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佳矿1135采空区水淹法灭火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解庆雪 穆海洋 邓素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9-961,共3页
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金佳矿1135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比较几种灭火方法后确定采用水淹法进行灭火,制定的技术方案包括密闭墙及管路布置、采空区注水、防水和密闭打开几个步骤。最终成功实施,消除了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又通... 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金佳矿1135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比较几种灭火方法后确定采用水淹法进行灭火,制定的技术方案包括密闭墙及管路布置、采空区注水、防水和密闭打开几个步骤。最终成功实施,消除了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又通过补充制定及实施防火措施,确保了1135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自然发火 水淹法 密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法防治水稻主要虫害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倩倩 王霞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研究水稻主要虫害的生态防治,对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探索了水淹法防治水稻主要虫害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水淹法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且总体经济效益较高,对环境友好,符合... 研究水稻主要虫害的生态防治,对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探索了水淹法防治水稻主要虫害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水淹法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且总体经济效益较高,对环境友好,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水位要求为淹没秧苗,淹水时间为7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法 稻虫害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水淹法封闭火区的研究应用
3
作者 张惟涛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6Z期167-168,共2页
煤层自燃现象是诱发矿井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火灾事故发生后,一旦火势蔓延,火区扩大,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很难将火熄灭,而采用隔绝法灭火时则有可能导致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水淹法实施扑灭... 煤层自燃现象是诱发矿井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火灾事故发生后,一旦火势蔓延,火区扩大,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很难将火熄灭,而采用隔绝法灭火时则有可能导致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水淹法实施扑灭高瓦斯矿井火灾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火灾危害 水淹法 安全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水淹法厌氧降解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辉 王琪 +4 位作者 姜林 钟茂生 樊艳玲 贾晓洋 蔡月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5-1612,共8页
以乙酸为碳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水淹法厌氧降解某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效果,研究考察了初始pH、反应温度和固液比3个环境因素对六氯苯降解率的影响,确定了六氯苯最佳的厌氧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对土壤中六氯苯的降解... 以乙酸为碳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水淹法厌氧降解某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的效果,研究考察了初始pH、反应温度和固液比3个环境因素对六氯苯降解率的影响,确定了六氯苯最佳的厌氧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对土壤中六氯苯的降解率影响最大。在初始pH为5,反应温度为45℃,固液比为1∶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六氯苯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六氯苯 厌氧降解 水淹法
原文传递
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初探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懿梅 安韶山 +1 位作者 曲东 李盟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骤简单、产生误差的环节少、测定所需时间短、且测定数据比熏蒸-淹水培养法有更好的重现性。初步认为,280nm紫外比色法来反映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结果还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都与土壤的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氮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与全氮、有机碳和速效氮的相关性有所不同。用280nm紫外比色法测定两种土壤的新鲜和风干样的微生物生物量的结果说明,可用风干土经预培养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风干土样的预培养时间初步确定为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壤微生物量氮 熏蒸-培养 熏蒸-280nm紫外比色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体氮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世清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5-83,共9页
用熏蒸 0 5mol/LK2 SO4 直接浸取NH+ 4 N法 (简称薰蒸 铵态氮法 ) ,熏蒸 淹水培养法和熏蒸 通气培养法测定了有机质、全氮和C/N比差异较大的 15种土壤的铵态氮增量 (FN)。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在反映土壤微生物... 用熏蒸 0 5mol/LK2 SO4 直接浸取NH+ 4 N法 (简称薰蒸 铵态氮法 ) ,熏蒸 淹水培养法和熏蒸 通气培养法测定了有机质、全氮和C/N比差异较大的 15种土壤的铵态氮增量 (FN)。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在反映土壤微生物体氮上有相同趋势。两种培养方法测定的FN 近乎一致 ,由此而计算的微生物体氮也几乎相同。对红油土铵态氮法测定值仅为两种培养法的 1/ 10。把铵态氮法中的FN 校正后 ,其结果与 2种培养法测定的微生物体氮同样近乎一致。用 3种方法测定的微生物体氮均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淹水培养和铵态氮法水分条件易控制 ,又无NH3的挥发损失 ,比通气培养法更加优越。对培养试验和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样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中易矿化新鲜有机物料也会使熏蒸 淹水培养法测定的FN 显著下降 ,由此而计算的微生物体氮也显著减少 ,但熏蒸 铵态氮法测定的FN 不受新鲜有机物质的影响。与土壤微生物数目进行比较后发现 ,土壤中含易分解有机物质少或微生物体氮含量低时 ,选用熏蒸 淹水培养法测定误差小 ;当土壤中富含新鲜有机物质时 ,熏蒸 铵态氮法测定的结果更加可靠。用这两种方法在同类土壤上测定的FN 的比值相对稳定 ,微生物体氮 (BN)的平均比值为 0 98~ 1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体氮 测定方 熏蒸培养 熏蒸铵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草对海盐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7
作者 乐湛元 《苏盐科技》 2011年第3期4-5,共2页
由于大米草的引进,其生长与海盐生产争面积势头强、难以抵制。本文分析了大米草对海盐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大米草 围埝水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田土壤硅素肥力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玉龙 李军 +1 位作者 刘鸣达 黄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3-547,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辽宁省不同类型水田土壤的硅素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醋酸-醋酸钠(pH4)缓冲液法测定的辽宁省水田土壤的有效硅含量不能准确反映土壤的供硅能力,淹水培养法的测定过程同水稻的生长过程相似,测定出... 通过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辽宁省不同类型水田土壤的硅素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醋酸-醋酸钠(pH4)缓冲液法测定的辽宁省水田土壤的有效硅含量不能准确反映土壤的供硅能力,淹水培养法的测定过程同水稻的生长过程相似,测定出的水浸态硅含量同硅肥的增产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这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价水田土壤的供硅能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幅度和水浸态硅含量的关系可用CateandNelsen校验曲线进行描述;通过该曲线初步确定的辽宁省硅素丰缺的临界标准为水浸态硅含量80mg/kg;根据初步确定的临界标准,辽宁省绝大多数的水田土壤硅素缺乏,合理施用硅肥将成为辽宁省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田土壤 硅素 土壤肥力 临界标准 田间试验 室内分析 培养
原文传递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inundation effect of film condensation on horizontal tube bundle 被引量:3
9
作者 MA ZhiXian ZHANG JiLi SUN DeX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56-2863,共8页
Theory of film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FCHT) for vapor condensed on horizontal tube bundle(HTB) is vital to many industry processes.Meanwhile,the inundation effect is the key to model the film condensation heat tra... Theory of film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FCHT) for vapor condensed on horizontal tube bundle(HTB) is vital to many industry processes.Meanwhile,the inundation effect is the key to model the film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CHTC) on HTB.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homologous method,to obtain the inundation effect precisely.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est method,a new test facility wa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Then,the superiority of homologous method for inundation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experiment result and theoretic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mogenou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error of inundation effect,which is less than 50% of the error of CHTC,and less than 30% of the error of the inundation effect gained by routine method.The new test facility built for the homogenous method is excellent in obtaining the accurate inundation effect of film condensation on HTB.All the result is a found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FCHT on H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tube bundle film condensation inundation effect experimental method experimental err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