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洲 彭小东 +4 位作者 谈晓君 张琼 陈大鹏 杨路宽 张建 《酿酒科技》 2017年第8期98-101,共4页
GC-MS联用技术作为质谱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白酒、葡萄酒和挥发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进一步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方法在焦化工业和聚甲醛工业中的检测应用情况,为... GC-MS联用技术作为质谱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白酒、葡萄酒和挥发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进一步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方法在焦化工业和聚甲醛工业中的检测应用情况,为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白酒检测 聚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在快速测定苹果中挥发性成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继红 胡小松 +1 位作者 周珊 黄骏雄 《饮料工业》 2003年第3期39-41,47,共4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它可进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 ,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烦琐步骤 ,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验采用SPME技术和GC/S (气质联用仪 )技术分析了苹果中的香气成分 ,色谱图中共鉴定出 4... 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它可进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 ,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烦琐步骤 ,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验采用SPME技术和GC/S (气质联用仪 )技术分析了苹果中的香气成分 ,色谱图中共鉴定出 48个成分 ,占其香气成分的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质联用技术 测定 苹果 样品前处理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酵母麦芽汁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3
作者 尹显锋 康珏 刘丹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5年第4期6-8,43,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酵母麦芽汁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为香肠选育微生物发酵剂。从传统发酵食品腊鱼、腊肠以及豆豉中分离筛选到5株产香酵母菌,初步鉴定2株菌为汉逊德巴利氏酵母,3株菌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采用固相微萃取和...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酵母麦芽汁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为香肠选育微生物发酵剂。从传统发酵食品腊鱼、腊肠以及豆豉中分离筛选到5株产香酵母菌,初步鉴定2株菌为汉逊德巴利氏酵母,3株菌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这5株酵母麦芽汁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最终筛选出2株产生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酵母菌Y4-1和Y12-3,对这2株酵母进行耐盐性、亚硝酸盐耐受性、耐酸性发酵适应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这5株酵母菌的麦芽汁发酵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和酯类,种类和组成差异较大。不同属的酵母具有良好的耐盐、耐亚硝酸盐和耐酸性,有望将其开发成为香肠的新型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酵母麦芽汁发酵液 挥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仁慈 柏慧 +2 位作者 罗京 刘景林 许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挥发油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组成成分.气-质联用技术(GC-MS)是对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气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本文对气-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的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该... 挥发油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组成成分.气-质联用技术(GC-MS)是对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气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本文对气-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的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该技术在天然产物的农药残留分析、多糖类成分分析、生物碱类成分分析、氨基酸成分分析、天然产物的指纹图谱分析和天然产物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天然产物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法测定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的研究
5
作者 陈春晓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车间空 四氯乙烯 测定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魏珂 田继锋 金子纯 《新农民》 2020年第24期31-31,共1页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要更加注重。农业是食品的主要来源,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带来的损害,人们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处理,进而使得食...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要更加注重。农业是食品的主要来源,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带来的损害,人们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处理,进而使得食品农药残留现象非常常见。对此,文章针对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食品农药残留 检验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涂层织物中的6种异味物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昊 王晓宁 廖青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0,共7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涂层织物中丙酮、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6种异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DB-5石英弹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色谱进样口温度160℃,分流比8:1,升...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涂层织物中丙酮、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6种异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DB-5石英弹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色谱进样口温度160℃,分流比8:1,升温程序为初始柱温40℃,保持1min,以1℃/min升温至45℃后再以20℃/min升温至85℃,保持2min;以氦气为载气,流速0.6mL/min.6种异味物质能够完全分离,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02~0.9990之间,最低检测限在0.008—0.189μg/m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小于4.84%.采用该方法对9种涂层织物进行了检测,操作简便、快捷,与嗅辨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客观,可以应用于纺织品异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顶空 气-质联用技术 涂层织物 异味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菘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
8
作者 高展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7年第4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菘蓝叶 防癌作用 酸盐
原文传递
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别庐山云雾茶真伪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晔 徐春晖 王远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2-274,共1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建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庐山云雾茶液相指纹图谱有38个共有峰,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3以上,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建立庐山云雾茶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庐山云雾茶液相指纹图谱有38个共有峰,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3以上,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7%。该方法的庐山云雾茶真伪判别率达10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庐山云雾茶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并对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该方法庐山云雾茶真伪判别率达100%。本试验为庐山云雾茶真伪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气-质联用技术(GC-MS) 主成分分析 真伪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在快速测定苹果挥发性成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继红 胡小松 +1 位作者 周珊 黄骏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挥发性成分测定中,它集取样、萃取、进样和浓缩为一体,不仅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步骤,而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由于无需有机溶剂,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实验是采用SPME和GC╱MS(...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挥发性成分测定中,它集取样、萃取、进样和浓缩为一体,不仅简化了传统前处理方法的步骤,而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由于无需有机溶剂,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实验是采用SPME和GC╱MS(气质联用仪)技术分析苹果中的香气成分,分析总离子色谱图,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计算占其香气成分的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质联用技术 测定 苹果 挥发性成分 样品 前处理
原文传递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华 李敏 +2 位作者 冯志文 宋红日 张连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城桃 发育时期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油脂肪酸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洪英 方洪壮 +2 位作者 张晓丽 张晓光 刘岩 《中国食品工业》 2009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建立水飞蓟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的方式;水飞蓟油采用KOH/甲醇法甲酯化对其脂肪酸部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 目的:建立水飞蓟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水飞蓟油的科学评价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CP-FFAP色谱柱,程序升温的方式;水飞蓟油采用KOH/甲醇法甲酯化对其脂肪酸部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指纹特征峰,并分别用峰方式和全谱方式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建立了水飞蓟油GC法的指纹图谱,共标定了7个色谱峰。峰方式和全谱方式的指纹图谱各自相似度均高。结论: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作为水飞蓟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油 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技术在酞酸酯测定中的应用
13
作者 郑妹凤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30-231,共2页
塑料作为最通用、最受欢迎的食品接触材料,其卫生安全状况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在一定条件下能向食品中迁移、溶出,导致食品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食品的风味,而且对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1]。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塑料食品袋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Oil from Fruiting Body of Armillaria luteo-virens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劲松 熊辉岩 +2 位作者 杨春江 焦迎春 盛海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oil from fruiting body of Armillaria luteo-virens in Qinghai Province were firstly analyzed with GC-MS and its relevant compositions were detected by calculating chromatographic p...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oil from fruiting body of Armillaria luteo-virens in Qinghai Province were firstly analyzed with GC-MS and its relevant compositions were detected by calculating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 with normalized method. 21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13 com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which were main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aking 97.1%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illaria luteo-rirens Volatile oil Chemical compositions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学启 《啤酒科技》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从风味图谱技术和国际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两方面介绍一些检测新技术在啤酒行业的开发及应用.
关键词 风味图谱技术 啤酒 检测技术 技术发展 相色谱 -联用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GC-MS fingerprint of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Shenqi Jiangtang Granules 被引量:1
16
作者 LI Bingbing WANG Qian +6 位作者 LI Caixia HUANG Wenjing CHEN Guoliang GUAN Yongxia Muhammad Ishaq XIAO Xue YAN Shika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1期32-41,共10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fingerprint method for the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Shenqi Jiangtang Granules(SQJTG)and evaluate the product quality.Methods The GC-MS fingerprint o... Objective To establis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fingerprint method for the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Shenqi Jiangtang Granules(SQJTG)and evaluate the product quality.Methods The GC-MS fingerprint of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SQJTG was established by GC-MS,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ngerprint peaks were structurally identified on NIST2014.The batch consistency of SQJTG product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etroleum ether parts by using fingerprint similarity evalu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technology.At the same time,Hotelling's T2 and DMODX statistics are used to set the control range for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batches of products.Results Twenty-two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petroleum ether part of SQJTG,accounting for 60.94%of the total components separated.The similarity of fingerprints of petroleum ether parts of 24 batches of SQJTG was greater than 0.95.The PCA of 24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all under the control limits of Hotellin’s T2 and DMODX statistics,indicating that the petroleum ether parts of different batches of SQJTG were consistent.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GC-MS fingerprint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QJ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nqi Jiangtang Granules(SQJT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Similarity evalu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Quali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同位素溯源方法
17
作者 李晶晶 姜淑娟 宋少青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迅速增加.将二氧化碳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被认为是重要的减污降碳策略.然而,由于CO_(2)还原反应产物的多样性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有机物质,导致难以准确评估催化剂的真实... 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迅速增加.将二氧化碳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被认为是重要的减污降碳策略.然而,由于CO_(2)还原反应产物的多样性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有机物质,导致难以准确评估催化剂的真实活性.尽管13CO_(2)同位素溯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确定还原产物的碳源,但其严谨性不足可能导致溯源结果失真,影响了CO_(2)还原领域的发展.为了解决CO_(2)还原反应中催化剂活性评估的难题,汪圣尧等深入研究了同位素示踪原理,提出标准化同位素追溯新方法(Nat.Commun.,2023,14,2534).尽管气-质谱联用技术被视为普适方法,但现有方法难以充分分离复杂混合气体样品,因此需要谨慎对待溯源结果.13C-NMR光谱法常用于液体产物示踪,但由于自然界中存在13C同位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精确性.而1H-NMR因能识别与13C同位素相关的氢原子的特征分裂模式,而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研究指出,同位素追踪在CO_(2)减排中的应用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气相色谱条件实现产物的有效分离,以确保溯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还建立了同位素溯源检测的标准方法,并提供了同位素标记物的质谱指纹图谱.对于理解同位素溯源过程和推动CO_(2)还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上,对于CO_(2)还原反应潜在产物的溯源研究已成为衡量催化剂真实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文章提出的标准化同位素溯源方法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可靠标准,并为实现真实可靠的CO_(2)还原反应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同位素溯源 标准化 气-质联用技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芍花精油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18
作者 张晴晴 赵天缘 +4 位作者 姬雨思 陈妍 杨祥 刘转 韩奥翔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芍花精油的微波-超声波协同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芍花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C-MS)对芍花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 目的:研究芍花精油的微波-超声波协同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芍花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C-MS)对芍花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芍花精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90 s、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6(g/ml)、提取时间3 h;共鉴定了芍花精油成分22种,除了已报道的烷烃类和醇类,还发现了酮类、酚类、醛类及烯类等,其中烷烃类占67.59%,酮类成分占10.49%、烯类成分占9.28%等。结论:微波-超声波协同辅助提取法能有效提取芍花精油成分,同时论证了不同方法提取的芍花精油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也为建立一套完整的芍花精油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花精油 微波-超声波 提取工艺 -联用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苹果酒的研制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建萍 蔡望秋 +2 位作者 陈尚龙 陈安徽 李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65-170,共6页
以酒黄精和苹果为原料,制作具有保健功效的黄精苹果酒,并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精苹果酒最佳制作工艺:酵母添加量为0.10 %、发酵温度为26 ℃、酒黄精添加量为2.0%和含糖量为20%,经方差分析得到含糖量和酒黄精添... 以酒黄精和苹果为原料,制作具有保健功效的黄精苹果酒,并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精苹果酒最佳制作工艺:酵母添加量为0.10 %、发酵温度为26 ℃、酒黄精添加量为2.0%和含糖量为20%,经方差分析得到含糖量和酒黄精添加量对黄精苹果酒制作影响显著。酒黄精、苹果和黄精苹果酒检出挥发性成分共47种,其中酒黄精中挥发性物质共17种,苹果中挥发性物质共12种,黄精苹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共28种。与原料酒黄精和苹果相比,黄精苹果酒的风味物质在种类和含量都有极大的增加,可见发酵有助于产生大量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苹果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香兔耳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葛菲 吴爱梅 +2 位作者 郝秀斌 赖学文 刘庆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杏香兔耳风是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民间以全草入药。本实验用水浸提法提取杏香兔耳风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杏香兔耳风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挥发油 水提法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