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审判程序中诉前鉴定适用的优化路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刚 曹婷 《南海法学》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传统的先起诉后鉴定的程序设计已无法应对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的民事司法实践。各级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用和探索,形成了“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并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通过对... 传统的先起诉后鉴定的程序设计已无法应对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的民事司法实践。各级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用和探索,形成了“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并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通过对诉前鉴定对法律属性、法律效力以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诉前鉴定制度赋予了司法鉴定新的生命力且提高了审判质效,但实践中诉前鉴定仍存在诉前鉴定实务指导规定比较杂乱、诉前鉴定实务质证程序与现有民事审查规则冲突、诉前鉴定实务适用程序与立案登记制度冲突、诉前鉴定在民事实务中费用定性与分配不明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建立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统一规范、规范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质证程序、界定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案件的审核程序、明确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原则和完善诉前鉴定费用救助机制等方面对民事审判程序中的诉前鉴定适用进行优化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程序 诉前鉴定 司法鉴定 民事诉讼 诉前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中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考察
2
作者 羊震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司法乃公正和善的艺术。在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谱系中,友善价值与司法审判共融渗透,并逐渐呈现出守正创新、泛化周延等不同的面相。友善价值融入司法审判有着极其深刻的运用机理,其历史逻辑在于赓... 司法乃公正和善的艺术。在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谱系中,友善价值与司法审判共融渗透,并逐渐呈现出守正创新、泛化周延等不同的面相。友善价值融入司法审判有着极其深刻的运用机理,其历史逻辑在于赓续良善的传统司法基因、社会逻辑在于契合向善的浓厚民意氛围、实践逻辑在于创设扬善的鲜活司法案例。友善既是价值观,更是方法论,为提升裁判的司法公信力与当事人的获得感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在司法审判中引入友善价值有三个层面的要求:在宏观的应然的“理”上,由于正义与善相通相融,因而司法审判指导思想上要树立动态的合理正义观,做到“上善若水”;在中观的实然的“行”上,要对案件精准研判,应用尽用,“勿以善小而不为”,但也要避免“向一般条款逃逸”的情况;在微观的必然的“情”上,应注重厚植培育审判人员“择善而从”的司法习惯,这也是司法良知的要求,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当事人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通过个案感受到法的真善美,进而基于“法感”之“共情”而成为法治的尊崇者和捍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友善 价值观 运用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诉讼机制
3
作者 王立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之界限的划定需要兼顾审判权所固有的权利救济功能以及尊重团体内部自治两种价值的平衡。民事审判权对于团体内部纠纷的审查应以程序性审查为主。现阶段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学界观点难以明确民事审判权是否应... 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之界限的划定需要兼顾审判权所固有的权利救济功能以及尊重团体内部自治两种价值的平衡。民事审判权对于团体内部纠纷的审查应以程序性审查为主。现阶段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学界观点难以明确民事审判权是否应当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对团体内部事项进行司法审查等问题,导致团体内部纠纷当事人的实体和程序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对域外有关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可知,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不宜采用全部驳回起诉或以作出实体判决为导向的司法审查模式。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识别标准应为团体内部行为是否涉及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通过以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举证的团体内部行为相关的程序性事项为司法审查的重点的审理方式,聚焦于争点形成的过程,在程序层面判断团体内部行为的效力,并借此实现多重诉讼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团体自治 民事主管 诉讼要件 争点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平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西南政法大学田平安改革一词,是当今中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汉字。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方针以来,先是在农村尔后在城市,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浪潮席卷...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西南政法大学田平安改革一词,是当今中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汉字。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方针以来,先是在农村尔后在城市,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改革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 合议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官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 证据制度 审判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事审判模式的八大弊端——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要性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立权 《学海》 1997年第6期50-52,共3页
传统民事审判模式的八大弊端——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要性的理性思考李立权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司法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我国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根据地的... 传统民事审判模式的八大弊端——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要性的理性思考李立权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司法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我国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根据地的审判工作经验为基础,以前苏联的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 民事审判模式 当事人 改革必要性 民事审判制度 程序规则 公开审判 民事诉讼法 法官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的冲突与良性互动——以民事审判管理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民事审判权和民事审判管理权这两种权力在法院审判领域共同存在,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为实现法院的审判职能。民事审判权和民事审判管理权之间存在着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种基本情形,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遵循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民事审判权和民事审判管理权这两种权力在法院审判领域共同存在,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为实现法院的审判职能。民事审判权和民事审判管理权之间存在着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种基本情形,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遵循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权力制衡、以法官为中心、以程序管理为中心这四个基本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事审判权与民事审判管理权良性互动:民事审判管理权着重在民事审判权的外部运作;限制民事审判管理权的行使范围与行使方式;建立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民事审判权有效运行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民事审判权和民事审判管理权运行系统;因地制宜,尊重各地区、各法院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操作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民事审判管理权 冲突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事诉权对民事审判权的制约看我国民事审判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1
7
作者 荣晓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1-35,共5页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权利。民事诉讼的私益性、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支配、主导作用,决定了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关系。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民事诉权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民事诉权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完...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权利。民事诉讼的私益性、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支配、主导作用,决定了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关系。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民事诉权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民事诉权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审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程序 民事诉权 民事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8
作者 贾静 夏庆山 《山东审判》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 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需要的民事审判制度。我国各级法院在民事审判方式 改革中,主要经历了从形式上的改革即程序意义上的 改革,到实质上的改革即证据制度的进...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 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需要的民事审判制度。我国各级法院在民事审判方式 改革中,主要经历了从形式上的改革即程序意义上的 改革,到实质上的改革即证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原 有以职权主义为主的审判制度,过渡到了今天以当事 人为主的审判制度。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司 法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而要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审判 方式的改革,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目前还存在什么问 题,今后的改革方向怎样,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肤 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民事审判制度 司法改革 证据制度 职权主义 审判效率 当事人 问题探讨 现代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我国民事审判模式之思考
9
作者 杨秀清 《研究生法学》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始于八十年代末,1989年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就提出要抓公开审判,此后,他把公开审判上升到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随着我国各地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纵深发展,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辩论制...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始于八十年代末,1989年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就提出要抓公开审判,此后,他把公开审判上升到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随着我国各地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纵深发展,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辩论制即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移植问题上。对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偏好是基于对我国现行审判体制弊端反思的结果。我国现行审判体制的弊端是:一忽视诉讼效率、拖延诉讼周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 民事审判模式 职权主义 法官 诉讼公正 民事诉讼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诉讼权利 公开审判 诉讼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10
作者 田平安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1999年第3期55-57,共3页
一、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的背景新中国的民事审判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型于建国之后,发展于改革浪潮之中。应当说,几十年来,民事审判在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
关键词 民事审判改革 民事审判方式 当事人 法官 计划经济 最高人民法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公开审判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事审判中审级制度改革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品泽 汪大宝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4期64-67,共4页
司法改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多层次、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审级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江伟 徐继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对制度进行改良 ;二是在重新制定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再审之诉为核心的三层次的再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改革 中国 民事诉讼法 再审制度 监督权 诉权 既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中的庭下对话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亮 张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60,25,共5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出庭比例极低,同时缺乏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从而导致诉讼过程的"成人化"色彩非常浓重,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别保护。构建法官与适龄未成年当事人庭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同时...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出庭比例极低,同时缺乏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从而导致诉讼过程的"成人化"色彩非常浓重,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别保护。构建法官与适龄未成年当事人庭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同时实现案件处理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少年民事司法制度的深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法官 未成年当事人 对话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绝与财产继承:清代民事审判中的情理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柏桦 袁红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8,共7页
户绝财产继承案件是清代民事审判的重要内容,有关户绝财产继承的律例见于"立嫡子违法"、"卑幼私擅用财",与此相关的内容在《户部则例》、《兵部则例》、《理藩院则例》中也有规定,这既表明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又反... 户绝财产继承案件是清代民事审判的重要内容,有关户绝财产继承的律例见于"立嫡子违法"、"卑幼私擅用财",与此相关的内容在《户部则例》、《兵部则例》、《理藩院则例》中也有规定,这既表明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又反映了宗族对宗族财产控制的加强。地方官在严格依法判决户绝财产继承案件时,也适从礼制风俗,有袝食说、应继说、兼祧说,在融入了人们对生活和法律理解的同时,促成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追求情理法契合的同时,寓含着社会和谐及长治久安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情理法 户绝财产 承嗣继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事合议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6
15
作者 廖永安 李世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4,共10页
合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但由于受我国司法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合议制度一直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畸形发展"。本文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深入剖析了现行合议制度运... 合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但由于受我国司法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合议制度一直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畸形发展"。本文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深入剖析了现行合议制度运行中的种种积弊,并指出我国合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它的理性运行将有赖于一系列相关制度的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合议制度 审判委员会 冲突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亚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7-184,共8页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等方面程序的实际操作做了系统的了解,并对"非正式开庭"等调查中新的发现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了在审判方式改革给司法实践带来重大变化的同时,诉讼模式转型仍在进行之中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工作 中级法院 民事一审程序 审判方式 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续)——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亚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6,共8页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 本稿是在特定理论模型支撑下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展开实证调查而取得的一项初始性成果。调查采用案件卷宗抽样、访谈、参与观察、问卷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就庭前准备、开庭样式、各类证据的使用情况及结案方式等方面程序的实际操作做了系统的了解 ,并对“非正式开庭”等调查中新的发现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了在审判方式改革给司法实践带来重大变化的同时 ,诉讼模式转型仍在进行之中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工作 中级法院 民事一审程序 诉讼模式 审判方式 实证调查工作 证人证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昀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92,共11页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司法体制层面政治对法律的深度介入——具体民事审判结构层面调解的强化。但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可能存在误判,而且还忽略了社会结构层面越来越强烈的法治化取向。因此,该政策转换不仅可能欠缺社会结构层面的原因,而且还与社会结构层面的法治化取向存在冲突。在双方合力的作用下,该政策转换将会从正反两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对民事审判结构、司法体制、社会结构转型施加双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 民事审判结构 司法体制结构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兼论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6
19
作者 常怡 杨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认为 ,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形成 ,与前苏联的影响、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我国几千年来的法律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具有其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 ,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多方面... 本文认为 ,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形成 ,与前苏联的影响、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我国几千年来的法律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具有其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 ,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了重构证据收集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收集 举证责任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程序公正 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型司法:近代中国基层民事审判传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昕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7,共8页
传统中国基层民事审判是在不同于西方法官体制的背景下,由全权掌管地方事务的州县官进行的以尽快平息讼争为目的的纠纷解决方式。民国时期,由于西方法文化尚未完全渗透到中国基层,民事司法仍然保存着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实用型特征。这... 传统中国基层民事审判是在不同于西方法官体制的背景下,由全权掌管地方事务的州县官进行的以尽快平息讼争为目的的纠纷解决方式。民国时期,由于西方法文化尚未完全渗透到中国基层,民事司法仍然保存着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实用型特征。这种司法模式以地方官员的全能型权力为基础,以最有效的纠纷解决为目标,以不违背官僚追责和道德操守为限,在基层社会有效地维持着地方关系的运行和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这样一种围绕纠纷解决而非法律适用的实用型基层民事司法可视为近代中国一以贯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型司法 近代中国 基层民事审判 无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