱物源注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桩南鼻状构造带;扇三角洲主要呈窄条带状沿埕东凸起展布,分布范围有限;浪控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孤北鼻状构造带;滨浅湖发育于古隆起两侧的东西次洼,半深湖—深湖集中发育在西次洼中,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继承性。同时,沙二段沉积期因湖盆整体处于湖平面下降和上升转折期,主要发育滩坝沉积相。该研究对提高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识别的准确度、发掘深部地层及新探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河街组 沙二段—沙三中亚段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中亚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与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鹏 张金川 +1 位作者 刘鸿 黄宇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勘探处于起步阶段,沙三中亚段为研究的重点层位,从泥页岩空间展布、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特征以及含油性等方面,研究页岩油的富集条件,并对目标层系进行有利区优选。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湖—半深湖相页岩厚度较大,三角... 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勘探处于起步阶段,沙三中亚段为研究的重点层位,从泥页岩空间展布、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特征以及含油性等方面,研究页岩油的富集条件,并对目标层系进行有利区优选。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湖—半深湖相页岩厚度较大,三角洲相中砂岩夹层较多;沙三中亚段有机质类型以Ⅱ1和Ⅱ2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均值0.84%,镜质体反射率0.8%~1.5%,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沙三中亚段页岩矿物组成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蚀孔及微裂缝,有机质孔较少;分别运用氯仿沥青"A"法、热解法以及含油饱和度理论计算法,得出含油率为0.242%、0.266%和0.228%;认为勘探有利区受沉积相控制,Ⅰ类有利区主要位于濮城—文留湖相沉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北部 沙三中亚段 页岩油 地球化学特征 含油性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辉 毕俊凤 +2 位作者 孙超 孙耀庭 乌洪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1-448,共8页
孤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三段广泛发育灰质泥岩,因其速度和密度与砂岩的速度和密度相当,导致该区砂岩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进行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类型... 孤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三段广泛发育灰质泥岩,因其速度和密度与砂岩的速度和密度相当,导致该区砂岩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进行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类型和地层展布特征的分析,遵循等时地层切片的基本原理,按砂层组厚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然后,在分析灰质泥岩岩石物理学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灰质泥岩和砂岩的泥质含量曲线作为敏感曲线;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有效融合多尺度资料,实现储层的精确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多尺度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剔除灰质泥岩影响,提高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沙三中亚段 储层预测 敏感曲线 灰质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扇储层沉积微相建模——以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艳树 吴胜和 +2 位作者 毛立华 李中超 田永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储层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储层沉积微相分布对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油田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具有很强的地质适用性,合理选择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以东濮凹陷濮城油... 储层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储层沉积微相分布对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油田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具有很强的地质适用性,合理选择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6-10水下扇油藏为例,由于水下扇沉积储层微相具有几何构型及空间分布复杂的特点,选择序贯指示建模可以对不同微相采用不同变差函数来表征其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从而再现储层微相复杂的空间分布。通过定义沟道吻合程度参数Mat对模拟实现进行检验,抽稀井沟道吻合程度参数Mat平均值达到84.7%,表明建模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序贯指示建模适合于建立水下扇储层沉积微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扇 序贯指示建模 沙三中亚段6-10油藏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沙三中烃源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涛 傅强 +1 位作者 夏庆龙 李建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8-701,共4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2.24 mg.g-1;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富烃源岩。有机碳和Ro等值线分布图表明该凹陷西次洼有2个成熟的生烃中心,东次洼有一个成熟的生烃中心,西次洼比东次洼烃源岩分布更广,演化程度更高,显示西次洼具有更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沙三中 古环境 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岩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操应长 张青青 +3 位作者 王艳忠 杨田 王心怿 薛秀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中块状层理砂岩相在研究区最为发育。以泥岩、冲刷面或岩相转化面为界,划分出20种岩相组合类型,分为5大类,分别是保留原始沉积构造的岩相组合、变形构造发育的岩相组合、块状层理和碎屑发育的岩相组合、下部碎屑流和上部浊流沉积的岩相组合,以及不完整鲍马序列的岩相组合,反映重力驱动事件中的滑动、滑塌、碎屑流、碎屑流-浊流、浊流沉积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重力流的垂向组合和典型剖面岩相分布特征,认为从盆地斜坡到盆地平原,重力流呈现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演化特征,滑塌近端主要发育滑动作用岩相组合和滑塌作用岩相组合,滑塌中部主要发育碎屑流岩相组合和碎屑流与浊流过渡转化岩相组合,滑塌远端主要发育浊流作用岩相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三中亚段 滑塌型重力流 岩相组合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储层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恒宇 胡望水 +3 位作者 李相明 李松泽 陈佩佩 王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163-169,共7页
文南油田是我国一个典型的低渗透油田,通过岩心的观察以及岩心分析数据研究,对文南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砂岩成岩作用、成岩矿物进行研究。将研究层段的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成岩相、斑状溶蚀成岩相(碳酸盐式和假杂基式)、致密胶... 文南油田是我国一个典型的低渗透油田,通过岩心的观察以及岩心分析数据研究,对文南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砂岩成岩作用、成岩矿物进行研究。将研究层段的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成岩相、斑状溶蚀成岩相(碳酸盐式和假杂基式)、致密胶结成岩相(碳酸盐基底式和碳酸盐孔隙式)、致密压实成岩相共四类成岩相及四类成岩亚相。分析不同成岩作用的测井响应特征,选取深浅侧向、自然伽马、密度、声波等测井曲线建立成岩相测井响应模式和成岩测井相模型。对研究区成岩相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沙三中亚段砂组成岩相的发育受砂岩组分和胶结物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油田 沙三中亚段 储层特征 成岩相类型 成岩测井相 砂岩组分 胶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厂油田沙三中砂体展布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路原 钟大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46-47,共2页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及有关的三维空间插值技术对马厂油田的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预测。结果表明 :马厂油田沙三中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 (即支流间湾 )以及前三...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及有关的三维空间插值技术对马厂油田的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预测。结果表明 :马厂油田沙三中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 (即支流间湾 )以及前三角洲沉积微相沉积 ,砂体规模小、平面上连片性差、构造破碎 ,断块多而小。在 2 4个小层中 ,有 1 8个小层具有剩余油和挖潜的可能。其中 7个小层的挖潜能力较大 ,5个小层的挖潜能力中等。纵向上 3、4小层是该油田剩余油的主要分布层位。水下分流河道是剩余油分布主要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厂油田 沙三中 砂体展布 剩余油分布 研究 建模 沉积微相 挖掘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段沙三中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 ,对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段Es中3沉积早中期主要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积扇相沉积 ,Es中3沉积中后期属浊积扇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其中 ,...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 ,对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 ,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段Es中3沉积早中期主要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积扇相沉积 ,Es中3沉积中后期属浊积扇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其中 ,浊积扇可分为有水道的远源浊积扇、与三角洲有关的近源滑塌浊积扇 ;三角洲相在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指出了Es中3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结合测试资料分析 ,辫状水道微相和滑塌浊积扇的中扇为有利相带 ,从而为本区Es中3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构造带 沙三中 浊积相 三角洲相 沉积微相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以河125断层区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建华 孙正贵 +1 位作者 禚元杰 梁刚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沙三中亚段 河125断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