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植物气孔对水汽压亏缺敏感度的种间差异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平 刘惠 孙谷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8,共6页
利用CO2交换测定系统和树干液流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植物的气孔导度(gs)和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估测热带亚热带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usa)、荷木(Schima superba)、九节(Psychotria ruba)、罗伞(Ardisia quinquegone)和马占相思(A... 利用CO2交换测定系统和树干液流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植物的气孔导度(gs)和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估测热带亚热带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usa)、荷木(Schima superba)、九节(Psychotria ruba)、罗伞(Ardisia quinquegone)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在水汽压亏缺为1 kPa下gs响应叶表面水汽压亏缺(Ds)或Gs响应叶边界层外水汽压亏缺(D)的敏感度与gs或Gs大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及文献引用的相关数据显示,植物气孔对Ds敏感度(dgs/dlnDs)的种间差异较大,与参比气孔导度(gsref)相关(r2=0.88),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的相应关系则为r2=0.86。在Ds或D=1 kPa下具有高gs或Gs的植物,其gs对Ds或Gs对D的敏感度较高。耐旱阳生植物桃金娘和荷木在D=1 kPa时有高的gs或Gs,对水汽压亏缺的敏感度较高,而适于遮荫的树种罗伞则有低的gs,对D的敏感度较低。基于液流密度(Js)计算的马占相思Gs对D表现出密切的关系(r2=0.94),当D=1 kPa时,Gs对D的敏感度-m为72.1 mmol.m-1.s-1.ln(kPa)-1,表明马占相思在低D下有较高的Gs。马占相思的Gs与液流密度关系为r2=0.45,Gs对D的敏感度与荷木相近,是适于华南丘陵坡地生长的耐旱外来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气孔导度 冠层平均气孔导度 水汽压亏缺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气孔响应水汽压亏缺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桂林 蒋少伟 +2 位作者 王丹丹 周天河 李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6-1301,共6页
通过调节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叶室内相对湿度,测定了高地下水埋深和无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叶片气孔导度(Gs)对水汽压亏缺(LVPD)变化的响应,并线性拟合得到Gs对LVPD响应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叶室内相对湿度,测定了高地下水埋深和无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叶片气孔导度(Gs)对水汽压亏缺(LVPD)变化的响应,并线性拟合得到Gs对LVPD响应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高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Gs对LVPD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柽柳(P<0.05),无地下水条件下两物种Gs对LVPD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P>0.05);高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Gs对LVPD的敏感度高于无地下水条件(P<0.05),柽柳则差异不显著(P>0.05)。胡杨高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较高的气孔敏感度说明该物种在有利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偏于保守。无地下水条件下柽柳气孔敏感度基本不变,Gs下降幅度较小,而胡杨气孔敏感度与Gs均大幅度下降,两物种净光合速率(Pn)呈现相应变化,表明胡杨Pn更容易受环境水分亏缺的约束,在植物-水分关系层面柽柳表现出对水分条件多变、大气蒸腾压力高的荒漠河岸生境更优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敏感度 适应性 河岸植物群落 波动生境 大气水汽压亏缺
原文传递
猕猴桃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朱存洲 韩威 +5 位作者 陈维榕 邹玮 王虎 韦权高 李莉婕 赵泽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1-80,共10页
【目的】探明环境因子对猕猴桃树液流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制定猕猴桃树灌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2023年生长季(4—9月)的6年生猕猴桃树为试材,采用热扩散法对猕猴桃植株液流进行1个生长季的连续测量,结合气象及土壤数据分析环境因素(... 【目的】探明环境因子对猕猴桃树液流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制定猕猴桃树灌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2023年生长季(4—9月)的6年生猕猴桃树为试材,采用热扩散法对猕猴桃植株液流进行1个生长季的连续测量,结合气象及土壤数据分析环境因素(气温、降水、辐射、蒸汽压亏缺、土壤湿度和温度等)与猕猴桃植株液流的关系。【结果】生长季猕猴桃树干平均液流速率为43.607~355.775 g/h,液流日累积量7月>6月>8月>9月>5月>4月。不同月份猕猴桃树液流特征存在相似性,0:00—24:00呈低-高-低变化趋势。不同天气条件下小时尺度果树液流速率规律相同,但树干液流速率峰值存在差异,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且晴天、阴天和雨天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净辐射强度(Rn)、水汽压亏缺(VPD)、20 cm土壤温度(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H)均呈负相关关系。晴天、阴天、雨天树干液流速率与4个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拟合方程分别为F=4894.222+8.078e^(-5)Rn+284.579VPD-256.581T+10.019H(R^(2)=0.866)、F=-5220.102+3.410e^(-5)Rn+288.798VPD+181.098T+9.861H(R^(2)=0.855)、F=-2345.668+9.976e^(-6)Rn-4.915VPD+103.162T-0.482H(R^(2)=0.568)。【结论】猕猴桃树耗水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7月、8月晴天猕猴桃树干日蒸腾量最大,可适当蓄水、增加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液流速率 太阳净辐射强度 水汽压亏缺 土壤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林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驱动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2
4
作者 赵平 饶兴权 +2 位作者 马玲 蔡锡安 曾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49-1156,共8页
利用G ran ier热消散探针在2003年10月测定了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林14株样树的树干液流,同时监测林冠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气温,结合树木的形态和林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E)、林分总蒸腾(Et)以及冠层平均... 利用G ran ier热消散探针在2003年10月测定了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林14株样树的树干液流,同时监测林冠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气温,结合树木的形态和林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E)、林分总蒸腾(Et)以及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c),分析树形特征与整树水分利用的关系、冠层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水汽压亏缺(D)的响应.结果表明,整树蒸腾与胸径(P<0.0001)、边材面积(P<0.0001)和冠幅(P=0.0007)以自然对数的形式、与树高(P=0.014)以幂函数的形式呈现显著正相关.冠层气孔导度最大值(gcm ax)随D的上升呈对数函数下降(P<0.0001),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则呈双曲线函数增加(P<0.0001).液流测定系统能提供连续和准确的整树和林分蒸腾速率值,经严格数学推导公式计算,最终可求出冠层气孔导度,是研究森林水分利用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整树蒸腾 冠层气孔导度 马占相思 水汽压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树水力导度协同冠层气孔导度调节森林蒸腾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4-1173,共10页
冠层气孔导度决定森林的蒸腾效率,它对驱动水汽移动的水汽应力的响应受树木水力结构的影响,并随水汽压亏缺上升和水力导度下降而降低,维持水势在最低阈值之上,避免出现水力灾变,调控冠层蒸腾。由于叶形和树冠结构的特点,部分脱耦联反映... 冠层气孔导度决定森林的蒸腾效率,它对驱动水汽移动的水汽应力的响应受树木水力结构的影响,并随水汽压亏缺上升和水力导度下降而降低,维持水势在最低阈值之上,避免出现水力灾变,调控冠层蒸腾。由于叶形和树冠结构的特点,部分脱耦联反映了湿润地区阔叶林冠层与大气的水汽交换特征,单纯以气孔导度的变化难以完整描述水分通量的调节规律,因而,需要考虑冠层气孔导度与水力导度协同控制冠层蒸腾的潜在机理。通过整合叶片气孔气体交换、树干液流、冠层微气象和其他环境因子的野外观测值,估测不同时间尺度的森林冠层气孔导度与大气的脱耦联系数和变异范围,以基于树干液流的冠层蒸腾,结合叶片/土壤水势梯度计算的水力导度,分析水力导度影响冠层气孔导度响应水汽压亏缺的敏感性,可以揭示和阐明水力导度和冠层气孔导度联合调节森林蒸腾的机理,对准确估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对水资源利用的潜在生态效应有明显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树水力导度 冠层蒸腾 空气水汽压亏缺 部分脱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4种阔叶树光合作用对CO_2浓度及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玉涛 马志波 +2 位作者 马钦彦 郝晓东 刘兴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探讨植物对CO2浓度和温度组合变化的生态响应,在植物生长旺季,对北京地区银杏、杜仲、玉兰和华东椴4个树种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光合最适温在30℃左右,夏季晴天的持续高温(>30℃)不利于4个树种光合作用。在... 为探讨植物对CO2浓度和温度组合变化的生态响应,在植物生长旺季,对北京地区银杏、杜仲、玉兰和华东椴4个树种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光合最适温在30℃左右,夏季晴天的持续高温(>30℃)不利于4个树种光合作用。在CO2浓度加倍条件下,4个树种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大,但银杏和杜仲的光合最适温并未升高,玉兰则升高了2℃,华东椴升高了4℃。可以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加倍导致气温升高,对银杏和杜仲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将加强,玉兰和华东椴将得到缓解。水汽压亏缺(VPD)对温度变化敏感,而气孔对VPD十分敏感,温度升高时,VPD增大引起气孔导度(Gs)减小,会限制叶片对外界CO2的吸收,这可能是高温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加倍,4个树种的Gs值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CO2浓度 温度 水汽压亏缺 气孔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佩霞 王军邦 +2 位作者 孙晓芳 王猛 李英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5-3156,共12页
高寒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是生态学基础问题。基于2000—2018年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和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数据,拟合了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参数,以探讨气候适宜性指数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性参数中,... 高寒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是生态学基础问题。基于2000—2018年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和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数据,拟合了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参数,以探讨气候适宜性指数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性参数中,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6.69℃和12.55℃,水汽压亏缺值限制生长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0.50 kPa和0.13 kPa,四个参数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植被温度适宜性指数尽管以每10年1.4%的速率增加,但水分适宜性指数和辐射适宜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导致综合气候适宜性指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总体朝不利于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方向发展。本研究不仅为研究植被生长模拟提供本地化模型参数,也为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基于气候适宜性开展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温度 适宜水汽压亏缺 气候适宜性指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林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的气候调节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孟好 孙谷畴 赵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由于受直射光、散射光或受遮阴叶层分布以及一天中光、温和水汽压亏缺变化的剧烈影响,植物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为复杂.通过测定叶片的碳同位素比率(δ13Cp),估测叶片新固定碳同位素的比率(δ13Cplant)和冠层水平的碳同位素甄别率(... 由于受直射光、散射光或受遮阴叶层分布以及一天中光、温和水汽压亏缺变化的剧烈影响,植物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为复杂.通过测定叶片的碳同位素比率(δ13Cp),估测叶片新固定碳同位素的比率(δ13Cplant)和冠层水平的碳同位素甄别率(⊿canopy),计算华南地区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林冠层WUE.结果显示:从冬季至夏季,最高气温(Tamax)和水汽压亏缺(Dmax)明显增高;冬季早上和傍晚的δ13Cplant最高,春夏季傍晚有较低的δ13Cplant,秋季的δ13Cplant日变动较小,冬季冠层有较其他季节高的δ13Cplant和较低的⊿canopy.由春季至冬季,δ13Cplant趋向于增高,而⊿canopy则趋向于下降.夏季马占相思林冠层平均(±SD)WUE[(2.01±0.38)mmol mol-1]明显低于冬季和春季值[分别为(6.90±0.26)、(5.65±0.14)mmol mol-1],年均WUE为(4.36±2.32)mmol mol-1.环境变化引起叶片胞间和空气CO2浓度的变化,从而改变⊿canopy和δ13Cplant,造成不同季节冠层WUE的差别.冠层WUE与水汽压亏缺(D1,kPa)、气温(Ta,℃)和叶片水势(Ψ,MPa)成显著负相关.利用δ13Cplant计算的WUE与根据Wang和Leuning的Ball-Woodrow-Berry模式求算的WUE契合较好.结果表明,以新固定碳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方法是研究环境胁迫对冠层WUE限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林 水分利用效率 碳同位素比率 水汽压亏缺 干旱胁迫
原文传递
基于离体测量估计长白落叶松原位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强 李凤日 彭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08-3216,共9页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15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针叶进行原位及离体测量获取其原位最大净光合速率(SP_(n max))及离体最大净光合速率(AP_(n max)),分析AP_(n max)随离体时间(t_a)的变化规律,建立SP_(n max)与AP_(n max)...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15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针叶进行原位及离体测量获取其原位最大净光合速率(SP_(n max))及离体最大净光合速率(AP_(n max)),分析AP_(n max)随离体时间(t_a)的变化规律,建立SP_(n max)与AP_(n max)和t_a的函数关系,并分析了林木大小及环境因子对AP_(n max)下降过程的影响,构建了长白落叶松SP_(n max)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不恢复水分供应的条件下,针叶AP_(n max)随t_a的增加而降低,且水汽压亏缺(VPD)和叶片温度(T_(leaf))越高,AP_(n max)的下降速度越快、幅度越大.以VPD和t_a为自变量的线性预估模型对SP_(n max)的拟合效果最好(Ra^2为0.774,RMSE为20.73),模型的预估精度随着t_a的增加而降低,t_a超过20min后,模型预估精度稳定在97%左右.本文采用离体测量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估计长白落叶松的SP_(n max),不仅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和相对稳定的估计精度,同时大大提高了SP_(n max)的测定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测量 最大净光合速率 水汽压亏缺 长白落叶松
原文传递
控水条件下侧柏冠层气孔导度对土壤水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颜成正 郑文革 +3 位作者 贾剑波 闫文德 王忠诚 贾国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17-4026,共10页
建立了不同控水条件下(无降水、一半降水、自然降水和二倍降水)的侧柏样地,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监测了样地土壤含水量(SWC)、降水量、液流密度(Js)、叶面积指数(LAI)和水汽压亏缺(VPD)等因子,分析SWC对侧柏冠层气孔导度(gs)的影响。... 建立了不同控水条件下(无降水、一半降水、自然降水和二倍降水)的侧柏样地,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监测了样地土壤含水量(SWC)、降水量、液流密度(Js)、叶面积指数(LAI)和水汽压亏缺(VPD)等因子,分析SWC对侧柏冠层气孔导度(gs)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半、自然和二倍降水样地的SW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SWC变化范围分别为4.9%~16.0%、7.2%~22.9%、7.4%~29.6%,无降水样地的SWC在8—10月下降50%;7月的日gs在14:00达到峰值(166.64 mmol·m-2·s-1),显著高于其他月份,且出现双峰现象,1月的日gs在12:00达到峰值(54.1 mmol·m-2·s-1);3个降水条件下,侧柏gs与SWC呈负二次相关关系,且gs达到峰值,对应的SWC分别为8.5%、12.5%和18.5%,均趋近于年平均SWC。不同控水样地内侧柏gs对VPD的敏感性(δ)/参比冠层气孔导度(gsref)均≥0.6,表明不同控水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较适合侧柏蒸腾用水的需求。当SWC在3.7%~7.5%时,δ和gsref值迅速增大,说明气孔调节能力更好,植物气孔对VPD的响应更敏感;当SWC上升到11%时,SWC变化对gsref和gs对VPD响应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存在侧柏产生适应状态的SWC阈值,植物体在自身的生命活动中关闭或减小气孔开度,降低叶片水势以适应过高的VPD,保护植物不会引起过度蒸腾,从而对蒸腾的调控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气孔导度 土壤含水量 液流密度 水汽压亏缺
原文传递
三种植被恢复树种的冠层气孔导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彦婷 赵平 +2 位作者 牛俊峰 孙振伟 朱丽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23-2631,共9页
应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长期监测华南地区荷木、大叶相思和柠檬桉林不同径级样树的树干液流,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求算冠层气孔导度(gc),并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方式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荷木林日间平均gc显著高于大叶相思... 应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长期监测华南地区荷木、大叶相思和柠檬桉林不同径级样树的树干液流,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求算冠层气孔导度(gc),并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方式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荷木林日间平均gc显著高于大叶相思和柠檬桉(P<0.05)(除3月外).在干季和湿季,gc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现对数正相关关系(P<0.001),湿季gc对PAR响应比干季更敏感.gc与水汽压亏缺(VPD)在干湿季均呈现对数负相关关系(P<0.001),同样在湿季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湿季gc与VPD的偏相关系数高于干季,VPD对气孔行为的调控作用在湿季更为明显.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gc对VPD的敏感性下降,荷木和柠檬桉林下降的幅度大于大叶相思林,荷木和柠檬桉林下降的幅度相当.通过综合分析gc对环境因子(PAR和VPD)的敏感性及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规律,发现乡土树种荷木作为植被恢复树种比外来引种的大叶相思和柠檬桉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冠层气孔导度 光合有效辐射 水汽压亏缺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空气和土壤加湿对幼龄樟子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一丁 桑清田 +5 位作者 张灏 刘龙昌 潘庆民 王宇 刘伟 袁文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7-1085,共9页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0%,植物生长对于水分变化的响应在此区域更为敏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目前关于这两者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实验研究,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幼龄樟子松(Pinu...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0%,植物生长对于水分变化的响应在此区域更为敏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目前关于这两者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实验研究,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幼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改变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的野外控制实验,探究空气加湿与土壤加湿对幼龄樟子松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空气加湿使饱和水汽压亏缺(VPD)降低了20.5%,空气加湿和土壤加湿使土壤湿度分别增加了23.4%和21.3%。2)空气加湿显著增加了叶片密度,土壤加湿显著加粗了枝条直径,空气与土壤共同加湿对叶片和枝条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结合加湿处理对径向生长的影响及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发现,土壤加湿可直接促进树干的径向生长,空气加湿对径向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VPD降低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空气加湿显著提高了土壤湿度。该研究揭示了半干旱地区幼龄樟子松生长对大气水分和土壤水分改变的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饱和水汽压亏缺 土壤湿度 叶片生长 枝条生长 径向生长
原文传递
树干液流时滞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瑛 刘美君 杜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7-514,共8页
树干液流是树干木质部边材水分输导组织(导管或管胞)内的水分流动,其时滞是指在日变化节律上水分流动速率峰值与蒸腾驱动因子(主要气象因子)峰值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在运用气象环境要素监测值对树干液流速率(或通量)进行插值或模拟时,只... 树干液流是树干木质部边材水分输导组织(导管或管胞)内的水分流动,其时滞是指在日变化节律上水分流动速率峰值与蒸腾驱动因子(主要气象因子)峰值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在运用气象环境要素监测值对树干液流速率(或通量)进行插值或模拟时,只有合理考虑液流与气象环境因子间的时滞效应,才能提高对液流测算的准确度.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对树干液流时滞的相关研究,诸如时滞特征所反映的树木生理生态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时滞效应可以看作为气孔运动的结果,广泛存在于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日动态变化中,是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表现.影响树干液流时滞特征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空气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内部因素包括树形及蒸腾特性等.时滞特征的差异与树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长阶段、分布区气候因素及季节等密切相关.目前关于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虽然有很多研究,但大多聚焦于时滞的现象、时间长度及其发生的内外条件,对于生理生态机制的解析相对较少,相关研究结果也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而存在不确定性.建议未来进一步探究不同树种气孔调节特性及叶片不同功能形状与时滞效应的关系,解析时滞效应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差异,在更大的区域尺度和气候变化范围内分析树种蒸腾耗水和时滞效应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意义 太阳辐射 空气水汽压亏缺 土壤含水量 日变化
原文传递
树干液流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瑞婷 杨金艳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20,共8页
【目的】从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上考察了树干液流和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因子参数化以进行全球树干液流的估计,量化比较人为控制环境试验对液流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收集2001—2019年树干液流相关研究数据... 【目的】从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上考察了树干液流和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因子参数化以进行全球树干液流的估计,量化比较人为控制环境试验对液流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收集2001—2019年树干液流相关研究数据,从森林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上研究树干液流密度(Fd)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并对树干液流与年平均温度(MAT)、年平均降水量(MAP)、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含水率(ρ)等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胸径(DBH)和叶面积指数(LAI)都与Fd在生物群落和全球尺度上高度相关;VPD与Fd呈负相关关系;通过MAT、MAP、VPD、DBH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建立参数化模型可以估算树干液流密度;不同控制试验通过影响环境因子,进而影响森林蒸腾。【结论】树干液流主要受到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而异,人为活动可导致环境因子改变进而影响树干液流及蒸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胸径 叶面积指数 饱和水汽压亏缺 土壤含水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