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岩石风化碳汇估算的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孙海龙
刘再华
+3 位作者
杨睿
陈波
杨明星
曾庆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7-65,共9页
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
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支干流分旱季和雨季进行了4次野外监测取样,研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支干流的水化学组成受流域岩石风化、气候和水生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水流较慢,水质清澈,水生光合作用强烈,电导率、[HCO_3^-]和[Ca^(2+)]的空间变化主要受水生光合作用控制;从红水河上游蔗香段至肇庆西江大桥监测点,反映的是流域岩石风化对水化学空间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上,西江的电导率、[HCO_3^-]和[Ca^(2+)]呈现出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征,主要反映稀释效应的控制。西江干流河水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上述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DO是夏季高冬季低,其他监测点是冬季高而夏季低;DO的季节变化受水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控制。在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温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子,而其他监测点的光合作用限制因子为浊度影响的光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监测点的水文环境不同。通过对梧州水文站流量和[HCO_3^-]变化的分析发现,[HCO_3^-]的季节变化幅度相对流量小得多,显示在西江流域中,HCO_3^-也存在化学稳定性行为。因此在西江流域中,流量变化是岩溶碳汇通量变化的主控因子。研究还发现,西江流域中具有强烈的生物碳泵效应,由内源有机碳形成的碳汇通量约占传统计算模式碳汇(溶解无机碳-DIC)通量的40%。因此,在估算珠江流域碳酸盐风化碳汇时,必须考虑水生生态系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形成的有机碳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水化学时空变化
碳酸盐风化碳汇
化学
稳定性行为
生物碳泵效应
原文传递
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特征与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亚南
刘再华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河成钙华主要是起源于生物成因产生的CO2溶解石灰岩而后在河流下游产生方解石沉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水化学
特征
碳稳定同位素
古环境
水化学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导水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胜军
丁亚恒
姜春露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4,共4页
以城郊煤矿F_(20)断层为例,通过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含水层连通性和补给来源分析,结合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城郊煤矿F_(20)断层附近太灰含水层导水性良好,且能够得...
以城郊煤矿F_(20)断层为例,通过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含水层连通性和补给来源分析,结合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城郊煤矿F_(20)断层附近太灰含水层导水性良好,且能够得到有效且快速的补给,补给来源为奥灰含水层,补给通道为F_(20)断层。太灰水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F_(20)断层距离的减小,矿化度和Na^++K^+含量均降低,Ca^(2+)含量增加;在时间上表现为随着涌水时间的延长,水样矿化度和Na^++K^+含量降低,而Ca^(2+)+Mg^(2+)含量增加;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也表明奥灰水通过F_(20)断层补给太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断层
导水性
放水试验
水化学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题名
珠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岩石风化碳汇估算的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孙海龙
刘再华
杨睿
陈波
杨明星
曾庆睿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7-6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63
41430753)
文摘
基于水-岩-气-生相互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型表明,陆地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大气CO_2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酸盐风化碳汇的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野外监测、现场滴定和样品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支干流分旱季和雨季进行了4次野外监测取样,研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支干流的水化学组成受流域岩石风化、气候和水生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水流较慢,水质清澈,水生光合作用强烈,电导率、[HCO_3^-]和[Ca^(2+)]的空间变化主要受水生光合作用控制;从红水河上游蔗香段至肇庆西江大桥监测点,反映的是流域岩石风化对水化学空间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上,西江的电导率、[HCO_3^-]和[Ca^(2+)]呈现出夏季低、冬春季高的特征,主要反映稀释效应的控制。西江干流河水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上述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DO是夏季高冬季低,其他监测点是冬季高而夏季低;DO的季节变化受水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控制。在南盘江下游双江口段至红水河上游蔗香段,温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子,而其他监测点的光合作用限制因子为浊度影响的光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监测点的水文环境不同。通过对梧州水文站流量和[HCO_3^-]变化的分析发现,[HCO_3^-]的季节变化幅度相对流量小得多,显示在西江流域中,HCO_3^-也存在化学稳定性行为。因此在西江流域中,流量变化是岩溶碳汇通量变化的主控因子。研究还发现,西江流域中具有强烈的生物碳泵效应,由内源有机碳形成的碳汇通量约占传统计算模式碳汇(溶解无机碳-DIC)通量的40%。因此,在估算珠江流域碳酸盐风化碳汇时,必须考虑水生生态系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形成的有机碳的贡献。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水化学时空变化
碳酸盐风化碳汇
化学
稳定性行为
生物碳泵效应
Keywords
the Pearl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 hydrochemical variations
carbonate weathering-related carbon sink
chemostatic behavior
biological carbon pump
分类号
P59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特征与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亚南
刘再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晓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2000-164)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资助
文摘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河成钙华主要是起源于生物成因产生的CO2溶解石灰岩而后在河流下游产生方解石沉积的结果。
关键词
钙华
水化学
特征
碳稳定同位素
古环境
水化学时空变化
Keywords
Travertine
Hydrochemical
The scenic place of Xiaoqikong
Guizhou
分类号
P34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导水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胜军
丁亚恒
姜春露
机构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4,共4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408085QD70)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4A018)
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2013-K-07)
文摘
以城郊煤矿F_(20)断层为例,通过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含水层连通性和补给来源分析,结合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了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城郊煤矿F_(20)断层附近太灰含水层导水性良好,且能够得到有效且快速的补给,补给来源为奥灰含水层,补给通道为F_(20)断层。太灰水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F_(20)断层距离的减小,矿化度和Na^++K^+含量均降低,Ca^(2+)含量增加;在时间上表现为随着涌水时间的延长,水样矿化度和Na^++K^+含量降低,而Ca^(2+)+Mg^(2+)含量增加;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也表明奥灰水通过F_(20)断层补给太灰水。
关键词
大型断层
导水性
放水试验
水化学时空变化
Keywords
Large-scale boundary fauk, Water transmissibility, Outflow test, Hydrochemical spatio-temporalvariation
分类号
TD74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流域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岩石风化碳汇估算的意义
孙海龙
刘再华
杨睿
陈波
杨明星
曾庆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
20
原文传递
2
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特征与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戴亚南
刘再华
《热带地理》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部矿井大型边界断层导水性试验研究
张胜军
丁亚恒
姜春露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