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Figure”假说——兼论Hauser,Chomsky&Fitch的FLN假说
1
作者 郑晓行 曹杰旺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1-87,共7页
Hauser,Chomsky&Fitch(2002)把"语言器官"区分为FLB和FLN,并假设FLN只包含递归性,(递归性)是人类语言器官独有且唯一的构成要素,它使人类语言可以对"有限的手段进行无限运用"。按照他们的观点,类似汉语名词短... Hauser,Chomsky&Fitch(2002)把"语言器官"区分为FLB和FLN,并假设FLN只包含递归性,(递归性)是人类语言器官独有且唯一的构成要素,它使人类语言可以对"有限的手段进行无限运用"。按照他们的观点,类似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均由FLN的递归性生成,这种观点明显不符合汉语实际,也不符合汉语使用者的认知过程。从完形心理学的图形-背景认知原则来说,汉语使用者在认知过程中遵循从背景到图形的顺序,不断切换关注中心,而语言表达也遵循从背景到图形的顺序与之对应,形成了语言使用者对外部事物的完形认知与语言完形表达的异质同构,这就是汉语名词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Figure"假说。汉语名词左递归现象植根于汉语使用者的空间认知,这种语言思维与空间思维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也得到Lakoff(1987)提出的形式空间化假设的有力的支持,而形式空间化假设又被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的证实:人类空间思维与语言思维在人类大脑神经系统中由同类结构生成。诸如汉语名词左递归现象的语言递归现象并不是由所谓的FLN的递归性生成,递归性也不是区域限定性的而是区域通用性的,不为FLN独有。从这个意义上说,Hauser,Chomsky&Fitch(2002)的FLN假说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 'Ground-to-Figure'假说 递归 FLB FL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小莘 张舸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王小莘张舸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以前不常见的言语现象似乎有要流行开来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但在人们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这就是“程度副词+名词... “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王小莘张舸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以前不常见的言语现象似乎有要流行开来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但在人们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这就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于这种结构,语言学界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 程度副词+名词 形容词性短语 言语现象 值得注意 现代汉语 语言现象 语言和言语 语言的范畴 书面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现代汉语(下)的复习与考试
3
作者 胡吉成 《当代电大》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期末考试 概念 语法 学期考试 思维形式 文法 多重复句 修辞 现代汉语 试题 句子 病句 灵活运用 实词 名词 名物字 备选答案 短语 词组 学习要点 单句 句类 层次分析 语言运用 语言行为 语言现象 辞格 简答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汉语中的状语后置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列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 语序调整 汉语 语言现象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 现代汉语 名词作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介词对译中的不对应现象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瑞华 谢锁良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3期47-48,60,共3页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都是一种表达关系意义的虚词,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引出与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介词比汉语介词使用广泛,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较汉语介词复杂...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都是一种表达关系意义的虚词,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引出与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介词比汉语介词使用广泛,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较汉语介词复杂,因此其数量也大大超过汉语.从词形上看,英语介词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时,介词宾语必然是宾格.汉英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全相同.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介词 不对应现象 汉语介词 汉英语 “给” 表达关系 名词 “在” 介词短语 介词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古诗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规律
6
作者 唐贵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3年第10期68-69,共2页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其本义转化情况下的活用.即指名词在其本义引申后词性转化成了动词或动词短语。这一古文的语法现象在初、高中古诗文中较为突出.不少文言诗词和出自古汉语的成语也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类型...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其本义转化情况下的活用.即指名词在其本义引申后词性转化成了动词或动词短语。这一古文的语法现象在初、高中古诗文中较为突出.不少文言诗词和出自古汉语的成语也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类型在词类活用中也是最多的。其基本规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活用 动词短语 古诗文 规律 词性转化 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语言的歧义与机器翻译的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俞士汶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59-66,共8页
歧义是自然语言的特征之一。开发机器翻译系统,不仅要研究一种语言内部的歧义,而且还要研究两种不同语言间的歧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这些歧义现象及其对机器翻译的影响,总结了在机器翻译系统中为了得到恰当的译文所采用的几种办法... 歧义是自然语言的特征之一。开发机器翻译系统,不仅要研究一种语言内部的歧义,而且还要研究两种不同语言间的歧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这些歧义现象及其对机器翻译的影响,总结了在机器翻译系统中为了得到恰当的译文所采用的几种办法,并且提出了一种观点或者说方法,它允许译文的歧义同原文的歧义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现象 语义分析 汉语句子 名词短语 语法分析 句法结构 英美人 语境分析 兼类词 原文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 了”与“VN 了”句式浅探
8
作者 李媚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句子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对自然现象的表述方面.如:“下雨了”、“刮风了。”等等.笔者暂切把这一类句式定为“VN 了”句式,即:动词+名词+“了”。从语法上讲属动宾式短句。同样,另一类句式也常予应用:“雨停了。”...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句子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对自然现象的表述方面.如:“下雨了”、“刮风了。”等等.笔者暂切把这一类句式定为“VN 了”句式,即:动词+名词+“了”。从语法上讲属动宾式短句。同样,另一类句式也常予应用:“雨停了。”、“太阳落了。”等等。笔者暂且把这一类句子定为“NV 了”句试,即:名词+动词+“了”。笔者将两种句式加以比较,从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自然现象 现代汉语 浅探 句子 出现频率 太阳 动宾短语 动宾式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量词特征:广义短语结构语法(上) 被引量:1
9
作者 Jean-YvesMorin 任小波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7年第4期35-43,共9页
如果说在一个语法框架中语法知识是通过语法体(grammatical objects)和语法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的,那么语法体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呢?回答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很有限。
关键词 广义短语结构语法 汉语量词 相关现象 个体量词 中心词 语法信息 指示词 名词短语 GPSG理论 修饰词
原文传递
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语法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吉润 魏雅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76-79,共4页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及某些纷争问题,对语言研究在方法论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第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讨论词的分类标准及解决各语言单位的划界问题。第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论析语法学与某些近缘学...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及某些纷争问题,对语言研究在方法论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第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讨论词的分类标准及解决各语言单位的划界问题。第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论析语法学与某些近缘学科的血肉关系,以利于近缘学科的相互沟通、交融、补足,从而丰富、深化语法学自身的教学与研究。第三,通过哲学的“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对某些语法观点进行再认识,提出笔者的个人见解,为语法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现象 语言单位 句法 词类 短语 汉语 句子成分 名词 词法 语法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时点及相关现象
11
作者 张黎 《汉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24-29,共6页
0.1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表示时间的词语大体上可以从结构类型上分为如下几类: A.时间名词。如: A1 春节 国庆节 春天秋天 A2 昨天 去年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相关现象 参考点 方位短语 时量 句法分布 祈使 义素 重叠形式
原文传递
准确·创新·实用——喜读《新订中学教学语法释要》
12
作者 雷心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85-85,共1页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基础上制订的,但对《暂拟系统》作了较大的修改。这就给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个提要的新课...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基础上制订的,但对《暂拟系统》作了较大的修改。这就给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个提要的新课题。宋仲鑫同志的《新订中学教学语法释要》①(以下简称《释要》),就是以阐释《提要》的基本内容为宗旨的学习和教学参考用书。这本书写得及时,也写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语法 中小学语文 参考用书 宋玉柱 多分法 汉语教学 语法问题 语法学家 名词短语 语法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类词联合短语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储泽祥 谢晓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本文考察词性不同的词构成的联合短语,即异类词联合短语。它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典型的联合短语。异类词联合短语整体上倾向于体词性。本文着重考察异类词联合是如何维持平行性的。研究发现,句法语义的互补性,是异类词联合保持平行的关... 本文考察词性不同的词构成的联合短语,即异类词联合短语。它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典型的联合短语。异类词联合短语整体上倾向于体词性。本文着重考察异类词联合是如何维持平行性的。研究发现,句法语义的互补性,是异类词联合保持平行的关键。实质上,这也是异类词联合短语构成的基础。文章强调强式、弱式并重的研究取向,运用统计的方法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并予以适当的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类词联合短语 体词性 平行性 句法语义 统计分析 汉语 语法 句法功能 非范畴化 形式标记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方向性 “转义”现象 互补现象
原文传递
从汉英句型对比看自然语言的普遍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雅章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年第3期77-93,共17页
本论文将把汉语的单句句型和英语的基本句型作比较,并加以分析,对这两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提出一些看法。自从乔姆斯基(N·Chomsky)掀起语言学“革命”
关键词 基本句型 语言现象 普遍现象 汉语 英语 宾语 小主语 不及物动词 名词短语 句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