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水系盒维数与连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窦明 于璐 +1 位作者 靳梦 李桂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0-678,共9页
在自然演变和人工干预双重影响下,河湖水系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效果在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以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了全流域水系结构图,并根据其他资料对结果进行修正;基于当地人工水... 在自然演变和人工干预双重影响下,河湖水系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效果在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以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了全流域水系结构图,并根据其他资料对结果进行修正;基于当地人工水系建设背景,运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全流域13个水资源三级分区有、无人工水系情况下的水系分形盒维数;基于河道闸坝工程建设背景,运用图论方法计算了全流域13个水资源分区有、无闸坝工程情况下的水系连通度;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河水系盒维数指标与水系连通度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剔除人工水系后的各分区水系盒维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程度与区域水系个数、面积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考虑有无人工水系、闸坝工程影响的各分区水系连通度,有的增大,有的减小;水系盒维数与连通度间大体上呈现正相关的趋势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淮河流域水系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摸清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对水系形态结构、发育情况和连通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盒维数 水系连通度 分形 图论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分区的中国水系发育度与连通度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窦明 余佳琦 +3 位作者 关健 杨柳俊 王偲 李桂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7-886,共10页
为了探究大型水系发育水平和连通程度之间的联系,以中国水资源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分形理论计算各水资源一级区的水系盒维数,并选用支流发育系数等多指标综合表征水系的发育水平;基于图论方法计算在流域单元分解、大型湖泊优化和大型调水... 为了探究大型水系发育水平和连通程度之间的联系,以中国水资源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分形理论计算各水资源一级区的水系盒维数,并选用支流发育系数等多指标综合表征水系的发育水平;基于图论方法计算在流域单元分解、大型湖泊优化和大型调水工程连通等工况下各水资源一级区的水系连通度,并选用水系环度等多项指标来表征水系的连通程度;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发育度指标和连通度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十大水资源区的水系盒维数在1.1~1.6之间,分为成熟、较成熟、不成熟3级;通过对各水资源分区的图模型改进,能更好地反映出水系的复杂性和细节特征,提高水系连通度的计算精度;通过相关分析显示,水系发育度和水系连通度指标之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描述水资源区的水系特征和连通程度,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调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发育 水系连通度 水资源分区 分形理论 图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水系结构及连通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玉琴 刘云苹 +2 位作者 闫光辉 何平 陆晓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定量分析城镇化所导致的河网结构及水系连通变化,通过计算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秦淮河流域的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河网稳定度、河网连通度、水文连通度,得出秦淮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过程及连通度变化规律,... 为定量分析城镇化所导致的河网结构及水系连通变化,通过计算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秦淮河流域的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河网稳定度、河网连通度、水文连通度,得出秦淮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过程及连通度变化规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水系结构指标与水系连通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近25年来,秦淮河流域河网密度、水面率均呈不断减小趋势,河道呈现主干化特征,流域河网整体规模呈萎缩趋势,水系连通变化与河网结构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均呈降低趋势,且其变化与水面率、河网密度和河网复杂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水系连通度 Pearson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综合的巢湖环湖区水系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夏敏 周震 赵海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平原河网区河流水系密布,其水系连通性影响着流域河湖的蓄泄洪能力、水环境健康和水文过程。已有研究多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水文过程或基于水系格局的某些指标进行水系连通性评价,该文修正了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水系连通性计算方法,... 平原河网区河流水系密布,其水系连通性影响着流域河湖的蓄泄洪能力、水环境健康和水文过程。已有研究多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水文过程或基于水系格局的某些指标进行水系连通性评价,该文修正了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水系连通性计算方法,改进了基于水文过程的水文连通性计算公式,概括了表征河网连通程度的主要指标,得到水系格局连接度,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巢湖环湖区5地区的水系连通性。结果表明,巢湖环湖区5地区中,肥西县的水系连通性最高,合肥市次之,肥东县最低。修正后的水系连通度能够更好地考虑到水流内部运输能力对水系连通性的影响,水文连通度反映了平原河网区水位对产流过程的影响,水系格局连接度则定量分析了河网的空间格局和地理连接,基于综合指标进行的水系连通性评价反映了巢湖环湖区5地区河网的实际状况,研究结果可以为平原河网区水系连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 水系连通度 水文连通 水系格局连接 巢湖环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缺乏地区水系连通工程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诗洁 毛劲乔 戴会超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9,共8页
在资料缺乏地区,常规的指标体系法难以用于水系连通工程的效益评价,是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题。本文借助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水质监测数据,提取并融合水系连通度、景观脆弱度、水质污染度三个特征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资料缺乏... 在资料缺乏地区,常规的指标体系法难以用于水系连通工程的效益评价,是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题。本文借助易于获取的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水质监测数据,提取并融合水系连通度、景观脆弱度、水质污染度三个特征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水系连通工程的综合效益指数(CEI),进而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了鄱阳湖典型滨湖城市共青城市2018、2019年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2018和2019年共青城市水系连通工程CEI分别为2.014和1.906,水系连通度和景观脆弱度无显著改变,水质污染度为主要压力因子。CEI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在统计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对水系连通工程效益进行定量评价,而且能阐明各指标结果的时空特性,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工程 综合效益指数 资料缺乏地区 水系连通度 景观脆弱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1年来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性演变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景保 于丹丹 +4 位作者 张瑞 杨波 代稳 何蒙 徐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4-1224,共11页
基于1955~2016年不同时期的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相关数据,从水系水力连通性强度、水系连通度和水系连通性水平三视角分析研究区水系连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16年与1955年相比,(1)区域的水文连通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水... 基于1955~2016年不同时期的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相关数据,从水系水力连通性强度、水系连通度和水系连通性水平三视角分析研究区水系连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16年与1955年相比,(1)区域的水文连通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水系连通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水系连通度γ分别减少了45.45%、10.8%、8.46%,节点连接率β下降得最为明显;(3)基于水系自然社会功能的水系连通性(E)和基于水流阻力与水文过程(F)这两种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联合评价了荆南三口水系连通性,两种结果均显示,研究区水系连通性均呈下降趋势,由1955年的0.2367和0.3434依次下降到2016年的0.1588、0.2517。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南三口水系 水系水力连通 水系连通度 水系连通
原文传递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armony Theory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其亭 马军霞 陶洁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s passed through four stages: infancy, initial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last of these stages some problems persist and will affect management ...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s passed through four stages: infancy, initial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last of these stages some problems persist and will aff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CWRM was a decentralised, imperfectly codified and weakly implemented system that lacked a sound market policy, rational water prices, water conservation awareness, technical support and a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proposed two new strategies in 2009: the Three Red Lines and the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 (IRS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se two strategies and reflects on new CWRM concepts. Both strategies strive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uman-water harmony. The concepts, qua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harmony theory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pplications of harmony theory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lude (i)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i) a harmony strategy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ii) a rational allocation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areas and departments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iv) harmony-based water allocation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nsboundary rivers; (v) harmony-based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blems; and (vi) harmony-based control of pollution discharge.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how harmon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vide an appropriate pathway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rmony theory Three Red Lines Most StrictWater Management System (MSWRMS)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 (IRS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