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路理论的苏南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苏州南星湖片区为例
1
作者 丁金华 褚涵 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道-战略点”的构建模式,运用MSPA、InVEST模型与景观连通性提取网络中心,结合电路理论提取连接廊道、战略点,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共识别网络中心18处,以湖泊、林地生态用地为主,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特征;提取连接廊道35条,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较为密集、南部相对稀疏的特征;选取夹点和障碍点2种战略点共16处,包括湿地、耕地等用地类型,在同里湖、石头潭附近分布较多。研究综合考虑景观要素的生态服务重要性和生态功能连通性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MSPA INVEST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构建 苏南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特征与分区管控——以雪绿漾片区为例
2
作者 丁金华 须如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苏南水网地区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测度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为区域空间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增强水网地区生态系统自适应性。以苏州市的雪绿漾片区为例,... 苏南水网地区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测度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为区域空间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增强水网地区生态系统自适应性。以苏州市的雪绿漾片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2002-2022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划定管控分区,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2-2022年雪绿漾片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值持续下降,由0.38下降至0.28,Ⅰ级和Ⅱ级健康空间占比减少了约13.72%,Ⅲ级健康空间占比下降了约4.66%,Ⅳ级和Ⅴ级健康空间占比上升了约18.38%;健康指数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健康高值区多为水域密集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健康低值区以高度城镇化区域为主,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弱,生态健康整体水平较低。依据2002-2022年雪绿漾片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区、稳定区和退化区3类空间管控分区,并提出差异化的分区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分区管控 水网地区 VOR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地区滨水工业废弃地改造策略研究
3
作者 戴笑天 《城市建筑》 202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滨水工业废弃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水网地区经济起步较早,这一问题较为突出。通过介绍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更新项目、杨树浦电厂遗址改造项目、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三个水网地区滨水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成功案例,阐述了项... 滨水工业废弃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水网地区经济起步较早,这一问题较为突出。通过介绍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更新项目、杨树浦电厂遗址改造项目、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三个水网地区滨水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成功案例,阐述了项目设计的背景和项目设计特色,研究其设计手法并探讨了其借鉴意义和启示,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滨水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文化重塑,以及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滨水 工业废弃地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桥梁水上施工通航安全影响——以吕四港镇南二环路运输河大桥工程为例
4
作者 仇陆锋 《珠江水运》 2025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保障桥梁水上施工期间船舶通航安全,减小施工对航运的影响,本文以吕四港镇南二环路运输河大桥工程为例,分析桥梁施工与通航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结合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特点提出相应的通航安全秩序维护方案及保障措施。该案例可为... 为保障桥梁水上施工期间船舶通航安全,减小施工对航运的影响,本文以吕四港镇南二环路运输河大桥工程为例,分析桥梁施工与通航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结合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特点提出相应的通航安全秩序维护方案及保障措施。该案例可为未来平原水网闸控地区桥梁水上施工的通航安全与秩序维护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地区 闸控航道 桥梁水上施工 通航安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以吴江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金华 许艳秋 钱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5,共9页
以苏州吴江区为对象,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ragstats4.2对199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特征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破碎化特征分... 以苏州吴江区为对象,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ragstats4.2对199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特征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破碎化特征分析来看,研究期内吴江区水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先增大后减缓:1990-2000年水域景观受到人工建设干扰,空间分布离散;200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空间格局趋向整合。从类型水平破碎化特征分析,河流、湖泊及内陆滩涂在1990-2000年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斑块空间分布离散,2000-2020年水域斑块连接性逐渐增强;水库坑塘斑块类型分布在1990-2010年破碎程度降低,2010年后破碎化程度上升。(2)吴江区水域景观破碎化受到自然、社会等多元因素影响,各因子对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分异的影响明显不同,且各驱动因子间存在显著交互增强效应,其中人类活动强度因子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水域景观破碎化形成机理提供思路,对苏南水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景观破碎化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预测
6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0,共9页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626.37、7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904.30、6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CA-Markov模型 多情景模拟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水网地区生态网络构建
7
作者 丁金华 褚涵 孙琦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扩张导致水网区域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和孤岛化,科学构建水网地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区域生态系统连通性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意义。文中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运用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价综合...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扩张导致水网区域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和孤岛化,科学构建水网地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区域生态系统连通性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意义。文中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运用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价综合识别生态源地,基于MCR模型叠加多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和节点,依据"生态源地识别—综合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生态节点选取"模式构建吴江区生态网络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识别重要生态源地与一般生态源地共30个,总面积196.73 km^(2),景观构成要素以湖泊、湿地等用地类型为主;最优生态廊道42条,平均长度6.53 km,潜在生态廊道27条,平均长度4.28 km,但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密度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态势;通过保护与修复17处生态夹点和26处生态障碍点,有效提升区域景观连通性,增强生态网络稳定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生态源地保护、提高生态廊道连通性、优化与修复生态节点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水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水网地区 MSPA 电路理论 苏州吴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圩田水网地区特色生态空间单元解析及传承策略研究——以高淳为例
8
作者 周文竹 唐亚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空间各具特色。在诸如江浙一带的圩田水网地区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聚落空间布局模式。文章以大尺度高淳水网地区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水系网络、农田体系、圩堤陆路等生态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空间各具特色。在诸如江浙一带的圩田水网地区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聚落空间布局模式。文章以大尺度高淳水网地区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水系网络、农田体系、圩堤陆路等生态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特色空间基础上,从维持水田格局的特色性、分类引导聚落选址和堤路网体系优化布局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传承乡村特色空间的策略与导控方法,旨在为我国其他相似圩田水网地区的乡村特色空间传承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和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水网地区 乡村特色空间 传承策略 导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导航服务的水网地区船舶航线规划
9
作者 叶嘉宁 谢博祎 +2 位作者 孙俊锋 曹嘉瑞 廖鹏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5,72,共7页
针对水网地区船舶导航中航线规划问题,基于Dijkstra算法,推导了航道网络和船闸的航线阻抗计算参数,提出了“后剪枝”优化算法,设计了“高等级航道优先”与“总行程时间最短”两种规则,可以根据航道等级对航段权重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多... 针对水网地区船舶导航中航线规划问题,基于Dijkstra算法,推导了航道网络和船闸的航线阻抗计算参数,提出了“后剪枝”优化算法,设计了“高等级航道优先”与“总行程时间最短”两种规则,可以根据航道等级对航段权重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导航服务。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水网地区船舶导航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性能。长途航线中,“高等级航道优先”规则下,航道等级影响设置越高,规划航线行程越长,但航行风险更低;“总行程时间最短”规则下,船闸待闸时间会显著影响航线规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导航 航线规划 优化算法 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与调控策略
10
作者 黄晓杰 丁金华 汪大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3-1292,共10页
【目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面临景观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引起的景观生态风险。【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 【目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面临景观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引起的景观生态风险。【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划定绿色空间管控分区。【结果】①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总面积呈持续缩减态势,其中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0203.11 hm^(2),占比下降21.70%;水域面积先小幅增加后持续减少,总体减少3813.66 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较小,维持相对平稳。绿色空间用地类型间面积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反映出绿色空间受人工建设干扰程度不断增强。②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发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低风险等级向更高一级转变。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8.10%、6.61%,较低、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缩减了8.25%和9.73%。③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修复区、协调缓冲区和优化利用区3类管控分区。【结论】研究期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空间用地类型转变与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关联性,反映出绿色空间在人为建设活动扰动下生态压力不断增加。基于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提出绿色空间分区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水网地区 风险调控 昆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地区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项目管理创新实践
11
作者 赵良 刘颖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在复杂的水网地区,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程。由于地基承载力差、焊接层(道)数多、沉管下沟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难以应对。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南通—甪直段工程的项目实例,通过作业... 在复杂的水网地区,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程。由于地基承载力差、焊接层(道)数多、沉管下沟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难以应对。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南通—甪直段工程的项目实例,通过作业带清理及运布管施工、全自动焊施工、严控坡口加工钝边厚度、控制管口组对间隙、优化焊接参数、层(道)焊接完成后检查焊接头、增加防潮措施、顶管穿越段冲砂沉管及漂管回拖、沉管下沟等一系列关键工序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水网地区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的施工技术措施,促进了水网地区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也为今后类似的管道施工建设提供了项目管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长输管道 管道建设 大口径及大壁厚管道 全自动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地区内河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12
作者 王琴芬 《中国水运》 2024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本文分析了平原水网地区内河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技术审核的关键要点,包括工程与上下游涉水设施间距的符合性、工程与规划的符合性、工程通航尺度和布置的合理性以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研究指出,在技术审核中,河床演变不是重点,而... 本文分析了平原水网地区内河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技术审核的关键要点,包括工程与上下游涉水设施间距的符合性、工程与规划的符合性、工程通航尺度和布置的合理性以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研究指出,在技术审核中,河床演变不是重点,而应重点关注工程设施间的相互影响、规划的协调性、通航尺度的适宜性以及安全措施的充分性。研究成果为平原水网地区内河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地区 内河工程 航道通航条件 技术审核 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特征分析
13
作者 石岩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4年第2期92-93,95,共3页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是航道通航安全与建桥经济效益平衡的过程。文中在总结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水位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部分航道开展不同重现期洪水位和历时保证率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提出确定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设计...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是航道通航安全与建桥经济效益平衡的过程。文中在总结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水位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部分航道开展不同重现期洪水位和历时保证率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提出确定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相关建议,对正在修订的《内河通航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地区 闸控航道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洪水重现期法 历时保证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网地区河网调蓄能力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腊春 许有鹏 +2 位作者 周寅康 都金康 顾国琴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12-718,共7页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度高,河道比降小,水流流泄不畅,极易造成内涝灾害.但由于河流众多,水面面积大,河网的调蓄能力也相当可观.以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采用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太湖河网的调蓄水量.经计算表明,太湖流...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度高,河道比降小,水流流泄不畅,极易造成内涝灾害.但由于河流众多,水面面积大,河网的调蓄能力也相当可观.以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采用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太湖河网的调蓄水量.经计算表明,太湖流域的河网调蓄水量约为太湖调蓄水量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河网 调蓄能力分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地区的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莉 王为民 +3 位作者 郭春荣 洪丽娜 耿德江 谢宏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8,共3页
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的工艺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管段漂浮的可行性,阐述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穿越河流的施工要点,比较了水下挖沟与漂浮沉管工艺和传统穿河工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管道 水网地区 施工 水下挖沟 漂浮沉管 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晁如佑 张福祥 高春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高邮凹陷YA、ZD地区为典型的江苏平原水网地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难,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较突出,各类干扰严重等。为此,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精细设计;开展精细表层结构调查;... 高邮凹陷YA、ZD地区为典型的江苏平原水网地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难,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较突出,各类干扰严重等。为此,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精细设计;开展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结合高清晰度卫星图片的辅助设计,采用高密度炮点加密变观技术解决丢炮问题;针对性地应用折射静校正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剖面反射波组的连续性、频率的一致性和资料的信噪比,最终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地区 高邮凹陷 高精度三维 地震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文艺 刘明元 +2 位作者 罗鑫 范培成 李秋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0,83,共4页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物栅湿地净化沟+接触氧化池+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组合工艺模式,对村镇污水进行处理,出水主要污染物CODCr、TN、TP、NH3-N等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要求,运行费用约为0.119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水网地区 表面流人工湿地 河浜治理 村镇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管道在水网地区的施工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英奎 张永兴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46,58,共3页
介绍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水网地区采用大口径管道施工的特点及方法。对施工便道修筑和作业带加固、河流和水塘及道路的穿越、管材运输等进行了论述,为今后类似的管道施工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大口径管道 水网地区 施工方法 水网穿越 管道施工 油气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复杂水网地区地震采集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相雨 王远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结合江苏油田多年的复杂水网地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经验,从激发、接收、采集设备、施工方法、现场资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对该地区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一套适合江苏地区复杂水网地表施工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并取得了较好的... 结合江苏油田多年的复杂水网地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经验,从激发、接收、采集设备、施工方法、现场资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对该地区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一套适合江苏地区复杂水网地表施工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地震采集 水网地区 信噪比 采集方法 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农田钾素资源概况及潜力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廷梅 杨林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46-50,共5页
苏南水网地区,土壤供钾潜力较低,加之复种指数较高,雨水过多,土壤钾素匮缺严重,其中因径流和渗漏损失的钾素养分占钾肥施入量的54.4%。而我国钾矿资源贫乏,钾肥的生产量还不到需要量的1/10,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作物... 苏南水网地区,土壤供钾潜力较低,加之复种指数较高,雨水过多,土壤钾素匮缺严重,其中因径流和渗漏损失的钾素养分占钾肥施入量的54.4%。而我国钾矿资源贫乏,钾肥的生产量还不到需要量的1/10,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作物的需钾量将逐渐增大,因此,单纯依靠钾肥来满足作物对钾素日益增长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开发利用富钾资源以缓解钾素的供需矛盾。苏南水网地区的水资源、秸秆、绿肥、塘泥等均为丰富的钾素资源,其中平原地区通过水分循环可补充14.5kg/hm2的钾素;秸秆若以2250kg/hm2的数量归还,则稻秆、麦秆和油菜秆钾素的归还量分别达45kg/hm2、31.4kg/hm2和26.1kg/hm2;水网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水生绿肥资源,这些水生绿肥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水域钾素的能力,若能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农田流失到水域的钾素及其它养分重新回归农田,而且还可以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生物修复,达到净化水域的目的;另外,水网地区水网纵横,河泥、湖泥、塘泥等钾素贮量丰富。本文通过对钾素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潜力进行分析,找出钾素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为缓解钾素供需矛盾、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水网地区 钾素资源 农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