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极端气象事件的年度系统运行场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牛奎烨 刘金波 +4 位作者 汤奕 韩昳 胡健雄 刘幸蔚 宋旭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92-4001,I0007-I0010,I0006,共15页
随着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新型电力系统与气象系统间的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系统运行场景分析与生成面临严峻挑战。极端气象事件的频发导致新能源波动加剧,系统运行场景不确定性激增,而现有方法对气象事件与新能源... 随着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新型电力系统与气象系统间的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系统运行场景分析与生成面临严峻挑战。极端气象事件的频发导致新能源波动加剧,系统运行场景不确定性激增,而现有方法对气象事件与新能源出力间关系的考虑不足,难以准确刻画极端气象事件影响下的新能源出力特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极端气象的长时间尺度系统运行场景生成方法。该方法根据极端气象事件时空分布特性对气象因素进行建模,基于插入多个短时间尺度气象事件的年时间序列,通过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模型与Copula函数、数据-知识联合驱动方法结合拟合生成完整的年气象场景,然后将气象场景映射到新能源出力场景,最后通过求解机组组合问题得到系统运行场景。使用SG-126节点算例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极端气象事件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象事件 高斯过程回归 新能源出力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金佳鑫 肖园园 +3 位作者 金君良 朱求安 雍斌 季盈盈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生频数的相关关系与差异。结果表明:除Wet-VPD外,Dry-VPD、Wet-PRE和Dry-PRE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Dry-VPD在长江上、下游流域显著增加;长江流域植被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敏感性(以负相关为主)高于极端湿润事件,且长江上游植被对Dry-VPD敏感,而中下游植被对Dry-PRE敏感。综上,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日趋严重,相较于降水干旱限制植被生长的传统认识,本研究指出在长江上游地区大气干旱对植被的负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饱和水气压差 干旱 湿润 归一化植被指数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州气候特征及主要极端气象事件变化规律浅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善淑 苏丽欣 +1 位作者 崔日权 赵晶 《气象灾害防御》 2015年第3期39-43,共5页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6阶多项式拟合、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延边州1960-2009年间7个县(市)气温、降水资料时空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延边州近50a来增暖明显,尤其是近20年来增幅加大,延边西部和东部增暖最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6阶多项式拟合、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延边州1960-2009年间7个县(市)气温、降水资料时空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延边州近50a来增暖明显,尤其是近20年来增幅加大,延边西部和东部增暖最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降水在近50a来呈略减少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分布表现在东西部和北部减少,中南部增多,季节差异表现在夏季降水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增多;延边州年降水存在着12a左右的短周期和25a左右的长周期。极端气象事件变化表现在:单站暴雨(雪)和高温日数增多、单站寒潮减少;区域暴雨(雪)和高温增多,局地暴雨(雪)减少;区域寒潮明显减少,局地寒潮和高温异常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极端气象事件 冷、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安全思维的灾害性气象预估与应急管理——评《灾害性气象事件影响预评估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雅芳 王倩云 朱亚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7-458,共2页
灾害性气象事件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见识或经历过不同的灾害事件,常见的气象灾害事件如洪涝、冰冻、台风、高温等,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的现实利益。灾害性气象事件的发生通常是不可控的,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威胁不仅... 灾害性气象事件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见识或经历过不同的灾害事件,常见的气象灾害事件如洪涝、冰冻、台风、高温等,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的现实利益。灾害性气象事件的发生通常是不可控的,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威胁不仅局限于灾害性气象事件本身,还可能诱发相关的公共安全风险,从而会导致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损失加大。尽管当前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然而对于气象灾害依旧缺乏足够完善的应对手段,每一次灾害性气象事件的发生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与伤害。对大部分气象灾害而言,目前只能采用被动防御应对手段,追求降低损失,而难以完全避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被动防御 气象灾害 应对手段 灾害事件 应急管理 气象事件 降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我国的异常水文气象事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勤生 周国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52,共5页
一、80年代的降水根据160个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80年代(1980~1989年)我国平均降水量(图略)的地区分布趋势与多年平均雨量图大致相似;降水量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800mm等雨量线大致通过淮河、秦岭到川西、滇北;400mm等雨量线经过内... 一、80年代的降水根据160个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80年代(1980~1989年)我国平均降水量(图略)的地区分布趋势与多年平均雨量图大致相似;降水量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800mm等雨量线大致通过淮河、秦岭到川西、滇北;400mm等雨量线经过内蒙东部、西辽河上游、河北坝上、山西太原、甘肃临夏到玉树、拉萨一线;内蒙中西部、宁夏、青海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事件 气象事件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华北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安莉娟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李韵婕 李忆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7-1105,共9页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100次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分为10次极端事件、20次重度事件、40次中等事件和30次轻度事件,其中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秋冬春连旱是华北地区强度最强的干旱事件。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7~120 d、最大影响面积集中在(70~105)×10~4km^2之间,干旱事件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征,3—7和10—11月是事件的两个高发时段;华北南部为干旱多发区,其中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为强度中心区域。重度(含)及以上的干旱事件可分为全境型、东部型、南部型、西部型、中部型和零散型6种分布类型,其中全境型出现机率最高。近5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干旱事件频次、累积综合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降水量减少所致,同时气温显著升高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年 华北地区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时间变化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新玲 李茜 方建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陕西省9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了以事件的极端强度... 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陕西省9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了以事件的极端强度、累积强度、累积面积、最大面积和持续时间5个指标的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评估模型,确定了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历史干旱事件验证表明,采用的建模方法和评估等级划分合理。分析表明: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以10~20 d为主,最长可达218 d。区域性干旱事件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近53 a区域干旱事件频次呈弱的增加趋势,累积日数呈增多趋势,但年际差异大,阶段性特征显著。20世纪90年代持续性干旱事件频繁,强度强。干旱事件地域分布特征显示关中为陕西干旱事件发生的高频、高强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象事件对养猪业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以四川、重庆为例
8
作者 李光武 潘洪先 +5 位作者 郭宗义 钟正泽 陈磊 刘良 刘文 陈主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9,共5页
本文以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养猪业受灾情况为例,从统计数据和实例分析两方面评估极端气象事件对养猪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暴雨和飓风为代表的强对流天气,及其次生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是目前极端气象带给养猪业的主要威胁,山区及山地平原交界... 本文以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养猪业受灾情况为例,从统计数据和实例分析两方面评估极端气象事件对养猪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暴雨和飓风为代表的强对流天气,及其次生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是目前极端气象带给养猪业的主要威胁,山区及山地平原交界地带靠近主要河流的养猪场较易受到灾害侵袭。科学选址,优化圈舍规划设计,加强与气象、地质、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等措施,是今后养猪业防灾、减灾要考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象事件 气象灾害 养猪业 影响 应对措施
原文传递
气象灾害事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翔 张艾荣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69,共3页
提出了气象灾害事件产生和演化的概念模型,认为气象灾害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是气象要素、社会因素、信息、行为主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耦合的驱动力,指出耦合驱动力的构成及动力源,并进一步从利益压力和信息势差两个方... 提出了气象灾害事件产生和演化的概念模型,认为气象灾害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是气象要素、社会因素、信息、行为主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耦合的驱动力,指出耦合驱动力的构成及动力源,并进一步从利益压力和信息势差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灾害事件耦合的社会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事件 耦合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事件的多源信息涡流特征研究
10
作者 郭翔 张艾荣 王阳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25-28,38,共5页
气象灾害事件中信息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信息的交互模式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气象灾害事件多源信息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灾害事件中信息交互模式,并进一步分析气象灾害事件中... 气象灾害事件中信息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信息的交互模式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气象灾害事件多源信息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灾害事件中信息交互模式,并进一步分析气象灾害事件中信息涡流的产生及其对气象灾害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事件 多源信息 信息交互 信息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扩散模型研究
11
作者 郭翔 张艾荣 《阅江学刊》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对气象灾害事件信息的研究是解构气象灾害事件的重要路径。依据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主体,可以将气象灾害事件信息划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的扩散路径相对固定,发布具有可控性,但是正式传播渠道不能保证其真实性... 对气象灾害事件信息的研究是解构气象灾害事件的重要路径。依据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主体,可以将气象灾害事件信息划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的扩散路径相对固定,发布具有可控性,但是正式传播渠道不能保证其真实性。气象灾害正式信息在扩散过程中具有非线性、稀释性和支离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扩散模型表明,对气象灾害信息持开放态度,注重信息扩散方式的创新,加强对专业性信息的通俗化处理,重视对公众的培训和教育以及选择合适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策略,将有助于引导信息扩散,优化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事件 正式信息 扩散过程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韵婕 任福民 +2 位作者 李忆平 王朋岭 晏红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OITREE)和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和重庆市)101个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识别研究,确定了...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OITREE)和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和重庆市)101个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识别研究,确定了相应的()ITREE方法参数组,并识别得出87次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9次达到极端强度,而2009年9月一2010年4月发生的特大干旱是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最严重的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80 d,最长可达231 d;11—4月是西南地区的旱季。云南和四川南部是西南干旱的频发和强度中心地区;强的(极端及重度)干旱事件可分为5种分布类型,其中南部型出现机会最多。过去50年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频次显著增多,强度有所增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所致,而气温升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时间变化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机制研究——以“互联网上下的雪”事件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世雷 郑玲 +1 位作者 朱金菊 谭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4期67-67,65,共2页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互动性更强,气象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为人所知、评论,使气象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时面临巨大挑战。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主动应对新媒体舆情危机,需要气象部门建立科...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互动性更强,气象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为人所知、评论,使气象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时面临巨大挑战。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主动应对新媒体舆情危机,需要气象部门建立科学高效的舆情应急机制,从气象服务、信息发布、议程设置、舆情应对、舆论引导、科普宣传等方面主动出击,寻求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气象突发事件 舆情 应急机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中透视“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基于A市S社区调研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忠悦 《理论观察》 2023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检验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从突发洪涝灾害中总结和思考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A市S村改居社区调研,尝试从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探讨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并做完善性思考。该社区主要形成党建引领的行...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检验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从突发洪涝灾害中总结和思考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A市S村改居社区调研,尝试从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探讨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并做完善性思考。该社区主要形成党建引领的行政主导与多方力量协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模式,突发公共危机下,党领导是核心,逐步形成中央到乡镇街道多级抗洪联控体系,社区自治组织充当抓手,公权力下沉,社区服务组织畅通微治理,志愿者拓展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并通过分析抗汛短板,思考如何完善该模式,夯实治理效能,主要包括继续发挥党建领导的核心优势,打造组织化志愿者队伍,设立楼栋长,推动科技力量嵌入治理,努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 村改居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州市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研究中两个干旱指数的应用对比
15
作者 罗焕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5期00188-00190,共3页
本文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一种新的有效降水指数(IWAP),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分别识别出1957~2017年朔州市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各101次和105次,从干旱演变过程和干旱事件总体特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CI指数和IWAP... 本文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一种新的有效降水指数(IWAP),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分别识别出1957~2017年朔州市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各101次和105次,从干旱演变过程和干旱事件总体特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CI指数和IWAP指数的识别效果,发现两指数对极端区域性干旱事件的识别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仍存在差异:CI指数对干旱的监测存在不合理现象,即“在开始时突然出现较严重干旱”;“在持续无降水的情况下干旱却减轻”;“对降水反应滞后”,因而引起两指数对干旱起止时间识别的差异。本文分析表明IWAP指数对干旱的监测更符合干旱发生发展过程,识别的干旱起止时间较CI指数准确。基于两指数的干旱事件频次变化趋势一致,即1957~2017年间,基于两指数的区域性干旱事件频次均为弱的增多趋势,而重度(含)以上干旱事件频次则均为弱的减少趋势。IWAP指数在区域性干旱事件监测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指数 IWAP指数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朔州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气象专业设置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小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7期134-136,共3页
应对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种种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单靠水文学科或气象学科已无法培养出适用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水文、气象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给水文气象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开展... 应对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种种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单靠水文学科或气象学科已无法培养出适用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水文、气象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给水文气象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开展水文气象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开设水文气象专业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分析、研究方向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具备的独特资源优势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专业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社会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极端气象干旱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建萌 黄玮 +1 位作者 陈艳 周建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9-1051,共13页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I_S作为云南气象干旱指数。利用滑动3个月的I_S指数序列和I_S累加强度作为指标,检测出云南1961-2012年的十次极端气象干旱事件为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92年、2003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的干旱过程。对这10次干旱过程分析及其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将这10次干旱过程作为云南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指标 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降尺度的黄河源区气象极值预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晓燕 杨涛 郝振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34,共5页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及极值事件的影响,在HadCM3的A2、B2情景下,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预测了黄河源区未来气温、降雨和蒸发极值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度极值的捕捉效果不错,但降雨和蒸发略差,尤其...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及极值事件的影响,在HadCM3的A2、B2情景下,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预测了黄河源区未来气温、降雨和蒸发极值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度极值的捕捉效果不错,但降雨和蒸发略差,尤其是降水量、蒸发量较大的夏秋季。多数降水极值指标的变化趋势能成功模拟,而对量的捕捉能力是随指标变化的,黄河源区未来不同季节平均气温、蒸发的平均值、极值均呈增加趋势,最大持续干旱日显著减少,极端降雨强度在春秋季节大幅增加。这些变化将对高原寒区的水文及生态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耦合模式 统计降尺度 气象极值事件 SDSM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气象新闻选题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彬 《青海科技》 2009年第6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青海气象新闻报道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报道范围、报道方式和技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突出气象新闻公众服务性,制作出高质量的气象新闻类节目是今后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本文结合青海气象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就电... 近年来,青海气象新闻报道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报道范围、报道方式和技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突出气象新闻公众服务性,制作出高质量的气象新闻类节目是今后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本文结合青海气象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就电视气象新闻报道工作的选题策划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事件 气象新闻报道 选题策划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极端气象灾害态势要素提取模型与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继君 曾子轩 郑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大数据驱动的灾害精准监测与预警是新时代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精准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关于灾害态势要素提取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以极端气象灾害中的台风灾害为例,基于“致灾体-承灾体-救灾体”理论设计了灾害态势要素提取... 大数据驱动的灾害精准监测与预警是新时代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精准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关于灾害态势要素提取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以极端气象灾害中的台风灾害为例,基于“致灾体-承灾体-救灾体”理论设计了灾害态势要素提取框架模型,采用大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极端气象灾害态势的诸多要素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关键态势要素;引入博弈论的思想,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灾害态势要素权重优化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推动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理论的创新,推动应急管理由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更好地从根本上减轻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 极端灾害气象事件 关键态势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