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地质背景水库区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建鸿
蒲俊兵
+4 位作者
孙平安
袁道先
刘文
张陶
莫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32-4042,共11页
岩溶水库水化学特征受碳酸盐岩溶蚀风化产物所控制,形成"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与其他非岩溶水库存在较大差异.为揭示不同地质背景控制下典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
岩溶水库水化学特征受碳酸盐岩溶蚀风化产物所控制,形成"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与其他非岩溶水库存在较大差异.为揭示不同地质背景控制下典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的特征及控制机制,选取广西三座不同地质背景的水库[大龙洞水库(岩溶水库)、五里峡水库(半岩溶水库)、思安江水库(非岩溶水库)],同时运用静态箱法(FC)和模型计算法(TBL)对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交换通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均显示,大龙洞水库库区和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五里峡水库库区总体上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其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思安江水库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2无论是岩溶水库还是非岩溶水库,其出库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库区,如何控制水库出库水体的CO2、CH4释放问题值得关注.3在没有大量淹没土壤有机质和植物的情况下,由岩溶地下水补给的水库水-气界面CH4交换通量与其他半岩溶水库和非岩溶水库差别较小,但由于富含DIC水体的输入及受水库热分层的影响,其CO2交换通量要明显高于其他非岩溶水补给的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界面
温室
气体交换通量
静态箱法
模型估算法
地质背景
原文传递
研究森林与大气间CO_2交换的微气象学法(综述)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钦彦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59-85,11,共28页
森林所固定的CO_2约占全球陆生生态系统的70%(Baumgartner.1969)。因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和植物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测定仪器的进展,使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从测定的方法上也由器官和个体水平发展到...
森林所固定的CO_2约占全球陆生生态系统的70%(Baumgartner.1969)。因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和植物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测定仪器的进展,使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从测定的方法上也由器官和个体水平发展到群体水平,即过去从用同化室法研究单叶或整株植物发展到一个群体的水平。在农作物方面首先采用放大的同化箱来测定群体局部的光合作用,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点,并且用空调来控制同化箱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能保证一定的精度。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自然的状态,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Huebr(1947)首先提出了用微气象方法测定和计算植被与大气间的CO_2交换通量。后来得到Lemon、Monteith和其他很多学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方法。正如Monsi(1968)认为的那样,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广阔区域中一个均匀一致的植物群落的总光合作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最适当的。随计算技术的发展,各因子的测定数据,可以用微处理机加予运算和处理,可以较快地得到植被的CO_2交换量。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近来也开始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大气
CO2
交换
微气象学法
植被
气体交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香溪河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观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35
3
作者
黄文敏
朱孔贤
+5 位作者
赵玮
余博识
袁希功
冯瑞杰
毕永红
胡征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0-1276,共7页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均向外界大气排放CH4,且在凌晨01:00达到排放高峰.CO2和N2O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全天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且CO2和N2O通量的昼夜差异较大.CO2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20.1~97.5 m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32.7~42.5 mg.(m2.h)-1之间.N2O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18.4~133.7μ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42.1~102.6μg.(m2.h)-1之间.通过相关性分析,秋季香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与Chl-a有一定相关性;CH4交换通量与气压有一定的相关性;N2O交换通量与pH值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水-气界面
温室
气体交换通量
三峡大坝
日变化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地质背景水库区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建鸿
蒲俊兵
孙平安
袁道先
刘文
张陶
莫雪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32-4042,共11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11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185
+3 种基金
41572234)
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3006700
12120113005300)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4-B-03)
文摘
岩溶水库水化学特征受碳酸盐岩溶蚀风化产物所控制,形成"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与其他非岩溶水库存在较大差异.为揭示不同地质背景控制下典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的特征及控制机制,选取广西三座不同地质背景的水库[大龙洞水库(岩溶水库)、五里峡水库(半岩溶水库)、思安江水库(非岩溶水库)],同时运用静态箱法(FC)和模型计算法(TBL)对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交换通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均显示,大龙洞水库库区和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五里峡水库库区总体上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其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思安江水库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2无论是岩溶水库还是非岩溶水库,其出库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库区,如何控制水库出库水体的CO2、CH4释放问题值得关注.3在没有大量淹没土壤有机质和植物的情况下,由岩溶地下水补给的水库水-气界面CH4交换通量与其他半岩溶水库和非岩溶水库差别较小,但由于富含DIC水体的输入及受水库热分层的影响,其CO2交换通量要明显高于其他非岩溶水补给的水库.
关键词
水-气界面
温室
气体交换通量
静态箱法
模型估算法
地质背景
Keywords
water-air interface
greenhouse gases efflux
floating chamber
thin boundary layer model
geologic setting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研究森林与大气间CO_2交换的微气象学法(综述)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钦彦
出处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59-85,11,共28页
文摘
森林所固定的CO_2约占全球陆生生态系统的70%(Baumgartner.1969)。因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和植物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测定仪器的进展,使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从测定的方法上也由器官和个体水平发展到群体水平,即过去从用同化室法研究单叶或整株植物发展到一个群体的水平。在农作物方面首先采用放大的同化箱来测定群体局部的光合作用,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点,并且用空调来控制同化箱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能保证一定的精度。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自然的状态,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Huebr(1947)首先提出了用微气象方法测定和计算植被与大气间的CO_2交换通量。后来得到Lemon、Monteith和其他很多学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方法。正如Monsi(1968)认为的那样,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广阔区域中一个均匀一致的植物群落的总光合作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最适当的。随计算技术的发展,各因子的测定数据,可以用微处理机加予运算和处理,可以较快地得到植被的CO_2交换量。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近来也开始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关键词
森林
大气
CO2
交换
微气象学法
植被
气体交换通量
分类号
S718.5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溪河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观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35
3
作者
黄文敏
朱孔贤
赵玮
余博识
袁希功
冯瑞杰
毕永红
胡征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0-127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34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0CB955904-06)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1FB11)
文摘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均向外界大气排放CH4,且在凌晨01:00达到排放高峰.CO2和N2O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全天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且CO2和N2O通量的昼夜差异较大.CO2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20.1~97.5 m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32.7~42.5 mg.(m2.h)-1之间.N2O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18.4~133.7μ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42.1~102.6μg.(m2.h)-1之间.通过相关性分析,秋季香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与Chl-a有一定相关性;CH4交换通量与气压有一定的相关性;N2O交换通量与pH值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香溪河
水-气界面
温室
气体交换通量
三峡大坝
日变化
Keywords
Xiangxi River
water-air interface
greenhouse gases flux
Three-Gorges Reservoir
daily variation
分类号
X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地质背景水库区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研究
李建鸿
蒲俊兵
孙平安
袁道先
刘文
张陶
莫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3
原文传递
2
研究森林与大气间CO_2交换的微气象学法(综述)
马钦彦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香溪河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观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文敏
朱孔贤
赵玮
余博识
袁希功
冯瑞杰
毕永红
胡征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