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武夷山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邓慧颖
李勇波
林晖
程叙耕
王宏
-
机构
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武夷山国家气候观象台
福建省南平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41,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21R002)
福建省气象局新录用研究生基层专项(2021G05)
-
文摘
2019年9月25-29日武夷山市出现了一次持续5 d的O_(3)污染过程,污染持续时间长、强度全省最强,较为罕见。文章利用气象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污染物浓度资料,采用天气聚类分型、后向轨迹(HYSPLIT)、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等方法,阐明了此次污染过程生成、维持和消散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该过程武夷山市ρ(O_(3))小时均值峰值在173~199μg/m^(3)之间,谷值在60~74μg/m^(3)之间,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区域输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出现轻度污染的天数多于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在23-24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近地层风速减弱,O_(3)污染潜势明显增加;25-27日武夷山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继续升高,加之平均风速从1.6 m/s降到1.3 m/s,大气层结结构稳定,大气水平扩散能力下降,区域输送的贡献增强,导致连续3 d出现O_(3)污染;28-29日在台风“米娜”外围强烈的下沉气流影响下,武夷山市日最高气温继续升高2℃,达到34.1~34.9℃,区域输送仍在持续,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O_(3)的生成,武夷山维持O_(3)污染状态;30日,受台风“米娜”影响,武夷山市出现0.1 mm降水,污染过程结束。
-
关键词
O_(3)污染
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配置
区域传输
武夷山市
-
Keywords
ozone pollution
synoptic situ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Wuyishan City
-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