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截面循环悬浮床内构件对气固混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翠苹 李定凯 +1 位作者 杨建 吕子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强了颗粒内循环。大小构件组合并上下交叉安装的方式对提高床密度,改善轴向和径向浓度均匀性发挥了较好作用。这对提高气固混和效率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内构件 颗粒浓度 气固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与垂直浓淡煤粉燃烧方式气固混合理论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群益 王春刚 +4 位作者 李争起 孙绍增 吴少华 秦裕琨 尹向梅 《动力工程》 CSCD 2000年第6期923-926,922,共5页
针对切向燃烧锅炉燃用劣质煤时的稳燃及水冷壁高温腐蚀等问题 ,采用 PDA测量系统 ,对水平浓淡及垂直浓淡两种煤粉燃烧方式下的气固两相混合规律 ,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与垂直浓淡煤粉燃烧方式相比 ,水平浓淡煤粉燃... 针对切向燃烧锅炉燃用劣质煤时的稳燃及水冷壁高温腐蚀等问题 ,采用 PDA测量系统 ,对水平浓淡及垂直浓淡两种煤粉燃烧方式下的气固两相混合规律 ,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与垂直浓淡煤粉燃烧方式相比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方式在稳燃、低 NOx 排放、防结渣、防高温腐蚀等方面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燃烧锅炉 浓淡煤粉燃烧方式 气固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内气固混合特性的CFD模拟
3
作者 武小芳 张立峰 林忠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模拟了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用图例展示了不同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下床内颗粒的体积浓度分布、颗粒速度分布和压力降,剖析了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的改变对... 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模拟了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用图例展示了不同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下床内颗粒的体积浓度分布、颗粒速度分布和压力降,剖析了流化气速和喷动气速的改变对颗粒混合特性和压降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聚流化床化炉 气固混合特性 流化 喷动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混合流对集输管道弯管的冲蚀模拟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博 郭海莹 +3 位作者 耿孝恒 杜胜男 张海娟 王卫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针对含砂天然气对长输管道弯头处的冲蚀现象,以90°弯管为例,运用单向耦合冲蚀模型及控制变量法分析颗粒质量流率、流体进口流速、颗粒粒径及重力场对弯管的冲蚀作用,结果表明:在非重力场中,弯管的冲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拐角大弧面区,... 针对含砂天然气对长输管道弯头处的冲蚀现象,以90°弯管为例,运用单向耦合冲蚀模型及控制变量法分析颗粒质量流率、流体进口流速、颗粒粒径及重力场对弯管的冲蚀作用,结果表明:在非重力场中,弯管的冲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拐角大弧面区,且呈椭圆形分布;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拟合曲线呈线性正相关;随流体进口流速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拟合曲线呈非线性指数相关,指数系数为0.3058;随颗粒粒径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在重力场中弯管的冲蚀集中区域与非重力场相同,但最大冲蚀速率明显增大,且冲蚀区域发生变化;当重力为沿出口法向正向时,冲蚀区域由椭圆形变为圆形,并伴有二次冲蚀集中现象,当重力为沿出口法向反向时,冲蚀区域由椭圆形变为三角锥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混合 长输管道 天然 90°弯管 冲蚀磨损 单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直流电场气固混合体流化床击穿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安萍 杨咏林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试验研究了电压极性、固相物介电常数、固相物占空比等对非均匀电场中流化床状态气固混合体直流击穿电压的影响 ,计算了存在固体颗粒物时电极间隙中的电场分布 ,并定性分析了放电现象。结果表明 :固体颗粒物的存在使电场发生畸变 ;气固... 试验研究了电压极性、固相物介电常数、固相物占空比等对非均匀电场中流化床状态气固混合体直流击穿电压的影响 ,计算了存在固体颗粒物时电极间隙中的电场分布 ,并定性分析了放电现象。结果表明 :固体颗粒物的存在使电场发生畸变 ;气固混合体在非均匀电场中的直流击穿特性也具有正极性击穿电压低于负极性的“极性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装置 气固混合 击穿电压 介电常数 流化床 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气固混合装置输送特性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至富 宫秀坤 +2 位作者 杨春 范晓 潘社卫 《矿冶》 CAS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气固混合装置是气力输送系统均匀混合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其气固两相流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内部流场模拟。通过模拟揭示气固混合装置内部的气固流动状态,并对发现的漩涡回流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对不同角度渐近管及进料角度... 气固混合装置是气力输送系统均匀混合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其气固两相流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内部流场模拟。通过模拟揭示气固混合装置内部的气固流动状态,并对发现的漩涡回流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对不同角度渐近管及进料角度模拟对比分析,完成气固混合装置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30°渐近管、60°进料角度的气固混合装置拥有优异的输送特性,并将此结构尺寸作为优化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输送系统 气固混合装置 漩涡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裂解煤反应器内气固混合行为的三维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传奇 程党国 +1 位作者 陈丰秋 詹晓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125,共4页
采用FLUENT对2 MW和5 MW等离子体裂解煤反应器内气固混合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 MW反应器内的煤粉颗粒能够射入气流中心,气固两相混合均匀,而5 MW反应器内的煤粉颗粒不能穿透射流,主要集中在壁面附近,反应器放大效应明显,... 采用FLUENT对2 MW和5 MW等离子体裂解煤反应器内气固混合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 MW反应器内的煤粉颗粒能够射入气流中心,气固两相混合均匀,而5 MW反应器内的煤粉颗粒不能穿透射流,主要集中在壁面附近,反应器放大效应明显,所得模拟结果与热态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而应用此模型对不同粒径和入射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粒径和颗粒入射速度都有利于提高气固两相的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裂解煤反应器 FLUENT 数值模拟 气固混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牌公司新专利——加强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固混合的技术
8
作者 史瑞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0-20,共1页
2003年7月Shell石油公司取得一项美国专利(专利号6596242),内容是在提升管反应器的进料段,沿轴向排布弓形板混合部件,按横截面上垂直排列。正常操作时,反应油气中分散的催化剂流经混合部件受到搅动,即可使催化剂颗粒与油气充分混合,从... 2003年7月Shell石油公司取得一项美国专利(专利号6596242),内容是在提升管反应器的进料段,沿轴向排布弓形板混合部件,按横截面上垂直排列。正常操作时,反应油气中分散的催化剂流经混合部件受到搅动,即可使催化剂颗粒与油气充分混合,从而提高进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选择性。加强混合的原因在于提升管混合设施非径向对称,基本类似“静态混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 气固混合技术 专利 壳牌公司 Shell石油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厂烟道混合器强化气固混合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余婷 戴勇 刘建 《四川环境》 2021年第6期172-176,共5页
为了改善垃圾焚烧发电厂烟道中活性炭颗粒与烟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以一种应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干法脱硫、活性炭脱除二噁英的粉料喷吹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场模拟分别研究了喷吹管数量、喷吹管喷吹角度、有无文丘里结构等因素对气固... 为了改善垃圾焚烧发电厂烟道中活性炭颗粒与烟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以一种应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干法脱硫、活性炭脱除二噁英的粉料喷吹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场模拟分别研究了喷吹管数量、喷吹管喷吹角度、有无文丘里结构等因素对气固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吹管的数量为3时,气固混合效果最好;流场模拟结果表明0°的弯折角度气固混合效果最佳;烟道内增加文丘里结构明显改善气固混合效果。本文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烟道混合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混合 喷吹管数量 喷吹角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10
作者 闫子涵 王栋栋 +2 位作者 阴慧敏 刘文瑞 卢春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21,共9页
湍流射流是气固快速反应过程中气相原料与固体颗粒的理想混合形式,采取有效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获得射流与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对研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光纤探针技术获得了颗粒浓度动态数据,以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 湍流射流是气固快速反应过程中气相原料与固体颗粒的理想混合形式,采取有效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获得射流与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对研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光纤探针技术获得了颗粒浓度动态数据,以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小波分析,提出了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中颗粒聚团的确定方法,并将射流影响区内气固间的瞬时接触状态分为颗粒聚团相、散式颗粒相以及未与颗粒充分混合的射流相。结合附壁射流理论,利用气体示踪技术获得的射流特征浓度分布结果,对理想条件下的射流中心线方程进行了修正,所得结果可预测气固两相流中射流的发展趋势。利用臭氧分解示踪技术,获得了原料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中的局部反应结果,将其与气固动态混合特征及射流轨迹模型相结合,可分析流动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两相流 气固混合 聚团 流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 Ⅲ气、固混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飞 祝京旭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9-437,共9页
与气固并流上行提升管反应器相比,气固并流下行管反应器的轴向气固返混明显降低,而径向气固混和仍然相当大,因而有利于提高气固快速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本文在分析下行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固混合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有关气、固混... 与气固并流上行提升管反应器相比,气固并流下行管反应器的轴向气固返混明显降低,而径向气固混和仍然相当大,因而有利于提高气固快速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本文在分析下行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固混合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有关气、固混合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并比较了提升管和下行管的不同混合现象,旨在促进对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以适应循环床下行管反应器设计、放大和模型化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气固混合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值模拟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向耦合 被引量:35
12
作者 樊建人 罗坤 +1 位作者 金晗辉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3-157,共5页
该文对随时间发展模式的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相偶合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气相流场采用拟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计算颗粒场时,选取Stokes数等于5的颗粒,采用Lagrangian方法跟踪其运动。重点考察了颗粒相与... 该文对随时间发展模式的三维气固两相混合层中颗粒与流体的双相偶合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气相流场采用拟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计算颗粒场时,选取Stokes数等于5的颗粒,采用Lagrangian方法跟踪其运动。重点考察了颗粒相与流体相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质量携带率的颗粒对流场特性的修正以及对颗粒扩散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层流动在考虑颗粒的反作用时大涡结构的卷起和配对仍然占支配地位;颗粒延滞了混合层中大涡结构的发展,降低了大涡结构的长度尺寸;在大涡卷起过程中,颗粒会衰减气相湍流的能量,衰减的程度随颗粒质量携带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大涡配对过程中,颗粒使气相湍流的能量增加,并且增加的程度随颗粒质量携带率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颗粒的出现,增加了流体的混合程度,削弱了颗粒在流场中的扩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三维两相混合 颗粒 流体 两相流场 双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构件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阮宇军 严超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提升管内气固沿轴径向分布不均匀的固有特性是影响气固接触效率及反应选择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内构件对于提升管内气固轴径向的浓度分布、颗粒的混合及传热行为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内构件能够改... 提升管内气固沿轴径向分布不均匀的固有特性是影响气固接触效率及反应选择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内构件对于提升管内气固轴径向的浓度分布、颗粒的混合及传热行为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内构件能够改善提升管内气固分布状态,提高气固混合及传质传热效果,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内构件 气固混合 流动特性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平面混合层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文春 胡桂林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1-454,共4页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研究了气固两相混合层的涡量场和颗粒扩散,分析了湍流混合层中涡结构的卷起和配对过程,并讨论了大尺度涡结构的配对过程对平均速度、雷诺应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混合层中不同Stokes数的颗粒在涡结构的作...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研究了气固两相混合层的涡量场和颗粒扩散,分析了湍流混合层中涡结构的卷起和配对过程,并讨论了大尺度涡结构的配对过程对平均速度、雷诺应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混合层中不同Stokes数的颗粒在涡结构的作用下的混合和扩散。结果显示Stokes数为1的颗粒主要分布在流场大尺度涡结构的外边界,而Stokes数为0.01在涡结构的作用下,在流场中充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两相混合 涡结构 颗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混合层二维涡配对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兴 林建忠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用双向耦合模型中的速度耦合模型,数值模拟了气固两相混合层中涡的配对、合并过程。文中采用拟谱方法对流场进行直接数值模拟,用Lagrange模型跟踪固粒。结果发现,在双向耦合过程中Stokes数仍然是重要的参数,但不是唯一影响流场的... 采用双向耦合模型中的速度耦合模型,数值模拟了气固两相混合层中涡的配对、合并过程。文中采用拟谱方法对流场进行直接数值模拟,用Lagrange模型跟踪固粒。结果发现,在双向耦合过程中Stokes数仍然是重要的参数,但不是唯一影响流场的参数。流场的发展还与固粒的体积浓度、固粒的相对密度以及固粒大小等因素有关。固粒抑制流场的发展,阻碍涡的配对、合并,加快了涡量的扩散;小St数的固粒仍然跟随流体运动,大St数的固粒趋向于低涡量区的趋势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耦合 两相混合 涡配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液三相混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丽 白春华 刘庆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2,共5页
利用多相燃烧爆炸实验系统,通过高压喷粉/喷雾以及高能点火等过程,对化学当量比条件下3种典型燃料空气炸药,即硝基甲烷/铝粉/空气、硝酸异丙酯/铝粉/空气、乙醚/铝粉/空气三相混合物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 利用多相燃烧爆炸实验系统,通过高压喷粉/喷雾以及高能点火等过程,对化学当量比条件下3种典型燃料空气炸药,即硝基甲烷/铝粉/空气、硝酸异丙酯/铝粉/空气、乙醚/铝粉/空气三相混合物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了3种三相混合物的燃爆性能。得到了三相悬浮混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宏观规律以及三相混合物燃爆性能随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燃爆性能 燃烧转爆轰 //液三相混合 燃料空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混合层卷起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坤 郑友取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3-666,共4页
在设定混合层卷起过程的流场初始条件下,应用拟谱方法和Lagrange方法对时间模式的两相湍流混合层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流场的瞬态涡量场和颗粒场,分析流场不同类型涡结构的拟序特征,定性研究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混合层中受流场涡结构的... 在设定混合层卷起过程的流场初始条件下,应用拟谱方法和Lagrange方法对时间模式的两相湍流混合层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流场的瞬态涡量场和颗粒场,分析流场不同类型涡结构的拟序特征,定性研究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混合层中受流场涡结构的影响,描述了不同Stokes数颗粒的扩散规律和浓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混合 卷起过程 直接数值模拟 湍流 拟序结构 颗粒扩散 瞬态涡量场 颗粒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熔聚气化炉内气体与固体混合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范岭 王鹏 马素霞 《山西化工》 2012年第3期33-35,46,共4页
气化炉内的气化剂与煤粉的混合特性直接影响着气化炉内的碳转化率和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的热效率。研究气化炉内气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特性,掌握炉内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规律,对认识床内传热和传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 气化炉内的气化剂与煤粉的混合特性直接影响着气化炉内的碳转化率和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的热效率。研究气化炉内气体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特性,掌握炉内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规律,对认识床内传热和传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应用商用FLUENT软件,对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行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内的气体与固体的混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聚流化床化炉 气固混合特性 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形桨在气液固三相搅拌反应釜中的混合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魁 崔英德 戴干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56-763,共8页
机械搅拌槽中高速旋转的叶轮产生的排出流中,径向速度主要用于气体的剪切分散,而其轴向速度是固体悬浮和液相轴向混合的主要动力。三相体系的混合不仅要求叶轮具有较强的径向剪切分散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轴向混合能力,以此达到对气体和... 机械搅拌槽中高速旋转的叶轮产生的排出流中,径向速度主要用于气体的剪切分散,而其轴向速度是固体悬浮和液相轴向混合的主要动力。三相体系的混合不仅要求叶轮具有较强的径向剪切分散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轴向混合能力,以此达到对气体和固体的同时分散。理想的混合水平不仅要求达到二者在宏观上的均匀,而且在微观混合上也要达到一定的均匀度,为此对搅拌桨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气液二相的混合操作中比较多的采用了盘式涡轮桨,而在液固二相的混合操作中比较多的使用螺旋桨,这都是为了利用各自不同的混合优势。涉及到气液固三相混合,由于气体和固体的分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形浆 搅拌功率 反应釜 三相混合 混合
全文增补中
回转窑中炉气与煤粉的共燃特性
20
作者 林书行 刘鹏 +2 位作者 赵楠 寇丽萍 孙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解决矿热炉冶炼镍铁过程中炉气排放量大、余热余能利用率低等问题,对一款新型五通道气固混燃燃烧器进行研究,建立了三维气固两相混合燃烧模型,模拟了回转窑内不同燃料配比的燃烧过程,并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描述了回转窑内化学... 为了解决矿热炉冶炼镍铁过程中炉气排放量大、余热余能利用率低等问题,对一款新型五通道气固混燃燃烧器进行研究,建立了三维气固两相混合燃烧模型,模拟了回转窑内不同燃料配比的燃烧过程,并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描述了回转窑内化学反应和煤粉颗粒的燃烧特性,探究了不同配比的煤粉-炉气混合燃烧对火焰特性、焙烧区范围和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固两相混合燃烧时,窑内速度场呈轴对称分布,火焰呈现出“双峰”状;随着炉气量的增加,煤粉燃烧速率加快,窑内高温区范围增大,焙烧区范围由22.68 m增至29.62 m,回转窑出口处NOx质量浓度由1159 mg/m^(3)降至875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混合燃烧 燃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