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肾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
作者 董利军 祁慧 +4 位作者 杨宇航 毛星星 张国明 张少冲 雷和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养至第7天(P7),OIR组小鼠和母鼠置于(75±2)%的高氧箱中饲养至P12,然后正常饲养;正常对照组一直在正常环境下饲养。各组小鼠在饲养P17时采用二氧化碳安乐死,取视网膜组织铺片并行血管异凝集素(IB4)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中央无灌注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另取小鼠肾组织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取其对应小鼠的全血进行抗凝处理,通过离心沉淀,获得不含细胞成分的血浆,对血浆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数据处理软件Progenesis QI v2.3对质谱信息进行解析,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来区分各组间代谢轮廓的总体差异,比较2个组间代谢物的倍数变化。以变量权重值>1且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视网膜铺片IB4染色结果显示,P17时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迂曲、紊乱,中央可见大面积无灌注区域形成,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和血管区交界处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簇,呈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为(25.16±3.50)%,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0.6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P<0.001)。OPLS-DA模型参数R2X cum、解释率R2Y cum、和预测率Q2 cum分别为0.578、0.978和0.857,表明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共筛选鉴定到26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表达17个,下调表达9个,包括甘油磷脂类化合物[PC 20∶4(5Z,8Z,11Z,14Z)/0∶0、PC 22∶6(4Z,7Z,10Z,13Z,16Z,19Z)/0∶0、PC 14∶1(9Z)/20∶2(11Z,14Z)、PE P-18∶0/20∶4(6E,8Z,11Z,14Z)(5OH[S])]、氨基酸类代谢物(精氨酸、鸟氨酸、哌可酸和羟基赖氨酸)、嘌呤类(鸟嘌呤、次黄嘌呤、羟嘌醇)和脂肪酸类(15-棕榈酸甲酯、2,6,8,12-Tetramethyl-2,4-tridecadien-1-ol)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L-精氨酸、牛磺酸、肌醇、腺苷、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L-谷氨酰胺)、氨酰-tRNA生物合成(L-异亮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酰胺)、精氨酸生物合成(L-精氨酸、L-鸟氨酸、L-谷氨酰胺)等代谢通路。血浆的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差异的氨基酸类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以及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结论OIR小鼠的ABC转运蛋白、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了肾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小鼠 肾脏 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产物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灯明目胶囊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刘春梦 丁珊 +4 位作者 董雪雯 赵丹丹 蒲思源 裴利 张富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8-435,共8页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6只出生后第7天的(P7)SPF级C57BL/6J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OIR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每组9只。正常组小鼠于正常环境下... 目的研究芪灯明目胶囊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6只出生后第7天的(P7)SPF级C57BL/6J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OIR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每组9只。正常组小鼠于正常环境下饲养,其余小鼠均在高氧环境中[氧浓度为(75±2)%]饲养5 d(P7~P12)后再在正常环境中饲养5 d(P12~P17)建立OIR模型。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从P12开始分别给予芪灯明目胶囊(900 mg/kg)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阿帕替尼(70 mg/kg)灌胃,1次/d,连续5 d。P17时,摘取小鼠眼球,制作眼球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各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制作视网膜铺片并行FITC-dextran荧光染色,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新生血管密度与总血管密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和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分布。结果正常组、OIR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分别为(2.83±4.40)、(37.33±5.43)、(23.83±6.79)和(14.00±9.34)个,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3,P<0.001),其中OIR组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OIR组视网膜存在大片无灌注区域与新生血管芽,血管迂曲,分布紊乱,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血管分布较OIR组更均匀,无灌注区面积和新生血管较OIR组减少。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和新生血管密度均较OIR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芪灯明目胶囊组和阿帕替尼组CD31免疫荧光强度和HIF-1α吸光度值明显低于OIR组,α-SMA免疫荧光强度和VE-cadherin吸光度值明显高于O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灯明目胶囊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周细胞覆盖,缓解视网膜缺氧以及增加血管完整性,对OIR小鼠视网膜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小鼠 芪灯明目胶囊 阿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R-1和VEGF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丹 新吉夫 郭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背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氧动力学异常导致严重视网膜血管病变的致盲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VEGF受体(VEGFR)在ROP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不同鼠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 背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氧动力学异常导致严重视网膜血管病变的致盲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ROP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VEGF受体(VEGFR)在ROP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不同鼠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中VEGFR-1和VEGFR-2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60只SPF级出生后7 d(P7)的C57BL/6J小鼠与哺乳母鼠一起在体积分数(75&#177;2)%O2条件下饲养5d,建立OIR小鼠模型(OIR组),以60只正常环境饲养的同品系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P8、P11、P12、P13、P14、P18鼠龄时摘取2个组小鼠双侧眼球,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鼠龄小鼠视网膜中VEGFR-1和VEGF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视网膜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的表达.结果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OIR组P13、P14、P18小鼠有较多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光学显微镜下内界膜下的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但正常对照组各鼠龄小鼠视网膜结构正常.OIR组P12、P13、P14和P18小鼠视网膜中VEGFR-1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00、0.000、0.042);OIR组P8、P11、P12、P13、P14和P18小鼠视网膜中VEGFR-2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两个组间P8、P11、P12、P13、P14、P18小鼠视网膜中VEGFR-1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50.00、36.00、41.00、31.00、28.00、36.00,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OIR组间P8和P11小鼠视网膜中VEGFR-2蛋白阳性反应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P12、P13小鼠视网膜中VEGFR-2蛋白的表达减弱,但OIR组同鼠龄小鼠视网膜中VEGFR-2蛋白的表达增强,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P14小鼠视网膜中VEGFR-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但OIR组的表达强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P18小鼠视网膜中VEGFR-2蛋白表达减弱,OIR组VEGFR-2表达强度达峰(M=20.11,P<0.01). 结论 VEGFR参与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R-2的促新生血管新生作用强于VEGF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宁 褚利群 +3 位作者 肖林 王冰松 徐冰 畅立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炎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MC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炎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新生血管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MC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OIR小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探讨MCP-1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0只。OIR组将出生后7d的新生小鼠在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下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大气环境中;正常对照组小鼠始终置于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OIR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出生后5、7、12、14、17、21d随机抽取10只小鼠,摘除右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P-1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CP-1mRNA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出生后的第5天即有MCP-1在视网膜的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表达,12d时表达MCP-1的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其他日龄时呈基线表达。OIR组12d时表达MCP-1的阳性细胞数轻度增多,14d时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之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在5d时可检测到MCP-1mRNA表达,12d时显著上调,之后随小鼠日龄的增加,MCP-1mRNA表达迅速下降,14、17、21d表达基本呈基线水平。OIR组12d时,MCP-1mRNA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在新生血管形成关键期,即14d时表达显著上调,之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OI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两因素方差分析,F分组=5.230,P=0.028;F日龄6.898,P=0.001。结论小鼠视网膜发育过程始终伴随着MCP-1的表达,MCP-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小鼠视网膜血管发育和OIR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视网膜 发育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VEGF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爱华 张红 +1 位作者 孙靖 袁佳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表达,利用VEGF的变化反映OIR模型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方法80只C5...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表达,利用VEGF的变化反映OIR模型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方法80只C57BL/6J新生幼鼠随机分为OI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只。OIR组7d龄鼠暴露在(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d,随后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对照组小鼠,均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2组均于12d龄(P12)、14d龄(P14)、17d龄(P17)、21d龄(P21)随机抽取2组小鼠各10只(20眼)处死,利用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RT-PCR)观察VEGF 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P12、P14、P17、P21分别为0.27±0.12、0.30±0.15、0.31±0.13、0.40±0.17,自始至终很少见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OIR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P12、P14、P17、P21分别为0.41±0.16、10.25±2.68、34.14±1.79、8.12±2.13,P17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real time RT-PCR显示对照组视网膜病变中VEGF mRNAP12、P14、P17、P21分别为9.29±0.13、9.52±0.17、10.49±0.24、10.51±0.29;P12时表达相对较高,以后逐渐下降。OIR组视网膜病变中VEGF mRNAP12、P14、P17、P21分别为10.45±0.11、7.41±0.48、8.53±0.32、10.56±0.17;P12表达较低,P14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组VEGF mRNA P12、P14、P17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P21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利用VEGF mRNA的动态表达可以映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视网膜铺片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蓉 姚国敏 王小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背景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的视网膜铺片是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的有用工具。OIR大鼠或小鼠的幼鼠视网膜面积小且厚,采用传统方法先剪开视网膜再进行铺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影响了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目的探讨一种易操作... 背景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的视网膜铺片是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的有用工具。OIR大鼠或小鼠的幼鼠视网膜面积小且厚,采用传统方法先剪开视网膜再进行铺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影响了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目的探讨一种易操作、稳定性好的鼠视网膜铺片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出生后〈6h的SD大鼠随机分为OIR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幼鼠与母鼠一起以24h的时间间隔交替在体积分数80%高氧环境或21%常氧环境中喂养14d,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常氧环境中喂养。于喂养至14d时摘除眼球并剥离视网膜,对完整的视网膜先行谷氨酰胺合成酶(GS)-isolectin B4染色,然后展平视网膜铺片并呈放射状切为4瓣,并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应用Adobe Photoshop CS3图像分析软件系统进行图像拼接处理,获得全视网膜血管图像,采用软件测量每张完整视网膜铺片图像中无血管区及整个视网膜的像素值,最后计算无血管区的像素百分比进行无灌注区严重程度分析。结果采用先行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再放射状切开视网膜的方法可见视网膜结构完整,展开的视网膜铺片平整,视网膜全周均可见锯齿缘结构。视网膜血管呈强的绿色荧光,血管分支清晰可见,而视网膜的背景绿色荧光较弱。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铺片显示其血管基本发育完全,OIR模型组大鼠视网膜铺片可显示中央视盘旁无毛细血管区及周边大片无血管区形成。结论采用先行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再放射状切开视网膜的方法制备视网膜铺片简便、易行,较传统的视网膜铺片法更容易确保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OIR模型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的观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病理 /毒性 新生动物 SD大鼠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铺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种泽龙 韩泉洪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5-629,共5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进展与多种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有关,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对SDF-1在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进展与多种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有关,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对SDF-1在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组。将20只7日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体积分数(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d,作为OIR组;另20只同日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观察视网膜的SDF-1的蛋白表达以及SDF-1mRNA的变化。结果OIR组12日龄小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SDF.1蛋白呈阳性表达;OIR组17习龄小鼠的神经节细胞层、内层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见SDF-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SDF-1蛋白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SDF-1蛋白微弱表达于内层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附近。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P〈O.01)及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P〈0.01);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P〈0.05)。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t=8.072,P〈0.05)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t=10.026,P〈O.05);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t=4.336,P〈0.05)。结论SDF-1在相对低氧状态下的视网膜中表达明显上调,因而可促进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小鼠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羟化酶2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屈晓杰 王雨生 +1 位作者 张鹏 储昭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7d龄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每组各10只。后3组...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7d龄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每组各10只。后3组放入动物氧舱,在氧气含量为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连续饲养5d,正常对照组于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在结束高浓度给氧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D2抑制剂(黄芩素),高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d。于末次注射结束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PHD2蛋白的表达,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情况,HE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a-SMA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视网膜中存在PHD2蛋白的表达,且高氧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正常对照组高于300mg.kg-1、500mg.kg-1PHD2抑制剂组(P=0.004、0.001)。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高氧组自视盘发出的血管扩张迂曲,中周部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近视盘周围有明显的血管无灌注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较高氧组明显改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为(0.60±0.84)个、(39.40±5.17)个、(15.80±1.93)个和(6.30±1.5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最多,正常对照组最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a-SMA表达较高氧组明显增加;高氧组、300mg.kg-1及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的VEGF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与高氧组比较,VEGF表达量无明显降低。结论视网膜存在PHD2的表达,抑制其表达后能有效改善高氧所致小鼠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提示PHD2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脯氨酸羟化酶2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孔怡淳 孙蓓 +2 位作者 赵堪兴 韩梅 王玉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3-828,共6页
背景特异性地抑制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过度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方法。RNA干扰(RNAi)可高效、特异地抑制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眼局部应用小干扰RNA(siRNA)对身体其他组织基因的干扰小。目的探讨在小鼠... 背景特异性地抑制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过度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方法。RNA干扰(RNAi)可高效、特异地抑制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眼局部应用小干扰RNA(siRNA)对身体其他组织基因的干扰小。目的探讨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VEGF的siRNA对视网膜中VEGF和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体外合成表达VEGFsiRNA的质粒[psi—HITM/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VEGFsiRNA]。小鼠血管瘤内皮(EOMA)细胞在不含抗生素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细胞融合达70%时分为5个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孔培养基中无任何添加物,阴性对照组培养孔板内加入1μlLipofectamine TM2000和空质粒psi—HITM/EGFP,3个siRNA组中分别在培养孔板内加入1μl Lipofeetamine TM 2000+40、50、60nmol/L质粒psi—HJTM/EGFP/VEGFsiRNA。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EOMA细胞中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筛选最佳干扰效率的VEGFsiRNA浓度。64只出生7d的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在正常氧环境中喂养)、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质粒组和siRNA组,其中后3个组小鼠在氧体积分数(75±2)%的氧箱内饲养5d,然后置于正常氧环境中制备OIR动物模型。空质粒组和siRNA组于出生后12d(P12)小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psi—HI。”/EGFP和Lipofectamine…2000各0.5斗l混合物及psi—HITM/EGFP/VEGFsiRNA(60nmol/L)和LipofectamineTM2000各0.5μl混合物,各组P17小鼠经高相对分子质量荧光素(FITC—dextran)灌注后制备视网膜铺片、视网膜切片和视网膜标本,分别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及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表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40、50、60nmol/LsiRNA转染组EOMA细胞中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890,P〈0.001;F=306.960,P〈0.001),各浓度siRNA组细胞中VEGF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950、119.890、156.480,均P〈0.001)。各浓度siRNA组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52、23.344、42.119,均P〈O.001),以60nmol/LsiRNA组作用最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siRNA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丛明显减少,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数减少。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质粒组和siRNA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3-+0.18、4.02±0.16、3.98±O.19、1.98±0.1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780,P〈0.001),其中模型对照组和空质粒组V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80、37.336,P〈0.001),而siRNA组小鼠视网膜VEGF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3,P〈0.001),siRNA组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下调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3,P〈0.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01)。结论VEGFsiRNA可在体外和体内有效下调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宁 邢怡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已在猫、小鼠、大鼠、家兔、犬和斑马鱼等动物上建立,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OIR动物模型具有模拟人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部分病理生...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已在猫、小鼠、大鼠、家兔、犬和斑马鱼等动物上建立,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OIR动物模型具有模拟人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部分病理生理过程的效应,可为人类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OIR动物模型具备了更大的应用价值。尽管如此,这些OIR动物模型都不够完美,无法完整体现人类ROP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仍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游 张玉强 +1 位作者 史少阳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 120只鼠龄7d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60只大鼠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5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60只...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 120只鼠龄7d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60只大鼠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5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60只大鼠置于正常空气中。2组分别于生后第12天、第14天、第17天、第22天、第26天各取12只大鼠并均取双侧眼球,左眼做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cyclin D1的表达。右眼视网膜行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到大鼠生后第14天开始出现新生血管,至第17天新生血管反应最大,随后新生血管缓慢退化,在生后第26天血管结构趋于正常。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显示大鼠生后第14天、第17天、第22天实验组视网膜cyclin D1呈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于生后第12天比对照组低,第14天开始增高,第17天达到最高,第26天降低,但高于对照组。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符合新生血管增殖的过程。结论 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CYCLIN D1 视网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璐 李冬平 +6 位作者 杨芬 杜淑芳 牛红蕾 刘小燕 董京艳 高昭 张蕴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只7日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阴性对照组(PBS)组、低剂量PC组、中剂量PC组、高剂量PC组和Lucentis组(...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只7日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阴性对照组(PBS)组、低剂量PC组、中剂量PC组、高剂量PC组和Lucentis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将实验组小鼠在高氧分压环境下饲养5 d后,于出生后第12天(P12)移出氧箱。正常组:未进氧箱饲养。各组小鼠置于的常氧空气环境中继续饲养5 d,直到出生后第17天,接下来的实验根据所设的不同的组别和时间点处死小鼠并取材。P12-P16,各实验组给予相对应的干预。P17,摘除各组小鼠眼球行视网膜铺片,进行Isolectin GS-IB4荧光染色,并用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根据各组P17小鼠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OIR小鼠P12~P16注射PC,能显著减少OIR中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簇的形成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损害,并呈PC剂量依赖型,高剂量PC组效果最佳。P17,小鼠视网膜VEGF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R组、PBS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IR组比较,PC组下调与Lucentis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PC组与Lucentis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氧OI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蓉 常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蛋白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漆晨 韩倩 +4 位作者 薄其玉 刘勋 王飞 张琰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9-1075,共7页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在疾病状态下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标志物,为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在疾病状态下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标志物,为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筛选并验证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分子。方法选取7日龄健康清洁级C57BL/6J幼鼠44只,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OIR组幼鼠先在氧体积分数为(75±2)%的环境下饲养5d,然后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5d,而正常对照组幼鼠仅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10d。取17日龄幼鼠经球后静脉注射高分子量异硫氰酸葡聚糖(FITC-dextran),然后制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并统计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取各组小鼠眼球行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蛋白质分子在OIR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眼球中的差异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紊乱,静脉血管迂曲,视网膜中央有明显的无灌注区,在视网膜灌注区和无灌注区的交界处有大量新生血管芽,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细密,静脉平滑,分布均匀整齐。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的相对面积为(25.53±2.16)%,较正常组无灌注区的相对面积(0.66±0.3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1,P〈0.01)。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OIR组小鼠视网膜平均每张切片突人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8.41±3.97)/切片,而正常组为(0.16±0.31)/切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P〈0.001)。蛋白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62个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中,表达变化达1.5倍以上者10个,包括3个上调因子和7个下调因子;表达变化达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4个,包括3个下调因子和1个上调因子。对表达差异最显著的6个细胞因子(上调、下调各3个)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验证,结果表明血小板因子4(PF-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P-选择素(SEL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以及趋化因子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基元配体16(CXCL16)的表达与蛋白芯片检测的表达趋势一致,其中PF-4、SELP和VEGF—A在OIR眼球中表达显著上调,CXCLl6、sTNF—RⅡ和VCAM-1在OIR眼球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OIR小鼠模型。细胞因子PF-4、SELP、VEGF—A、CXCL16、sTNF—RⅡ和VCAM-1在OIR模型和正常对照小鼠的眼球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提示OIR状态下血小板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而促炎因子表达下调。PF-4可能成为针对RNV的VEGF非依赖型治疗策略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新生血管/生理病理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蛋白标志物表达谱 靶点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娜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 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 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 m 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 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1);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5);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游 庞东渤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p16表达的变化对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鼠龄7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和NS对照组共4组。正常组置于正常空气中饲养;模型组置于75mL/L高氧环境5d...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p16表达的变化对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鼠龄7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和NS对照组共4组。正常组置于正常空气中饲养;模型组置于75mL/L高氧环境5d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干预组给予抗p16甲基化药物5-aza-CdR(0.25mg/kg)腹腔注射;NS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取双侧眼球,左眼做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观察p16蛋白的表达。右眼视网膜行real time-PCR分析p16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幼鼠的视网膜未发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管腔。模型组和NS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干预组视网膜偶见新生血管管腔。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视网膜p16呈低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9.52±2.67个;而干预组阳性细胞数为36.38±3.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 time-PCR显示,模型组p16 mRNA的表达降低(2-△△ct=0.14±0.01),p16 mRNA在干预组大鼠的视网膜表达明显高于NS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0.68±0.08,P<0.001)。结论:P1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抑制p16甲基化可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P16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a-5p调节VEGF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润英 范智利 +2 位作者 肖吉群 郑巍 蔡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a-5p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氧对照组、miR-20a-5p高表达组,每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天置于氧浓度(75.00...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a-5p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氧对照组、miR-20a-5p高表达组,每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天置于氧浓度(75.00±2.00)%氧箱中建立OIR小鼠模型,连续高氧环境5 d后置于常氧中饲养。高氧环境结束前1 d,高氧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miR-20a-5p高表达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 miR-20a-5p激动剂(miR-20a-5p agomir)(1μmol/L),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正常组一直置于空气中正常饲养。高氧结束后各组小鼠正常空气再饲养5 d进行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miR-20a-5p、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表达情况;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规则扩张,出现大量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结构及分布紊乱,周边毛细血管网闭塞;miR-20a-5p高表达组相较模型组和高氧对照组在出生第17天自视盘向周围发出的放射状大血管迂回不明显,血管不规则扩张现象减轻,新生血管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降低(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模型组、高氧对照组相比,miR-20a-5p高表达组视网膜组织中miR-20a-5p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VEGF蛋白阳性面积百分比、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升高miR-20a-5p可抑制VEGF通路从而减少OIR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实现对OIR小鼠视网膜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0a-5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加重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臣婷 贺涛 邢怡桥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14-119,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2只7日龄C57BL/6J鼠随机...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2只7日龄C57BL/6J鼠随机均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OIR组、OIR+0.9%氯化钠溶液组、OIR+rh EPO 10 IU组、OIR+rh EPO 50 IU组、OIR+rh EPO 100 IU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采用将7日龄鼠在(75±2)%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 d,随后转至正常空气中再饲养5 d的方法建立OIR模型。3~6组分别进行0.9%氯化钠溶液和rh EPO(10、50、100 IU)腹腔内注射,自生后7 d开始每日注射一次,共5 d。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法和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e NOS、n 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视网膜中均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并可见血管的扩张、扭曲、闭塞;rh EPO治疗组中新生血管进一步增多,血管扩张更加显著。rh EPO的治疗加重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使视网膜组织中VEGF、e NOS、n 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外源性rh EPO加重了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使视网膜组织VEGF、e NOS和n NOS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血管改变与PEDF表达变化规律
19
作者 张小庄 罗先琼 +3 位作者 张春一 赖日权 张江宇 夏明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的表达规律,探讨PEDF与视网膜血管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OIR小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于不同日龄分批处死,制作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的表达规律,探讨PEDF与视网膜血管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OIR小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于不同日龄分批处死,制作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PEDF表达的时空规律。结果高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14日龄、17日龄、21日龄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8.75±4.21)个、(41.90±8.36)个和(22.65±4.57)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12日龄高氧组视网膜PEDF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01),17日龄时则较对照组减弱(P<0.001),PEDF表达强度呈现与血管增生相反方向的改变。对照组随着日龄的增加PEDF表达逐渐增强,高氧组小鼠高氧环境下PEDF表达增强,而相对低氧后表达减弱,两组PEDF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PEDF是重要的抑血管因子,其表达的增强或减弱与视网膜血管退行或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
20
作者 田丽丽 任兵 +4 位作者 高晓唯 罗英 蔡岩 周琨 杜安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大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7 d龄SD乳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A组:对照组;B组:ROP组;C组:ROP溶媒对照组;D组:ROP+5μg索拉非尼组;E组:ROP+20μ...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大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7 d龄SD乳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A组:对照组;B组:ROP组;C组:ROP溶媒对照组;D组:ROP+5μg索拉非尼组;E组:ROP+20μg索拉非尼组;F组:ROP+80μg索拉非尼组。除A组在正常氧环境下饲养外,其余各组乳鼠均建立OIR模型。乳鼠于生后第12天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内注射DMSO及相应剂量的索拉非尼,于生后第17天处死,做视网膜铺片,并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并在高倍视野下计数血管分支点数目;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铺片显示,B组和C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并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经索拉非尼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大幅度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血管分支点数目分别为(16.50±3.90)个、(37.44±6.47)个、(37.08±5.10)个、(30.80±6.85)个、(26.08±5.08)个、(19.83±3.51)个;除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显示,B组和C组有大量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经索拉非尼治疗后,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22±0.42)个、(35.66±4.70)个、(35.30±4.54)个、(27.30±4.28)个、(21.41±3.53)个、(7.41±2.87)个;除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抑制大鼠OIR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