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气候变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伟 钟巍 +1 位作者 薛积彬 甄治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34-141,共8页
通过对比广东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即LIA期间的气象灾害、战乱、人口发展等几方面的数据,研究了明清时期气候变冷对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乱和农民起义的增多、人口发展的减缓以及... 通过对比广东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即LIA期间的气象灾害、战乱、人口发展等几方面的数据,研究了明清时期气候变冷对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乱和农民起义的增多、人口发展的减缓以及瘟疫次数的增加,都与气候变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指出,气候变冷的各个可能的影响结果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阻碍了明清时期广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明清时期 气候变冷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红军 尹伯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8,共11页
公元11世纪后我国气候显著变冷,由此发生了农业生产、土壤、植被的显著恶化,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适应性变化,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适应性南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政府统治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挑战。理解这一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动... 公元11世纪后我国气候显著变冷,由此发生了农业生产、土壤、植被的显著恶化,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适应性变化,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适应性南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政府统治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挑战。理解这一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动态影响,乃是理解11世纪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出现新气象的重要理论前提和基础;对研究当代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后气候变冷 人口和经济重心转移 传统政府统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627年前后气候变冷与东突厥汗国的突然覆灭 被引量:2
3
作者 费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42,共6页
公元627年前后,在蒙古高原一带(东突厥汗国)和黄河流域(唐朝)等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3年左右的气候变冷:公元627-629年前后,东突厥汗国连续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灾,造成空前的大饥荒。原本强大的东突厥汗国,在公元630年突然覆灭了,气候变冷... 公元627年前后,在蒙古高原一带(东突厥汗国)和黄河流域(唐朝)等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3年左右的气候变冷:公元627-629年前后,东突厥汗国连续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灾,造成空前的大饥荒。原本强大的东突厥汗国,在公元630年突然覆灭了,气候变冷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公元627-629年,黄河流域遭受连续的严重霜灾,造成严重的饥荒。有证据表明,此次气候变冷可能还广泛存在于北半球很多地区。格陵兰冰芯记录和欧洲历史文献记录表明,公元626年前后存在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可能是公元627年前后气候变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冷 东突厥汗国 黄河流域 火山喷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气候变冷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靳华龙 万世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6,共16页
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呈整体变冷趋势,南北两极先后发育冰盖,地球由温室气候变为冰室气候,但是其变冷机制仍不明确。大气CO2浓度降低和大洋环流模式改变均被认为与新生代气候变冷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两者的作用还未达... 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呈整体变冷趋势,南北两极先后发育冰盖,地球由温室气候变为冰室气候,但是其变冷机制仍不明确。大气CO2浓度降低和大洋环流模式改变均被认为与新生代气候变冷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两者的作用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由此存在各种假说,如BLAG假说、高原隆升-风化假说、构造隆升-碳埋藏假说、火山铁肥效应和岛弧隆升-风化假说及海道开合假说等,用以解释新生代全球变冷。围绕新生代气候变冷机制方面的争论,评述了过去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不同机制对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建立准确的新生代大气CO2浓度演变序列、建立更加准确的地球内部排气和青藏高原隆升及海道开合时刻表、建立完善的风化指标体系、加强火山作用及其大洋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气候变冷 碳循环 青藏高原隆升 硅酸盐风化 火山铁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灭绝气候变冷
5
《大自然探索》 2010年第8期4-4,共1页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大约12000年前,随着人类扩散到美洲大陆,猛犸象及其他大型素食动物因为被大量捕杀迅速走向灭绝,而全球气温也出现猛降,这是因为当时生活在北美大陆的100多种巨型食草动物原本在消化过程中要释放巨量甲烷。
关键词 猛犸象 气候变冷 灭绝 食草动物 美洲大陆 全球气温 消化过程 北美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数量与古气候变冷谜团
6
《海洋世界》 2009年第2期6-6,共1页
人们直认为藻类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变暖。但新的研究发现,3300万年前,在硅藻的种类猛增之后,其数量却突然下降,而此趋势恰好与全球气候严重变冷相符。也就是说,当硅藻数量大幅下降之后,全球气候并没有因为... 人们直认为藻类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变暖。但新的研究发现,3300万年前,在硅藻的种类猛增之后,其数量却突然下降,而此趋势恰好与全球气候严重变冷相符。也就是说,当硅藻数量大幅下降之后,全球气候并没有因为二氧化碳的聚集而继续增高,这与人们原本的想法不太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冷 硅藻 二氧化碳 全球气候 全球 大气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安德特人灭绝与气候变冷有关
7
《科学之友》 2008年第3期13-13,共1页
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认为,在与现代人类早期祖先的生存竞争中落败,是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主要原因,但一名加拿大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尼安德特人灭绝可能与气候变冷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尼安德特人 气候变冷 灭绝 生存竞争 现代人类 科学家 加拿大 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冷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军 《阅江学刊》 2014年第3期40-53,共14页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气候稳定是否存在?人们试...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气候稳定是否存在?人们试图实现的可能不是稳定的气候,而是人们所熟悉的气候。气候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相对于自然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微不足道,把可能的气候变暖归咎于人类活动是武断的。人类活动总是消极的吗?只有将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得出具有实质意义的结论。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如果气候变化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那么气候变化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是否一切负面问题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很多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没有必然联系,气候变化与农业、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学者将各类负面事件归咎于气候变化,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实现气候寻租,谋取经济利益,争取国际发展权。神学家们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危机使旧宗教与气候变化的新宗教结成了联盟,人们因排放温室气体而犯了"气候罪",这是人类新的"原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气候变冷 气候稳定 人类活动 气候寻租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冷可能导致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战争频发
9
《科学世界》 2007年第8期9-9,共1页
香港研究人员在研究了中国过去1000多年的历史后发现,寒冷的气候会引发食物短缺,食物短缺会进一步导致战争。相关论文发表在第35卷第4期的《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杂志上。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气候变冷 战争 人类生态学 研究人员 论文发表 短缺 食物
原文传递
21世纪全球变冷还是变暖?——气候学家张家诚、赵振国、林之光访谈录
10
作者 肖祥 《辽宁气象》 2000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全球气候 气候 气候学尺度标准 气候 气候变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如气候变冷?
11
作者 Titouan Corlet 方文圭(编译) 《新发现》 2021年第11期64-65,共2页
当所有人都在等待春暖花开时,全球的温度计读数却持续下降--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只是再低个几摄氏度?然而相应后果可能让人脊背发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气候变暖,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比工业化前的时代可能会有4℃的增幅... 当所有人都在等待春暖花开时,全球的温度计读数却持续下降--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只是再低个几摄氏度?然而相应后果可能让人脊背发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气候变暖,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比工业化前的时代可能会有4℃的增幅。要理解这高出的4℃会是怎样的灾难也许并不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气温 气候变冷 应对气候 工业化 温度计
原文传递
论商朝晚期气候变冷对商周王朝更替的影响
12
作者 晁根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12期66-68,共3页
商朝晚期,气候开始变冷。气候的变冷对商王朝、西周的经济、军事、政治、民族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导致了商周王朝的更替。
关键词 商朝晚期 气候变冷 西周
原文传递
迎接全球气候变异的挑战
13
作者 韩晓平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及国家能源政策具有重大意义。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部分著名学者和专家对气候变异问题的最新观点,以及背后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无论气候变暖还是变冷,中国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节能减排的巨...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及国家能源政策具有重大意义。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部分著名学者和专家对气候变异问题的最新观点,以及背后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无论气候变暖还是变冷,中国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通过精确供能和终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气候变冷 能源消耗 技术进步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史时期几次气候变动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蕾如 《大自然探索》 1990年第1期94-100,共7页
关键词 气候变冷 社会影响 历史时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冷却导致“全球变暖间断”
15
作者 段歆涔 《求知导刊》 2014年第2期22-23,共2页
我认为这些强有力的证据已经说明了问题。“间断”是赤道东太平洋长达十年的气候变冷所致。——Mark Cane 在神秘的“全球变暖间断”现象持续了长达16年之后,科学家有望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个气候科学的最大谜团于1997年末开... 我认为这些强有力的证据已经说明了问题。“间断”是赤道东太平洋长达十年的气候变冷所致。——Mark Cane 在神秘的“全球变暖间断”现象持续了长达16年之后,科学家有望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个气候科学的最大谜团于1997年末开始出现,当时并没有人发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东太平洋 全球 间断 气候变冷 MARK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能阻止气候变暖
16
作者 杜薇 《大自然探索》 2005年第10期5-5,共1页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灰可以通过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而使全球气候变冷。
关键词 火山灰 气候 气候变冷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4 AD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气候效应的中国历史文献记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杰 周杰 +1 位作者 侯甬坚 安芷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4-225,共12页
用中国的历史文献来研究较早历史时期的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尤其是喷发持续时间长、过程复杂的冰岛式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934 AD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在中国的气候效应,发现在Eldgjá火山喷... 用中国的历史文献来研究较早历史时期的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尤其是喷发持续时间长、过程复杂的冰岛式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934 AD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在中国的气候效应,发现在Eldgjá火山喷发后,中国的气候变冷突出表现在93-~942 AD,初步估计,939/940 AD冬季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933-938 AD的降温幅度可达5℃-8℃。在北半球范围,Eldgjá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935-937 AD(峰值在935 AD)和939-942 AD(峰值在939-940 AD)两个时期。推测Eldgjá火山在长达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934-935 AD和938-939 AD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文献 冰岛 Eldgjá火山喷发 气候变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东南亚岛弧风化和有机碳埋藏对碳循环的影响初探
18
作者 张美茹 于兆杰 +3 位作者 康晓莹 李鑫雨 安宁 万世明 《自然杂志》 2025年第1期40-51,共12页
新生代构造-风化-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地球环境宜居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风化和有机碳埋藏被认为是调控大气CO_(2)浓度、维持气候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 新生代构造-风化-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地球环境宜居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风化和有机碳埋藏被认为是调控大气CO_(2)浓度、维持气候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有关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的机制仍不清楚,且现有的指示全球风化通量演化的记录也不完全一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讨论了目前有关新生代碳循环与气候变冷相关的几种假说和主要地质记录。针对低纬岛弧风化是驱动还是负反馈新生代气候变冷的争议,本文以东南亚这一全球最大的岛弧区为例,评估了其晚新生代以来硅酸盐岩风化和有机碳埋藏的碳循环效应,综合阐述了岛弧出露面积增大、植被类型增加对于碳循环的可能影响,为揭示热带岛弧风化和有机碳埋藏在整个新生代变冷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气候变冷 东南亚岛弧 硅酸盐岩风化 有机碳埋藏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变迁的影响
19
作者 王颖 刘德政 张永战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3-824,共12页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扬州港 上海港 明州港 气候变冷 河口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密:水文主导河流和海水Li同位素变化
20
作者 张飞 金章东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354-356,共3页
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到底是受“气候反馈”还是“构造抬升”控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存在不同观点和激烈争论,大量论文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Molnar and England,1990;Raymo and Ruddiman,1992;Willenbring and v... 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到底是受“气候反馈”还是“构造抬升”控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存在不同观点和激烈争论,大量论文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Molnar and England,1990;Raymo and Ruddiman,1992;Willenbring and von Blanckenburg,2010;Caves Rugenstein et al,2019)。其争论的根源在于:到底是什么机制主导着硅酸盐岩风化,进而调控着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Misra and Froelich(2012)在Science发表了68 Ma以来海水Li同位素(δ7Li)的变化曲线,提出海水δ7Li值可以反映造山带风化,并认为新生代以来海水δ7Li值增加9‰是构造抬升导致风化增强的结果。该文的发表掀起了Li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浪潮,再次刺激了“构造—风化—气候”内在联系的新一轮争议(Caves et al,2016;Penniston-Dorland et al,2017;Caves Rugenstein et al,2019;Si and Rosenthal,2019;Clift and Jonell,2021)。那么,海水的δ7Li是否能有效示踪硅酸盐岩风化呢?其主导的控制因素到底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研究 气候反馈 气候变冷 前沿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