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路与出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论纲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中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1,共2页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比较论 中国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道德教育目标比较论纲 被引量:9
2
作者 孔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目标 西方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 伦理道德 比较论 目标阶段 道德认识 团结协作精神 政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夔与吴文英情词比较论
3
作者 汤斯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59-61,共3页
姜夔与吴文英乃南宋词坛上熠熠生辉的两大明珠。姜夔词风清空古雅,吴文英词风质实晦涩,其二人经历与性格各不相同,使得其所作情词在所选意象、表现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也各有异同。通过对姜夔与吴文英情词比较研究,梳理词人的心路历程... 姜夔与吴文英乃南宋词坛上熠熠生辉的两大明珠。姜夔词风清空古雅,吴文英词风质实晦涩,其二人经历与性格各不相同,使得其所作情词在所选意象、表现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也各有异同。通过对姜夔与吴文英情词比较研究,梳理词人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丰富对词人情感经历的认识,加深对其词风及行文思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吴文英 情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现实主义比较论——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电影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礼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 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 比较论 中国 艺术发展史 戏剧美学 美学观念 电影史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继凯《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学勇 崔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7-273,共7页
关键词 茅盾研究 比较论 鲁迅 观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学学科 中国现代 中国文学 中国政治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比较论域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阮春晖 彭希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5-50,共6页
在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成为社会研究热点的同时,也映射出这一人才培养方式所存在的夹缝困境。文章以国外教育案例中的"关键性能力"、《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和博洛尼亚进程作为借鉴对象,在多重比较论域的架构中,指出我... 在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成为社会研究热点的同时,也映射出这一人才培养方式所存在的夹缝困境。文章以国外教育案例中的"关键性能力"、《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和博洛尼亚进程作为借鉴对象,在多重比较论域的架构中,指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可以从德性理念的确立、人才培养的定位、教育大环境的建立等三方面着手展开,以此作为破解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夹缝困境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比较论 地方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的极致与故事的消解——《高行健莫言比较论》续篇(提纲)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再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2,共2页
我和剑梅的对话录《高行健莫言风格比较论》已在《明报月刊》上发表,并收入江迅主编的《狂语莫言》书中。在对话中,我们提纲式地讲述高行健与莫言的共同点,认定他们俩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天才作家,他们都把文学视为具有最... 我和剑梅的对话录《高行健莫言风格比较论》已在《明报月刊》上发表,并收入江迅主编的《狂语莫言》书中。在对话中,我们提纲式地讲述高行健与莫言的共同点,认定他们俩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天才作家,他们都把文学视为具有最高价值的绝对生命,某些政治行为都只是不得不为的业余表象;他们都把文学视为最自由的、可以天马行空的纯粹精神领域,因此也都把原创性视为文学创作的第一原则。所不同的是,尽管两人都充满生命激情,但高行健更趋于内敛,创造的是抽离社会是非的“冷文学”;而莫言则长于外射,创造的是热烈拥抱社会是非的热文学。在此总区别下,高行健作品体现的是冷观静穆的“日神精神”,而莫言作品体现的是汹涌狂欢的“酒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比较论 提纲式 莫言 中国当代文学 故事 续篇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在娱乐的大路上——乞巧选秀与媒体选美比较论 被引量:6
8
作者 储冬爱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6期35-40,共6页
中国大陆的选美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媒体与选美结合,选美风暴在中国愈演愈烈,不仅遍地开花,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快女”、“超女”、“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电视选秀更成为媒体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娱乐节目。... 中国大陆的选美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媒体与选美结合,选美风暴在中国愈演愈烈,不仅遍地开花,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快女”、“超女”、“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电视选秀更成为媒体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娱乐节目。“乞巧女儿形象创意大赛”是其中较为特殊的选秀活动,虽然前者为媒体选秀,后者为节日的新“传统”,原本为两种异质化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美活动 媒体选秀 选秀活动 娱乐节目 乞巧 比较论 20世纪80年代 “梦想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的“比较论”与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8,共9页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发轫时期。在这一时期,"艺术"和"艺术家"概念开始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文艺复兴时期的"比较论"(paragone)既见证又极大促进了这一重要发展。"比较论&qu...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发轫时期。在这一时期,"艺术"和"艺术家"概念开始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文艺复兴时期的"比较论"(paragone)既见证又极大促进了这一重要发展。"比较论",即关于绘画与诗歌以及绘画与雕塑之相似性和相异性的热烈探讨,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艺术家的热情和关注。因此,通过考察文艺复兴时期"比较论"兴起的原因、内容及其对当时艺术实践以及视觉艺术和艺术家地位的影响,可以揭示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文艺复兴 比较论 现代艺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芦笛的诗人和吹号角的诗人——艾青、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景春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 ,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 ,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 ,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 ;从抒情方式上看 ,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 ;从结构方法上看 ,一散一骈 ,...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 ,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 ,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 ,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 ;从抒情方式上看 ,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 ;从结构方法上看 ,一散一骈 ,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 ,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者的苦心 ,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 ,被称为艾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笛 号角 诗人 艾青 郭小川 诗歌创作 比较论 抒情方式 作品语言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胡适和梁漱溟的文化心态比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大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4-69,共6页
说胡适具有民族文化自卑的文化心理,大概是不成问题的。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在与梁漱溟等人就东西方文化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就已流露出了民族文化自卑感,尽管这种自卑感当时还不十分明显和强烈。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 说胡适具有民族文化自卑的文化心理,大概是不成问题的。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在与梁漱溟等人就东西方文化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就已流露出了民族文化自卑感,尽管这种自卑感当时还不十分明显和强烈。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社会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他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因故到欧美各国又跑了一圈,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美国“摩托车文明”与中国“轿子文明和人力车文明”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梁漱溟的民族文化自卑感有了迅速滋长。1928年3月,他在给吴雅晖的一封信中写道:“至于先生对东方民族的悲观,我深感同情。五六年前,我也曾发‘中国不亡,世无天理’的感慨。此次绕地球兜了一个小圈子——不曾观看印度洋、红海一带的不长进民族——更深信一个民族的兴亡、强弱,决非偶然侥幸的事;回头看看咱们这个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态 胡适 中国文化 梁漱溟 西方文化 比较论 民族文化 西方近代文化 优越感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鄂温克——乌热尔图、迟子建比较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旺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76-81,共6页
乌热尔图是1980年代(1981,1982,1983)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鄂温克族作家,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贯穿性地以鄂温克族为描述对象进行小说写作。之后,也不多见。可以说,不论对于鄂温克族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乌热... 乌热尔图是1980年代(1981,1982,1983)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鄂温克族作家,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贯穿性地以鄂温克族为描述对象进行小说写作。之后,也不多见。可以说,不论对于鄂温克族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乌热尔图都是仅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乌热尔图 比较论 迟子建 书写 当代中国文学 80年代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与夏目漱石《十夜梦》比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洪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6-49,共4页
鲁迅的《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文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著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 鲁迅的《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文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著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漱石之间影响与超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夏目漱石 《十夜梦》 比较论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比较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顺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5-8,12,共5页
在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富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妇女文学第一次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一批有才华的知识女性诸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脱颖而出,合着时代的大潮,发出前所未有的女性之声。但由于她们的生活环境异彩纷... 在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富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妇女文学第一次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一批有才华的知识女性诸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脱颖而出,合着时代的大潮,发出前所未有的女性之声。但由于她们的生活环境异彩纷呈,生活阅历各显差异,创作起步的具体时间先后有别,反帝反封建争取妇女解放的人生姿态摇曳多姿,所以她们又以或柔美或铿锵等不同的声音共同谱奏了一曲时代大合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女作家 比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比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投献干谒诗和干谒文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干谒文学因其鲜明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功利性,成为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类。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在兴起时间、表达技巧、艺术效果、干谒功能及其对文学发展的... 投献干谒诗和干谒文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干谒文学因其鲜明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功利性,成为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类。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在兴起时间、表达技巧、艺术效果、干谒功能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诸多异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比较论 Activities 文学发展 艺术效果 文学创作 唐代文人 表达技巧 目的性 功利性 工具性 时间 活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性与魔性——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气质比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精神气质 鲁迅 比较论 魔性 神性 心理意识 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文化哲学思维比较论纲 被引量:2
17
作者 坚毅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中西传统文化哲学思维有着很大的不同: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人格完善与事业成功;人性是善与人性是恶;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喜鹊报喜与乌鸦报忧;重义轻利与重利轻义;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整体全面与分析深刻;强调求同与...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中西传统文化哲学思维有着很大的不同: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人格完善与事业成功;人性是善与人性是恶;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喜鹊报喜与乌鸦报忧;重义轻利与重利轻义;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整体全面与分析深刻;强调求同与强调求异;直觉形象与逻辑抽象;内向含蓄与外向直率;中庸和谐与对立斗争.中西双方应该走着对话、互补、融合的道路,吸取对方之长处,弥补己方之短处,创造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新型文化哲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文化哲学思维 比较论 中国 传统文化 人性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两座高峰——瞿秋白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净之 季世昌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8年第3期34-39,共6页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完整的科学内容、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而自立于中国三千年文艺思想发展长河的潮头,自立于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新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中国式 比较论 瞿秋白 文艺理论体系 民族特色 科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的演进与抗衡——当代语境下文学与影视话语权力比较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振华 《艺术广角》 2009年第5期9-11,92,共4页
文学影响力的削弱和影视文化的强势崛起,是20世纪以降世界文化生态圈最醒目的景观之一。无需多么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就会发觉:视听取代阅读、音像取代文字、影视取代书籍——已经成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趋向。尽管影视艺术在... 文学影响力的削弱和影视文化的强势崛起,是20世纪以降世界文化生态圈最醒目的景观之一。无需多么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就会发觉:视听取代阅读、音像取代文字、影视取代书籍——已经成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趋向。尽管影视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要滞后于西方世界,但对于类似的文化现象我们也并不陌生。而且,鉴于中国传统文化习性的“超稳定”结构,这一演变趋势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失衡,往往昭显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化 文学影响 话语权力 当代语境 比较论 文化心理结构 演进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曲同题不同工——冯延巳与温庭筠两首小词之比较论析
20
作者 陈志斌 苏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2-84,共3页
比较论析温庭筠和冯延巳的二首同题代表性小词 ,文章认为二首词在情感抒写的深浅 ,手法和风格上均有很大的差异 ,而冯词胜于温词 ,对北宋早期词坛的影响冯延已较之温庭筠为大。
关键词 温庭筠 冯延巳 词差异 比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