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草千字文》与智永禅师
1
作者
演静
《炎黄纵横》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唐张彦远《书法要录》记中华书法笔法传授谱系23人,其中: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七子王献之,王献之传外甥羊欣,羊欣传王羲之四世孙王僧虔,王僧虔传齐高帝孙萧子云,萧子云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传虞世南。明解缙《春雨杂述》评:"...
唐张彦远《书法要录》记中华书法笔法传授谱系23人,其中: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七子王献之,王献之传外甥羊欣,羊欣传王羲之四世孙王僧虔,王僧虔传齐高帝孙萧子云,萧子云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传虞世南。明解缙《春雨杂述》评:"自羲、献以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禅师
真草千字文
萧子云
书法要录
羊欣
王僧虔
春雨杂述
书学
门士
七子
原文传递
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关中本《释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欣赏
2
作者
王延智
《江苏教育》
2018年第77期31-33,共3页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代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韵文,在古代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所见最早的名家书《千字文》当属传为隋朝时期释智永和尚的《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关键词
永禅师
宋刻本
小川本
平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传统经典书画名作图录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3
作者
郑利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今绍兴)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二十余岁出家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登楼不下四十年”。积年临书《千字文》,累计有八百本,赠送江南各个寺...
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今绍兴)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二十余岁出家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登楼不下四十年”。积年临书《千字文》,累计有八百本,赠送江南各个寺院。写秃的毛笔足有五六篓,可见其勤奋的程度。《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代表作,虽然写了不下千篇,但经过数千年风风雨雨的劫难,《真草千字文》传之今日有名者只有四种:一是现存日本的墨迹本《真草千字文》,著录于日本《东大寺献物帐》中。此本多六朝别字,书法秀逸,风神娟静,多有六朝遗韵。二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薛嗣昌以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刻上石,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三为“宝墨轩本”,系由传至清初之真迹上石,刻工精细,但比“关中本”稍乏古意。四为“龙师起本”,卷首缺数十字,因始于“龙师”二字,故名。明《戏鸿堂法帖》刻,后有董其昌跋。光绪九年又刻入《过云楼藏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董其昌
《千字文》
光绪九年
临池学书
智
永
永禅师
永
兴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的传播互动
4
作者
周红路
周文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5,共3页
祖祖相传传底事,佛佛授手不唯他。若存情识论知解,耳里尘沙眼内华。(《圆悟录》卷2)杨岐宗禅师圆悟此语非常恰切地阐述了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之间的传播互动关系。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永禅师
佛教传入
汉传佛教
房山石经
弘扬佛法
《金刚经》
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
5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4年第2期77-81,共5页
一、晋唐的笔法谱系东晋王羲之新体的价值在于,他将过去以单字结构为单位的书写,转化为字群组合,并在这样的组合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恰当而便捷的书写方法,这就是后代寤寐以求的"笔法"。王羲之的新变导源于钟繇与张芝。
关键词
张怀瓘
张芝
钟繇
碑学
论书
刻帖
书写方法
智
永
永禅师
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疾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47-50,60,共5页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著名的宋代四大书法巨匠。他在书法理论上有划时代的建树。笔者这里仅就苏东坡论及字的风度、字的神韵、字的人品等三方面,粗浅地探讨一下他的独具个性的书法美学思想。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书法理论
书如其人
中国书法
智
永
永禅师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论书
君子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书杂谈
7
作者
孙正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书法是一门精深的艺术,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料。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
关键词
怀素
永禅师
人民精神生活
李怀琳
古钗脚
袁昂
孙过庭
索靖
笔阵图
二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
8
作者
田醒农
《文博》
1984年第3期67-68,共2页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唐代宗(李豫)大历十三(公元778)年。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开国公。逝于唐懿宗(李漼)咸通六(公元865)
关键词
工部尚书
李漼
唐懿宗
太子少师
咸通
真草千字文
宣和书谱
永禅师
开国公
回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勤奋篇
9
作者
彤
《阴山学刊》
1983年第1期56-,共1页
隋朝书法家智永弹师,一生苦练不懈,他将写秃的笔用陶瓮盛起来,久之,瓮多得屋里都装不下,三十年中陶瓮倒了五次。唐代菩名书法家怀素,在初学书法时,由于买不起纸,便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把叶子采下来当纸用,后来,竟把万株芭蕉叶全采光了。
关键词
智
永
怀素
陶瓮
临池学书
永禅师
辍耕录
保卫延安
杜鹏
晋朝
元末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色小镇看过来——暑期特别游览计划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科学24小时》
2016年第7期76-80,F0003,共6页
暑期将至,我们特地把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里几座颇有看点的小镇介绍给大家,为大家开通一辆自北而南的特别专列。赶紧上车,随着我们一起去体验小镇文化之旅吧!
关键词
善琏镇
永禅师
文化之旅
镇将
汽车文化
参观游览
黄金旅游线
南浔
体验型
武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功书法集评
11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0期16-21,共6页
启元白(功)先生的书法风格近乎智永禅师,然运笔亦不尽同。永师蕴藉温雅,启老挺拔开张。永师侧锋取胜,启老正笔居宗。观启先生书,字字皆'立'在纸上--不像有些名家的字是'躺'在那儿。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和风规。其功力至为...
启元白(功)先生的书法风格近乎智永禅师,然运笔亦不尽同。永师蕴藉温雅,启老挺拔开张。永师侧锋取胜,启老正笔居宗。观启先生书,字字皆'立'在纸上--不像有些名家的字是'躺'在那儿。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和风规。其功力至为深厚,结体章法至为考究,笔笔到位,从无懈弱之微痕。以是,今之后学少能及也。以拙眼观之,他的'戈'法不如其他诸法;当出锋处每每过于含敛.丰神因之小留而慎遣。愚意其画高绝,实胜书远甚,而世或不晓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集
启功
永禅师
书法风格
结体
周汝昌
元白
论书绝句
欧阳中石
史树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徵明“早晚都有粥吃”
12
作者
曹子亮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155-155,共1页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极佳,驰誉中外。不过,小时候的他一点部不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地笨,据说他到11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开口说话。可以说,他真正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对此,《明史》有记载日:&...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极佳,驰誉中外。不过,小时候的他一点部不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地笨,据说他到11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开口说话。可以说,他真正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对此,《明史》有记载日:"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拔。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三位老师在当时的声望部极高,但文徵明不想通过老师来宣传自己,而是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单说书法,为了练好小楷,他以智永禅师的《干字文》为范本,每天临写一遍,直到晚年仍旧坚持不辍。通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公认的书画名家。而且,更为可贵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画派
永禅师
文微明
吴宽
李应祯
书画名家
临写
《明史》
衡山居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羲之 书法独步天下
13
作者
蒲素平
《华北电业》
2016年第4期72-75,共4页
千年以来,中华文化中的书法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精神、血液里,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巨大。历代书法大家成就了许多高山,如泰山、华山、太行山、长白山等,各有千秋,但只有珠穆朗玛峰是山的最高峰。王羲之,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独...
千年以来,中华文化中的书法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精神、血液里,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巨大。历代书法大家成就了许多高山,如泰山、华山、太行山、长白山等,各有千秋,但只有珠穆朗玛峰是山的最高峰。王羲之,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独步天下!王家与司马家共天下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一个极其矛盾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兰亭序》
郗鉴
王家
行草书
魏晋时代
宣和书谱
永禅师
二谢帖
书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户限为穿
14
作者
江亭
《青春期健康》
2022年第19期75-75,共1页
典故原文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永往住吴兴永福寺,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
典故原文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永往住吴兴永福寺,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尚书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
福寺
故实
永禅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笔成冢求“韵”“法” 精熟娴雅亦风神——谈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法风格美
15
作者
高森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130-139,共10页
在中国书法史上,自魏晋以降,书风一直处于"二王"的樊篱之中。南北朝时期,虽"北碑南帖"风格迥异,但人们相互之间仍有书艺往来,书风影响颇重。南朝的历化皇帝皆推崇"二王"书法,氏族教育均以前代名家法书为...
在中国书法史上,自魏晋以降,书风一直处于"二王"的樊篱之中。南北朝时期,虽"北碑南帖"风格迥异,但人们相互之间仍有书艺往来,书风影响颇重。南朝的历化皇帝皆推崇"二王"书法,氏族教育均以前代名家法书为临写传习的范本,可见尚"韵"遗风犹存。处于陈、隋之间的智永,作为王氏传人与"二王"书风的继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
永
书法风格
永禅师
精熟
《真草千字文》
书法
风格美
风神
原文传递
绝妙华章——智永《真草千字文》
16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22-23,共2页
智永,名法极,会稽人。王羲之七世孙。先在会稽嘉祥寺皈依佛门,入隋在吴兴永欣寺为僧,人称"永禅师"。生卒年无考。智永长于正书与草书,承袭王氏先祖之法。由于他的书艺受家传的禁锢,始终没能脱离门户。所以唐人评他:"气...
智永,名法极,会稽人。王羲之七世孙。先在会稽嘉祥寺皈依佛门,入隋在吴兴永欣寺为僧,人称"永禅师"。生卒年无考。智永长于正书与草书,承袭王氏先祖之法。由于他的书艺受家传的禁锢,始终没能脱离门户。所以唐人评他:"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初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将他列为中之中品。但由于他能妙传家法,当时名声甚高,求书者踏破门槛。隋炀帝也十分称赏他的书法,以为"能得右军之肉"。苏轼也称赞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智
永
永禅师
原文传递
智永《真草千字文》版本及其比较
17
作者
雷森明
《书法赏评》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智永,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世孙。其书远师二王,深得家法,并在魏晋至唐的书学流传中架起一座桥梁,成为二王书风流传的重要贡献人物之一。如张旭有云:"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
智永,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世孙。其书远师二王,深得家法,并在魏晋至唐的书学流传中架起一座桥梁,成为二王书风流传的重要贡献人物之一。如张旭有云:"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尔。"[1]又郑杓云:"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子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永禅师
智
永
二王
陆柬之
彦远
书风
书学
临本
词云
原文传递
勤学苦练 退笔成冢——记隋代书家智永和尚
18
作者
宋红云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年第5期8-9,共2页
提起"退笔冢"的故事,经常看<青少年书法>的同学们就会想到隋朝的和尚智永.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书法家.……
关键词
永禅师
原文传递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19
作者
吕书炜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4期26-27,共2页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美术理论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宋代书法
颜真卿
颜鲁公
苏轼
永禅师
原文传递
试论萧衍对王羲之书法地位复兴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李静月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4年第11期12-14,共3页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在初唐经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而确立起来的。然而羲之书法虽生时声名已隆,但后来竞为其子献之所掩,南朝宋、齐两代就是“比世皆高尚子敬”的局面。《南齐书》卷三十四《刘休传》记载:
关键词
书圣
真草千字文
智
永
萧衍
羊欣
刘休
《南齐书》
永禅师
李世民
兰亭记
原文传递
题名
《真草千字文》与智永禅师
1
作者
演静
出处
《炎黄纵横》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文摘
唐张彦远《书法要录》记中华书法笔法传授谱系23人,其中: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七子王献之,王献之传外甥羊欣,羊欣传王羲之四世孙王僧虔,王僧虔传齐高帝孙萧子云,萧子云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传虞世南。明解缙《春雨杂述》评:"自羲、献以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关键词
永禅师
真草千字文
萧子云
书法要录
羊欣
王僧虔
春雨杂述
书学
门士
七子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关中本《释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欣赏
2
作者
王延智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江苏教育》
2018年第77期31-33,共3页
文摘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代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韵文,在古代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所见最早的名家书《千字文》当属传为隋朝时期释智永和尚的《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关键词
永禅师
宋刻本
小川本
平淡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传统经典书画名作图录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3
作者
郑利权
机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今绍兴)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二十余岁出家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登楼不下四十年”。积年临书《千字文》,累计有八百本,赠送江南各个寺院。写秃的毛笔足有五六篓,可见其勤奋的程度。《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代表作,虽然写了不下千篇,但经过数千年风风雨雨的劫难,《真草千字文》传之今日有名者只有四种:一是现存日本的墨迹本《真草千字文》,著录于日本《东大寺献物帐》中。此本多六朝别字,书法秀逸,风神娟静,多有六朝遗韵。二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薛嗣昌以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刻上石,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三为“宝墨轩本”,系由传至清初之真迹上石,刻工精细,但比“关中本”稍乏古意。四为“龙师起本”,卷首缺数十字,因始于“龙师”二字,故名。明《戏鸿堂法帖》刻,后有董其昌跋。光绪九年又刻入《过云楼藏帖》。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董其昌
《千字文》
光绪九年
临池学书
智
永
永禅师
永
兴寺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的传播互动
4
作者
周红路
周文杰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5,共3页
文摘
祖祖相传传底事,佛佛授手不唯他。若存情识论知解,耳里尘沙眼内华。(《圆悟录》卷2)杨岐宗禅师圆悟此语非常恰切地阐述了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之间的传播互动关系。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永禅师
佛教传入
汉传佛教
房山石经
弘扬佛法
《金刚经》
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
5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04年第2期77-81,共5页
文摘
一、晋唐的笔法谱系东晋王羲之新体的价值在于,他将过去以单字结构为单位的书写,转化为字群组合,并在这样的组合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恰当而便捷的书写方法,这就是后代寤寐以求的"笔法"。王羲之的新变导源于钟繇与张芝。
关键词
张怀瓘
张芝
钟繇
碑学
论书
刻帖
书写方法
智
永
永禅师
结字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疾超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47-50,60,共5页
文摘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著名的宋代四大书法巨匠。他在书法理论上有划时代的建树。笔者这里仅就苏东坡论及字的风度、字的神韵、字的人品等三方面,粗浅地探讨一下他的独具个性的书法美学思想。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书法理论
书如其人
中国书法
智
永
永禅师
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
论书
君子小人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书杂谈
7
作者
孙正和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文摘
书法是一门精深的艺术,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料。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
关键词
怀素
永禅师
人民精神生活
李怀琳
古钗脚
袁昂
孙过庭
索靖
笔阵图
二王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
8
作者
田醒农
出处
《文博》
1984年第3期67-68,共2页
文摘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唐代宗(李豫)大历十三(公元778)年。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开国公。逝于唐懿宗(李漼)咸通六(公元865)
关键词
工部尚书
李漼
唐懿宗
太子少师
咸通
真草千字文
宣和书谱
永禅师
开国公
回锋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勤奋篇
9
作者
彤
出处
《阴山学刊》
1983年第1期56-,共1页
文摘
隋朝书法家智永弹师,一生苦练不懈,他将写秃的笔用陶瓮盛起来,久之,瓮多得屋里都装不下,三十年中陶瓮倒了五次。唐代菩名书法家怀素,在初学书法时,由于买不起纸,便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把叶子采下来当纸用,后来,竟把万株芭蕉叶全采光了。
关键词
智
永
怀素
陶瓮
临池学书
永禅师
辍耕录
保卫延安
杜鹏
晋朝
元末明初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色小镇看过来——暑期特别游览计划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出处
《科学24小时》
2016年第7期76-80,F0003,共6页
文摘
暑期将至,我们特地把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里几座颇有看点的小镇介绍给大家,为大家开通一辆自北而南的特别专列。赶紧上车,随着我们一起去体验小镇文化之旅吧!
关键词
善琏镇
永禅师
文化之旅
镇将
汽车文化
参观游览
黄金旅游线
南浔
体验型
武义
分类号
K9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功书法集评
11
出处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0期16-21,共6页
文摘
启元白(功)先生的书法风格近乎智永禅师,然运笔亦不尽同。永师蕴藉温雅,启老挺拔开张。永师侧锋取胜,启老正笔居宗。观启先生书,字字皆'立'在纸上--不像有些名家的字是'躺'在那儿。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和风规。其功力至为深厚,结体章法至为考究,笔笔到位,从无懈弱之微痕。以是,今之后学少能及也。以拙眼观之,他的'戈'法不如其他诸法;当出锋处每每过于含敛.丰神因之小留而慎遣。愚意其画高绝,实胜书远甚,而世或不晓也。
关键词
书法集
启功
永禅师
书法风格
结体
周汝昌
元白
论书绝句
欧阳中石
史树青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徵明“早晚都有粥吃”
12
作者
曹子亮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155-155,共1页
文摘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极佳,驰誉中外。不过,小时候的他一点部不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地笨,据说他到11岁的时候才刚刚能开口说话。可以说,他真正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对此,《明史》有记载日:"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拔。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三位老师在当时的声望部极高,但文徵明不想通过老师来宣传自己,而是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单说书法,为了练好小楷,他以智永禅师的《干字文》为范本,每天临写一遍,直到晚年仍旧坚持不辍。通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公认的书画名家。而且,更为可贵的是,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画派
永禅师
文微明
吴宽
李应祯
书画名家
临写
《明史》
衡山居士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羲之 书法独步天下
13
作者
蒲素平
出处
《华北电业》
2016年第4期72-75,共4页
文摘
千年以来,中华文化中的书法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精神、血液里,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巨大。历代书法大家成就了许多高山,如泰山、华山、太行山、长白山等,各有千秋,但只有珠穆朗玛峰是山的最高峰。王羲之,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独步天下!王家与司马家共天下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一个极其矛盾的时期,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兰亭序》
郗鉴
王家
行草书
魏晋时代
宣和书谱
永禅师
二谢帖
书圣
分类号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户限为穿
14
作者
江亭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春期健康》
2022年第19期75-75,共1页
文摘
典故原文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永往住吴兴永福寺,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尚书故实》。
关键词
永
福寺
故实
永禅师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笔成冢求“韵”“法” 精熟娴雅亦风神——谈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法风格美
15
作者
高森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130-139,共10页
文摘
在中国书法史上,自魏晋以降,书风一直处于"二王"的樊篱之中。南北朝时期,虽"北碑南帖"风格迥异,但人们相互之间仍有书艺往来,书风影响颇重。南朝的历化皇帝皆推崇"二王"书法,氏族教育均以前代名家法书为临写传习的范本,可见尚"韵"遗风犹存。处于陈、隋之间的智永,作为王氏传人与"二王"书风的继承者。
关键词
智
永
书法风格
永禅师
精熟
《真草千字文》
书法
风格美
风神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绝妙华章——智永《真草千字文》
16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22-23,共2页
文摘
智永,名法极,会稽人。王羲之七世孙。先在会稽嘉祥寺皈依佛门,入隋在吴兴永欣寺为僧,人称"永禅师"。生卒年无考。智永长于正书与草书,承袭王氏先祖之法。由于他的书艺受家传的禁锢,始终没能脱离门户。所以唐人评他:"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初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将他列为中之中品。但由于他能妙传家法,当时名声甚高,求书者踏破门槛。隋炀帝也十分称赏他的书法,以为"能得右军之肉"。苏轼也称赞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智
永
永禅师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智永《真草千字文》版本及其比较
17
作者
雷森明
机构
重庆市西南大学文学院书法所
出处
《书法赏评》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文摘
智永,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世孙。其书远师二王,深得家法,并在魏晋至唐的书学流传中架起一座桥梁,成为二王书风流传的重要贡献人物之一。如张旭有云:"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尔。"[1]又郑杓云:"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子云。
关键词
真草千字文
永禅师
智
永
二王
陆柬之
彦远
书风
书学
临本
词云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勤学苦练 退笔成冢——记隋代书家智永和尚
18
作者
宋红云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年第5期8-9,共2页
文摘
提起"退笔冢"的故事,经常看<青少年书法>的同学们就会想到隋朝的和尚智永.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书法家.……
关键词
永禅师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19
作者
吕书炜
机构
焦作大学艺术系
出处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4期26-27,共2页
文摘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关键词
书法理论
美术理论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宋代书法
颜真卿
颜鲁公
苏轼
永禅师
分类号
J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萧衍对王羲之书法地位复兴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李静月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4年第11期12-14,共3页
文摘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在初唐经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而确立起来的。然而羲之书法虽生时声名已隆,但后来竞为其子献之所掩,南朝宋、齐两代就是“比世皆高尚子敬”的局面。《南齐书》卷三十四《刘休传》记载:
关键词
书圣
真草千字文
智
永
萧衍
羊欣
刘休
《南齐书》
永禅师
李世民
兰亭记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草千字文》与智永禅师
演静
《炎黄纵横》
2016
0
原文传递
2
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关中本《释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欣赏
王延智
《江苏教育》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江传统经典书画名作图录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郑利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的传播互动
周红路
周文杰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杨疾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学书杂谈
孙正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
田醒农
《文博》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勤奋篇
彤
《阴山学刊》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特色小镇看过来——暑期特别游览计划
本刊编辑部
《科学24小时》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启功书法集评
《中国书画》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徵明“早晚都有粥吃”
曹子亮
《中国书画》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王羲之 书法独步天下
蒲素平
《华北电业》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户限为穿
江亭
《青春期健康》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退笔成冢求“韵”“法” 精熟娴雅亦风神——谈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书法风格美
高森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16
绝妙华章——智永《真草千字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17
智永《真草千字文》版本及其比较
雷森明
《书法赏评》
2015
0
原文传递
18
勤学苦练 退笔成冢——记隋代书家智永和尚
宋红云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
0
原文传递
19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吕书炜
《东方艺术》
2005
0
原文传递
20
试论萧衍对王羲之书法地位复兴所起的作用
李静月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