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锌/相转变溶菌酶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牙本质小管封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庆祎 赵玉平 +4 位作者 郑文茜 王端 孙宏晨 周鼎 徐晓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2+),制得Zn^(2+)@HMSN;随后,使用PTL包覆Zn^(2+)@HMSN,获得了具有抗菌性和黏附性的Zn^(2+)/PTL@HMSN复合材料.Zn^(2+)/PTL@HMSN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严密封闭牙本质小管,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磨稳定性;并且Zn^(2+)/PTL@HMSN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在治疗牙本质敏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氧化 相转变溶菌酶 牙本质敏感症 牙本质小管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在牙科树脂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月月 黄佳慧 +2 位作者 孔红星 李怀珠 姚晓红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牙科树脂因美观、安全和容易操作等优势,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龋洞填充材料,但仍存在机械强度较低、抗菌性能不足等问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Radialmesoporoussilica,RMS)粉体材料,再将纳米银载入... 牙科树脂因美观、安全和容易操作等优势,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龋洞填充材料,但仍存在机械强度较低、抗菌性能不足等问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Radialmesoporoussilica,RMS)粉体材料,再将纳米银载入其多孔孔道中,得到载银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Ag-RMS)。将Ag-RMS与牙科树脂复合,研究其含量对牙科树脂抗菌性能、机械性能及其他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g-RMS可显著提高牙科树脂抗菌性能,Ag-RMS质量分数为5%时,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已达99.68%。牙科复合树脂机械强度随Ag-RMS含量增加而逐渐升高,质量分数为7%时,复合树脂弯曲强度比树脂基体高28.16%。而且,添加Ag-RMS不会对牙科树脂的聚合收缩率、单体转化率、光固化深度和表面亲疏水性等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所制备的Ag-RMS可提高牙科树脂的抗菌和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树脂 载银介氧化 抗菌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封海波 杜夕辉 +5 位作者 黄玲 杨倩 杨澍垚 王琪冉 巴钰炜 房笑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且易修饰、孔径可调、较高的载药量等优点,成为目前备受瞩目的药物载体。然而,该介孔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无法进行大规模颗粒制备,以及纳米颗粒的毒性评估与预后不良反应研究不足等问...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且易修饰、孔径可调、较高的载药量等优点,成为目前备受瞩目的药物载体。然而,该介孔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无法进行大规模颗粒制备,以及纳米颗粒的毒性评估与预后不良反应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该介孔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与分类,并着重探讨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与不足,旨在为该介孔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修饰钛种植体促进高糖条件下的成骨分化
4
作者 邓云艺 陈世超 +4 位作者 罗明东 李若彤 兰小蓉 余科 李广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94-4701,共8页
背景:微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热点研究领域。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钛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稳定的结合,探索通过表面微纳结构改性来提高钛种植体在高糖环境下的成骨活性是有必要的。目的:观察钛表面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 背景:微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热点研究领域。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钛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稳定的结合,探索通过表面微纳结构改性来提高钛种植体在高糖环境下的成骨活性是有必要的。目的:观察钛表面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对体外高糖条件下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纳米金颗粒悬浮液与介孔二氧化硅,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去离子水中,制备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悬浮液。取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组经过水砂纸打磨处理,纳米管组经过水砂纸打磨处理后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实验组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后浸泡于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悬浮液中,制备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表征3组钛片表面的微观形貌、亲水性。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通过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及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DAPI/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加入高糖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光滑组钛片表面均匀平坦,纳米管组钛片表面排列紧密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实验组钛片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及内部均负载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组、实验组钛片亲水性均优于光滑组。(2)细胞活/死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组钛片表面的细胞活力均高于90%;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率高于光滑组、纳米管组;DAPI/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更有利于细胞黏附。(3)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钛片表面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均高于光滑组、纳米管组。(4)结果表明,纳米金颗粒@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可增强钛表面生物活性,促进高糖环境下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颗粒 氧化 钛表面改性 微纳结构 高糖条件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缓释制剂中的运用及中国专利申请现状
5
作者 郝鹏 李姮 甘雨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农药缓释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专利申请的热点也由未经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转向改性介孔二氧化硅载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中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农药的研究进展,对介孔二氧... 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农药缓释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专利申请的热点也由未经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转向改性介孔二氧化硅载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中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农药的研究进展,对介孔二氧化硅的主要改性方式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缓释 氧化 改性 专利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递送载体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立江 马艳 潘昊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孔径可调控、表面易被修饰、亲水性较好、生物兼容性良好等优势被制备成纳米药物递送载体.本文将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合成方法、机理、生物降解及其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中...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孔径可调控、表面易被修饰、亲水性较好、生物兼容性良好等优势被制备成纳米药物递送载体.本文将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合成方法、机理、生物降解及其在抗癌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其作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制备 应用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修饰载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研究
7
作者 王小宁 任佩佩 +2 位作者 赵阳光 张湛睿 闫梦茹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4期580-587,共8页
目的 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姜黄素(CUR)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进行药剂学性质、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模板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其表面进行PDA修饰,考察纳米粒的药剂学性质,研究载药制剂的pH响应... 目的 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的载姜黄素(CUR)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进行药剂学性质、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模板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其表面进行PDA修饰,考察纳米粒的药剂学性质,研究载药制剂的pH响应性释药,评价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制剂的体外细胞生长抑制率,考察肿瘤细胞对载药制剂的摄取。结果 MSN粒径均一,经PDA修饰后,CUR@MSN-PDA体外释药具有显著的pH响应性;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各载体材料与MDA-MB-231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CUR@MSN-PDA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CUR@MSN,细胞摄取结果表明,CUR@MSN-PDA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CUR@MSN。结论 构建的纳米载体具有显著的pH响应性和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CUR的药物递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聚多巴胺 姜黄素 三阴性乳腺癌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封盖介孔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
8
作者 郭婷 黄馨瑞 +3 位作者 周莹 张宇昊 刘晓竹 马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299,共6页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作为磺胺类兽药的重要代表,因其广谱、杀菌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因此,该研究采用SMZ特异性适配体为目标识别探针,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信号增强探...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作为磺胺类兽药的重要代表,因其广谱、杀菌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因此,该研究采用SMZ特异性适配体为目标识别探针,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信号增强探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MSN)为电化学信号增强探针载体,构建基于适配体封盖介孔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猪肉中SMZ。加入SMZ后,适配体特异性识别SMZ,引起适配体构象变化实现介孔材料中MB的快速释放,MB促进电子传递,造成电流强度增加,根据电流强度与目标物含量的相关关系对SMZ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增量电流与SMZ浓度的对数在5 pg/mL~10 ng/mL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24 pg/mL,在实际猪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8.3%~100.2%。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便捷等优点,为市场监管过程中现场快速检测筛查技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适配体 氧化硅纳米材料 电化学 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负载金属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结构调控与脱硫过程放硫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佳雯 段新伟 +2 位作者 武蒙蒙 米杰 王建成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但气化粗煤气中所含硫化氢(H_(2)S)会腐蚀设备并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净化脱硫。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大比表面积、大孔容和有序的介孔结构等特性,将其作为金属氧化物的载体可促进金属氧化...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但气化粗煤气中所含硫化氢(H_(2)S)会腐蚀设备并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净化脱硫。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大比表面积、大孔容和有序的介孔结构等特性,将其作为金属氧化物的载体可促进金属氧化物的分散,并为脱硫反应提供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减少传质阻力。脱硫剂构效关系是煤气脱硫技术的关键科学难题之一,然而对于负载型高温煤气脱硫剂而言,上述关系受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脱硫活性组分种类、脱硫剂改性手段和脱硫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因而要明晰其本质极具挑战。为此,首先探讨了不同介孔氧化硅分子筛的孔道结构特性,剖析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后的脱硫行为差异,发现拥有丰富孔结构及较厚孔壁的载体的脱硫剂在高温脱硫过程中表现更优。同时,分析了近年来针对锌基、锰基和铁基等金属氧化物负载型脱硫剂的结构调控策略及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通过金属掺杂复合改性可提高活性组分脱硫活性;并对脱硫过程中的放硫机制、放硫规律及抑制手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脱硫剂中引入催化羰基硫(COS)氢解助剂可有效抑制放硫行为。本综述内容可为高性能高温脱硫剂结构设计与功能化构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脱硫 氧化硅分子筛 金属氧化 放硫 羰基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武泽卿 龙海波 +2 位作者 于传顺 刘凯璇 付仲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48-11053,共6页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可以控制产物孔道实现有目的地“造孔”,进而根据其性能应用到各个领域。综述了纳米介孔氧化铁的制备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材料 纳米介氧化 模板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氧化铝表面原位生长镍基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烷化
11
作者 杨妍 葛陶晨曦 +2 位作者 姜雅楠 张弦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4-1673,共10页
大孔结构催化剂其有良好的传质、传热效果,于是可以减小反应过程的压力降和减缓热点生成。针对CO_(2)甲烷化强放热易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烧结的问题以及对高空速下运行反应的需求,本文通过原位生长类水滑石(LDH)的方法在大孔氧化铝表面生... 大孔结构催化剂其有良好的传质、传热效果,于是可以减小反应过程的压力降和减缓热点生成。针对CO_(2)甲烷化强放热易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烧结的问题以及对高空速下运行反应的需求,本文通过原位生长类水滑石(LDH)的方法在大孔氧化铝表面生成NiMgAl-LDH前驱体,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和大孔容的Ni-MgO/Al_(2)O_(3)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还原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煅烧温度来控制催化剂的物相组成,通过控制还原温度调节Ni的还原度和避免烧结,可提升还原后催化剂中Ni~0的活性位数量,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其中,NiMgAl-LDH前驱体在400℃煅烧、650℃还原后制备的Ni-MgO/Al_(2)O_(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Ni活性比表面积,其对应的CO_(2)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也最优,显示提高Ni比表面积是催化剂性能提升的一个关键。此外,该催化材料在WHSV=80000 mL/(g·h)的高空速条件下仍能保持高催化性能,且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在550℃下CO_(2)转化率保持在54%、CH_(4)选择性保持在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甲烷化 镍基催化剂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纳米银用于太阳能驱动的清洁水生产
12
作者 余芳盈 欧玮辉 +1 位作者 王玉洁 何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合成了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endritic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DMSNs),随后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其孔道中装载纳米银(Ag),最终得到Ag@DMSNs复合物。由于纳米银被固定在DMSNs孔道中,因此不易发生团聚,且纳米银的等离激元耦... 合成了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endritic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DMSNs),随后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其孔道中装载纳米银(Ag),最终得到Ag@DMSNs复合物。由于纳米银被固定在DMSNs孔道中,因此不易发生团聚,且纳米银的等离激元耦合效应使Ag@DMSNs在太阳辐射范围内具有强的广谱吸收。更重要的是,等离激元弛豫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将太阳能高效转化成热,例如,Ag@DMSNs在一个模拟太阳光照射下5 min内(1 k W·m^(-2),420~2500 nm)即可使其表面温度从26℃升温至70℃。将Ag@DMSNs负载于多孔的聚氨酯泡沫材料上,其在一个太阳辐照下的水蒸发速率可达到1.10 kg·m^(-2)·h^(-1),且在模拟海水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能。此外,在Ag@DMSNs复合物中纳米银等离激元的弛豫过程中产生的热电子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如降解亚甲基蓝。这些结果表明,合理构筑等离激元耦合模式,并利用等离激元弛豫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热电子效应是实现太阳能驱动的清洁水生产的有效途径,这将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淡水稀缺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激元 纳米银 氧化 太阳能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构建双重刺激响应型介孔氧化硅
13
作者 许凡 赵文丽 吉庆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4,共8页
该文通过化学修饰介孔氧化硅,利用动态硼酸酯键构建了新型可控释放体系。采用阴离子辅助法合成了具有独特中心径向孔结构和孔径大于4 nm的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并在其孔内外表面接枝苯硼酸。当体系中添加含顺式二醇键的聚合物时,可以与... 该文通过化学修饰介孔氧化硅,利用动态硼酸酯键构建了新型可控释放体系。采用阴离子辅助法合成了具有独特中心径向孔结构和孔径大于4 nm的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并在其孔内外表面接枝苯硼酸。当体系中添加含顺式二醇键的聚合物时,可以与孔表面的苯硼酸形成硼酸酯键,产生对孔道空间的调节效应,从而实现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内不同程度的分子负载。利用硼酸酯键的动态反应性(pH值为酸性时水解断键;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断键),成功调控了孔道内负载染料分子的响应释放行为。该文研究结果对于开拓构建基于氧化硅结构的可控释放结构、发展高效药物传输体系具有奠定理论和试验基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硼酸酯键 双重刺激响应 分子载体 可控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递送体系构建及性能分析
14
作者 朱家建 俞吉阳 +3 位作者 茅张钰 詹乐意 罗奕欣 杜轶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95,201,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在其他情况下结合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阻塞其孔道,防止在中性pH下发生突释。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BET分析仪、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该药物递送体系进行表征。盐酸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被负载在药物递送体系的介孔中,用于评估药物递送体系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能力。药物负载和释放研究表明,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2%和24.31%;在pH 7.4和pH 5.0的条件下,SA@Fe_(3)O_(4)@SiO_(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5.82%和88.51%,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体系 PH响应 磁响应 氧化 盐酸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3-甲基腺嘌呤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释药性能研究
15
作者 韩卓越 王秀 +2 位作者 巫业振 胡浩然 邢亚群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ZOL)修饰的聚多巴胺(PDA)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颗粒,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方法将ZOL与氨基-聚乙二醇-巯基连接作为骨靶向配体,通过加成反应修饰在PDA包覆的MSN表面,得到药物载体MSN@PDA-PEG-ZOL,通过1H-...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ZOL)修饰的聚多巴胺(PDA)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颗粒,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方法将ZOL与氨基-聚乙二醇-巯基连接作为骨靶向配体,通过加成反应修饰在PDA包覆的MSN表面,得到药物载体MSN@PDA-PEG-ZOL,通过1H-NMR、FT-IR、TEM、粒径及Zeta电位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为药物模型,设计不同药物浓度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筛选最佳处方,并考察药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释放量。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结构;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29.1±8.8)nm、-(30.3±0.6)mV;载药浓度在1000μg·mL^(-1)时,其包封率为(90.87±0.05)%,载药量为(37.55±0.02)%。纳米颗粒在pH 7.4的PBS溶液中48 h内的药物释放率为(16.99±0.15)%,在pH 5.0的PBS溶液中的释放率为(65.11±1.64)%,有利于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释放。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负载3-MA且具有靶向性和pH响应性的纳米制剂,其分散性好,具有高载药量、高包封率等特点,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3-甲基腺嘌呤 骨靶向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铝高效处理有机农药草甘膦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尹建飞 李萍 +3 位作者 陈晓雨 徐正瑞 池汝安 吕仁亮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60-264,共5页
采用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的介孔氧化铝为吸附剂,探究了其去除水中有机农药草甘膦的性能。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径的介孔氧化铝。探究了沉淀剂种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及煅烧温度对介孔氧化铝吸... 采用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的介孔氧化铝为吸附剂,探究了其去除水中有机农药草甘膦的性能。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径的介孔氧化铝。探究了沉淀剂种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及煅烧温度对介孔氧化铝吸附草甘膦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CTAB和氧化铝物质的量比为0.33、煅烧温度为550℃时制备的介孔氧化铝720 min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草甘膦的吸附效果可高达85 mg·g^(-1)。该材料在处理草甘膦废水方面优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其他介孔材料吸附剂,说明其在处理草甘膦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吸附 草甘膦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17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纳米二氧化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铝改性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付娆 尚柯舟 +2 位作者 成雨薇 罗小芳 刘江荣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威胁着环境,在化石燃料燃烧的同时捕集CO_(2)进行高效利用越来越关键。介孔氧化铝负载金属吸附CO_(2)前景广泛,本文通过以介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不同活性金属吸附CO_(2),采用N2吸附-脱附、XRD、热重等表...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威胁着环境,在化石燃料燃烧的同时捕集CO_(2)进行高效利用越来越关键。介孔氧化铝负载金属吸附CO_(2)前景广泛,本文通过以介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不同活性金属吸附CO_(2),采用N2吸附-脱附、XRD、热重等表征评价了吸附剂的性能,金属改性的介孔氧化铝可以增加吸附剂载体的表面碱性位数量,为CO_(2)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提高了对室温气体CO_(2)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CO_(2)吸附 氧化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冯松 吴广升 +1 位作者 马丛丛 惠光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当代医学对新型药物需求量的增长,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应运而生,作为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介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为介孔材料这一领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纳米颗粒具有表面易修饰...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当代医学对新型药物需求量的增长,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应运而生,作为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介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为介孔材料这一领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纳米颗粒具有表面易修饰、生物相容性良好、较高的载药量、孔径可调等优点,已成为当代惹人注目的一种药物载体。但是,目前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市场供应量较小,制备方法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使其规模化生产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口腔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医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口腔新材料及新技术亦不断推陈出新,基于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用于治疗牙周炎、癌症、牙本质过敏症及龋齿方面的显著疗效,本文就介孔二氧化硅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口腔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贻贝中磷脂选择性纯化研究
20
作者 水若凡 代康慧 +5 位作者 李倩云 王丹丽 袁婷兰 李玲 龚金炎 宋恭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5,共9页
为制备高纯度海洋源磷脂,本研究利用微乳液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基于水蒸气内部水解法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分别合成二氧化钛/KCC-1(TiO_(2)/KCC-1)和氧化石墨烯/KCC-1(GO/KCC-1)复合材料,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 为制备高纯度海洋源磷脂,本研究利用微乳液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基于水蒸气内部水解法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分别合成二氧化钛/KCC-1(TiO_(2)/KCC-1)和氧化石墨烯/KCC-1(GO/KCC-1)复合材料,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表征形貌结构,而后制成固相微萃取(SPE)柱。以贻贝为原料,分别采用TiO_(2)/KCC-1 SPE和GO/KCC-1 SPE法纯化磷脂,以富集因子(EF)作为指标评价其性能,达到制备高纯度磷脂的目的。结果表明,合成的KCC-1微球直径为250~400 nm,形貌良好、大小均一、比表面积较大,且经功能化修饰,成功合成了TiO_(2)/KCC-1和GO/KCC-1填料。对比分析可知,EF_(TiO_(2)/KCC-1)>EF_(GO/KCC-1),说明TiO_(2)/KCC-1 SPE法纯化磷脂的作用效果更优。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磷脂纯度高达93.57%。本研究结果为高纯度海洋源磷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源磷脂 贻贝 氧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