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特征
1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崔晓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97,307,共11页
[目的]探究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借鉴。[方法]基于1990—2022年土地利用和DEM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4个地形指标,借助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分析方法,探讨了... [目的]探究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借鉴。[方法]基于1990—2022年土地利用和DEM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4个地形指标,借助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1)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面积占比在54.59%以上)和耕地(35.20%以上)为主,呈现“东耕西林”空间格局。1990—2022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明显。(2)随各地形梯度等级增加,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分布指数逐渐减少,草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林地分别呈先增后减、持续增加态势。(3)研究时期内,耕地、林地的分布优势分别在各地形因子的中低(Ⅰ—Ⅲ)和中高(Ⅲ—Ⅴ)等级上有所扩大,其分布指数增幅介于0.041~0.117,0.005~0.076;除Ⅰ级梯度上的分布指数一致呈减少外,其他梯度上草地和水域的分布优势以扩大为主,其指数增加最明显的分别为地形起伏度Ⅲ级(0.317)、地形位Ⅲ级(0.299);建设用地分布优势在Ⅰ级梯度上皆呈扩大态势,其指数增加了0.056~0.689。(4)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以稳定型(81.39%)为主,其他图谱类型受地形梯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受自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分布优势在地形梯度上的变化相对复杂。因此,未来国土空间开发需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梯度 地形位 地形起伏度 分布指数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2
作者 李春楠 王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4-210,217,共8页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三生”系统视角,构建包括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13座城...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三生”系统视角,构建包括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测度汉江生态经济带13座城市2012—2021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区域差异性进行评价,并借助ArcGIS软件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三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指数逐年上升,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逐年上升,上游和中下游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不大,主要差距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差异较小。因此,不同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缩小区域内部差异,从而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时空演变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物流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王磊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基于2009-2019年汉江生态经济带17个城市(林区)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加权加性距离之BAM模型测度效率值以评价物流业发展水平.再运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物流业发... 基于2009-2019年汉江生态经济带17个城市(林区)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加权加性距离之BAM模型测度效率值以评价物流业发展水平.再运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建立Tobit回归模型以探究其影响因素.分别从推进省际交流合作、加强上中下游城市间合作等四个方面给出建议,以期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提高该区域物流整体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物流业发展 加权加性距离之BAM模型 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4
4
作者 卢金友 林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和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和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已成为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系统剖析发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存在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安全保障不足、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受损、汉江部分支流水污染严重等.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良好,但水质保障工作存在部分入库支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支流库湾水华发生风险加剧、库周及上游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落带管理薄弱等不足.汉江中下游存在硅藻水华频发和鱼类资源量大幅减少等水生态问题,同时中下游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汉江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科学开展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生态调度、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形势问题 对策建议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3年汉江生态经济带干湿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逸飞 张中旺 +3 位作者 孙小舟 龚佑海 张志洁 孙雨露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3,30,共8页
根据1964—2013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气象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通过气候斜向率、Kriging插值法、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手段分别对各干湿要素进行趋势、空间、突变、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总体上经历了由湿变干的过程,年降水量、潜在... 根据1964—2013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气象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通过气候斜向率、Kriging插值法、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手段分别对各干湿要素进行趋势、空间、突变、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总体上经历了由湿变干的过程,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水分盈亏量均呈线性下降趋势,突变分别发生于2005,1972,2006,2005年前后,且存在5,15,25 a左右时间尺度的干湿周期;该区域分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各干湿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山区少、平原多"沿汉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干的格局。综上,受多因素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湿气候空间分布相对复杂并逐渐变干,这种趋势已经凸显,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并采取科学可行的防旱减灾措施应对干湿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干湿气候 时空变化 年际变化 突变 防旱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致远 孙小舟 +3 位作者 赵虎 周永刚 罗丹 李新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4期68-73,共6页
中国区域经济带的空间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探索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典型区域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基于RS技术,在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0年、2... 中国区域经济带的空间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探索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典型区域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基于RS技术,在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0年、2007年、2013年3期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13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点。研究表明:2000—2013年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较差;13年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耕地减少了10256.4756 km2,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耕地主要是转向了林地,从遥感影像对比发现,城市周围的耕地被建设用地侵蚀,水域的变化幅度最小;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建设用地在2007—2013年变化最为剧烈,其动态度是4.826%;区域变化方面,各地级市(省辖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汉阳与潜江的水域变化率较大,从总体而言,神农架林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政策模拟及改进——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市为实证检验 被引量:7
7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邹玲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拥有良好传统制造业基础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艰巨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任务。文章从生态保护与制造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市2011—2018年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 拥有良好传统制造业基础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艰巨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任务。文章从生态保护与制造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市2011—2018年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政策效果及改进进行仿真模拟,提出协调经济与生态政策关系、提升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目前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实施确实存在矛盾。②对政策进行改进,有选择地加大政策力度,有助于缓解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的独立实施,均能有效促进单一政策目标的实现,但却不一定符合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必须考虑政策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政策协调。考虑到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应谨慎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排污的限制力度,通过努力调动各个参与主体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控制污染排放;考虑到与生态政策的协调,应谨慎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注重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生态政策 模拟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静 秦公伟 +1 位作者 成升魁 文雅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306,共13页
[目的]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不仅为区域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经济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 [目的]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关联性,不仅为区域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经济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析了二者的互馈关系。[结果]①1990—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景观破碎度逐渐增强,景观生态风险有微增现象;空间上呈现“上游低风险,中游中高风险与低风险相伴,下游高风险”的格局。②1990—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微增态势,增加了86.6亿元,年增长率为0.06%,其中调节服务的贡献率高达66.8%,支持服务贡献率为22.2%;空间上呈现“上游山区为中高值区,中游中高价值与低价值相伴生,下游低价值”的格局;③1990—2020年二者呈现负相关的波动性变化,低生态服务价值面临高生态风险,而高价值存在低生态风险,2005年以前显著性有所下降,2005年以后显著性有所上升。[结论]总体来看,应重视该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加强流域内部的有机协同发展,上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下游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综合提高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永恒 赵雨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8-236,共9页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测度其绿色发展水平对于解决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熵值法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绿色生活4个方面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测度其绿色发展水平对于解决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熵值法从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绿色生活4个方面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汉江生态经济带2009-2018年沿线1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其绿色发展水平沿汉江上游、中游、下游依次增高,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速度差异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ESDA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效率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静 丁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9,共8页
衡量城市效率对于政府、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采用DEA-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11个地级市城市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归纳。可以看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综合效率在鄂陕豫三省39个地... 衡量城市效率对于政府、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采用DEA-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11个地级市城市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归纳。可以看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综合效率在鄂陕豫三省39个地级市中位列中等偏上水平且呈波动上升态势;2003-2008年,鄂陕豫三省城市超效率DEA值呈现负相关态势,在2008年后呈正相关变化态势。受要素禀赋、区位交通、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等因素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内部空间自相关现象不显著,需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城市效率 DEA ESDA DEA-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远建 肖锐 刘翔 《荆楚学刊》 2014年第3期40-44,共5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由于该战略仍处在实施的初级阶段,对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机制较为匮乏。文章以生态... "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由于该战略仍处在实施的初级阶段,对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机制较为匮乏。文章以生态补偿运行机制为着眼点,借鉴国外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经验,试图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汉江生态经济带 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调水后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中旺 常国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共6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优质水源供应地。为明确中线调水给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造成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评价法建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优质水源供应地。为明确中线调水给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造成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评价法建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调水后,水资源宏观调控引起的水资源总量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饮水安全、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汉江生态经济带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数据显示,中线调水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属于中度风险;十堰、神农架林区为低度风险;潜江市、仙桃市、武汉市为中度风险;随州、荆门、天门为高度风险;襄阳市达到了高至极高风险等级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风险评价 汉江生态经济带 南水北调中线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优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运科 李垣璋 郑妍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6-40,共5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各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质的需要,是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引领区、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需要,... 汉江生态经济带各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质的需要,是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引领区、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需要,也是反哺十堰丹江口库区发展的需要。从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线路区位来看,十堰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同时,十堰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深度开发,打造经典;要善于整合,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十堰 生态文化 中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小青 李春侠 杨梅英 《荆楚学刊》 2018年第5期29-38,共10页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障研究务实管用原则下,遵循五大发展理论新要求,着眼汉江生态...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障研究务实管用原则下,遵循五大发展理论新要求,着眼汉江生态经济带全流域,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理论解读为框架,在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不协调的四个主要表现基础上,从生态、区域、产业三个维度入手,依序分别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服务制造业,提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四个表现 三个维度 协调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永恒 刘佳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屏障主体功能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逐步退化,探究其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尤为必要.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市2009-201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分析城镇...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屏障主体功能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逐步退化,探究其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尤为必要.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市2009-201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分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呈稳中上升趋势,系统相对发展类型自2011年后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耦合协调等级出现“拮抗—磨合”“失调型—过渡型”的转变,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核心—边缘”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各城市系统耦合协调路径呈协同发展态势,区域内空间关联性、集聚性效果显著,HH集聚型城市逐年增加,但是,驻马店市、南阳市与随州市显示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战略SWOT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丽丽 张华江 徐圣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27-32,共6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体育产业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认为该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优劣并存,优势明显... 汉江生态经济带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体育产业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认为该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优劣并存,优势明显。在发展态势上既有良好的机遇,又存在威胁因素。为促进湖北汉江经济带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利用机遇、挖掘优势条件、改善劣势与不足、降低威胁的原则,提出依托资源禀赋,确立优势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育,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行业间联动协作机制;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法治体等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湖北省 体育产业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测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瑛娟 郭磊磊 高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192-197,共6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涵盖湖北、河南、陕西3省部分城市及县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区域差异明显、产业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构... 汉江生态经济带涵盖湖北、河南、陕西3省部分城市及县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区域差异明显、产业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构建包含经济发展有效性、经济发展创新性、经济发展分享性、经济发展持续性4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14个城市2010—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行横向对比及纵向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虽然逐年上升,但经济发展创新性、经济发展分享性增长缓慢,且经济发展持续性在后期出现下降趋势,最后提出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经济 经济发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状况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超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基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10市(林区)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根据PSR模型框架和改进的熵值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压力、状态、响应、综合指数4个角度,按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其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看,生态文明综... 基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10市(林区)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根据PSR模型框架和改进的熵值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压力、状态、响应、综合指数4个角度,按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其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看,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上表现为东南和西北两侧高,并向中部区域逐渐递减;从时间变化看,2010-2015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呈现曲线上升趋势;整体看,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从相对失衡向相对均衡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开放开发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汉江生态经济带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谷成 李欠男 +2 位作者 范丽霞 叶锋 丁逸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2-59,115,共9页
高质量发展是指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五个维... 高质量发展是指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及其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衡量与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中下游地区领先于上游地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和开放维度发展比较突出,而农业协调、创新和共享维度发展相对滞后;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差异是其地区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值法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溢出视角下汉江生态经济带地级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智敏 向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187,193,共7页
论文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地级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2006年以来,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呈现空... 论文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地级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2006年以来,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呈现空间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受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禀赋结构、经济开放度的显著影响,政府干预、金融发展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影响不显著;本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会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忽略空间相关性会导致相关因素回归系数发生偏差。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工业二氧化硫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