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武文明 李金才 +2 位作者 陈洪俭 魏凤珍 王世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88-1896,共9页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连续两个生长季进行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渍水冬小麦不同小穗位、粒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穗部结实特性,主茎穗结实特性优于分蘖穗。全部基施的氮肥运筹方式...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连续两个生长季进行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渍水冬小麦不同小穗位、粒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穗部结实特性,主茎穗结实特性优于分蘖穗。全部基施的氮肥运筹方式较基肥50%+拔节肥50%和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的运筹方式显著增加了不孕小穗数,降低结实小穗数和结实粒数,2008—2010两年度全部基肥运筹方式较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氮肥运筹方式处理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25.5%和29.8%,结实小穗数均降低5.7%。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分蘖穗结实特性影响大于主茎穗,渍水逆境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较对照处理,2008—2010两年度,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10.6%和4.6%;结实小穗数分别降低2.8%和1.4%。孕穗期渍水降低主茎穗结实4粒的小穗数比例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数的比例及第3、第4粒位籽粒粒重和第3、第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提高孕穗期受渍小麦主茎、分蘖穗结实小穗数和粒重,增加主茎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的比例和结实小穗第3、4粒位的粒重,提高第3、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减少不孕小穗数,进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经济产量。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有利于减轻孕穗期渍害对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冬小麦 结实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王永华 尹钧 王成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141-143,共3页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直播早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程建平 张旅峰 +5 位作者 吴建平 柯传勇 金卫兵 范绍斌 罗又红 程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2-2365,共4页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早稻播种量、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分蘖肥施用比例下,随着氮基肥比例的提高,最高分蘖数也提高;在同等氮基肥比例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后移,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早稻播种量、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分蘖肥施用比例下,随着氮基肥比例的提高,最高分蘖数也提高;在同等氮基肥比例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后移,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播种量下,随着氮肥的后移、基施氮肥比例的降低,成穗率有提高的趋势。在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成穗率呈降低的趋势。同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和播种量处理对直播早稻成熟期叶片SPAD值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优287在30~45kg/hm2播种量、基蘖穗的氮肥比例为50∶30∶20时,直播早稻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 播种量 氮肥运筹方式 基本苗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申丽霞 王璞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穗部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子粒形成的碳氮来源、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总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播种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和抽丝期二次追施氮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为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氮;抽丝期一次追施氮以及前重后轻的施氮方式导致后期叶片缺肥早衰,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产量,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氮肥运筹方式 夏玉米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被引量:6
5
作者 季仁达 杨步琴 +2 位作者 石广跃 赵晓斌 王伟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量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尚宗 刘宁 +4 位作者 黄孝新 娄华敏 彭美祥 王世伟 赵桂涛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29-33,62,共6页
以天泰33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 kg/hm2条件下,于玉米拔节期(7叶展)、大喇叭口期(12叶展)和抽雄期分别施用氮肥,设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施氮量比例3:7:0、4:6:0、5:5:0、4:5:1和3:6:1共5个处理,以玉米全生育期不施肥为对照,研... 以天泰33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 kg/hm2条件下,于玉米拔节期(7叶展)、大喇叭口期(12叶展)和抽雄期分别施用氮肥,设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施氮量比例3:7:0、4:6:0、5:5:0、4:5:1和3:6:1共5个处理,以玉米全生育期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粮饲兼用玉米鲜、干物质积累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合理调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氮肥追施比例,适当增施花粒肥,有利于构建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显著改善群体质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植株粗蛋白含量,维持较高含水量,降低植株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青贮品质。在总施氮量360 kg/hm2条件下,最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施氮量比例为3:6:1,其次为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氮肥运筹方式 鲜物质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适宜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方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艳芳 陈平平 +3 位作者 黎娟 黄松青 易镇邪 屠乃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4,共8页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 为给长沙烟区烟后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深优9586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长沙市宁乡烟区研究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方式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氮0~120 kg/hm^2范围内,晚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过量施氮导致减产的原因在于有效穗数与千粒重下降;(2)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晚稻产量,施氮90 kg/hm^2时W3处理(基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0.5∶0.25∶0.25)产量最高,施氮30~60 kg/hm^2时以W4处理(0.25∶0.5∶0.25)产量最高,增产的原因在于氮肥后移提高了烟后晚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3)氮肥用量增大,烟后晚稻氮积累量提高,但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生理利用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下降;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较低时,氮肥后移有利于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施氮量偏高时(90 kg/hm^2)后期施用氮肥比例不宜过高。可见,为提高长沙烟区烟后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在60 kg/hm^2以内可采取氮肥后移策略,而施氮90 kg/hm^2时后期施氮比例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后晚稻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长沙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春赞 林华 +1 位作者 赵佩欧 赖联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机插 氮肥用量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量麦草还田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武运粳23号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仁康 张文杰 +3 位作者 孔祥英 殷朝珍 宋早芹 刘勇军 《中国稻米》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对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施氮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比重,有利于促进水稻前期分蘖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进而增加... 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对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施氮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比重,有利于促进水稻前期分蘖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进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提高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分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10
作者 武文明 陈洪俭 +3 位作者 李金才 魏凤珍 王世济 周向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8-1096,共9页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qp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渍水处理孕穗期后第11~20天达到最高峰,NPQ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孕穗期渍水7d后Fv/Fm、Fv/Fo和qp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Fv/Fm低1.8%~2.3%,Fv/Fo低8.0%~10.9%,ΦPSII则显著低于对照。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N4)处理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全部氮肥基施(N1)处理,而Fv/Fo、Fv/Fm和qp显著高于N1和基肥70%+拔节肥30%(N2)处理。叶绿素含量与Fv/Fm、qp和ΦPSII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ETR-PAR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7d小麦生育后期旗叶ETRmax、α和Ek值较对照降低。N4的旗叶ETRmax、α和Ek均高于N1和N2。孕穗期渍水7d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高于对照,氮肥的补偿效应较对照明显。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减轻渍水逆境对光合器官的破坏,使小麦生育后期功能叶具有较强的光捕获能力和光化学效率,改善了旗叶光合性能,使灌浆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提高,从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叶绿素荧光 快速光曲线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平平 张小平 +2 位作者 吴小京 易镇邪 屠乃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8-242,共5页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源库特性与产量,与D2处理(6:2:1:1)相比,D3处理(4:2:3:1)穗分化期略有延长,穗粒数略有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数与... 以‘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源库特性与产量,与D2处理(6:2:1:1)相比,D3处理(4:2:3:1)穗分化期略有延长,穗粒数略有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数与叶面积显著提高,茎鞘物质输出率显著下降,产量显著提高;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超级早稻氮利用效率,与D2处理相比,D3处理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效率显著提高。可见,适当增大穗肥比例有利于改善超级早稻源库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陆两优996’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形成 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启来 秦龙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方式 Ⅱ优118 武运粳27 成穗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20-20,22,共2页
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氮肥按50%基肥、20%追肥、30%穗肥施入的处理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产量达到9 399.0 kg/h... 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以氮肥按50%基肥、20%追肥、30%穗肥施入的处理效果最好,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产量达到9 399.0 kg/hm2,其氮肥利用效率为39.20%,分别较氮肥按基肥50%、追肥20%、穗肥30%施入的处理高10.3%、7.1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方式 玉米 生长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植规格和施氮量对金两优36产量的影响试验
14
作者 韩海东 陈敏健 林永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实施了金两优36栽植规格、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和设置的水平下,金两优36栽植规格以16.7cm×30cm或23.3cm×23.3cm为宜,施氮以每667m^2 11~13kg为宜,氮肥运筹方式其基肥、蘖肥、穗肥、... 实施了金两优36栽植规格、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和设置的水平下,金两优36栽植规格以16.7cm×30cm或23.3cm×23.3cm为宜,施氮以每667m^2 11~13kg为宜,氮肥运筹方式其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以60%:20%:10%: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两优36 栽植规格 施氮量 氮肥运筹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组合“两优培九”优化栽培试验
15
作者 黄炳川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2,共2页
对两优培九的栽植规格、氮肥运筹方式及氮磷钾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水平范围内,两优培九要获得高产,以栽植规格16.7 cm×30.0 cm,每667m2施纯氮14kg左右,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0%∶20%∶20%∶10%,N∶P2O5... 对两优培九的栽植规格、氮肥运筹方式及氮磷钾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水平范围内,两优培九要获得高产,以栽植规格16.7 cm×30.0 cm,每667m2施纯氮14kg左右,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0%∶20%∶20%∶10%,N∶P2O5∶K2O=1∶0.5∶0.8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稻 两优培九 栽植规格 氮肥运筹方式 氮磷钾配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