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翠
马孟龙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75-96,共22页
高帝六年,刘邦完成了形式上的"天下统一"。为了酬劳随征天下的功臣,刘邦创立侯国分封制度,陆续设置侯国封赐功臣。至高帝末年,共封建侯国一百余个。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何种特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汉高帝
诸侯王
侯国
汉书地理志稽疑
张敖
淮南国
太原郡
长沙国
云中郡
九原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高帝纳言践行
2
《月读》
2013年第9期13-14,共2页
中国传统哲学中,知与行的关系历来备受重视。早在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之前,历史上已有许多相关探讨。《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也说:'言知之易,行之难。'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中国传统哲学中,知与行的关系历来备受重视。早在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之前,历史上已有许多相关探讨。《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也说:'言知之易,行之难。'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做足了知与行的功夫。他常向属下虚心问政,故而能'知';他在臣僚的建议下不断改正过失、纠正错误,是为有'行'。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行事作风,使刘邦以渺渺之身,驱策力而有天下,最终建立了强盛的西汉帝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郦食其
汉高帝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汉承秦制”格局下高帝、高后对秦法路线的调整
被引量:
2
3
作者
林聪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汉初沿袭秦制,特别是实施以秦律为基础的汉律,但在惩秦之弊以及借反秦以形塑政权正当性的政治号召下,做了统治方向的调整。汉高帝、高后时期,帝国维持"汉承秦制"的政治格局,作为统治的基本架构,但做了以下几个重要方向的调整...
汉初沿袭秦制,特别是实施以秦律为基础的汉律,但在惩秦之弊以及借反秦以形塑政权正当性的政治号召下,做了统治方向的调整。汉高帝、高后时期,帝国维持"汉承秦制"的政治格局,作为统治的基本架构,但做了以下几个重要方向的调整:一是关东地区建置王国,暂缓"一用汉法";二是对法禁做局部修正,缓解承袭秦律而来的严酷;三是在"以顺守之"的政治路线指导下,推动黄老无为政治。这些调整兼顾思想引导与现实需要,使帝国稳定下来,避免成为第二个短命帝国,是很成功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承秦制
秦律
汉律
汉高帝
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祀堯”或“祀高帝”?--東漢建武七年郊祀禮議的政治意涵及思想淵源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尔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67,392,393,共29页
光武帝與杜林在郊祀以"堯"還是"高帝"配天的問題上有分歧。光武根據"周祀后稷",以配天者爲始祖而非受命祖,主張祀堯。杜林以高帝身兼始祖和受命祖,認爲應恢復高帝配天制度。雖稱之爲祖宗故事,强調本朝是...
光武帝與杜林在郊祀以"堯"還是"高帝"配天的問題上有分歧。光武根據"周祀后稷",以配天者爲始祖而非受命祖,主張祀堯。杜林以高帝身兼始祖和受命祖,認爲應恢復高帝配天制度。雖稱之爲祖宗故事,强調本朝是漢家"中興",杜林之議實本於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實施的高帝配天制,顯示了他的西漢復古派立場。光武的堯觀念與兩漢之際流行的"漢承堯運"同中有異,祀堯在形式上模仿了新莽始建國年間的祀黄帝,呈露了光武不同於"中興"的"創革"思路。祀堯與祀高帝之間微妙的角力背後,是對新漢朝乃創業或前漢中興的商討,顯露出兩種正統觀念。王莽兩個時期意義不同的禮制遺産返魂於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武帝
杜林
郊祀
堯
漢
高帝
王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关键词
汉武帝时代
盐铁
西汉初期
政策分析
汉高帝
武功爵
搜粟都尉
景帝
李广利
皮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侯子”小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曾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诸侯子"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说,根据简牍资料文献记载分析,"诸侯子"应不是普通诸侯国人,而是汉初跟从刘邦统一天下的原六国诸侯支系宗戚。
关键词
汉高帝
五年五月诏
诸侯子
张家山汉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梁国史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程有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71-78,共8页
梁国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藩国。它与西汉王朝共始终,在西汉前期曾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距今年代久远,史籍阙略,其史实多湮没不闻。笔者不揣弧陋寡闻,搜集史书散见之梁国史料,以王系、疆土、都城、政治、经济。
关键词
孝王
西汉前期
西汉王朝
韩安国
景帝
吴楚七国之乱
诸侯王
二千石
济阴国
汉高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州种植柑桔的历史考证
被引量:
3
8
作者
陈传
《浙江柑桔》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7,共2页
柑桔类果树包括许多种类和品种,经现代学者研究,大多数是我国原产。温州种植柑桔有很久的历史,究竟起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发现。但从古史文献考证,很可能在公元前200年的汉初,已有了大量的栽培和丰富的产品。 《通鉴》有:“秦末...
柑桔类果树包括许多种类和品种,经现代学者研究,大多数是我国原产。温州种植柑桔有很久的历史,究竟起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发现。但从古史文献考证,很可能在公元前200年的汉初,已有了大量的栽培和丰富的产品。 《通鉴》有:“秦末,闽越君无诸与驺摇,俱率百越之众入关,佐诸候以灭暴秦。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帝
无诸
驺摇
《通鉴》
闽越
百越
历史考证
东瓯
桓宽
文献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蜀鉴》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炳清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385-391,共7页
南宋郭允蹈所著《蜀鉴》一书,是一部有关我国西南地区的通史著作。它不仅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而且还总结了历代经略蜀地的得失,探讨各关隘要地在胜败攻守中的作用。因此,《蜀鉴》具有很高的历史军事地理价...
南宋郭允蹈所著《蜀鉴》一书,是一部有关我国西南地区的通史著作。它不仅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而且还总结了历代经略蜀地的得失,探讨各关隘要地在胜败攻守中的作用。因此,《蜀鉴》具有很高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惜此书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军事地理
蜀鉴
广都
汉高帝
重庆府
鱼复
宕渠郡
寰宇记
四塞
谯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初“三辅”称谓沿革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孔祥军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52-58,共7页
《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地理志》对"三辅"均有明确记载,然而又自相抵牾、前后矛盾。对此,历来学者或视而不见,或弥缝其间,似乎都未能给出比较合理解释。今细绎史载,参以他书,始知"三辅"似官地合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地理志》对"三辅"均有明确记载,然而又自相抵牾、前后矛盾。对此,历来学者或视而不见,或弥缝其间,似乎都未能给出比较合理解释。今细绎史载,参以他书,始知"三辅"似官地合一之称谓,即官名系统与地名系统的统一,庶几可明史载之曲幽,并使因之而致的读史困惑豁然开释,这对正确理解汉初政区和官制的诸多问题更具参考价值。而官地一体的现象在史籍中又非特例,故又可由此出发,解释史载中其他类似的矛盾,但既然溢出本文讨论范围,则待日后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扶风
百官公卿
三辅
汉高帝
景帝
京兆尹
列侯
尉史
鸿嘉
平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郡后的汉代河西
11
作者
刘光华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87-99,共13页
河西地区在汉武帝元狩=年归入汉朝版图后,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谈建郡后的河西地区对汉代历史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教正。一、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基地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制国家空前强大,不...
河西地区在汉武帝元狩=年归入汉朝版图后,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谈建郡后的河西地区对汉代历史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教正。一、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基地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制国家空前强大,不断地向南侵掠汉朝的北方边境;相反,经过长期动乱后新建立的西汉王朝却相当衰弱,根本无力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掠。因而,汉高帝刘邦采用了娄敬的和亲建议,以求换取北方边境的暂时安宁。这一政策一直实行到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佞掠的战争开始为止。关于匈奴国家的强大,必须追溯到秦汉之际。秦汉之际是匈奴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时期。'在此以前,草原人民的历史是从氏族群体经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族
河西地区
汉高帝
西汉王朝
元狩
护羌校尉
氏族部落
刘邦采
居延塞
张掖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宜春远古史探析
12
作者
尹福生
《南方文物》
1986年第2期89-90,88,共3页
宜春,历史悠久,是西汉豫章郡十八县之一,但在古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史籍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宜春县志》序言中记载:“宜春自汉代置治,迨清康熙间始有县志,康熙以前固渺乎难稽矣”!可见汉代以后,史料记载,是微乎其微的。据悉,康熙...
宜春,历史悠久,是西汉豫章郡十八县之一,但在古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史籍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宜春县志》序言中记载:“宜春自汉代置治,迨清康熙间始有县志,康熙以前固渺乎难稽矣”!可见汉代以后,史料记载,是微乎其微的。据悉,康熙以前就只有宋嘉定、明正德《袁州府志》,宋以前的志书都没有发现。府志包括四个县(宜、萍、分、万)的,不可能全都记录宜春的事。加上辗转传抄,详实的史料就不那末多了。志书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州府
豫章郡
明正德
府志
荒服
末多
汉高帝
云雷纹
农业生产
地方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初期儒、道、法各家思想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13
作者
乔迁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8-84,共7页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的封建大帝国,开创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内兴功作,外攘夷狄,苛征暴敛,徭役繁重,严刑峻罚,生民涂炭,遂使甫成之功,迅即失败,土崩瓦解。又...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的封建大帝国,开创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内兴功作,外攘夷狄,苛征暴敛,徭役繁重,严刑峻罚,生民涂炭,遂使甫成之功,迅即失败,土崩瓦解。又经过楚汉之争,刘邦终于在公元前202年打败了代表旧贵族复辟势力的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从此,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任务便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初期
西汉王朝
楚汉之争
封建专制
历史时期
功作
诸侯王
生民涂炭
汉高帝
与民休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台古今谈
14
作者
曾震宜
《南方文物》
1982年第2期91-94,共4页
宜春,古人称之为“江南古郡”中的“佳丽之地”,这并非过誉之辞,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宜春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所置县。当时,汉高帝派大将灌婴立豫章郡,“始置宜春县,豫章领县十八,宜春其一也”在这十八县中,宜春是赣西唯一的一个...
宜春,古人称之为“江南古郡”中的“佳丽之地”,这并非过誉之辞,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宜春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所置县。当时,汉高帝派大将灌婴立豫章郡,“始置宜春县,豫章领县十八,宜春其一也”在这十八县中,宜春是赣西唯一的一个县。也就在这一年,汉高帝“令天下郡邑皆筑城,袁之有城或始诸此。”筑城置县时,因为县侧有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帝
豫章郡
灌婴
事实根据
赣西
北宋诗
江西通志
府学
郑谷
韩文公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今华容地域演变考
15
作者
朱培高
《云梦学刊》
1990年第1期21-25,共5页
历史上的华容县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三国以后,地域几经分合,至南北朝梁末废省,共存在750余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县名沿用至今。人们习惯地称梁以前的华容县为“古华容”,隋以后的华容为“今华容”...
历史上的华容县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三国以后,地域几经分合,至南北朝梁末废省,共存在750余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县名沿用至今。人们习惯地称梁以前的华容县为“古华容”,隋以后的华容为“今华容”。古华容治所在长江以北,今华容全境在长江以南,它们地域演变有无渊源关系?唐宋以后史、志多以今华容县自古孱陵县析出,秦隶黔中郡,汉隶武陵郡,古华容隶南郡,两者无任何关系。对此,明代地学家孔羽侯曾经提出疑问,但未能作深入研究,以至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疑案。在撰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地理学、方志学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容
孱陵县
武陵郡
黔中郡
汉高帝
羽侯
撰修
方志学
长江以南
南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历史人物官历述录(部分)
16
作者
于北山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5-23,48,共10页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较大。战国时期,互相征伐,故各国均有将军之号。魏在战国,有将军、...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较大。战国时期,互相征伐,故各国均有将军之号。魏在战国,有将军、上将军、客将军、五乘将军。又有犀首将军,说法不同,有的说是人名,即公孙衍;有的说是将军之号,若虎牙将军之类。此但云为将,当即将军。一般地说,这种将军,一次战役终了即撤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庶长
五乘
历史人物
百官公卿
卒史
大上造
汉高帝
秦官
商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向校书
17
作者
唐有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42-51,共10页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献学家,亦是我国官府主持校书的初祖。他校书的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和校勘工作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一、刘向校书时的条件刘向校书以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古书的校理。春秋末期孔子曾校...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献学家,亦是我国官府主持校书的初祖。他校书的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和校勘工作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一、刘向校书时的条件刘向校书以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古书的校理。春秋末期孔子曾校理删整《六经》,开私人校书之始;至西汉高帝时,张良、韩信曾校理兵书“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1)武帝时,军政杨仆亦曾“捃摭遗逸,纪奏《兵录》。”(2)然两次兵书之校理皆未完备。私人校理,规模小,集书未备,成效不大,影响未深。这说明当时校书条件尚不成熟。而真正具备成熟的校书条件,则是从汉成帝时刘向代表官府大规模进行校书开始的。当时具备了哪些成熟的校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理
《七略》
汉高帝
《汉志》
兵录
战国策书录
杨仆
诗赋略
《别录》
列子书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都建置沿革考略——以汉代新都城址的发现为契机
18
作者
王波
《巴蜀史志》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华阳国志》所载新都与成都、广都同为蜀之“三都”,从文物遗存和史志记载看,不能将其释为古蜀国都城,而当为两汉以来蜀地的三座名城之一。秦并蜀后在蜀地推行郡县制,新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应当在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之前即已置...
《华阳国志》所载新都与成都、广都同为蜀之“三都”,从文物遗存和史志记载看,不能将其释为古蜀国都城,而当为两汉以来蜀地的三座名城之一。秦并蜀后在蜀地推行郡县制,新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应当在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之前即已置县。两汉至萧梁时期,新都县治在今城厢地,西魏据蜀后,因在城厢地新置白牟县,遂移新都县治至始康城,即今新都老城区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置沿革
汉高帝
广汉郡
《华阳国志》
文物遗存
古蜀国
郡县制
西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安汉县属巴郡
19
作者
归子
《文史杂志》
2020年第5期117-117,共1页
《文史杂志》2020年第4期《经世逸才真性情》一文起首讲,司马相如"生于蜀郡安汉(今四川蓬安)",其中"蜀郡安汉"当为"巴郡安汉"之误。安汉县为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念将军纪信开汉之功而分秦阆中县...
《文史杂志》2020年第4期《经世逸才真性情》一文起首讲,司马相如"生于蜀郡安汉(今四川蓬安)",其中"蜀郡安汉"当为"巴郡安汉"之误。安汉县为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念将军纪信开汉之功而分秦阆中县纪信故地置,在《汉书·地理志》中为巴郡十一县之一;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清泉坝,辖地包括今南充、西充、蓬安、岳池、武胜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南充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才
汉高帝
文史杂志
四川南充
安汉
阆中县
蓬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汉代铜马群浅析马在汉匈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0
作者
陈建永
《河西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7-50,共4页
在武威市中心文化广场的城楼上,有一匹凌空飞驰,英姿骄健,三足高举,一足踏燕的“天马”。那,就是蜚声中外的银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这件具有高超艺术形象的瑰丽“真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据考证,它铸造于东汉,至于...
在武威市中心文化广场的城楼上,有一匹凌空飞驰,英姿骄健,三足高举,一足踏燕的“天马”。那,就是蜚声中外的银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这件具有高超艺术形象的瑰丽“真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据考证,它铸造于东汉,至于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定论。而同时期,在河西其它地方也发现了许多铜马造型的艺术珍品,而且大多是东汉时代铸造的。如:郭家沙滩铜马、葫芦墩铜马、三闸山北坡铜马驹,四角墩铜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族
汉王朝
甘肃武威
文化广场
汉高帝
“天马”
乌孙
骑将军
右北平
河西之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翠
马孟龙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75-96,共22页
基金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人文学科整体推进重大项目“中古中国的知识、信仰与制度的整合研究”的资助
文摘
高帝六年,刘邦完成了形式上的"天下统一"。为了酬劳随征天下的功臣,刘邦创立侯国分封制度,陆续设置侯国封赐功臣。至高帝末年,共封建侯国一百余个。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何种特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汉高帝
诸侯王
侯国
汉书地理志稽疑
张敖
淮南国
太原郡
长沙国
云中郡
九原郡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高帝纳言践行
2
出处
《月读》
2013年第9期13-14,共2页
文摘
中国传统哲学中,知与行的关系历来备受重视。早在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之前,历史上已有许多相关探讨。《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也说:'言知之易,行之难。'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做足了知与行的功夫。他常向属下虚心问政,故而能'知';他在臣僚的建议下不断改正过失、纠正错误,是为有'行'。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行事作风,使刘邦以渺渺之身,驱策力而有天下,最终建立了强盛的西汉帝国。
关键词
郦食其
汉高帝
知行合一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承秦制”格局下高帝、高后对秦法路线的调整
被引量:
2
3
作者
林聪舜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基金
台湾“科技部”专题研究项目:秦法家统治潜存的自我瓦解因素——秦帝国的盲点与汉高帝、高后时期的调整(MOST 109-2410-H007-081)。
文摘
汉初沿袭秦制,特别是实施以秦律为基础的汉律,但在惩秦之弊以及借反秦以形塑政权正当性的政治号召下,做了统治方向的调整。汉高帝、高后时期,帝国维持"汉承秦制"的政治格局,作为统治的基本架构,但做了以下几个重要方向的调整:一是关东地区建置王国,暂缓"一用汉法";二是对法禁做局部修正,缓解承袭秦律而来的严酷;三是在"以顺守之"的政治路线指导下,推动黄老无为政治。这些调整兼顾思想引导与现实需要,使帝国稳定下来,避免成为第二个短命帝国,是很成功的调整。
关键词
汉承秦制
秦律
汉律
汉高帝
高后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祀堯”或“祀高帝”?--東漢建武七年郊祀禮議的政治意涵及思想淵源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尔
机构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67,392,393,共29页
文摘
光武帝與杜林在郊祀以"堯"還是"高帝"配天的問題上有分歧。光武根據"周祀后稷",以配天者爲始祖而非受命祖,主張祀堯。杜林以高帝身兼始祖和受命祖,認爲應恢復高帝配天制度。雖稱之爲祖宗故事,强調本朝是漢家"中興",杜林之議實本於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實施的高帝配天制,顯示了他的西漢復古派立場。光武的堯觀念與兩漢之際流行的"漢承堯運"同中有異,祀堯在形式上模仿了新莽始建國年間的祀黄帝,呈露了光武不同於"中興"的"創革"思路。祀堯與祀高帝之間微妙的角力背後,是對新漢朝乃創業或前漢中興的商討,顯露出兩種正統觀念。王莽兩個時期意義不同的禮制遺産返魂於其中。
关键词
光武帝
杜林
郊祀
堯
漢
高帝
王莽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准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关键词
汉武帝时代
盐铁
西汉初期
政策分析
汉高帝
武功爵
搜粟都尉
景帝
李广利
皮币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侯子”小议
被引量:
1
6
作者
曾磊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摘
"诸侯子"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说,根据简牍资料文献记载分析,"诸侯子"应不是普通诸侯国人,而是汉初跟从刘邦统一天下的原六国诸侯支系宗戚。
关键词
汉高帝
五年五月诏
诸侯子
张家山汉简
Keywords
the imperial edict of May in the fifth year of Emperor Gaozu
zhuhouzi
the Han bamboo slips unearthed in Zhangjiashan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梁国史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程有为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71-78,共8页
文摘
梁国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藩国。它与西汉王朝共始终,在西汉前期曾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距今年代久远,史籍阙略,其史实多湮没不闻。笔者不揣弧陋寡闻,搜集史书散见之梁国史料,以王系、疆土、都城、政治、经济。
关键词
孝王
西汉前期
西汉王朝
韩安国
景帝
吴楚七国之乱
诸侯王
二千石
济阴国
汉高帝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州种植柑桔的历史考证
被引量:
3
8
作者
陈传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柑桔》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7,共2页
文摘
柑桔类果树包括许多种类和品种,经现代学者研究,大多数是我国原产。温州种植柑桔有很久的历史,究竟起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发现。但从古史文献考证,很可能在公元前200年的汉初,已有了大量的栽培和丰富的产品。 《通鉴》有:“秦末,闽越君无诸与驺摇,俱率百越之众入关,佐诸候以灭暴秦。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关键词
汉高帝
无诸
驺摇
《通鉴》
闽越
百越
历史考证
东瓯
桓宽
文献考证
分类号
S6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蜀鉴》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炳清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385-391,共7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社科项目“《蜀鉴》研究”(09SA092)系列成果
文摘
南宋郭允蹈所著《蜀鉴》一书,是一部有关我国西南地区的通史著作。它不仅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而且还总结了历代经略蜀地的得失,探讨各关隘要地在胜败攻守中的作用。因此,《蜀鉴》具有很高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惜此书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
历史军事地理
蜀鉴
广都
汉高帝
重庆府
鱼复
宕渠郡
寰宇记
四塞
谯纵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初“三辅”称谓沿革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孔祥军
出处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52-58,共7页
文摘
《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地理志》对"三辅"均有明确记载,然而又自相抵牾、前后矛盾。对此,历来学者或视而不见,或弥缝其间,似乎都未能给出比较合理解释。今细绎史载,参以他书,始知"三辅"似官地合一之称谓,即官名系统与地名系统的统一,庶几可明史载之曲幽,并使因之而致的读史困惑豁然开释,这对正确理解汉初政区和官制的诸多问题更具参考价值。而官地一体的现象在史籍中又非特例,故又可由此出发,解释史载中其他类似的矛盾,但既然溢出本文讨论范围,则待日后详论。
关键词
右扶风
百官公卿
三辅
汉高帝
景帝
京兆尹
列侯
尉史
鸿嘉
平侯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郡后的汉代河西
11
作者
刘光华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87-99,共13页
文摘
河西地区在汉武帝元狩=年归入汉朝版图后,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谈建郡后的河西地区对汉代历史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教正。一、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基地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制国家空前强大,不断地向南侵掠汉朝的北方边境;相反,经过长期动乱后新建立的西汉王朝却相当衰弱,根本无力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掠。因而,汉高帝刘邦采用了娄敬的和亲建议,以求换取北方边境的暂时安宁。这一政策一直实行到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佞掠的战争开始为止。关于匈奴国家的强大,必须追溯到秦汉之际。秦汉之际是匈奴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时期。'在此以前,草原人民的历史是从氏族群体经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的历史。
关键词
匈奴族
河西地区
汉高帝
西汉王朝
元狩
护羌校尉
氏族部落
刘邦采
居延塞
张掖郡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宜春远古史探析
12
作者
尹福生
出处
《南方文物》
1986年第2期89-90,88,共3页
文摘
宜春,历史悠久,是西汉豫章郡十八县之一,但在古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史籍上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宜春县志》序言中记载:“宜春自汉代置治,迨清康熙间始有县志,康熙以前固渺乎难稽矣”!可见汉代以后,史料记载,是微乎其微的。据悉,康熙以前就只有宋嘉定、明正德《袁州府志》,宋以前的志书都没有发现。府志包括四个县(宜、萍、分、万)的,不可能全都记录宜春的事。加上辗转传抄,详实的史料就不那末多了。志书上说:
关键词
袁州府
豫章郡
明正德
府志
荒服
末多
汉高帝
云雷纹
农业生产
地方特色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初期儒、道、法各家思想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13
作者
乔迁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8-84,共7页
文摘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的封建大帝国,开创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内兴功作,外攘夷狄,苛征暴敛,徭役繁重,严刑峻罚,生民涂炭,遂使甫成之功,迅即失败,土崩瓦解。又经过楚汉之争,刘邦终于在公元前202年打败了代表旧贵族复辟势力的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从此,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任务便开始了。
关键词
西汉初期
西汉王朝
楚汉之争
封建专制
历史时期
功作
诸侯王
生民涂炭
汉高帝
与民休息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台古今谈
14
作者
曾震宜
出处
《南方文物》
1982年第2期91-94,共4页
文摘
宜春,古人称之为“江南古郡”中的“佳丽之地”,这并非过誉之辞,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宜春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所置县。当时,汉高帝派大将灌婴立豫章郡,“始置宜春县,豫章领县十八,宜春其一也”在这十八县中,宜春是赣西唯一的一个县。也就在这一年,汉高帝“令天下郡邑皆筑城,袁之有城或始诸此。”筑城置县时,因为县侧有泉水,“
关键词
汉高帝
豫章郡
灌婴
事实根据
赣西
北宋诗
江西通志
府学
郑谷
韩文公祠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今华容地域演变考
15
作者
朱培高
机构
岳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出处
《云梦学刊》
1990年第1期21-25,共5页
文摘
历史上的华容县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三国以后,地域几经分合,至南北朝梁末废省,共存在750余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县名沿用至今。人们习惯地称梁以前的华容县为“古华容”,隋以后的华容为“今华容”。古华容治所在长江以北,今华容全境在长江以南,它们地域演变有无渊源关系?唐宋以后史、志多以今华容县自古孱陵县析出,秦隶黔中郡,汉隶武陵郡,古华容隶南郡,两者无任何关系。对此,明代地学家孔羽侯曾经提出疑问,但未能作深入研究,以至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疑案。在撰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地理学、方志学的新成果,
关键词
华容
孱陵县
武陵郡
黔中郡
汉高帝
羽侯
撰修
方志学
长江以南
南安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历史人物官历述录(部分)
16
作者
于北山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5-23,48,共10页
文摘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较大。战国时期,互相征伐,故各国均有将军之号。魏在战国,有将军、上将军、客将军、五乘将军。又有犀首将军,说法不同,有的说是人名,即公孙衍;有的说是将军之号,若虎牙将军之类。此但云为将,当即将军。一般地说,这种将军,一次战役终了即撤销。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庶长
五乘
历史人物
百官公卿
卒史
大上造
汉高帝
秦官
商君
分类号
K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向校书
17
作者
唐有勤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42-51,共10页
文摘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献学家,亦是我国官府主持校书的初祖。他校书的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和校勘工作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一、刘向校书时的条件刘向校书以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古书的校理。春秋末期孔子曾校理删整《六经》,开私人校书之始;至西汉高帝时,张良、韩信曾校理兵书“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1)武帝时,军政杨仆亦曾“捃摭遗逸,纪奏《兵录》。”(2)然两次兵书之校理皆未完备。私人校理,规模小,集书未备,成效不大,影响未深。这说明当时校书条件尚不成熟。而真正具备成熟的校书条件,则是从汉成帝时刘向代表官府大规模进行校书开始的。当时具备了哪些成熟的校书条件?
关键词
校理
《七略》
汉高帝
《汉志》
兵录
战国策书录
杨仆
诗赋略
《别录》
列子书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都建置沿革考略——以汉代新都城址的发现为契机
18
作者
王波
机构
新都博物馆
出处
《巴蜀史志》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文摘
《华阳国志》所载新都与成都、广都同为蜀之“三都”,从文物遗存和史志记载看,不能将其释为古蜀国都城,而当为两汉以来蜀地的三座名城之一。秦并蜀后在蜀地推行郡县制,新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应当在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之前即已置县。两汉至萧梁时期,新都县治在今城厢地,西魏据蜀后,因在城厢地新置白牟县,遂移新都县治至始康城,即今新都老城区所在地。
关键词
建置沿革
汉高帝
广汉郡
《华阳国志》
文物遗存
古蜀国
郡县制
西魏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安汉县属巴郡
19
作者
归子
机构
不详
出处
《文史杂志》
2020年第5期117-117,共1页
文摘
《文史杂志》2020年第4期《经世逸才真性情》一文起首讲,司马相如"生于蜀郡安汉(今四川蓬安)",其中"蜀郡安汉"当为"巴郡安汉"之误。安汉县为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念将军纪信开汉之功而分秦阆中县纪信故地置,在《汉书·地理志》中为巴郡十一县之一;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清泉坝,辖地包括今南充、西充、蓬安、岳池、武胜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南充县。
关键词
逸才
汉高帝
文史杂志
四川南充
安汉
阆中县
蓬安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汉代铜马群浅析马在汉匈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0
作者
陈建永
机构
张掖师专政史系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7-50,共4页
文摘
在武威市中心文化广场的城楼上,有一匹凌空飞驰,英姿骄健,三足高举,一足踏燕的“天马”。那,就是蜚声中外的银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这件具有高超艺术形象的瑰丽“真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据考证,它铸造于东汉,至于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定论。而同时期,在河西其它地方也发现了许多铜马造型的艺术珍品,而且大多是东汉时代铸造的。如:郭家沙滩铜马、葫芦墩铜马、三闸山北坡铜马驹,四角墩铜马等。
关键词
匈奴族
汉王朝
甘肃武威
文化广场
汉高帝
“天马”
乌孙
骑将军
右北平
河西之战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
王翠
马孟龙
《历史地理》
CSSCI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高帝纳言践行
《月读》
2013
0
原文传递
3
“汉承秦制”格局下高帝、高后对秦法路线的调整
林聪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祀堯”或“祀高帝”?--東漢建武七年郊祀禮議的政治意涵及思想淵源
王尔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分析
张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诸侯子”小议
曾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西汉梁国史初探
程有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温州种植柑桔的历史考证
陈传
《浙江柑桔》
北大核心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略论《蜀鉴》的历史军事地理价值
赵炳清
《历史地理》
CSSCI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汉初“三辅”称谓沿革考
孔祥军
《历史地理》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建郡后的汉代河西
刘光华
《敦煌学辑刊》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宜春远古史探析
尹福生
《南方文物》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西汉初期儒、道、法各家思想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乔迁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春台古今谈
曾震宜
《南方文物》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今华容地域演变考
朱培高
《云梦学刊》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历史人物官历述录(部分)
于北山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刘向校书
唐有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新都建置沿革考略——以汉代新都城址的发现为契机
王波
《巴蜀史志》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西汉安汉县属巴郡
归子
《文史杂志》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汉代铜马群浅析马在汉匈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陈建永
《河西学院学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