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翼飞 蔡赞 +3 位作者 胡静 林丽琼 肖小华 李攻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30-2135,共6页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法良好的分离能力和红外光谱法结构鉴定的优势,适合复杂未知物成分分离及其定性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GC-IR)、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GC-IR同其他检...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法良好的分离能力和红外光谱法结构鉴定的优势,适合复杂未知物成分分离及其定性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GC-IR)、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GC-IR同其他检测器联用的连接方式。重点综述了GC-IR谱图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石油化工、日用化工、有机反应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 红外光 联用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相色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ROAV技术分析不同乳饮料风味的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闵捷 刘玉茹 +6 位作者 宁淼 李云江 李慧 贺凯茹 乌日娜 赵三军 武俊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49-157,共9页
为探究不同乳饮料的特征风味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 为探究不同乳饮料的特征风味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测定分析8种乳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风味及其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种乳饮料样本共检出6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15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醇类7种、酯类10种、其他物质11种;酸类、醛类、酯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8种乳饮料样本中共检测出18种关键香气成分,丁酸乙酯、己酸、香兰素、2-呋喃甲醇对总体香气贡献最大,推测其是导致乳饮料风味差异的关键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饮料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联用技术 相对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饮用水水质检测中的运用解析
4
作者 何悦华 《清洗世界》 202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为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要结合实际检测要求和标准,优选适配技术手段,建构科学的检测流程,更好地获取检测信息数据,以此优化饮用水水质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 为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要结合实际检测要求和标准,优选适配技术手段,建构科学的检测流程,更好地获取检测信息数据,以此优化饮用水水质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对饮用水水质检测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要点展开讨论,并对技术应用质控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技术 饮用水 水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5
作者 薛晓熠 周敏 沈之霞 《塑料包装》 2025年第1期63-68,42,共7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效分离和质谱的高灵敏度,自问世以来,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C-MS的分析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本文综述了GC-MS的起源、相关技术的改进、发展及其在食品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效分离和质谱的高灵敏度,自问世以来,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C-MS的分析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本文综述了GC-MS的起源、相关技术的改进、发展及其在食品分析、环境分析、药物代谢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技术 食品分析 环境分析 农药检测 饮用水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亚男 张尚耀 孔祥奚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150-152,共3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效分离、多组分同时检测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土壤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丹丹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3期63-65,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检测。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检测。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资源利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土壤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GC-MS)技术 土壤污染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
8
作者 袁林 阎睿 +3 位作者 匡文玲 谭美龄 熊学庆 贺灵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0种与香气有关的挥发性成分,分为10类,其中萜类数量最多,新鲜佛手中萜类占比46.6%,干燥佛手中萜类占比46.8%。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可将新鲜和干燥后的佛手进行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新鲜、干燥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通过建立的OPLS-DA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大于1的化合物共12种,主要包含了萜类和醇类物质。结论:新鲜佛手和干燥后的佛手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指明了佛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佛手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志性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联用技术 挥发油 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9
作者 庞钶靖 刘振平 +3 位作者 张学健 甘芳瑗 姜容 龙道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对于有效开展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多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对食品产地判别的需求日益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对于有效开展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多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对食品产地判别的需求日益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特征与食品产地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不同产品同种食品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优点,有潜力成为有效的产地溯源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GC-IM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近年来GC-IMS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了GC-IM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GC-IMS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的持续拓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 动植物源食品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10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 电子鼻 味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分析松茸货架期间不同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凡 王艺儒 +5 位作者 赵悦辰 关文强 王璇 何兴兴 姚刚 胡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32-241,共10页
为探究松茸在货架期间不同部位(菌盖、菌柄)的气味轮廓及变化趋势,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对不同货架期松茸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 为探究松茸在货架期间不同部位(菌盖、菌柄)的气味轮廓及变化趋势,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对不同货架期松茸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松茸货架期间,菌柄和菌盖共检出4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0种醛、6种醇、5种酮、4种含硫化合物、9种酯、2种酸、3种烯烃、其他类挥发性物质如杂环化合物等9种,以及15种未被识别,且菌柄中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菌盖丰富。总体而言,松茸货架期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持续减少,菌盖中挥发性物质变化的拐点出现在货架24 h左右,而菌柄则分别在货架12 h和48 h左右出现拐点。电子鼻和GC-IMS联用可快速直观地对不同货架时间的松茸(盖、柄)挥发性物质进行差异分析,进而有助于判断松茸的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货架期 电子鼻 相色谱-离子迁移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的两种烷基甲酰吲唑类合成大麻素的结构区分
12
作者 佟澳 杨瑞琴 +2 位作者 张婷 陈洁 姜奕甫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0-814,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烷基甲酰吲唑类合成大麻素ADB-4enPINACA和MDMB-4en-PINACA标准品结构进行区分,并对实际烟丝检材中的这两种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ADB-4en-PINACA的特征峰位于3354.1,3208.7,682.3 cm^(-1)处... 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烷基甲酰吲唑类合成大麻素ADB-4enPINACA和MDMB-4en-PINACA标准品结构进行区分,并对实际烟丝检材中的这两种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ADB-4en-PINACA的特征峰位于3354.1,3208.7,682.3 cm^(-1)处,保留时间19.098 min,母离子m/z 342.2,主要子离子m/z 213.1,241.2;MDMB-4en-PINACA的特征峰位于3411.8,1725.4 cm^(-1)处,保留时间13.238 min,母离子m/z 357.2,主要子离子m/z 213.1,270.1。两种化合物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ADB-4en-PINACA末端基团为酰胺基,而MDMB-4en-PINACA末端基团为酯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疑似含有ADB-4en-PINACA和MDMB-4en-PINACA的样品进行分析,所得质谱特征峰和标准品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大麻素 毒品检验 红外光 相色谱- ADB-4en-PINACA MDMB-4en-PIN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13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红外联用技术分析热裂解汽油C_9馏分中的组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慧峰 赵家林 +1 位作者 刘满仓 胡之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45-1150,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和气相色谱 红外联用技术对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实验使用了 5 0m聚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 ,EI电离源 ,电离能 70eV和 1 0eV ,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为MCT。通过分析确定了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和气相色谱 红外联用技术对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实验使用了 5 0m聚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 ,EI电离源 ,电离能 70eV和 1 0eV ,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为MCT。通过分析确定了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 5 2个化合物的结构。降低质谱的电离能有利于确定组分的分子量。质谱可以提供被测组分的裂解碎片离子和分子量的信息 ,红外在确定官能团和同分异构体时要优于质谱。两种联用技术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单一方法测定复杂混合物中组分结构所存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汽油 C9馏分 组成 相色谱- 相色谱-红外光 联用技术 乙烯生产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雪娇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原理,其在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快速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使之在食品安全监测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这包括对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残留、兽药和激素、塑化剂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以及食品成...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原理,其在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快速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使之在食品安全监测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这包括对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残留、兽药和激素、塑化剂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以及食品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检测流程、样品制备方法、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参数选择,最后以某品牌奶粉营养成分检测为例,验证了该技术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技术 食品分析 检测原理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检测的应用
16
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胡玲玲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作为纺织行业检测领域中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低样品消耗等优势,实现了对样品高效分离与鉴定。文章详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其在纺织行业中纺织品的禁...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作为纺织行业检测领域中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低样品消耗等优势,实现了对样品高效分离与鉴定。文章详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其在纺织行业中纺织品的禁用偶氮染料、有机氯载体、含氯酚类物质、有机锡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应用进展,总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技术 纺织品 检测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食品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阎安婷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2期182-184,共3页
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及营养物质进行了系统检测。实验过程涵盖了样品准备、仪器调试、进样分离、质谱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的不同食品中物质... 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及营养物质进行了系统检测。实验过程涵盖了样品准备、仪器调试、进样分离、质谱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的不同食品中物质的检测浓度、检出限和回收率,为评估食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尽管GC-MS技术在食品检测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但仍存在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方法灵敏度与选择性受限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降低成本并提高检测效率,以更好地满足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评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联用 食品检测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3种醛类香料组分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智 于刚 周铮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乙醛、戊醛、异戊醛3种醛类挥发性香料成分的方法。白酒样品直接进样分析,在10~10000 mg/L范围内,3种醛类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为10 mg/L,加标回... 建立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乙醛、戊醛、异戊醛3种醛类挥发性香料成分的方法。白酒样品直接进样分析,在10~10000 mg/L范围内,3种醛类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为10 mg/L,加标回收率大于90%。利用各个组分的特征红外谱图,提高了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准确性,特别是提高了对同分异构体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红外光联用 白酒 乙醛 戊醛 异戊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新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9-441,共3页
关键词 相色谱 GC 红外光 FTIR 药物分析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联用技术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