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4 位作者 周建生 王振升 肖敦清 陈长伟 柳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通过对歧口凹陷钻井、测井、非地震、地震等基础资料和前人成果的系统分析,沙河街组第一段上亚段-东营组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湖泊相等类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微相、深水浊积扇砂体具... 通过对歧口凹陷钻井、测井、非地震、地震等基础资料和前人成果的系统分析,沙河街组第一段上亚段-东营组沉积相类型丰富,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湖泊相等类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微相、深水浊积扇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良好的成藏配置条件,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沉积体系 歧口凹陷 东营组 沙一上亚段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河口坝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文睿 张峰 +5 位作者 纪友亮 周勇 罗妮娜 张艺楼 梁星如 程煜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河口坝、泥质隔夹层的结构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解剖,明确了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建立了油藏模式。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不同期河口坝之间和同一期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隔夹层。在顺物源方向上,河口坝呈S型叠置前积;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多期河口坝纵向上叠置堆积;河口坝间发育泥质隔层,单个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夹层。研究区一共发育3种类型的油藏:断层控制油藏、岩性控制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不同期次河口坝间的泥质隔层作为油气的隔挡,是造成油水界面不统一的原因,而河口坝内部的夹层厚度较薄,规模小,不影响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泥质隔夹层 内部结构 油藏开发 沙一上亚段 饶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宁油田沙一段—东三段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
3
作者 柳灵艳 翟羽佳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肃宁油田下第三系沙一上亚段和东三段是主要出油井段,经过30余年的勘探开发,不断有新井获得油气显示,但是目前井控程度较低,开采效果不理想。为研究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特别是沉积特征和成藏规律,以井震结合为手段,在等时地层格架内部研... 肃宁油田下第三系沙一上亚段和东三段是主要出油井段,经过30余年的勘探开发,不断有新井获得油气显示,但是目前井控程度较低,开采效果不理想。为研究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特别是沉积特征和成藏规律,以井震结合为手段,在等时地层格架内部研究沉积储层的分布规律,总结成藏模式。研究成果表明,肃宁油田东三段沉积相是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沙一上亚段是湖泊—正常三角洲前缘沉积,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肃宁油田的成藏模式是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不具备统一油水界面。油田油气成藏的优越条件为3个,分别为充足的油源条件、良好的疏导体系、优越的保存条件。在断层附近,特别是在反向正断层的下降盘,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油气的保存起到了封闭效果。该成果对于研究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宁油田 东三 沙一上亚段 沉积特征 成藏规律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