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与氧化脱色性能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永春 刘春燕 +2 位作者 刘瑞华 朱红星 余彩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基于草酸铁(Ⅲ)/过氧化氢光催化氧化体系,对35种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研究,通过选择分子结构描述符和计算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其脱色率及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染料分子结构描述符与脱色率之间存... 基于草酸铁(Ⅲ)/过氧化氢光催化氧化体系,对35种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研究,通过选择分子结构描述符和计算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其脱色率及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染料分子结构描述符与脱色率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中MW/S值和偶氮基数目对脱色率的贡献最为显著,得到的分子结构和脱色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可用于计算染料的理论脱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分子结构 氧化脱色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氧化脱色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敏虹 吕汪洋 +2 位作者 李楠 姚玉元 陈文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60,共4页
为解决染料废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将钴酞菁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备非均相催化剂钴酞菁/纤维素纤维(Co-TDTAPc-F),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该非均相催化剂对6种不同结构活性染料的氧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Co-TDTAPc-F对6种染料有一定的... 为解决染料废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将钴酞菁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备非均相催化剂钴酞菁/纤维素纤维(Co-TDTAPc-F),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该非均相催化剂对6种不同结构活性染料的氧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Co-TDTAPc-F对6种染料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而Co-TDTAPc-F/H2O2体系能有效地对这6种染料进行氧化脱色,而且反应60 min后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85%,同时发现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磺酸基数量、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均会影响染料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酞菁 负载 纤维素 活性染料 氧化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木糖浆过氧化氢氧化脱色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瑞金 黄海 王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研究了过氧化氢对低聚木糖浆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的添加量为糖浆固形物的2.8%时,脱色率达到66.9%,而糖浆中还原糖和总糖几乎没有变化;当过氧化氢的添加量为糖浆固形物的2%时,脱色率为52%,低聚木糖总含量降低1%。
关键词 低聚木糖浆 氧化 氧化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牦牛绒氧化脱色工艺优化及其可纺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婵 谢春萍 +2 位作者 刘新金 曲华洋 徐伯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共6页
针对黑牦牛绒氧化脱色对纤维性能及纺纱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氧化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H2O2质量浓度为25 g/L,焦磷酸钠质量浓度为5 g/L,温度为75℃,时间为90 min,溶液p H值为8.5。通过对比分析脱色和未脱色纤维性... 针对黑牦牛绒氧化脱色对纤维性能及纺纱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氧化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H2O2质量浓度为25 g/L,焦磷酸钠质量浓度为5 g/L,温度为75℃,时间为90 min,溶液p H值为8.5。通过对比分析脱色和未脱色纤维性能,并分别采用全聚纺和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纺制20.83 tex纱线进行性能测试,进一步研究脱色牦牛绒的可纺性能。结果表明:脱色后,牦牛绒的力学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面鳞片结构破损;采用同一方法纺相同线密度的纱线时,脱色牦牛绒较原色牦牛绒纱线条干和强伸性变差;采用不同方法纺相同线密度纱线时,全聚纺纺制的脱色牦牛绒纱线较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的纱线强力低,条干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牦牛绒 氧化脱色优化 可纺性 纱线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可溶性染料的氧化脱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田超 张鑫 赵金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研究了几种可溶性染料水溶液中二氧化氯的氧化脱色效果。结果表明,CIO2≥14mg/L时脱色率可达90%以上,水溶液中二氧化氯氧化指数可达500。
关键词 氧化 染料废水 氧化脱色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AED漂白剂对酸性染料的氧化脱色 被引量:5
6
作者 唐人成 王祥荣 +2 位作者 赵建平 谢志国 徐杰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用动力学反应原理探讨了酸性染料在PB/TAED漂白体系中氧化脱色的原理.对不同结构的酸性染料其氧化脱色的反应速率及加入PVP的氧化脱色效果是不同的,并随温度升高而异.为真丝有色织物洗涤时合理选用洗衣粉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PB/TAED漂白剂 酸性染料 氧化脱色 真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钴负载镁铝水滑石对甲基橙的氧化脱色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敏虹 潘国祥 +3 位作者 陈海锋 曹枫 唐培松 陈文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2-86,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物质的量比为3∶1的镁铝水滑石,并将其作为载体负载磺化酞菁钴制得新型功能材料酞菁钴负载水滑石(CoPcTs-LDH)。通过红外和热重分析表征了CoPcTs-LDH,研究了CoPcTs-LDH/H2O2对100mL 10mg/L甲基橙的氧化脱色。实...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物质的量比为3∶1的镁铝水滑石,并将其作为载体负载磺化酞菁钴制得新型功能材料酞菁钴负载水滑石(CoPcTs-LDH)。通过红外和热重分析表征了CoPcTs-LDH,研究了CoPcTs-LDH/H2O2对100mL 10mg/L甲基橙的氧化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在25~37℃、pH值为3~9、反应7h后甲基橙的剩余率均低于30%;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阿伦尼乌斯活化能Ea=57.64kJ/mol;反应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发挥了重要作用;CoPcTs-LDH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甲基橙仍有很好的氧化脱色能力,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钴 镁铝水滑石 甲基橙 氧化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废水混凝脱色与氧化脱色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9
8
作者 季民 张宏伟 杨秀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共4页
对多种单一染料配制的模拟染色废水,应用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脱色处理,应用过氧化氢进行氧化脱色处理试验,得出了混凝剂投加量、氧化剂投加量,PH值最佳范围与脱色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混凝脱色 氧化脱色 条件 染色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锰矿对酸性大红GR的氧化脱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岗 陈天虎 +2 位作者 宋垠先 彭书传 庆承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酸性大红 氧化脱色 软锰矿 溶液PH值 COD去除率 脱色效果 红外光谱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 水浴温度 250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染料电化学氧化脱色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敏 葛建团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6-88,103,共4页
以酸性红B作为模型污染物 ,研究了偶氮染料的电化学氧化脱色动力学 .考察了染料起始浓度、pH、电流密度及外加电解质 (Na2 SO4 /NaCl)对脱色过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红B电化学氧化脱色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 以酸性红B作为模型污染物 ,研究了偶氮染料的电化学氧化脱色动力学 .考察了染料起始浓度、pH、电流密度及外加电解质 (Na2 SO4 /NaCl)对脱色过程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红B电化学氧化脱色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为负一级 .酸性条件有利于酸性红B的迅速脱色 .采用NaCl作为外加电解质时 ,酸性红B的降解主要是氯离子的间接氧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电化学氧化脱色动力学 污染 废水处理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ACF对水中染料靛红的氧化脱色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红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8-440,共3页
采用紫外杀菌灯(UV)、双氧水(H2O2)和活性炭纤维(ACF)联合技术,对水中染料靛红的氧化脱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H、H2O2用量以及外加Fe3+浓度对UV/H2O2/ACF光解氧化脱色过程的影响,并比较了UV、H2O2、ACF各自在氧化脱色过程的作... 采用紫外杀菌灯(UV)、双氧水(H2O2)和活性炭纤维(ACF)联合技术,对水中染料靛红的氧化脱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H、H2O2用量以及外加Fe3+浓度对UV/H2O2/ACF光解氧化脱色过程的影响,并比较了UV、H2O2、ACF各自在氧化脱色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UV/H2O2/ACF是一种脱除水中靛红颜色的有效方法,在靛红初始质量浓度0ρ=50 mg/L,pH=6,ρ(H2O2)=200 mg/L条件下,经60 min的光解反应,脱色率达到98.7%。添加Fe3+离子,降低溶液初始pH,可提高颜色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ACF 氧化脱色 靛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脱色法从卤水中制取白色氯化镁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耘 张久恺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简介了以盐场卤水为原料,经过氧化脱色制备白色氯化镁的方法。弥补了传统工艺的不足,并提高了产品的纯度,拓宽了氯化镁的用途。
关键词 六水氯化镁 卤水 氧化脱色 制盐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Fenton反应对偶氮染料橙黄G氧化脱色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江强明 吴宏海 窦晓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通过均相Fenton反应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为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OG的初始质量浓度、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对OG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Fenton法能够有效对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且... 通过均相Fenton反应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为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OG的初始质量浓度、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对OG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Fenton法能够有效对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且该脱色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pH适当降低,OG氧化脱色速率增强.若适当降低OG的初始质量浓度,OG氧化脱色率逐渐增大.在保证足够高脱色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Fe2+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既实现OG脱色达标排放,又满足铁离子的排放限量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橙黄G 均相Fenton反应 氧化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素氧化脱色工艺及性能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传杰 朱莉伟 +2 位作者 陈殿松 吉骊 蒋建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5,共6页
采用化学氧化脱色工艺,对皂素中色素类杂质的共轭键进行破坏,同时保持皂素的基本结构,从而达到粗提皂荚皂素脱色纯化的目的。以H_(2)O_(2)为脱色剂,通过改变脱色剂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等因素,获得了粗提皂素脱色纯化的优化工艺。... 采用化学氧化脱色工艺,对皂素中色素类杂质的共轭键进行破坏,同时保持皂素的基本结构,从而达到粗提皂荚皂素脱色纯化的目的。以H_(2)O_(2)为脱色剂,通过改变脱色剂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等因素,获得了粗提皂素脱色纯化的优化工艺。采用分光辐射亮度计对脱色皂素的颜色进行表征,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皂荚皂素的脱色机理进行探究。脱色纯化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脱色剂H_(2)O_(2)用量6%、处理时间2 h、处理温度70℃。粗提皂素经H_(2)O_(2)处理后,颜色由褐色变成米黄色,且色泽自然均匀。脱色皂素水溶液的泡沫高度和半衰期均优于粗提皂素,且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适合在洗护、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色 皂荚 皂素色貌 泡沫高度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的电化学氧化脱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伟伟 姚继明 张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7,共5页
随着电化学的发展和高效能反应装置的出现,电化学脱色被应用于废水的处理和净化中。文中从不同电极反应方式下的电化学脱色方法出发,总结了近年来纺织印染行业常用种类染料的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叙述了不同染料电化学降解原理,探讨... 随着电化学的发展和高效能反应装置的出现,电化学脱色被应用于废水的处理和净化中。文中从不同电极反应方式下的电化学脱色方法出发,总结了近年来纺织印染行业常用种类染料的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叙述了不同染料电化学降解原理,探讨电池配置、电极材料、电解质等反应装置的组成,重点分析各因素对印染废水降解和脱色原理及脱色效率。结果表明,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染色废水多采用间接氧化法处理,还原染料可采用直接氧化法和间接氧化法。为加速强氧化性物质生成可通过使用新型电极材料如DSA电极、BDD电极或加入催化剂等手段实现。电化学对印染废水氧化脱色需要根据染料种类选择合适的电池材料,并对试验参数进行合理调控,以实现高效化、大规模使用的脱色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电化学 氧化脱色 电极材料 脱色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艳红X-3B氧化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晶 施利毅 +1 位作者 张仲燕 陆永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86-590,共5页
采用Fenton试剂对高浓度活性艳红X-3B废水进行氧化脱色.研究表明,FeSO4·7H2O=0.4g/l,H2O2=3.0ml/l,pH=3~5时,30min内的脱色率达95%以上,120min时残留CODcr... 采用Fenton试剂对高浓度活性艳红X-3B废水进行氧化脱色.研究表明,FeSO4·7H2O=0.4g/l,H2O2=3.0ml/l,pH=3~5时,30min内的脱色率达95%以上,120min时残留CODcr为87.6mg/l.Fenton试剂的脱色作用,主要通过·OH的强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艳红X-3B 氧化脱色 废水处理 印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废水电催化氧化脱色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冀春 《江苏纺织》 2003年第6期51-53,共3页
本文就印染和染料废水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研究了染料废水电催化氧化脱色。
关键词 染料废水 电催化氧化脱色 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在木质素降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许艳东 杨趁仙 +5 位作者 杨寒香 高梦祥 李天赐 辛颖 段晓杰 朱婷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9-347,共9页
在对玉米秸秆、小麦麸皮等植物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木质素结构复杂,难以降解,极大影响了内部活性物质的释放和原料的加工特性。因此,降解木质素是提高植物生物质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步骤之一。常用的木质素降解预处理方法有... 在对玉米秸秆、小麦麸皮等植物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木质素结构复杂,难以降解,极大影响了内部活性物质的释放和原料的加工特性。因此,降解木质素是提高植物生物质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步骤之一。常用的木质素降解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主要是采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生物酶对木质素进行降解,其中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s EC.1.11.1.19,DyPs)对木质素的处理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降解不同的染料、氧化类胡萝卜素、甲氧基化芳烃等。DyPs与其他真菌过氧化物酶如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存在很大差异,在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结构、催化残基、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因此,该文从氨基酸序列、酶学性质等方面综述了DyPs的结构和催化特性,总结了典型的DyPs对木质素的高效降解能力。同时,该文基于基因工程对提高DyPs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研究策略以及DyPs的重要工业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氧化物酶 木质素 降解机理 基因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GlDyP1和GlDyP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刁文彤 刘冬梅 +7 位作者 亓希武 房海灵 于盱 李莉 柏杨 刘群 陈泽群 梁呈元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9,共10页
该研究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ZJ-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探究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DyP)基因潜在的作用。该研究克隆得到了灵芝DyP基因GlDyP1和GlDyP2,编码框长度分别为1488... 该研究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ZJ-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探究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DyP)基因潜在的作用。该研究克隆得到了灵芝DyP基因GlDyP1和GlDyP2,编码框长度分别为1488 bp和1461 bp,分别编码495和486个氨基酸。通过qRT-PCR分析,GlDyP1和GlDyP2在菌丝阶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时期,表明这两个基因有可能在菌丝阶段参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在不同基质培养和不同染料诱导的条件下,对灵芝GlDyP酶活进行了测定,同时对GlDyP1和GlDyP2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基质中培养,木屑中酶活最高,达到7330 U/L;经不同染料诱导,在甲基橙染料诱导下酶活最高,达到1466 U/L;GlDyP1在花生壳中的表达量最高,是木屑的6.5倍;GlDyP2在木屑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其余基质的2倍左右;GlDyP1和GlDyP2分别在活性黑5和台盼蓝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8倍和3.7倍。以上结果表明GlDyP可参与灵芝对木质纤维素和染料的降解,为探究灵芝GlDyP的生理功能和开发GlDyP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染料脱色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染料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20
作者 严凤燕 杨阳 荚荣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Il-DyP4和上述底物之间均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光谱法结果表明,上述底物均使Il-DyP4产生了荧光淬灭效应,且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符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结果.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RB19,RB4,RV5,RB5,ABTS与Il-DyP4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9.386 2×10^(4)L·mol^(-1)(298 K),5.615 7×10^(6) L·mol^(-1)(298 K),1.926 2×10^(6) L·mol^(-1)(288 K),5.277 8×10^(5) L·mol^(-1)(298 K),2.234 6×10^(5) L·mol^(-1)(298 K).热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底物与Il-DyP4的结合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氧化物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染料类底物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