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面乳化溢油水包油乳化液的LIF接收光功率饱和强度分析
1
作者 马勤勇 崔永强 +1 位作者 王智伟 孔令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92-2197,共6页
海面溢油的水包油乳化液对海洋造成严重的危害,水包油乳化液的识别以及定量分析,对于海洋污染的处理以及海洋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较薄的乳化溢油进行了定量分析,然而对于油层较厚的乳化溢油却鲜有深入的研究。激... 海面溢油的水包油乳化液对海洋造成严重的危害,水包油乳化液的识别以及定量分析,对于海洋污染的处理以及海洋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较薄的乳化溢油进行了定量分析,然而对于油层较厚的乳化溢油却鲜有深入的研究。激光照射到海面的水包油乳化液产生的荧光,在一定条件下会开始出现饱和而不再变化,针对这一饱和临界点以及相关范围的水包油乳化液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LIF探测系统接收到的光功率与BRRDF数值的关系,使用BRRDF模型对荧光光谱进行仿真。分析的油品使用Romashkino油和Petrobaltic油,分别代表深色不透明的油和明亮透明的油。提出一种针对厚度较大的水包油乳化液的荧光强度计算方法,计算出两种油在不同浓度和乳化时间下的乳化液出现荧光饱和的厚度。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饱和厚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海水中的深色不透明的油的水包油乳化液,LIF接收到的荧光强度通常会出现饱和,因此单独使用LIF系统无法判断出超过饱和厚度的乳化液层的厚度。设计了一个4层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对饱和临界点附近的荧光光谱对乳化液浓度的识别能力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水包油乳化液,只要达到或超过饱和厚度,其荧光光谱就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可以用来区分不同浓度的乳化液。对于那些距离饱和厚度比较远的样本,荧光光谱具有分辨乳化液是否达到饱和厚度的能力。这些实验和结论将对较厚的水包油乳化液的识别和定量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水包油乳化液 定量分析 饱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乳化液润滑的动静压轴承静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莹 路长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7,共3页
针对水包油乳化液润滑的动静压轴承,研究了乳化液的含油率以及进油孔位置对该轴承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含油率和进油孔位置可以改变轴承的润滑特性,使轴承在达到一定的承载力的前提下,降低轴承的温升和功耗。
关键词 水包油乳化液 温升 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水包油乳化液溢油量等效估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仲美玉 袁丽 +2 位作者 孔德明 马勤勇 孔令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主动光学探测技术,该技术已在海面未乳化溢油油种鉴别及油膜厚度评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乳化溢油的监测理论基础和探测方法尚未成熟。溢油乳化物的量化会直接影响溢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和灾害评估,但目前... 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主动光学探测技术,该技术已在海面未乳化溢油油种鉴别及油膜厚度评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乳化溢油的监测理论基础和探测方法尚未成熟。溢油乳化物的量化会直接影响溢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和灾害评估,但目前对溢油乳化液溢油量的计算尚未有研究报道。本文以水包油乳化液为研究对象,基于等效思想,根据油量相等建立了水包油乳化液与油膜的荧光检测等效模型,并依据光的辐射传输机理推导出等效油膜厚度的估算公式,最后采用仿真实例对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包油乳化液含油率小于12×10^(-6),厚度小于5.98 cm时,利用所提出的等效方法能有效计算出水包油实际溢油厚度。该方法可为海面乳化溢油量的估算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模型 量估算 水包油乳化液 激光诱导荧光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溢油水包油乳化液探测参数的BRRDF仿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丹 孔德明 +3 位作者 袁丽 孔德翰 孔令富 贾海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共7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有效的海面溢油遥感探测技术,双向反射辐射再分布函数(BRRDF)可以描述介质表面入射激光与出射荧光的量值关系,为LIF技术探测海面溢油污染提供理论指导。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海面溢油水包油乳化液的光子传输模... 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有效的海面溢油遥感探测技术,双向反射辐射再分布函数(BRRDF)可以描述介质表面入射激光与出射荧光的量值关系,为LIF技术探测海面溢油污染提供理论指导。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海面溢油水包油乳化液的光子传输模型,利用米散射理论计算水包油乳化液的固有光学参数,分析其在不同乳化时间、荧光波长、探测接收角度下的BRRDF与光子出射、入射天顶角余弦的乘积XBRRDFcosθrcosθi。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水包油乳化液乳化时间的增加,XBRRDFcosθrcosθi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荧光量子产率较大的荧光波长处较大。收发共轴LIF系统的接收光功率受探测接收角度、水包油乳化液的厚度和浓度的影响,当探测接收角度小于50°时,系统的接收光功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水包油乳化液 双向反射辐射再分布函数 蒙特卡罗方法
原文传递
水包油型乳化液钛合金TC4电火花加工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荣媛 刘志东 +2 位作者 王祥志 邱明波 田宗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4-1168,共5页
为解决钛合金在煤油介质中电火花加工效率低及在蒸馏水介质中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乳化剂将煤油和蒸馏水超声振动后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作为工作介质的加工方法。分别以煤油、水包油型乳化液和蒸馏水为工作介质,对钛合金 TC4... 为解决钛合金在煤油介质中电火花加工效率低及在蒸馏水介质中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乳化剂将煤油和蒸馏水超声振动后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作为工作介质的加工方法。分别以煤油、水包油型乳化液和蒸馏水为工作介质,对钛合金 TC4进行放电加工试验,从加工效率、电极相对损耗率和表面质量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不同工作介质中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包油型乳化液中的加工效率是煤油中加工效率的两倍左右,工件表面粗糙度值Ra比蒸馏水中的Ra 值减小了15%~20%,加工后工件表面微裂纹较少,表面较平整,但其电极相对损耗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乳化液 钛合金 电火花加工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技术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杨 蒋文明 +4 位作者 陈明灿 杨杰 李玉星 李娟娟 李洪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3-1036,共4页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模拟乳液进行破乳,考察初始温度、电流密度、搅拌速率对除油效果的影响,以除油率均匀性指数,评价破乳效率,并修正成本消耗公式。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大时,除油均匀性指数先显著上升后变化缓慢,但成本消耗先增长缓慢而...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模拟乳液进行破乳,考察初始温度、电流密度、搅拌速率对除油效果的影响,以除油率均匀性指数,评价破乳效率,并修正成本消耗公式。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大时,除油均匀性指数先显著上升后变化缓慢,但成本消耗先增长缓慢而后显著上升。不搅拌时,初始温度25℃下,电流密度100 A/m^2,18 min的破乳效果最优;除油率均匀指数99.1%,Al的消耗量0.09 g/g,能量消耗量1.03 k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水包乳化液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型乳化完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榆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89年第4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水包油乳化液 完井液 流动性 基泥浆
全文增补中
改善油层内流体流动性的水包油型乳化液
8
作者 ClaytonD.McAuliffe 李永太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1年第2期95-102,共8页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由地层原油制备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注入油层砂后,能否减小注入水由注入井流向生产井的通道;应用乳化液三口井水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两年时间里,附近几口生产井的采油量上升而产出液水油比值下降,以及改善了注水波...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由地层原油制备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注入油层砂后,能否减小注入水由注入井流向生产井的通道;应用乳化液三口井水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两年时间里,附近几口生产井的采油量上升而产出液水油比值下降,以及改善了注水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流动性 水包乳化液 开采 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福建 刘雨晴 +1 位作者 杨贤友 宋广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7-81,共5页
用740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八五”期间研制的华北任平1井低密度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地测试了温度、压力对该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运用宾汉模式、幂律模式、卡森模式和赫巴模式对该钻井液高温高... 用740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八五”期间研制的华北任平1井低密度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地测试了温度、压力对该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运用宾汉模式、幂律模式、卡森模式和赫巴模式对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数据进行了系统拟合分析,得出赫巴模式是描述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的最佳模式,就工程应用而言,二参数的卡森模式也可以用于描述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并研究了赫巴流变方程中各参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还对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低密度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乳化液 钻井液 高温 高压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长超声波处理对鹰嘴豆分离蛋白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贾尚羲 张怡雪 +2 位作者 石盼盼 王昱 李可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为了拓展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的应用范围,改善低油乳化液体系的稳定性,以CPI为乳化剂,将其应用于水包油(O/W)型CPI乳化液中,研究不同时长(0 min、3 min、6 min、9 min和12 min)超声波处理(20 kHz,450 W)对CPI... 为了拓展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的应用范围,改善低油乳化液体系的稳定性,以CPI为乳化剂,将其应用于水包油(O/W)型CPI乳化液中,研究不同时长(0 min、3 min、6 min、9 min和12 min)超声波处理(20 kHz,450 W)对CPI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CPI乳化液相比,超声波处理能显著改善CPI乳化液的稳定性,当超声波处理12 min时,CPI乳化液的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分别提升至(51.67±0.12)m^(2)/g和(99.32±0.13)min,平均粒径最小((3.52±0.25)μm),油滴变得更细小均匀,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52.57±1.31)mV),Turbiscan稳定性指数(TSI)最低,贮藏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均有所提高;经超声处理的CPI乳化液具有致密、规则的内部结构,且液滴及其之间的间距也更小。综上,一定时长的超声波处理能改善CPI乳化液的稳定性,超声处理12 min时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分离蛋白 水包乳化液 超声波处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海面水包油溢油量等效评估算法的研究
11
作者 张晓丹 孔德明 +2 位作者 仲美玉 马勤勇 孔令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65-3671,共7页
水包油乳化液的溢油量是海面溢油污染评估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激光诱导荧光(LIF)是目前海面溢油遥感探测领域一项最好的技术之一。基于LIF探测技术的海面水包油溢油量的评估目前尚无一套有效且完整的算法。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水包... 水包油乳化液的溢油量是海面溢油污染评估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激光诱导荧光(LIF)是目前海面溢油遥感探测领域一项最好的技术之一。基于LIF探测技术的海面水包油溢油量的评估目前尚无一套有效且完整的算法。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水包油乳化液溢油量的等效评估模型:将水包油乳化液中分散相油滴假设聚集为漂浮在海面上的成片油膜,如此就将水包油乳化液溢油量的评估问题转化为具有相同荧光效果的等效模型中油膜厚度的估测问题;其次基于LIF探测机理和荧光辐射传输过程,建立了LIF系统接收的荧光信号方程,进而反演求得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质、轻质两种油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等效模型的正确性和将探测的水包油乳化液的荧光信号强度通过等效算法求取了油膜厚度,并对等效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等效评估算法的适用条件:即当水包油乳化液的实际溢油厚度≤其荧光平稳时的最小溢油厚度时,本文的等效评估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其平均误差在8%以内;而当实际溢油厚度>荧光平稳时的最小溢油厚度时,等效评估误差增大,其平均值超出25%。另外,采用本文算法对重质、轻质水包油乳化液的溢油量进行等效评估时,实际溢油厚度分别不大于2和16μm时可得到较好估测结果。所以,本文研究内容对基于LIF技术探测的海面水包油乳化液的溢油量评估是一种可行和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乳化液 等效评估算法 激光诱导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义祥 张喜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56-58,共3页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降粘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和化学2种降粘方法,在现有的注蒸汽开发工艺技术基础上,采用滴注技术将超稠油乳化剂随蒸汽同步注入油层,利用声波振动的方法使其混凝,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从而实现...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降粘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和化学2种降粘方法,在现有的注蒸汽开发工艺技术基础上,采用滴注技术将超稠油乳化剂随蒸汽同步注入油层,利用声波振动的方法使其混凝,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从而实现稠油在地层内的降粘,有效降低原油在地层井稠中的流动阻力,以达到降粘增产的目的。经现场应用证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乳化 物化降粘 滴注技术 声波发生器 比例泵 水包油乳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型乳化液油滴的管内节流破碎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桑义敏 陈家庆 +1 位作者 易国庆 郭旭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0-944,共5页
实验研究了水包油型乳化液油滴在管内节流元件处的破碎行为,分析了破碎机理.结果表明,液滴破碎主要发生在节流元件内壁及下游附近,其概率是施于液滴上湍流应力与液滴表面能之比的递增函数,是流体韦伯数及节流元件两侧最大压差的递增函数... 实验研究了水包油型乳化液油滴在管内节流元件处的破碎行为,分析了破碎机理.结果表明,液滴破碎主要发生在节流元件内壁及下游附近,其概率是施于液滴上湍流应力与液滴表面能之比的递增函数,是流体韦伯数及节流元件两侧最大压差的递增函数;在湍流状态(Re?4000)下,液滴充分振荡且受到较大的水流惯性力和速度梯度剪切力,更易破碎;由苏丹红IV染色的正庚烷体系界面张力由非染色时的47 m N/m降到23.6 m N/m,黏性力对液滴破碎的影响程度下降,受流速、压差等影响的惯性力起决定性作用,液滴破碎程度更大;流速决定流体对分散相油滴的湍流剪切破碎力,流速增大则油滴粒径破裂程度加大,而流速取决于流量和节流比;注入染色正庚烷油相体积增大(0.5?5m L),削弱了节流元件的液滴破碎作用,两相流体系倾向于形成更大直径的液滴,中位径一般为20?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乳化液 节流元件 中位径 破碎 机理
原文传递
国外水平管油/水流态转变的机理及其建模方法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晓风(编译) 《石油知识》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水平管油/水流态的可用数据不足以确定其流态转变.因此,需要试验以确定其流态转变的机理。采用公布的数据和已获得的数据确定油水流态的新分类标准。确认的六种流态可分为两大类:层流和分散流。层流和界面有些紊乱的层流可归为层流... 水平管油/水流态的可用数据不足以确定其流态转变.因此,需要试验以确定其流态转变的机理。采用公布的数据和已获得的数据确定油水流态的新分类标准。确认的六种流态可分为两大类:层流和分散流。层流和界面有些紊乱的层流可归为层流流态(ST&ME).而分散流则为油或水占主导的流动。换言之,水层里油在水中的分散和水包油乳化液,是水占主导的流态:而油包水乳化液和双重分散,则是油占主导的流态。对轻质油的油/水流态转换,曾有人使用两相流体模型和重力与垂直于轴向流动方向的紊流脉动间的平衡理论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转换 水平管 建模方法 机理 实验 国外 水包油乳化液 包水乳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利用多元化吞吐技术开发超稠油藏
15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5,共1页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流动能力低,常规开采非常困难,常规蒸汽吞吐效果也不好,主要是生产周期短、油气比低。为此,辽河油田采用了一种集调剖、降黏、解堵于一身的多元化吞吐技术。该技术利用声波发生器的振动作用使油层孔道内的超稠...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流动能力低,常规开采非常困难,常规蒸汽吞吐效果也不好,主要是生产周期短、油气比低。为此,辽河油田采用了一种集调剖、降黏、解堵于一身的多元化吞吐技术。该技术利用声波发生器的振动作用使油层孔道内的超稠油乳化剂、冷凝水充分混合,形成了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开发 辽河 多元化 超稠 利用 水包油乳化液 乳化 声波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ITY GUM 2000新一代先进的乳化稳定剂
16
作者 许维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乳化稳定剂 淀粉 水包油乳化液 PURITY-GUM2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上酪蛋白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体系的稳定性
17
《中国乳业》 2012年第8期56-56,共1页
我国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体系pH值=7时,随着羧甲基纤维素(CMC)浓度的增加,由酪蛋白酸钠(CN)制备的水包油乳化液表面蛋白的覆盖率增加,且β-酪蛋白最易与CMC发生吸附作用;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酪蛋白酸钠 相互作用 水界面 稳定性 水包油乳化液 Β-酪蛋白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的乳化及其在气化渣浮选中的应用
18
作者 赵俊利 朱顺伟 +3 位作者 李永利 郭强 田登超 王强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278,共8页
气化渣是煤高温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碳废渣,目前残炭主要以浮选的方式回收。针对因残炭比表面积大导致的浮选药剂耗量大的问题,通过采用传统捕收剂柴油复配机油等添加剂并搅拌乳化的方式,研究了不同乳化条件对乳化柴油稳定性和粒径的影... 气化渣是煤高温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碳废渣,目前残炭主要以浮选的方式回收。针对因残炭比表面积大导致的浮选药剂耗量大的问题,通过采用传统捕收剂柴油复配机油等添加剂并搅拌乳化的方式,研究了不同乳化条件对乳化柴油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乳化柴油粒径与乳化条件关系密切;复配机油有利于降低乳化液粒径,且乳化柴油粒径越小,药剂稳定性越高;当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6,m(柴油)∶m(乳化剂)∶m(机油)∶m(水)=10∶0.75∶0.6∶20、搅拌转速为1800 r/min、搅拌时间为40 min时,所得乳化柴油为水包油型乳化液,且乳液粒径较小,其中D_(50)为3.19μm、D_(90)为61.50μm。浮选试验表明,乳化柴油的捕收能力更强且浮选速度要高于柴油,在可燃体回收率相同时,通过柴油乳化可以节油40%以上,这对于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乳化 HLB 水包乳化液 捕收性能
原文传递
高效水基乳液型清蜡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清 崔正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32,共6页
主乳化剂与具有综合效能的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乒改变乳化方式,可以在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同时提高所得乳液的稳定、润湿、渗透、分散等性能。确定了多种高效、多功能、低成本的水基乳液型清蜡剂配方。探讨了影响清蜡效果的若干因素和... 主乳化剂与具有综合效能的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乒改变乳化方式,可以在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同时提高所得乳液的稳定、润湿、渗透、分散等性能。确定了多种高效、多功能、低成本的水基乳液型清蜡剂配方。探讨了影响清蜡效果的若干因素和清蜡机理。通过与常用升温破乳型水基乳液清蜡剂的比较,提出了在清蜡条件下呈稳定状态的水基乳液的清蜡作用:乳液润温、渗透、分散以至剥离积蜡,溶剂的溶蜡作用不是主要的清蜡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蜡剂 水包油乳化液 乳化 润湿剂 渗透剂 表面活性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01反相破乳剂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乃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5-49,共5页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和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后,水包油(O/W型)乳状液普遍出现,需要使用反相破乳剂进行破乳。本文介绍了CW-01反相破乳剂(有效成份为含季铵盐侧基的聚醚)的合成、性能评价、现场工业试验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 阳离子聚醚 水包油乳化液破乳剂 水分离 废水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