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蒲玉碧 杨帆 +1 位作者 卢海 刘虹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 目的探究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老年高血压其麻醉方案优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患者临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诱导插管,观察组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比较2组插管情况(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呛咳发生率),对比2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T1、T2、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血压(SBP、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值的变化,T1、T3时2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记录2组插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67%)高于对照组(89.53%),平均插管时间[(34.52±5.19)s]低于对照组[(40.76±5.49)s](均P<0.05),而2组总插管成功率、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HR、SBP、DBP值低于对照组,SpO_(2)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3时观察组E、NE水平[(35.58±6.26)kg/m^(2)、(158.76±14.36)g/L]低于对照组[(47.30±9.22)kg/m^(2)、(167.74±14.46)g/L](均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恢复时间、PAED评分、拔管时间[(8.16±2.35)min、(8.67±1.32)分、(10.56±3.30)min]均少/低于对照组[(9.79±3.05)min、(10.40±1.38)分、(12.67±3.20)min](均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前无阿片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可行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邹亮 原皓 王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全麻时不使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甲状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前组Ⅰ诱导时输注芬太尼,组Ⅱ使用2%利多卡因3ml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插管成功后持续输注雷米芬太尼,两组均监测诱导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全麻时不使用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甲状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前组Ⅰ诱导时输注芬太尼,组Ⅱ使用2%利多卡因3ml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插管成功后持续输注雷米芬太尼,两组均监测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5分钟,手术开始血压、心率。结果组Ⅰ(芬太尼组):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与插管即刻比较插管后5分钟及手术开始时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在手术开始时明显下降。组Ⅱ(表面麻醉组):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只有收缩压下降;与插管即刻比较插管后5分钟及手术开始收缩压均有下降,而舒张压及心率在手术开始时下降明显。两组间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麻醉诱导不使用阿片药而辅以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诱导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存贵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895-896,共2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无表面麻醉组,Ⅱ级2%利多卡因4ml气管内表面麻醉组。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2min...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无表面麻醉组,Ⅱ级2%利多卡因4ml气管内表面麻醉组。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2min,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Ⅱ组比Ⅰ组插管后SBP、DBP、HR均有显著差异。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表面麻醉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体会
4
作者 张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5期68-69,共2页
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要求较高,危险性大,麻醉处理极其困难.我们在近30余例的临床经验中采用氯胺酮、羟丁酸钠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小儿 气管异物取出术 氯胺酮 羟丁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永强 潘伟 姚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63例,麻醉医生根据麻醉习惯选择麻醉方法,单纯全身麻醉31例(A组),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32例(B组)。比较EBUS-TBNA操作开始至苏醒拔除喉罩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呛咳/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药物泵入至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中位数2(0~3)次,明显少于A组6(3~12)次(Z=-6.758,P=0.000);B组患者呛咳/体动次数中位数0(0~1)次,明显少于A组2(0~4)次(Z=-4.943,P=0.000);B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427.2±46.2)μg,明显少于A组(535.2±73.6)μg(t=6.996,P=0.000);B组患者苏醒时间(8.6±1.6)min,明显短于A组(12.4±1.9)min(t=8.855,P=0.000)。2组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2.7±3.9)min vs.(32.3±4.1)min(t=-0.362,P=0.719)。结论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BUS-TBNA安全可行,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系统更加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 全身麻醉 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导管气管内表面麻醉减轻妇科手术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国峰 王海涛 +1 位作者 张雷光 吕志峰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9期806-808,共3页
气管内插入和拔出气管导管是全身麻醉容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的两个重要环节。新型麻醉药物复合应用,使全身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降低了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气管拔管期是麻醉药物血药浓度最低的时... 气管内插入和拔出气管导管是全身麻醉容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的两个重要环节。新型麻醉药物复合应用,使全身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降低了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气管拔管期是麻醉药物血药浓度最低的时期,拔除气管导管,操作看似简单,但对逐渐清醒患者的刺激并不比气管插管时小,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增加手术麻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 气管内表面麻醉 气管拔管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气管插管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韩书勤 徐家济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2期3052-3053,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插管手术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Ⅲ级,需要气管插管的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岁~80岁,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B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A组半量,并使用2%利多卡因3 m L...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插管手术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Ⅲ级,需要气管插管的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岁~80岁,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B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A组半量,并使用2%利多卡因3 m L,通过喉麻管分两步进行气管内表面喷雾麻醉,其余药物使用同A组。2组均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2组患者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的生命体征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在诱导结束后和插管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并减少插管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麻 气管内表面麻醉 插管刺激 血流动力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麻管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白永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5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异物取出术 气管内表面麻醉 复合静脉麻醉 喉麻管 小儿 异物吸入 存留时间 气管内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减少全喉切除术异氟醚的用量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润乔 孙家骧 +4 位作者 梁淑筠 李朝鲜 夏文秀 张亮 郭志祥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环甲膜穿刺 气管内表面麻醉 全喉切除术 异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薇 张颖 +3 位作者 刘冬梅 白洪波 张继颖 杨威娜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 观察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ICU清醒至浅昏迷的具有气道保护反应且需要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插管前给予A组患者咪唑安定5 mg适当镇静,尔后... 目的 观察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ICU清醒至浅昏迷的具有气道保护反应且需要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插管前给予A组患者咪唑安定5 mg适当镇静,尔后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阻滞,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5~10 min后行经口气管插管.常规给予B组患者丙泊酚2 mg/kg,司可林1.5 mg/kg,肌松后插管.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 min、15 min、45 min的血压、脉搏、插管反应(呛咳、作呕、喉痉挛)、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小.B组则较规律地出现插管后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插管时间长于B组,A组患者咬肌不如B组松弛.10 min后83.5%的B组患者出现明显呛咳,需要后续镇静.34%的A组患者有呛咳反应,给予镇静.45 min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局麻药失效后的气道高敏反应.结论 行舌咽神经、喉上神经联合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较静脉快速给药患者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反应 舌咽神经阻滞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连续表面麻醉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春生 李永平 王文赋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7期770-771,共2页
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患者常有血压及心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引起心律失常、心博骤停、脑出血等意外。为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作者自制了可连续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气管插管 拔管反应 临床观察 拔管期间 心律失常 心博骤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树森 宗秋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677-1677,共1页
全麻苏醒期躁动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并出现不恰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本症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复方利多卡因(恩纳乳膏)是2.5%利多卡因与2.5%丙胺卡因的乳剂... 全麻苏醒期躁动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并出现不恰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本症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复方利多卡因(恩纳乳膏)是2.5%利多卡因与2.5%丙胺卡因的乳剂形式,其涂抹气管导管表面的表面麻醉方法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的痛苦,维持时间可达3—4h,且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证实。我们观察了恩纳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小儿全麻扁桃腺摘除术术后预防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 苏醒期躁动 小儿全麻 气管内表面麻醉 儿童 气管导管表面 扁桃腺摘除术 恩纳乳膏
原文传递
环甲膜穿刺法气管表面麻醉与静脉无痛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晓艳 刘庆华 +2 位作者 孙梅婷 杨杰 杜其超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362-1364,1368,共4页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地佐辛0.04 mg/kg,丙泊酚1.0~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40~60 s推注完毕)。术中靶控泵入丙泊酚,维持其血浆浓度至1.5μg/ml。观察2组患者操作前、操作中及术后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采集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SP、HR、SPO2较平稳,呛咳发生率均低(P<0.05),医师满意度高(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无痛维纤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痛麻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 静脉全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效应的观察
14
作者 沈室妙 邬军波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经鼻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用环甲膜穿刺注入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保中 张闻宇 于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8-668,共1页
关键词 全麻气管插管 2%利多卡因 高血压患者 环甲膜 临床观察 穿刺注入 气管内表面麻醉 心血管应激反应 气管插管操作 高血压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与麻醉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春伶 左明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往往合并有胸腺疾病,胸腺切除术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然而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有着特别的要求,既要满足术者的需要以便能顺利地完成手术,又要最低限度地影响患者的呼吸,使患者术... 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往往合并有胸腺疾病,胸腺切除术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然而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有着特别的要求,既要满足术者的需要以便能顺利地完成手术,又要最低限度地影响患者的呼吸,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自主呼吸,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着重概述了近几年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麻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MG) 麻醉 喉罩(LMA) 靶控输注(TCI) 气管内表面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口腔科手术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效果。方法:行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口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行经鼻气内管插管前,A组用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静注咪哒唑仑0.1 mg/kg。于入室前、插管前、插管即刻...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效果。方法:行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口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行经鼻气内管插管前,A组用微泵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静注咪哒唑仑0.1 mg/kg。于入室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以及插管后3 min为时间段的划分,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并统计相应统计相应时间段的Ramsay镇静评分,研究结束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插管前,两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无明显差异。插管即刻,A、B两组的HR分别为(85±14)次/min、(115±15)次/min;DBP分别为(137±15)mm Hg、(163±14)mm Hg;SBP分别为(87±12)mm Hg、(99±14)mm Hg,指标组间比较有差异,并且在插管后2min、3 min两组间仍有差异。在镇静的评分方面看,A组镇静评分普遍低于B组,A组的效果优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气内管插管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辅助气管内表面麻醉 经鼻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辅用喉麻管表麻用于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国福 汪海源 +1 位作者 张丽红 陈卫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1-931,共1页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喉麻管 丙泊酚 气管内异物取出术 辅用 气管内表面麻醉 表麻 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