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锆冠修复体边缘垂直型预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候松倩 杜珊珊 黎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122-125,共4页
临床上通常将肩台边缘和凹槽边缘定义为水平边缘,将羽状边缘定义为垂直边缘。近年来,随着新型粘结材料和修复体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以及对基牙健康牙体组织最大限度保存理念的强化,人们对牙体边缘垂直型预备的关注度逐渐升高,对垂直边缘设... 临床上通常将肩台边缘和凹槽边缘定义为水平边缘,将羽状边缘定义为垂直边缘。近年来,随着新型粘结材料和修复体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以及对基牙健康牙体组织最大限度保存理念的强化,人们对牙体边缘垂直型预备的关注度逐渐升高,对垂直边缘设计的接受度亦越来越高。氧化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及光学性能,其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瓷修复体的应用领域。本文对氧化锆冠修复体边缘垂直型预备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牙体预备边缘形态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冠 垂直预备 羽状边缘 刃状边缘 无终止线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牙体预备原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林箫 裴锡波 王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9-74,共6页
全冠修复是大面积牙体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式。随着材料的发展,氧化锆陶瓷的出现解决了口腔传统全瓷材料强度不足的问题。全解剖式氧化锆冠(以下简称全锆冠)的机械性能比起传统玻璃陶瓷全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应用时仍沿用烤瓷... 全冠修复是大面积牙体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式。随着材料的发展,氧化锆陶瓷的出现解决了口腔传统全瓷材料强度不足的问题。全解剖式氧化锆冠(以下简称全锆冠)的机械性能比起传统玻璃陶瓷全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应用时仍沿用烤瓷冠或传统全瓷冠的牙体预备原则。已有研究表明,咬合面厚度为0.5 mm的全锆冠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轴面预备量、牙合向聚合度、颈缘形态和宽度等方面相关文献报道有限且结论尚不统一。此外,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快速发展,其牙体预备原则更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该文通过综述全锆冠的牙体预备原则的研究进展,为全锆冠的临床牙体预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 氧化 牙体预备 断裂载荷 边缘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海珍 张红梅 +2 位作者 张帆 刘晓璐 陈新钊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857-1863,共7页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例(151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3组,即选择玻...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例(151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3组,即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者为A组,选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为B组,选择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者为C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以上病例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获取三组均衡可比的基线资料,即A组为51例(51颗),B、C组各为50例(50颗)。评估3组修复后1年后的修复效果,对比3组修复前及修复1年后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状况[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素(PGE2)]水平,观察3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修复体完整、颜色匹配、边缘合适性、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共5项内容修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咬合力较修复前有显著性增强(P<0.05),咀嚼效率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A组修复前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BI、PD、AL值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BI、PD、AL值差值显著小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小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IL-1β、ALP、PGE2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龈沟液IL-1β、ALP、PGE2水平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A组修复1年内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96%,显著低于B、C组的12.00%、18.00%(P<0.05)。结论:相比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用于后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不仅能提高修复效果和咀嚼功能,还能减轻牙周组织和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 氧化全瓷 纤维桩核氧化锆冠 桩核修复 咀嚼能力 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与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冠在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淑美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桩与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冠在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东港市口腔病医院收治的90例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纤维桩与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冠在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东港市口腔病医院收治的90例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金属桩核结合金属烤瓷冠修复,试验组采用纤维桩与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冠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情况。结果修复后6个月,试验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BI)及牙周探诊深度(PD)均低于修复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根管治疗后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纤维桩与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冠修复可提高修复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楔状缺损 根管治疗 纤维桩 复合树脂 氧化锆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付峰勃 韩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76-79,164,共5页
目的探究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GCF)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 目的探究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GCF)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金属桩核结合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实施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致病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GCF中的神经激肽A(NKA)、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GCF量及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可改善GCF量及GCF中炎性介质、ALP、AST表达,提高修复成功率及美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纳米复合树脂 氧化烤瓷 牙楔状缺损 龈沟液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模型在乳牙氧化锆预成冠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蒋文翔 方林仙 +2 位作者 吕丽华 施琼玲 吴志芳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三维模型在乳牙氧化锆预成冠(prefabricated zirconia crowns,PZCs)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30名工作未满5年的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数字化三维模型在乳牙氧化锆预成冠(prefabricated zirconia crowns,PZCs)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30名工作未满5年的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医生。试验组医生采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辅助教学方式进行右上乳中切牙氧化锆预成冠的牙体预备教学,对照组医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通过牙体预备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2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牙体预备测试结果显示,试验组医生的牙体预备量评分[(37.60±1.77)分]、预备体外形评分[(28.80±1.21)分]、试戴效果评分[(28.73±1.10)分]和总成绩[(95.33±2.77)分]均高于对照组医生[(34.07±2.37)分,(25.47±1.77)分,(24.53±2.39)分,(84.07±3.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医生在激发学习兴趣[(4.73±0.44)分]、加深教学内容认知[(4.67±0.47)分]和对课程的满意度[(4.80±0.40)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医生[(3.93±0.44)分,(4.00±0.52)分,(4.20±0.5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模型应用于乳牙氧化锆预成冠牙体预备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儿童口腔医生的牙体预备技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提升课程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医学 氧化预成 牙体预备 数字化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技术在后牙区全锆冠修复治疗效果评价
7
作者 许晓波 龚语林 +3 位作者 沈丽丽 王冕 王玉婷 吴映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在后牙区全锆冠修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对照研究,收集就诊并完成后牙区全瓷冠修复的84例患者共90颗全冠修复体,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45颗全瓷冠修复治疗时,运用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基牙,对照组45颗患... 目的评价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在后牙区全锆冠修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对照研究,收集就诊并完成后牙区全瓷冠修复的84例患者共90颗全冠修复体,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45颗全瓷冠修复治疗时,运用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基牙,对照组45颗患牙采用常规水平型牙体预备后完成全锆冠修复治疗。在患者戴牙时,分别评价两组修复体的修复效果,再采用硅橡胶复制法测量两组修复体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戴牙后6个月记录修复体周围的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值。结果两组修复体椅旁评价结果是实验组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A级评价优于对照组修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实验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测量值优于对照组修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个月后复查时,两组修复体无机械并发症出现,牙周软组织指标GI和SBI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垂直型牙体预备基牙能显著提升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不会改变冠周牙龈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区 垂直型牙体预备 无肩台牙体预备 单层氧化锆冠 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及氧化锆烤瓷冠修复在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好飞 《广州医药》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究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及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治疗根管治疗(RCT)后后牙楔状缺损(W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新乡市口腔医院治疗的300例(300牙)RCT后后牙W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150)、B组(n=150)。A组接受... 目的探究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及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治疗根管治疗(RCT)后后牙楔状缺损(W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新乡市口腔医院治疗的300例(300牙)RCT后后牙W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150)、B组(n=150)。A组接受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及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治疗,B组接受金属烤瓷冠(PFM)联合金属桩核(MPC)修复治疗。对比2组修复成功率、修复效果、修复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A组修复成功率为97.33%(146/150),高于B组的87.33%(131/150)(P<0.05);A组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颜色匹配均优于B组(P<0.05);修复6个月后A组GI、PLI、PD较B组低(P<0.05);修复1个月后A组龈沟液TNF-α、IL-6水平较B组低,IL-10水平较B组高(P<0.05)。结论与PFM联合MPC修复治疗RCT后后牙WSD患者相比,应用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及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治疗更有助于提升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效果,改善牙周健康,且对组织产生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氧化烤瓷 龈沟液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后牙固定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利辉 钟爱喜 +2 位作者 潘小波 刘光雪 李荣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综合修复效果。方法 36例后牙缺失需修复的患者,其中19例66颗牙行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17例60颗牙行氧化锆全锆冠桥修复。追踪观察1~3年,由修复科医师对义齿的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综合修复效果。方法 36例后牙缺失需修复的患者,其中19例66颗牙行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17例60颗牙行氧化锆全锆冠桥修复。追踪观察1~3年,由修复科医师对义齿的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情况、牙冠外形、色泽、是否崩瓷、破裂等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例修复效果在所检查的指标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与全锆冠在边缘密合性、美观性及抗折强度方面,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在合龈距离较短的病例中,全锆冠的修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全瓷 氧化 后牙固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氧化锆内冠在种植体基台上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
10
作者 马庆芳 李立 顾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评估两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制作的氧化锆内冠在种植体基台上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方法采用不同扫描方式在同一个种植体基台上制备Procera和Lava氧化锆内冠各5颗,与传统方法制作的5颗贵金属内冠进行比... 目的评估两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制作的氧化锆内冠在种植体基台上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方法采用不同扫描方式在同一个种植体基台上制备Procera和Lava氧化锆内冠各5颗,与传统方法制作的5颗贵金属内冠进行比较。用超硬石膏复制15个基台,随机与两种氧化锆内冠和贵金属内冠黏结、切割、包埋。采用扫描电镜(SEM)评估内冠的边缘、肩台、牙合面以及轴面适合性。结果 3种内冠间的边缘和轴面适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a内冠牙合面适合性明显优于Procera内冠(P<0.05)和贵金属内冠(P<0.05),而Procera内冠又明显优于贵金属内冠(P<0.05)。结论两种氧化锆内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不同制作技术对氧化锆内冠的内部适合性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内部适合性 氧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贵金属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门汀层厚和涂布方式对氧化锆单冠与种植体基台粘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慧玲 唐小山 +1 位作者 池君敏 张以鸣 《口腔生物医学》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时,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强度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 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出水门汀层厚为50、80、110μm,厚度为1 mm的氧化锆单... 目的:研究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时,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强度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 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出水门汀层厚为50、80、110μm,厚度为1 mm的氧化锆单冠3D数字模型,通过Sinora CEREC系统的CAD/CAM制作出氧化锆单冠。应用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将不同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人工牙龈中水门汀的残留情况,并分别检测不同水门汀层厚氧化锆单冠的粘接强度。结果:用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5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大于80和110μm组,80和11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11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小80和50μm组,80和5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3种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后,种植体替代体周围和人工牙龈中溢出和残留的水门汀多于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50~80μm较佳,而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80~110μm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涂布方法 牙种植体基台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娟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评价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对原义齿修复不满意,要求重新修复的KennedyⅠ、Ⅱ牙列缺损患者,设计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修复,评价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12个月... 目的:评价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对原义齿修复不满意,要求重新修复的KennedyⅠ、Ⅱ牙列缺损患者,设计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外冠套筒冠固位体义齿修复,评价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修复效果及基牙松动度。结果:观察期内,16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松动度较修复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氧化锆瓷内冠-金沉积套筒冠义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可在不接受或不具备种植义齿修复条件且经济状况良好的患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义齿 氧化瓷内 金沉积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庆忠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对牙缺失患者分别进行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后牙固定修复,比较分析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01/2014-02收治的56例因后牙缺失而需要修复的患者,根据牙齿缺损程度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对牙缺失患者分别进行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后牙固定修复,比较分析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01/2014-02收治的56例因后牙缺失而需要修复的患者,根据牙齿缺损程度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修复.其中实验组29例90颗后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对照组27例87颗后牙进行氧化锆全锆冠桥修复,并统一追踪观察1~3年,通过对义齿的边缘适合性、牙冠外形,牙龈健康情况,是否崩瓷、色泽、破裂等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所有检查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病例修复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边缘美观性、密合性及抗折强度方面,采用氧化锆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均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全瓷 后牙固定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全锆冠用于后牙修复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冷树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070-00071,共2页
研究后牙修复过程中应用氧化锆全锆冠作为修复体的临床和治疗效果。方法:抽选40例在我院进行后牙修复的患者全部采用氧化锆全锆冠对其进行修复治疗,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氧化锆全锆冠进行修复后患者在治疗... 研究后牙修复过程中应用氧化锆全锆冠作为修复体的临床和治疗效果。方法:抽选40例在我院进行后牙修复的患者全部采用氧化锆全锆冠对其进行修复治疗,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氧化锆全锆冠进行修复后患者在治疗后1、3、6、12个月四个时间节点进行修复情况检查,根据相应评价标准对整体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采用氧化锆全锆冠对后牙进行修复后1.3.6.12个月后,口腔健康状况优秀。结论:对后牙修复患者使用氧化锆全锆冠进行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后牙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厚度对全锆修复体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东健 周珊羽 +1 位作者 温兴涛 任柏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厚度对全锆修复体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CAD/CAM系统,通过Dental Designer设计软件,设计相同形态,1.2mm、1.0mm、0.8mm、0.6mm四种不同厚度的全冠模型,并使用CAM雕刻机加工成不同厚度的全锆冠共40个;以金属烤... 目的:探讨冠厚度对全锆修复体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CAD/CAM系统,通过Dental Designer设计软件,设计相同形态,1.2mm、1.0mm、0.8mm、0.6mm四种不同厚度的全冠模型,并使用CAM雕刻机加工成不同厚度的全锆冠共40个;以金属烤瓷冠为对照组,测试不同厚度全锆冠的断裂载荷和失效模式。结果:不同厚度全锆冠的平均断裂载荷值为:1308.38±111.38N(0.6mm组)、1814.60±68.21N(0.8mm组)、2429.88±315.03N(1.0mm组)、3068.31±233.88N(1.2mm组)。4组总体均数不相同,随着厚度的增加,全锆冠的抗折性能也随之增大;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0mm全锆组断裂载荷与烤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厚度全锆冠的失效模式不同,1.2mm全锆组断裂片数多于0.6mm和0.8mm组。结论:厚度对全锆冠的抗折性能有影响,随着全锆冠厚度的增加,抗折性能随之增大。临床上使用全锆冠修复时,建议其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芳 王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发明以及氧化锆染色技术的发展,全锆冠的美观性得到很大提高,使其在美学修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美观性能提高以后的全锆冠最终呈现的修复效果往往还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如低温老化、基牙颜色、全锆冠的厚度、全锆冠表面抛光、黏固材料的类型和颜色等。本文就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 美学修复 半透性 颜色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锆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恒妍 刘昱晨 +4 位作者 李康杰 田敏 牛丽娜 白石柱 方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44-454,共11页
全锆冠桥修复体,即单层氧化锆冠桥修复体,因其机械性能优异,不含饰面瓷结构不易发生崩瓷,对对颌牙磨耗相对较小,采用数字化制作边缘适合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和使用。传统氧化锆强度和韧性高,但半透性不理想,制作的全... 全锆冠桥修复体,即单层氧化锆冠桥修复体,因其机械性能优异,不含饰面瓷结构不易发生崩瓷,对对颌牙磨耗相对较小,采用数字化制作边缘适合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和使用。传统氧化锆强度和韧性高,但半透性不理想,制作的全锆修复体美学效果略差,多用于后牙区。近年来新开发的高透氧化锆、超透氧化锆等材料,美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可用于前牙美学区修复,拓宽了全锆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对全锆修复体的优缺点、修复后的存留率及其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确把握全锆冠桥修复体的适应证,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修复并发症提供临床指导。经过文献检索,目前全锆冠桥临床研究多集中于传统氧化锆,随访时间多为1~5年,临床存留率76.9%~100%。牙支持式全锆冠桥修复体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修复体折裂/破损、脱落和牙髓并发症;种植体支持式全锆冠桥修复体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近中邻接丧失、修复体脱落和折裂。可以通过在牙体预备、修复体设计、粘接前处理、抛光等环节中注意相关细节,修复后避免啃咬硬物,并佩戴垫等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今后还需进一步观察全锆冠桥五年以上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并对高透氧化锆、超透氧化锆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氧化锆冠 单层氧化固定桥 存留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涂布方式对锆瓷冠与种植体基台粘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以鸣 杨启祥 +2 位作者 王晔 池君敏 唐小山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分别应用传统涂布法和预压薄法,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中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力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厚度为1mm的单冠,切割和烧结氧... 目的分别应用传统涂布法和预压薄法,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中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力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厚度为1mm的单冠,切割和烧结氧化锆瓷块,制作氧化锆单冠。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分别通过传统涂布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法,将单冠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水门汀的残留情况,评价2种粘固方法的粘接效果。结果预压薄法粘固组的氧化锆单冠和基台周围水门汀残留明显少于应用传统涂布法的粘固组。但是预压薄法组的平均粘接力(247.95N)明显小于传统涂布法组(428.79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法能有效减少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残留,但其粘接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涂布方式 牙种植体基台 氧化 粘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列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丽 张小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应用两种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比较临床疗效。方法:20例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设计制作27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其中13副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14副使用氧化锆... 目的:应用两种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比较临床疗效。方法:20例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设计制作27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其中13副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14副使用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固位。基牙共120颗。随访3年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周探诊深度(PD),基牙松动度、骨高度及骨密度等。结果:20例患者共27副圆锥型套冠义齿使用良好,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变小(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义齿使用2年后3例金沉积套筒冠义齿固位力下降,而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套筒冠义齿固位良好,无下降趋势。结论:不同材料的套筒冠义齿对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利用氧化锆内冠和金沉积外冠固位的套筒冠义齿持久固位力优于金沉积内外固位义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牙周病 套筒 氧化陶瓷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磨耗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黎敏斯 周丽琰 苏晓晖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591-594,共4页
目的:评价抛光、上釉、喷砂3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磨耗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CAD/CAM系统制作15个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按抛光、上釉、喷砂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平均分为3组,在人工唾液环境中与天然牙对磨,实验频率为0... 目的:评价抛光、上釉、喷砂3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磨耗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CAD/CAM系统制作15个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按抛光、上釉、喷砂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平均分为3组,在人工唾液环境中与天然牙对磨,实验频率为0. 2 Hz,加载力10 N,实验时长为1 h。对比分析每个样本磨耗实验后的体量损失、动态摩擦系数平均值及观察动态摩擦系数变化。结果:三组不同表面处理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磨耗实验后损失质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副配天然牙磨耗实验后损失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抛光组与上釉组、喷砂组摩擦系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上釉组与喷砂组摩擦系数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表面抛光处理比上釉和喷砂处理更利于防止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自身及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耗,表面上釉可造成全锆修复体自身及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耗,表面喷砂可造成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耗。推荐抛光作为全解剖式氧化锆全瓷冠表面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上釉 喷砂 磨耗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