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化学修饰技术,在电极上引入C襒O、C—N等功能团对玻璃碳(GC)电极进行了功能化,研究了功能团对电极上Pt晶粒度的影响,对Pt晶粒度与功能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旋转圆盘电极RDE(Rotating disk electrode)技术对氧在功能化电极上的电...采用化学修饰技术,在电极上引入C襒O、C—N等功能团对玻璃碳(GC)电极进行了功能化,研究了功能团对电极上Pt晶粒度的影响,对Pt晶粒度与功能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旋转圆盘电极RDE(Rotating disk electrode)技术对氧在功能化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襒O功能化GC电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作用优于未功能化GC电极,而C—N功能化的GC电极不如未功能化电极。在Pt-GC电极上,C—N功能化电极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性能高于未功能化的Pt-GC电极,C襒O功能化电极则低于未功能化电极。展开更多
以四水合钼酸铵、六水合硝酸钴和硫脲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了不同阵列结构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通过改变原料中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调控Co_(9)S_(8)/MoS_(2)@TM电极的结构。采用SEM、XRD和XPS...以四水合钼酸铵、六水合硝酸钴和硫脲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了不同阵列结构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通过改变原料中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调控Co_(9)S_(8)/MoS_(2)@TM电极的结构。采用SEM、XRD和XPS对Co_(9)S_(8)/MoS_(2)@TM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对Co_(9)S_(8)/MoS_(2)@TM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4∶600时,制备的Co_(9)S_(8)/MoS_(2)@TM为3D花瓣状阵列结构,且在10 m A/cm^(2)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271 m V,塔菲尔斜率为88.5 m V/dec,具有良好的析氧稳定性和耐久性,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化学修饰技术,在电极上引入C襒O、C—N等功能团对玻璃碳(GC)电极进行了功能化,研究了功能团对电极上Pt晶粒度的影响,对Pt晶粒度与功能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旋转圆盘电极RDE(Rotating disk electrode)技术对氧在功能化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襒O功能化GC电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作用优于未功能化GC电极,而C—N功能化的GC电极不如未功能化电极。在Pt-GC电极上,C—N功能化电极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性能高于未功能化的Pt-GC电极,C襒O功能化电极则低于未功能化电极。
文摘以四水合钼酸铵、六水合硝酸钴和硫脲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了不同阵列结构Co_(9)S_(8)/MoS_(2)@TM催化电极。通过改变原料中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调控Co_(9)S_(8)/MoS_(2)@TM电极的结构。采用SEM、XRD和XPS对Co_(9)S_(8)/MoS_(2)@TM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对Co_(9)S_(8)/MoS_(2)@TM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钼、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4∶600时,制备的Co_(9)S_(8)/MoS_(2)@TM为3D花瓣状阵列结构,且在10 m A/cm^(2)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271 m V,塔菲尔斜率为88.5 m V/dec,具有良好的析氧稳定性和耐久性,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