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美学发展前瞻
1
作者 赵连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7,共6页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比较美学在2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21世纪,这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比较美学在2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21世纪,这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眼机主要是;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2.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3.比较美学高校重点高校中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西方美学 中国美学 比较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洪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语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上的转化,从而实现中西美学观之间的移易,促成译作对原作的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英译 语际差异 翻译策略 中西比较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中国与世界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对比较美学国内外的现状作了现象上的描述,联系比较美学的内在理路,分析了中国比较美学何以呈现为现在势态的原因,指出了中国比较美学的局限,从全球比较美学的语境谈了中国比较美学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比较美学 中西比较 全球化 突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性与可比性:比较美学的二维界说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伟 邵志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56,共6页
比较美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时间、跨特质的美学研究。跨越性是比较美学的根本属性。比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美学现象,但这些美学现象同时必须具备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美学的学理基点,它是比较美学的平行研究、影响研... 比较美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时间、跨特质的美学研究。跨越性是比较美学的根本属性。比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美学现象,但这些美学现象同时必须具备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美学的学理基点,它是比较美学的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错位研究得以有效实施,从而在学理上探获美学内在规律的质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跨越性 可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悦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意境说"是比较美学视野内中西审美主义相融合的现代产物,朱光潜与宗白华的"意境说"当中皆包孕了欧洲美学的基因,并成为了现代中国意境理论的两种"范式"。如果说朱光潜的"诗境论"是以审美主义... "意境说"是比较美学视野内中西审美主义相融合的现代产物,朱光潜与宗白华的"意境说"当中皆包孕了欧洲美学的基因,并成为了现代中国意境理论的两种"范式"。如果说朱光潜的"诗境论"是以审美主义为指归的话,那么,宗白华的"意境说"则与审美主义是内在同一的,二者代表了中国审美主义的不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审美主义 意境说 朱光潜 宗白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军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8,共11页
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 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审美文化,是一种比较研究的“强人政策”;称中国古代“有美无学”,是比较研究失败的一种表现;着力于探讨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异质性因素,并不能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容易强化它。中国美学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就必须走出中西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美学 反思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美学 美学著作 近代历史 二元对立 中西美学 天人合一 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 西方美学 异质性 全球化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现象学诠释──中西比较美学研究中的一个世纪性课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潘知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现象学诠释 西方 中西比较美学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的理论与实践——谈蒋孔阳先生对美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衍柱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不仅提出了创造论美学的新体系,而且在比较美学的学科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系统地阐明了建立比较美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学理上阐明了比较美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丰...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不仅提出了创造论美学的新体系,而且在比较美学的学科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系统地阐明了建立比较美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学理上阐明了比较美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学有所成的中青年美学家,一个新的美学学派正在形成。蒋孔阳的美学思想,自立于世纪美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同中之异 异中之同 综合比较 新体系 新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静 昌切 《出版科学》 2002年第2期75-75,74,共2页
如果把文学翻译看成一门学问的话,那么研究文学翻译就应该是学问中的学问了。研究文学翻译需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由比较美学入手研究文学翻译,则需要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熟谙两个语种以上的文学知识及其相关的... 如果把文学翻译看成一门学问的话,那么研究文学翻译就应该是学问中的学问了。研究文学翻译需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由比较美学入手研究文学翻译,则需要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熟谙两个语种以上的文学知识及其相关的知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 中国 文化传统 材料 总分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评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金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31-132,共2页
奚永吉先生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是文学翻译比较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本文就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对此书进行评析。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比较美学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的影响与跨文化研究——评夏中义《王国维:世纪苦魂》的研究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庆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夏中义教授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此著曾以《世纪初的苦魂》为题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是一部颇具学术分量的著作。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作者用文献一发生学的办法来研究王国维与叔本华的关... 夏中义教授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此著曾以《世纪初的苦魂》为题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是一部颇具学术分量的著作。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作者用文献一发生学的办法来研究王国维与叔本华的关系,不仅探讨王国维从叔本华那里接受了什么,而且还探讨了王国维为何师承叔本华;第二,对王学学术史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夏中义 跨文化研究 比较美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世纪初的苦魂》 学术贡献 叔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学比较到比较美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军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比较美学与美学比较不同。比较美学的重点是美学,而美学比较的重点则是比较。比较美学重在求同,美学比较则重在求异。严格来说,我国学界的比较美学著作只是美学比较,而不是比较美学。又因为美学比较仅限于中西比较,所以称之为中西美学... 比较美学与美学比较不同。比较美学的重点是美学,而美学比较的重点则是比较。比较美学重在求同,美学比较则重在求异。严格来说,我国学界的比较美学著作只是美学比较,而不是比较美学。又因为美学比较仅限于中西比较,所以称之为中西美学比较则更为合适。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必须走出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寻找更多的他者,从美学比较走向比较美学,这不仅是比较美学的内在学理要求,而且也是全球化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美学比较 中西对立 他者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比较美学的方法论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君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203,共2页
比较仍是构建比较美学的方法论的精髓,但是中西差异并非“中西对立”,中西比较美学的任务是通过比较找到审美理论的本质。
关键词 美学 比较美学 方法论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研究方法与视域参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伟 《学术前沿》 2012年第6期80-87,95,共9页
比较美学作为一种学科,不仅仅在研究中对研究的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看其研究的美学现象是否跨越了文化的界限,这是比较美学的重要特征。比较美学与比较哲学、比较诗学、比较艺术学之间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在比较美学的工作... 比较美学作为一种学科,不仅仅在研究中对研究的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看其研究的美学现象是否跨越了文化的界限,这是比较美学的重要特征。比较美学与比较哲学、比较诗学、比较艺术学之间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在比较美学的工作方法中,除了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外,"设定场"的错位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跨文化 错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比较美学看中西日文化中的颜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奚皓晖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9期54-63,共10页
传统中西、中日色彩研究的主题集中在艺术史的技术比较层面,缺乏哲学美学理论化的比较视野。色彩源自视觉,又超越视觉,在中西日文化中表现为虚实合一的美的形式。西方之色重光,科学之光显理性,中国之色重"无",运"墨"... 传统中西、中日色彩研究的主题集中在艺术史的技术比较层面,缺乏哲学美学理论化的比较视野。色彩源自视觉,又超越视觉,在中西日文化中表现为虚实合一的美的形式。西方之色重光,科学之光显理性,中国之色重"无",运"墨"而五色具,日本之色重"间",经验之"间"讲分寸。光之白从一到三(红黄蓝)到七应有尽有,光之无从零开始到零结束与虚无作伴。西方文化的白和黑隐含了实体与虚无的冲突,光的明暗交替通向已知和未知。中国文化纸为无,墨为有,虚实之间造分天地。墨由五色(焦、浓、重、淡、清)收拢为阴阳二气之色(黑白),最后氤氲成宇宙之气(无色),黑和白在有无相生中与文化的天道合一。日本之色以物色之色为色,自然之姿四季常新,视彩度的浓淡和亮度的深浅变幻而变幻自身,形成多色中内蕴一色,一色中含多色的间色。间色之"间"既是一种直观上的敏锐,又是一种经验上的分寸。间色区别于纯色,创造了彼此相间、取长补短的日本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光”色 “气”色 “间”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比较美学观的建立
16
作者 龚钢 李咏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72,59,共5页
现代比较美学观的建立龚钢,李咏吟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自己独有的范畴体系和艺术精神。随着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西方美学的扩散性传播影响到世界美学的总体格局。因而,中国美学也面临着一个创造性转换问题。这... 现代比较美学观的建立龚钢,李咏吟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自己独有的范畴体系和艺术精神。随着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西方美学的扩散性传播影响到世界美学的总体格局。因而,中国美学也面临着一个创造性转换问题。这种创造性转换势必依赖于东西美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美学 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美学思想 现象学 美学体系 西方美学 比较研究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美学视角下的但丁和屈原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勤毅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但丁和屈原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其勇敢的叛逆精神和高傲不屈的人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又都为后人留下伟大的作品。所有这些从美学角度启迪人们思考: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深深的... 但丁和屈原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其勇敢的叛逆精神和高傲不屈的人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又都为后人留下伟大的作品。所有这些从美学角度启迪人们思考: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其精神内涵且人格高洁不屈,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独创等构成了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屈原 比较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美学的现状与展望
18
作者 杨剑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67-73,共7页
“五四”前后,中西方美学的比较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国维较早自觉地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美学的传统,鲁迅曾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许地山曾将中西绘画和叙事文学的差异作过比较,吴... “五四”前后,中西方美学的比较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国维较早自觉地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美学的传统,鲁迅曾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许地山曾将中西绘画和叙事文学的差异作过比较,吴宓曾对中西诗歌的不同韵律节奏作了辨析。在中西美学比较的历史中有卓越贡献的是朱光潜、宗白华和钱钟书。朱光潜在《诗论》等著作中,在对中西美学思想详尽比较中探讨中国诗歌的独特个性,奠定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基石;宗白华在《艺境》等著作里,从较广阔的中西艺术现象的比较中探析中西诗歌、美术、戏剧、音乐等艺术样式中体现的中西美学思想不同的特征,为中西美学比较的科际整合研究作出了范例;钱钟书在《谈艺录》等著作中将中西文学理论中共同的某些创作规律问题加以比较研究,拓展了中西美学比较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美学 中西美学比较 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 八十年代 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 宗白华 朱光潜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比较美学——读钟华《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有感
19
作者 代迅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正在的深刻变化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本土化思潮的抗拒,成为当今学界引人注目的焦点。影响所及,中西比较美学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美学研究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中西比较美学 全球化背景 逍遥游 全球化浪潮 美学研究 本土化 风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钟书比较美学摭拾
20
作者 李欧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钱钟书 审美意象 比较美学 审美感兴 语言艺术 审美想象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识” “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